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9173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隆建军获奖论文.docx

隆建军获奖论文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的几点思考

隆建军

(攀枝花市大河中学四川攀枝花617061)

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对中学数学教师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抓住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数学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机遇;挑战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两个《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已全面而有序地展开。

四川自2006年在全省高中一年级实施数学新课程以来已经取得可喜成绩,将在2010年继续推进改革。

这一改革是对我省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体系的重大变革。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如何调整教学目标,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1.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根据新《标准》,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1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为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为高考必考的内容,主要分为5个模块:

数学1:

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

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

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1.2选修课程为学生根据兴趣和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高考分科分类选考,部分内容作为参考。

重要分为4个系列,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数学的基础性内容,反映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系列1的内容为:

选修1-1:

常用逻辑语言,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系列2的内容为:

选修2-1:

常用逻辑语言,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推理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系列3与系列4的内容为:

选修3:

数学史选讲,休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的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

选修4:

几何证明选讲,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2.1新《标准》是对数学发展和数学价值的重新审视

数学思想是论证化的思想和公理化的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数学本身的发展来看,今日数学以不仅是门科学还是一种关键的普遍适用的技术是社会实际应用的重要工具,高科技发展依靠的就是数学技术,因此可以正确地认为“高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未来高科技的核心是数学技术”。

然而,我国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过分地强调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对公式定理的严密推导,忽视了利用数学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忽视数学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的联系。

2.2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数学教育的需要

对于数学的重新审视,决定了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问题的提出应该是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我们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常常采用对典型例题,习题,难题和易错题的重复,而缺少数学具有广泛的及其重要的实际应用的了解和有关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无法推广。

2.3新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数学教育,强调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和大众数学教育,强调数学的价值观教育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与开放式思维,提高理性思维及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3.1大众数学教育理念

选修课的开设是大众数学教育的直接体现,通过选修课的开设,可解决为学生以及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有用的数学”或“实用”数学的问题,促进不同的人在学习数学上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数学课程涉及的内容原则上是灵活、开发的、广泛的,最终目标是寻找和构造一种使人人都能够掌握的有用的数学。

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习者的内在潜能。

3.2科学的数学教育理念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保证笔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和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构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环境。

3.3文化的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史人类极其重要的一种文化之一,它不同于艺术、技术一类文化,它属于科学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该适当反应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动态,贯穿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数学的学习充分体现数学思想的创新价值和美育价值。

4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的几点思考

4.1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的课程运行机制中,教师对整个课程运行过程的参与只是局部的、被动的。

也就是说,教师只需要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至于“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样一些课程设计,评价等问题是课程专家的事,教师无需关心,也无权干涉。

在这样的课程运行机制中,教师能够形成的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注重知识的传递,技巧的教学能力。

新的课程实践模式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课程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参与课程开发的广阔空间,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程计划的“复制者”,而是要能够在“基于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力,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教师不再只是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要在具体的学校情况中根据学生学习和教学需要,自主地开发出新的校本课程。

显然新的课程实践模式的诸多活动及其要求,已不是传统课程运行机制下练就的教学能力所能应对的。

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必须发展参与新课程所必须的各种能力要素。

4.2教师培训改革迫在眉睫

4.2.1加强旧体系下的教师对新《标准》的学习和理解

有资料显示,在旧课程体系下毕业的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和旧课程的认识都比较模糊,基本上没有区分度,课程水平改革较低,因此只有对这部分教师的职业思想,职业价值和职业奉献精神加强培训,加强他们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2.2加强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培养

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行为的综合体现。

它可以增强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地位,促进数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数学教师专业化是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在专业化意义下,数学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数学科学素质和数学人文素质,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功,以及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给素质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促进自身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士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1996,

(1).

[2]张筑生.未来的发展倚重于数学教育[J].中国数学会通讯,1995,(4):

6-8.

