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95182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docx

七年级语文下重点课文复习

七下语文重点课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重点语段:

一、第二段

1、请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是“我”的乐园。

2、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

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3、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哪些趣事?

趣事:

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断砖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4、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5、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作用:

强调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色,生机盎然,丰富多彩,园中充满童年的乐趣;单写泥墙根一带的景色是以点概面,既然泥墙根一带就那么有趣,那整个百草园自然趣味无穷啦。

不必说湛蓝的苍穹,也不必说那奔腾的大海,单是那金黄的沙滩,就令我陶醉。

6、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

7、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8、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9、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表现了“我”童年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0、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作用是?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11、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是我的“乐园”。

12、第二段中与第一段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相照应的一句是?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二、第七段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时间、地点、工具、条件、方法、收获。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

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突出捕鸟的乐趣,说明冬天的百草园也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确实是我的乐园。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三、第9段

1、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承上启下的作用;心理描写;排比、拟人;表达了对当初淘气的后悔,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畏惧和不情愿。

2、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

省略了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耐人寻味。

3、“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拟人。

“我”和百草园的动、植物们已经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舍不得离开,又不得不离开。

4、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5、第9节为什么连用三个“也许是”?

①对被迫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学校的一种抵制;②充满了无可奈何的语气,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和不舍。

四(第17-24段)

1、阅读选段,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几个生活片段。

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找“乐”;师生读书的场面;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

 

2、鲁迅一直很尊敬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请从选段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戒尺”“不常用”,“罚跪的规则”“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先生读书入神时“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等描写,表现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3、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却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语气词,这是为什么呢?

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读书时,因不理解,不知句读的停顿,只会照本宣科,因而不加标点;先生则不仅理解句意,而且对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

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不只有表示停顿的标点,还有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词。

 

4、如果你刚上学,老师就让你学像文中学生所读的内容,你会感兴趣吗?

为什么?

你又会对教育部门提哪些建议呢?

如答不感兴趣,原因可以是所读的内容艰深,脱离儿童的实际,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

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课文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2、“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

其实,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

下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拟出下联。

上联:

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

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3、冬季的百草园真的无味么?

以无味衬托有味,先抑后扬,突出雪天捕鸟的趣味性。

4、作者希望有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①满足学生求知欲;②以生动的形式开展教学;③带领儿童去大自然开展教学活动;④丰富教学内容。

5、请分别简单概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几件事情。

(1)百草园:

泥墙根一带的景色;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雪天捕鸟。

(2)三味书屋生活:

提问怪哉虫;后花园玩耍;师生一起读书;上课玩游戏、画画等。

2《爸爸的花儿落了》1(第13-31段)

1、概括选文内容。

回忆自己因赖床不起受爸爸的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2、选文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他表面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联系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爸爸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①爸爸表面严厉,内心却充满爱;鼓励孩子要坚强,懂得怎样教育子女;很重感情,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的人。

②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③从爸爸那里,我也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做一个正直的、爱国的人。

4、课文题目取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丰富含义?

题目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文章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爸爸的花儿落了》2(第54-68段)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写我毕业回家得知爸爸去世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2、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

”的心理活动?

表现出“我”急切的心情,“我”急于回家见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也有一种再也见不到爸爸的预感。

3、“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体会这句话在文中表达的作用。

以年幼的弟弟妹妹们闹,少不更事,反衬出我的责任重大。

也能体现出我的责任。

4、划出“我”进入家门之后见到的景物并说说它的作用。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

这些情景暗示着爸爸生命的凋谢。

  

5、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在选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

①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②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6、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很大一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大了”。

7、“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8、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两句赞美父爱的话。

父爱是高山,我们才有了山一般坚强的骨骼。

父爱是大河,我们才有了河一般奔腾的热血。

 

7《最后一课》1(第20-21段)

1、“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想把法语知识全教给我们的急切心情,体现他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珍视,也表现了小弗郎士同情老师最后一课的良苦用心。

2、为什么“我”觉得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小弗郎士感受到了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的韩麦尔先生不能教法语的痛苦,所以觉得他是一个“可怜的人”。

3、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把字帖想象成国旗?

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出现有什么含义?

