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952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docx

江苏名校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江苏名校2013年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脖颈/颈项中听/中肯创伤/重创敌军

B.藤蔓/蔓延场院/排场称职/称心如意

C.玩弄/弄堂煞尾/煞风景应届/应有尽有

D.扎破/包扎趔趄/趑趄诘责/诘屈聱牙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的顾客。

C.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去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D.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3、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

(4分)

▲。

我们可以把地平线上的热带的云看作一个舞台的背景,而对于不象舞台的背景那么伟大的东西不能感到满足;我们可以把山林看作私人花园,而对于不成为私人花园的东西不能感到满足;我们可以把怒吼的波涛当作音乐会,而对于不成为音乐会的东西不能感到满足。

这样我们便变得伟大起来,像大地和穹苍那么伟大。

正如中国一位最早期的浪漫主义者阮籍所描写的“大人先生”一样,我们以“天地为所”。

4.最近加拿大一项全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国,高达84%,请拟写一副对联,赠送给这批感觉怀才不遇的中国人。

要求:

(1)形式上符合对偶要求。

(2)内容上表达对这些人的宽慰劝勉之情。

(3)上下联总共不得少于10个字。

(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钱烈女墓志铭·

(清)王猷定

扬州有死节而火葬于卞忠贞祠南十五步[1],为镇江钱烈女之墓。

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日乃火。

以家于忠贞祠,即其地为墓。

当其死,告于父:

“无葬此土,以尸投火。

”父如其言。

南昌王猷定客扬州,与里人谈乙酉事,辄为诗文吊之。

岁丙申春,其父乞余铭,痛哭言曰:

“吾老人无儿,自吾女死,而老人不欲生也。

城破,督师史公率兵趋东门,女决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刭,余挽其手;积薪以焚,余又夺去;结缳,丝绝,缳又断。

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

‘汝姑视缓急可也。

’”猷定为之感泣,时宾客闻者皆流涕。

又言曰:

“呜呼!

吾老人十年以来,头童然秃且尽,而视听茫然,而肝肺崩裂,如沸如屠。

然每忆吾女吞药不得死,吾老人不知生之可恋而死之可悲也!

兵入,以戈刺床下,数刺,数抵其隙,乃去,不知女反匿床下。

药发,喘不绝,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

女泣谓余曰:

‘儿必死,无援儿为也。

儿受生养十六年,父母又无男儿,不能与父母相养以生,相待以老,俾至于终身。

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

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2],当与母勉图归计耳。

’时注水庭中,立起,以头投水,水浅,自顶以上不及颈,余力持之起。

目瞪,口泻水如注。

是时雨甚,门外马蹄践血与泥,声溅溅[3]。

比屋杀人焚炉,火四起。

夜,女以纸渍水塞口鼻,强余手闭其气,令绝。

余心痛,手不能举,又解衣带,强母缢之,母仓卒走出。

闻足击床阁阁[4],呜呼,死矣!

  猷定闻益悲,忍不铭?

烈女名淑贤,父为镇江钱公应式,母卞氏。

公善医,活人者众。

女死后,受兵梃刃数十,不死,兵缚公欲杀,以手格之,皆仆地,反得免。

卞时病甚,亦受刃,久之复苏,人以为女之阴助云。

  铭曰:

三光绝,一炬烈!

后土争之土欲裂。

瘗尔于忠贞之旁,丽重离以照四方之缺。

[1]卞忠贞祠:

在扬州南门内,为纪念晋代人卞壶而建。

卞壶字望之,晋永嘉年间苏峻称兵叛乱,卞与苏苦战身亡,两个儿子也被害。

谥忠贞。

[2]江南:

指镇江。

镇江在长江南,扬州在长江北。

[3]溅溅(jiān):

水流声。

[4]阁阁:

象声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如其言。

如:

依照。

B、辄为诗文吊之。

吊:

悼念。

C、女以纸渍水塞口鼻。

渍:

沾染。

D、比屋杀人焚炉,火四起。

比:

等到。

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钱烈女“必死决心”的一组是(3分)(▲)

①无葬此土,以尸投火。

②己持刀欲自刭。

③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

④强余手闭其气,令绝。

⑤目瞪,口泻水如注。

⑥又解衣带,强母缢之。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⑥

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烈女死于明朝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天后火化。

因为家住忠贞祠,靠近那块地修了墓。

B、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率领军队奔向东门,烈女执意要自杀,于是持刀自杀,被家人拉住。

C、烈女由父母生养十六年,却不能扶持他们到老,由此深感愧疚。

D、烈女死后,他的父亲遭到棍棒兵刃数十创伤,但没死去,士兵绑着他想杀他,又用手击打他,把他打倒在地。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

“汝姑视缓急可也。

”(4分)

(2)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

(3分)

(3)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当与母勉图归计耳。

(3分)

二、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

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

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

(3分)

(3)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3)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4)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5)▲,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6)▲,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7)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无题》)

(8)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

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

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

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

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

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

连毛笔都是纤细的。

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

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

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

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

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

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

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

桑上火车,泪眼婆娑。

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

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

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

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

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

那本是江南的绸缎。

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

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

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

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

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

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

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

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

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

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

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

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

她写,江南好。

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

再写,江南好。

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

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

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

桑说,不用了。

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

桑浅笑不语。

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

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

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

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

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

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

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

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

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

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

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

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

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

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

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

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

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

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

她站起来,往回走。

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

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

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

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

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

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

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

一张宣纸,三个字:

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

(4分)

1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

(6分)

1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药家鑫案:

有宽恕就会有未来

2011年4月25日,药家鑫案原告民事诉讼代理人张显贴出《对药家鑫案判决的立场和意见》一文,表示放弃追要法庭判决的赔偿,并对民事部分不合理地方放弃上诉。

文章中称“我们想对药家鑫父母说:

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

你们应该低下你们高昂的头!

备受世人瞩目的“药家鑫”一案,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了结。

不管这个过程引发了怎样的社会争议,可以肯定地说,原告方的这个决定,是出乎很多人预料的。

案件一审终结之后,原告表现出的“以德报怨”的胸怀,如《立场和意见》所说“药家鑫父母对我们淡漠无情,但我们还是考虑到对方的未来。

我们自愿放弃法院所判给我们的民事赔偿,留给药家鑫父母养老”,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太不解恨了。

但是,静心想一想,这个决定是多么有社会价值啊,它在令人感动之余,更是能够成为一剂消解我们这个社会一直以来所彰显出的乖张与暴戾之气的良药。

在正义未实现之前,王辉(受害者的丈夫)拒绝各种劝说与调解,坚决走正常的司法途径。

但在目标诉求达到之后,即宽恕对方,他们并没有选择继续穷追猛打,尽管可以预料,他们如果真这么做了,舆论一定程度上也会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这是当下社会多么匮乏的一种抉择!

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里都有着“以暴制暴、以恶报恶”的基因坚固地存活着,比如“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等等,本质上都是如此。

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让人产生某些快感,或者也能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快感之后呢?

问题解决之后呢?

收获的往往是更多的“以暴易暴”、“冤冤相报”,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暴戾之气。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的原因。

宽恕不是懦弱,背对过去的伤痛,王辉一家选择了宽恕,其实,就是怀抱了自己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在这一刻,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般的人格品质。

而这,也值得我们每个人都躬身自问与反省。

青年学者熊培云出版过一本书,叫《重新发现社会》,阐述了“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价值与启发性的“发现”,不过,如果更深入进去探讨的话,我们更应该“重新发现个人”,因为社会更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是怎样,这个社会便是怎样,个人是一个社会的最直接体现。

从自己做起,每一个善良的人都彰显与释放出自己的善意,然后社会才能慢慢恢复到真正文明的、有着基本的伦理价值观的良性社会。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个细小的石头,因为相互为善,一起堆砌成一座巍峨的大山,而不是相互投掷,乱石一片。