[3]冯晓林主编.中学教学研究:

3+X中学成功教学体系(数学卷①)[M].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9.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编写.中学新课标资源库.数学卷[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

该文获得2011年7月四川省高中数学论文评选三等奖(授奖单位:

四川省教科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调查研究

隆建军

(攀枝花市大河中学四川攀枝花,617061)

摘要: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对攀枝花市四所高中三个年级3400名学生的调查,对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答问意识和质疑意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能引起中学教育工作者和高中生对问题意识的重视,从而形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教学方法

1问题意识研究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既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最本质原因是问题,而问题意识又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就导致了教育出来的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因此,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创新教育模式,达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素质特别是问题意识有所提高,所以高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对高中教育的成败有很重要的意义。

2调查和取样方法

对高中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和质疑意识,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四川省盐边中学四所学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于问卷结果我们采用spssstatistics17.0软件和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

样本中高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200人、1100人、1100人,总共为3400人,样本容量比较大。

其中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为国家级重点中学,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为市级重点中学,四川省盐边中学为普通高中。

因此样本具有很好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3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3.1课堂中学生的答问意识

3.1.1课堂中学生答问意识的分布表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问题,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和主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表13400名高中生课堂答问意识的数据统计表

年级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合计(人数)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高一

178

14.8

756

63.0

142

11.8

41

3.4

84

7.0

1200

高二

169

15.4

691

62.8

103

9.4

45

4.1

92

8.3

1100

高三

200

18.2

652

59.3

96

8.7

53

4.8

99

9.0

1100

合计

547

16.1

2099

61.7

341

10.0

139

4.1

275

8.1

3400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高一到高三年级,课题进行活动过程中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4.8%、15.4%、18.2%,占样本总数的16.3%从数据上看是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知识量的增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学生的比例较小,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回答问题的勇气。

点名后勉强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从高一到高三分别为63.0%、62.8%、59.3%,各年级都达到60.0%左右,占样本总数的61.7%,这部分学生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学生在接受老师的教育过程中课堂问题意识有所增加。

但是这部分学生的人数较多,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深思。

从害怕回答、拒绝回答和反感回答的统计数据可看出这三种消极对待问题的态度占总比例的22.2%,虽然,这三部分学生各自占整个比例不大,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3.1.2课堂中学生答问意识的直方图

横轴表示高一、高二、高三所选择的答案,纵坐标为各年级所选答案的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布,即可得学生答问意识的直方图。

图1

图1是在表1的基础上绘制出的3400名学生答问意识的直方图。

从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三个年级学生课堂答问意识的各种情况。

3.2课堂中学生的质疑意识

3.2.1课堂中学生质疑意识的分布表

亚里斯多德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也是新课程背景下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表23400名高中生课堂质疑意识的数据统计表

年级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合计(人数)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高一

64

5.3

734

61.2

344

28.7

58

4.8

1200

高二

67

6.1

660

60.0

321

29.2

52

4.7

1100

高三

86

7.8

633

60.3

277

25.2

64

5.7

1100

合计

217

6.4

2057

60.5

942

27.7

174

5.1

3400

从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于老师已经讲解过的知识要点,能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比例占总数的6.4%,这说明经过三年的学习,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但是所占比例偏小,低于了10%。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质疑意识的启发和培养;有时对问题产生质疑的学生比例三个年级没有明显差别,大约为60%;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要经常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养成主动质疑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没有提出问题和过于相信权威结果的这部分学生比例共占知识的33.8%,这个数据还是不容小视的,值得我们去思考。

3.2.2课堂中学生质疑意识的直方图

横轴表示高一、高二、高三所选择的答案,纵坐标为各年级所选答案的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布,即可得学生质疑意识的直方图。

图2

图2是在表2的基础上绘制出的3400名学生质疑意识的直方图。

从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三个年级学生课堂质疑意识的各种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答问意识和质疑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文化观念,使学生过分地相信书本、相信权威和知识现状;同时也缺乏科学而系统地学习方法,元认知水平较低。

4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建议

4.1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新教学模式

4.1.1小班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运用小班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全班每一位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师生互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角色的一种重新定位,他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和合作、交流和沟通、知识和资源共享,实现双方的自我超越,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因此,小班教学和师生互动教学是今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1.2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问题意识

分层教学可以充分照顾学生问题意识的差异,使各层次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相应发展。

分层教学过程中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各层次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4.2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的原则是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讨论,探索出更多的结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表面上提高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但是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发展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单一、能力低下。

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多角度和多途径地思考问题。

促进学生思维结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和个性发展。

4.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生问题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不善于自主地发现问题。

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来生成问题,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能力,把学生外在的问题解决与发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人。

因此,高中教学需要改革课程设置,是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新教材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新教材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其日常生活实际更好地联系起来,发觉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其问题意识,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变式思维的培养,让他们掌握产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力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2003,(4):

17-21.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5.