(1)因为最后一堂法语课,使我的心里充满了爱国情感,而这些字帖上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样,所以感觉这些字帖就像是许多国旗在飘扬。

(2)法兰西是祖国,阿尔萨斯是家乡,阿尔萨斯永远属于祖国,教育学生永远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强调了阿尔萨斯是法兰西的一部分。

4、赏析划线句“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法国语言比作钥匙,形象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

只要牢记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团结人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赶走入侵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5、如何理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对普鲁士的讽刺,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表达自己对敌人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阅读选文第1节,说说作者为什么从小弗郎士的角度来写韩麦尔先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小弗郎士无知而稚气的口吻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学校的眷念,表现了小弗郎士在这节课上受到了爱国情感的熏陶,从而发生了改变,也间接表现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这样写对比效果强,更容易打动人。

《最后一课》2(第24-29段)

1、概括选段内容。

并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1)韩麦尔宣布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2)高潮和结局。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能否删去?

为什么?

不能。

它说明大家学得非常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

响起的钟声出乎大家的意外。

3、为什么听到钟声、祈祷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因为这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从此他将不再能教法语,孩子们也将不再能学法语。

脸色惨白体现韩麦尔先生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4、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各是什么?

①“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解释说明)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声音的延续)

③“散学了,——你们走吧。

”(递进)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我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并为之感动,所以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6、“我的朋友们啊”其中“朋友”包括哪些人?

这个称呼的改变包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

学生们和后面听课的镇上的人。

包含着他对此地朋友的眷恋,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7、写两个单词,为什么需要他“使出全身的力量”?

因为他内心无比悲痛,这个动作倾注了他的爱国、恨敌的全部情感。

8、他写出的“法兰西万岁”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个单词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集中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9、画线句子“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采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若换成“他举起拳头高呼:

‘法兰西万岁!

’”好不好?

为什么?

(1)神态、动作描写。

(2)不好。

用动作来结尾,表达的感情更加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这动作包含了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和悲愤,包含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祖国语言的眷恋。

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一课》3(第22-29段)

1、说说第26段中“他说不下去了”和第29段“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两处韩麦尔心里在想什么?

26段:

我课还没上完呢,就下课了?

我还有许多话要对你们说呀。

29段:

大家要记住法语,记住祖国啊。

2、从选文①段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境?

小弗郎士认为老师是一个“可怜的人”,他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说明了什么?

(1)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即将告别家园时依依不舍、痛苦难耐的心境。

(2)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表明他由贪玩、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成熟懂事了。

3、选文②段中画线句子对郝叟老头儿的描写意在表明什么?

即将亡国的法国人民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

郝叟老头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现在最后一课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显得更加厚重、感人。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举止和表情?

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5、“啊!

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我”为什么对这最后的一课有如此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最后一课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之情,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也浓缩在这最后一课上。

所以作者对这最后一课有着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11《邓稼先》1《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

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①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②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奥本海默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并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党员。

5、“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理解: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②作用:

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邓稼先》2《我不能走》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

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

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揣摩作者选取“我不能走”这句话作为标题的用意。

邓稼先作为重要的管理和理论指导人员,在险恶的危机面前,他原本可以无可非议地离开,但他却不避危险,亲自上阵。

“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用邓稼先的原话作标题,更直观地突出了邓稼先勇于负责、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

3、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4、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作用:

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

5、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这歌词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

引“五四”歌词,歌词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赞美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及邓稼先为国奉献的精神。

6、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7、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邓稼先》3《“两弹”元勋》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摘录选文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

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

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3、从选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4、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结尾点题,属点睛之笔。

5、根据全文,给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邓稼先颁奖词示例:

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邓稼先,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邓稼先》4《永恒的骄傲》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邓稼先为国家为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将永载史册;邓稼先忠厚朴实,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作为邓稼先的友人,这是永恒的骄傲。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排比,增强了语势,又总结了全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第1-7段)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何作用?

①直接点题,总领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

②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钻探”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钻研古代典籍的情景。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一词运用了比喻,把密密麻麻的小楷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严谨。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先生在钻研古代典籍时的情形。

沥尽心血/兀兀穷年

4、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1)“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闻一多先生从文化角度寻求一条民族振兴之路。

(3)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先生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5、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1)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

6、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7、这部分展现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①潜心学术,治学严谨,硕果累累:

用多年完成《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字写成密密麻麻的小楷。

②勤奋刻苦,废寝忘食: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他惜寸阴、分阴。

③实干精神,谦虚美德: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第7-20段)

1、选文第①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选文第14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   和   。

①承上启下(过渡) ②说  做

2、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说;③参加游行示威

3、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闻一多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

(2)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可信,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

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5、“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动作及肖像描写。

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甘愿为祖国做出贡献、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品质,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精神。

6、“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牺牲。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一多先生的革命者形象。

他是一位投身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民主战士,是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仁人志士。

16《社戏》1(全文理解)

1、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①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②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③夜航赴赵庄看戏。

  ④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