正如一名学者所言,“你所在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虽然现在的社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远非令人满意,但也正因为社会就是如此,个人就更需要有所坚持与作为。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组成,是这个社会和国家的最直接体现。

从这一点看,王辉等人的决定让我们看到,每个人身上所能砥砺出的最珍贵的品格,所能达到的最辽阔的精神境界,也看到我们这个社会的美好未来。

因为,有宽恕就会有未来。

(张天潘,选自《北京青年报》)

15、请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6、请分析第7自然段论述的特色。

(6分)

17、结合全文,概述“有宽恕就会有未来”的内涵。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从今年上半年起,60余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忽然成了各大媒体的焦点。

他们就是上海市第八中学创办的沪上首个“男生班”成员。

在男生班里,同学之间最常用也是最真切的赞扬是,“你,够男人!

”每周1至2次去学校健身房挥汗如雨,也是课堂上勇敢质疑,大胆尝试,更是订立班级公约时,内心渐渐明晰的担当和责任。

面对媒体采访,他们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谁说现在女生比男生强,看着吧,我们有后劲!

但以“阳刚教育”为目的的男生班创办之初,也曾引来非议。

有人认为,男女同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没有理由再将男孩和女孩隔离开来;也有人认为,男孩子的“阳刚危机”是由考试制度、选拔方式、育儿方法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将男孩“圈养”起来,治标不治本。

作为现代中学生,对于“阳刚教育”,你有相关的经历吗?

你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吗?

要求: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附加题(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皆赞辞也,知者喻之耳。

喻之而后可与知道,可与见德。

(选自清·王夫之《船山思问录》,有删节)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20.王夫之和▲以及▲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分)

21.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2分)

答: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宝玉被贾政痛打之后,黛玉见到宝玉的惨状,又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凄凉光景,回去后悲从心生,作诗一首,题为《秋窗风雨夕》,情思极为凄苦哀怨。

B.《三国演义》中当国舅董承密奉“衣带诏”事件败露后,曹操欲废汉献帝,被谋臣程昱谏止。

程昱认为仍应秉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本策略,一旦失去了汉献帝这块“招牌”,“必起兵端矣”。

C.《边城》的内容常被评价为是“田园牧歌”式的,但沈从文在《题记》中却着重指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是给“在这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国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们看的。

D.《呐喊》塑造了一系列寄寓着作者对“国民性”强烈批判的人物形象,如《药》中的夏瑜、《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风波》中的赵七爷等均是典型。

E.《哈姆雷特》以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为主线,同时交叉进行了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辅线。

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个人物的复仇都是为了各自的父亲而展开的。

23.简答题。

(10分)

(1)《茶馆》以小小的裕泰茶馆为舞台,却折射出了气势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变迁史。

请问全剧是撷取哪三个典型的时代断面来加以表现的?

全剧最后“祭奠自己”的三个悲剧人物分别是谁?

(6分)

答:

甲,▲,。

乙,▲,。

(2)薛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惟黛玉流泪不止,请简述黛玉哭的理由,并说说表现了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

《人论三题》序言

在我所体会的意义上,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

当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而不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当人意识到他的处境同其他“人”没有任何两样,他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为自己争得在社会上立足成人的资格,这时候,他的“人生”就开始了。

四十多年前我十六岁,我年轻气盛而义无反顾地奔向山区,应和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歌声。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把自己奔向人生的决绝从这种虚假的豪情上剥离开来,而这是很多老知青至今还未能做到的。

回想起来,当时的那种决绝正是一个青年在面对自己人生的前途时极可宝贵而又极为正常的冒险精神,是一种生命力的强烈冲动,它给我带来一种走出家庭扑向社会的自豪感,和一种迎接生活的严峻挑战时的激动。

在农村,我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的底层,但我并不能、也并不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深深体会到鲁迅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决不能走他们所走过和必将重走的人生老路。

我唯一能够和他们不同的就是我有思想。

我开始领悟到,真正的人生就是反思的人生,没有对人生的思考,人的一生和动物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人就白活了一生。