[3]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4]姜凤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8

该文获得2012年9月四川省第十三届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授奖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高中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与研究初探

隆建军

(攀枝花市大河中学,四川攀枝花617061)

摘要:

对考试试卷质量进行分析,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为筛选、修改试题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试题质量,使试题的命制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二是为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我们利用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中的度量指标对我校高2012届期末数学试卷进行了分析,具体以难度、区分度、算术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进行定量化分析,使之能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

试卷;成绩;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普通高中是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基地,在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而课程的考试属于总结性测验,其目的是检测和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教学创新。

因此,减少命题中的误差可以有效地保证试卷的质量,并发挥其导向性作用,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本文利用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中的度量指标对我校高2012届期末数学试卷进行了分析,具体以难度、区分度、算术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进行定量化分析

,使之能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依据。

1.高中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研究中的统计指标

1.1难度

难度是衡量试卷各题难易程度的质量指标,是反映试题与学生知识水平适合程度的一个量.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有适当的难度,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于整份试卷的难度计算,我们采用高低分组分析法,即如果用

表示高分组(27%)的平均分的得分率,

表示低分组(27%)的平均分的得分率,

表示整份试卷的难度,则有:

时,试题较易;当

时,试题较难;所以

的值应该保持在0.5左右合适。

表1599名学生原始数学(理科)成绩表

序号

成绩

序号

成绩

序号

成绩

序号

成绩

序号

成绩

序号

成绩

1

146

101

103

201

85

301

73

401

61

501

49

2

140

102

103

202

85

302

73

402

61

502

48

3

135

103

103

203

85

303

73

403

61

503

48

4

131

104

101

204

85

304

73

404

60

504

48

5

131

105

101

205

85

305

73

405

60

505

47

6

130

106

101

206

84

306

73

406

60

506

47

7

128

107

101

207

84

307

73

407

60

507

47

8

127

108

100

208

84

308

73

408

60

508

47

9

126

109

100

209

84

309

72

409

60

509

46

10

126

110

100

210

84

310

72

410

59

510

45

11

124

111

100

211

84

311

72

411

59

511

45

12

124

112

100

212

84

312

72

412

59

512

45

13

124

113

100

213

84

313

72

413

59

513

45

14

124

114

100

214

84

314

72

414

59

514

45

15

123

115

99

215

84

315

71

415

59

515

45

16

123

116

99

216

83

316

71

416

59

516

44

17

123

117

99

217

83

317

71

417

58

517

44

18

122

118

99

218

83

318

71

418

58

518

44

19

122

119

99

219

83

319

71

419

58

519

44

20

122

120

99

220

83

320

71

420

58

520

44

21

122

121

98

221

83

321

71

421

58

521

44

22

122

122

98

222

83

322

71

422

58

522

44

23

122

123

98

223

83

323

71

423

58

523

44

24

121

124

98

224

82

324

71

424

58

524

44

25

121

125

98

225

82

325

70

425

58

525

44

26

121

126

98

226

82

326

70

426

57

526

43

27

120

127

97

227

82

327

70

427

57

527

43

28

120

128

97

228

82

328

70

428

57

528

43

29

119

129

96

229

82

329

69

429

57

529

43

30

119

130

96

230

82

330

69

430

57

530

43

31

119

131

96

231

82

331

69

431

57

531

42

32

119

132

95

232

82

332

69

432

57

532

42

33

119

133

95

233

81

333

69

433

57

533

42

34

119

134

95

234

81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