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9320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

全国各地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

杭州市

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

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

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

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

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茵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

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

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

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

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

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

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1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16.根据第2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

(4分)

17.“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第4段至第7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6分)

18.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分)

15.①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2分,各1分。

意思符合即可)

16.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4分,各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避开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引诱昆虫来无偿为自己传播花粉;能自我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6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三点得满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自觉地适应自然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2分。

写出一点即可,要求符合文意)

湖州市

怪风揭秘

邓万祥

(1)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2)有一句俗语:

“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

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3)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

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

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

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

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太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

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

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

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枉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问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5)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

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

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

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至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

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

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救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

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

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6)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

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7)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

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

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

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8)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

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选自《生命与灾害》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1.阅读文章(3)—(5)段,请用短语完成填空。

(3分)

作者都是从怪风名称、▲、▲、▲这四个方面对焚风、布拉风、台风进行揭秘的。

12.根据文中第(3)段内容,给“焚风”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个字)(2分)

1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①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②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14.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

回顾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上文说说科学家们的“揭秘”有何意义。

(3分)

(帮帮你)可回忆:

《化石吟》《大自然的语言》《旅鼠之迷》

11.(共3分,各1分)怪风特点、形成原因、怪风危害(意思对即可)

12.(共2分)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

(答到“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得1分;答到“热而干燥”,得1分)

13.(共4分,各2分)

①“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怪风都可以为人类造福,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围绕“有些”进行分析1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②“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语言的牛动形象。

(突出龙卷风威力(危害)火.得1分;指出语言形象生动性1分)

14.(共3分)答题要点:

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③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④认识自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⑤激发后人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答出一点得1分,得出三电即可;言之成理也可)

金华市

㈡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14—17题。

(10分)

DNA计算机

刘颂豪等

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

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

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

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

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

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

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

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DNA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

而且,DNA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④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Adleman)。

阿德莱曼用“试管”DNA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

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实验的办法,而是把DNA链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一种DNA芯片)上。

其他研究人员则希望把DNA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⑥DNA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

现在已经设计出了DNA逻辑门、DNA片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DNA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

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DNA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

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塑料制品与硅片的结合)。

大部分专家预言:

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DNA计算机的应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14.文章主要介绍了DNA计算机的哪三方面内容?

(3分)

15.如果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2分)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16.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

(3分)

17.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分)

材料一: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

材料二:

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

材料三:

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灵敏度较低,分析范围较窄等。

㈡(10分)

14.文章介绍了DNA计算机的生物特性、优点和发展。

15.去掉“也许”,“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就成为肯定,这与原文表“推测”不相符合。

16.DNA计算机比起普通计算机有着惊人的运算速度。

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

17.第一点:

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点:

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是迅猛的,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宁波市

(二)“绿色”浅层地温能(11分)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

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

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

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

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

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

“热泵”和“水泵”类似。

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

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

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

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

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

请简要列举。

(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

(2分)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

(3分)

材料:

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

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

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11.①资源量丰富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③清洁无污染④可循环利用(3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2.D(3分)

13.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

(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衢州市

(二)(12分)

①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

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

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

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

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

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持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

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

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

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⑥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

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

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

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

例如:

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⑦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

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某食品配料表

原料

比例

添加剂

比例

小麦粉

83%

山梨酸钾

0.7%

鸡蛋

10%

硫氰酸钠

0.2%

白砂糖

6%

腐乳红曲

0.1%

11、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功能?

请简要概括。

(4分)

12、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分)

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

13、作者在第③段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2分)

14、阅读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本文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判定这一食品能否安全食用?

说说你的理由(3分)

11、防腐保鲜功能,改善食品外观和口味的功能,防病抗病功能,调整食物营养结构的功能。

12、答案示例一:

“极少数”是说明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少,“几乎”说明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多,它们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或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示例二:

“极少数”和“几乎”都起了限定作用,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3、第③段中数字是为了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14、答案示例:

该食品不能安全食用。

理由1:

该食品添加剂中的硫氰酸钠是非法添加物,超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理由2:

山梨酸钾的添加量超出0.5%的规定标准。

绍兴市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

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

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

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

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

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

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

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

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

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

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

”“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

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12.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

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5分)

答:

13.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5分)

答:

14.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

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5分)

答:

义乌市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