我在很久以后读到苏格拉底的名言:

“没有思考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感到深获我心。

我的独立思考使我有了我的“自我”,正如笛卡尔所说的:

“我思故我在”。

在孤独中,我看书,将偶尔冒出来的思想整理成“思路”,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有了自己思想的脱胎换骨。

我完全是在自我启蒙。

每天晚上的读和写,是把体验变成思想,变成灵魂的营养。

就这样,我形成了自己的“人格”意识,即一个人的精神独立性。

人之成人的标志就在于他有一个人格,是他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基础。

一个有人格意识的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分得清什么是违背自己人生信条的,什么是自己应该万死而不辞的。

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的人总是喜欢说我从小就受到谁谁的教育,懂得了什么什么道理,如今网络“愤青”们正是这样一个群体,因而他们很容易成为某种势力的打手。

中国人自古以来把人性归结为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模式的等级名分(礼),而把一切违背这一等级模式的行为直呼为“禽兽”。

从此以后,中国人便无法懂得把人与自然从根本上区别开来的标准和界线究竟是什么,因为血缘关系其实仍然不过是一种自然关系。

中国人只在自然关系内部划分人与兽,因而并不能够真正把人与兽、人性与兽性划分开来。

中国人总是用对待兽的办法来对待人,正如鲁迅所说的,几千年来我们是一个“吃人”的民族,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精神上将一切人性化的东西都吞噬无遗、化归乌有。

我们自恃“五千年文明”以便将一切装饰得天衣无缝。

惟有当我们在一百年前初次接触到西方启蒙思想的时候,我们才惊异于一个闻所未闻的崭新的视野,这就是西方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的视野。

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在人的生存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是人的思想和精神追求对于人生的决定性的意义,这种人生境界是只有当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格意识之后,才能够心领神会的。

正是在两种不同意义上的“人性”的比较中,我开始意识到人类普世价值是不论哪个民族的人性所自然追寻而不可偷换的目标。

(选自邓晓芒《人论三题》,重庆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24.本文围绕着“人”的主题,分了几个层次加以论述,请用关键词的形式概括每层的层旨。

(3分)

答:

25.文中说“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6分)

答:

26.作者在行文中引用苏格拉底与鲁迅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6分)

答:

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A.gěng\jǐngzhōng\zhòngchuāng\chuāngB.wàn\màncháng\chǎngchènC.nòng\lòngshāyīngD.zhā\zāqie\jūjié\jí)(3分)

2、D.(A.南辕北辙:

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不合语境。

B.俯拾即是: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多而易得。

用错对象。

C.火中取栗:

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不合语境。

(3分)

3、一个人如果和自然界伟大的东西发生联系,(2分)他的心会真正变得伟大起来。

(2分)

4、要求:

形式上符合对偶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3分)内容只要表达宽慰劝勉之情即可。

(2分)【示例:

蜗角虚名似幻梦,蝇头微利如浮云。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D.(比:

并,连。

)(3分)

6、B.(①钱烈女遗言。

③钱烈女对不能赡养父母深感自责。

)(3分)

7、D.(“又用手击打他,把他打倒在地”错。

)(3分)

8、①我恐惧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实在没有办法,就把毒药给她,说:

“你姑且看事态发展的缓急情况(再做决定)也可以啊。

”(“皇急”、“所出”、“予以药”、“缓急”各1分)

②我和老妻抱着她悲伤痛哭,用水强迫她喝下,她得以不死(或没有死掉)。

(“恸”,“强饮以水”句式,“不死”主语补充,各1分)

③(家族的)老祖宗们不能接受祭祀,家庭的世业(或我们的籍贯)在镇江,你应当与母亲尽力图谋回归的计划。

“血食”、“家世江南”、“勉”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

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每点1分)

(2)分析:

典故:

庄周梦蝶(或:

杜鹃啼血)(1分)

虚实结合:

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

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

曲折层递:

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

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

(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3)分析:

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

(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君子不齿

(2)萧关逢候骑(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猿鸣三声泪沾裳(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