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9625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3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docx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控灯光系统

目  录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装饰愈来愈讲究,新潮家具配上豪华灯具,不但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而且可使人们在劳累之余有个舒适的休息环境,灯具已不单纯是室内的基本照明工具,而且是建筑装饰的一种实用艺术品,当家里有各式各样的灯具之后,将它们精心地搭配在一起,达到最适合的气氛效果是高品质生活的需要,目前灯光的控制主要还是手动形式,逐个控制所有的灯具,这样不仅麻烦而且效率低下,也不符合现代舒适生活的标准。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些问题,当在看电视或看书时,并不需要太强烈的灯光,就可以用调光系统来调节灯光强度。

因此,设计一个可以便捷地控制灯光等功能的智能化灯光系统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智能不是昂贵和不实际的代名词,而是方便。

智能灯光控制,能控制不同生活区域、不同场合的各种照明效果,提高生活品质。

当今的发展,室内的电视、台灯、地灯、鱼缸照明、夜灯、廊灯、吧台灯等开关与床头灯调光开关均集中安装在床头柜处。

由于开关较多且固定在一个位置,想开灯时必须先看清开关下面的标记才能正确开灯,有时为开一盏灯竟把所有的开关都按了一遍,使用时极为不便。

现在都采用微动开关轻触式集中控制面板。

但是开关多且固定仍不是十分方便。

本人采用8051系列单片机将原来固定的机械式开关改用红外线遥控,利用红外线技术来发送信号。

红外线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技。

红外线是十分丰富的波谱资源,目前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样一个红外线遥控器再结合单片机就可以控制室内的灯光开启,美观且实用即大方便的使用。

 

第1章绪论

1.1遥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控技术在现代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可喜成果。

遥控技术就是按照预定的目标对被控对象的参数、工作状态实现远距离控制的一门技术。

现代遥控技术又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

现在遥控技术已经普遍地应用于各类家用电器中。

例如电视遥控、电灯遥控、电风扇遥控、空调遥控等。

这类应用提高了家电的功能和档次,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设有遥控功能的电视机,使用者不必离开座位,只需要使用手持红外遥控器就可以进行节目切换,实现对音量、对比度等的调节。

在这些应用中说明,“远”“近”都是相对的。

有“千里之遥”,也有“一步之遥”之说,家用电器的遥控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

操作者与被控者之间对负载非接触式的一种自动控制方式。

1.2遥控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了遥控系统的雏形,人们试图利用遥控技术来控制无人驾驶飞机,但由于技术不够完善,没有得到实际运用。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首先制成了V-1和V-2导弹以及无线电指令制导的防空导弹,才使遥控技术进入了使用阶段。

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遥控技术首先用于天气预报,研制出第一部无线点测候仪,可以测量高空中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到地面。

20世纪40年代,由于军事山的需要,飞机、导弹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必须采用遥控技术进行测量与控制。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和前苏联都积极开展卫星、导弹研制工作,使遥控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遥控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将送上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的往返飞行,从而将遥控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从技术方面,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在晶体管出现以前,遥控装置都是由电子管组装而成的,由于受到的容器和载重的限制,通常只用电子管组装。

这种接收机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误控及失控事件,因此在普及与提高方面受到限制。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有了全晶体管化的单通道遥控装置,其接收机仅有火柴盒那么大,地面遥控距离只有200M左右。

6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多通道晶体管化遥控设备,对遥控技术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集成电路的问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飞速发展,将微处理器引入遥控测系统,给遥控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遥控遥测技术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1.3遥控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十年来,遥控技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理论、电子元器件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今后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以满足各种不同用途的需要。

以前的遥控系统,大都是按照特定的任务设计的,其性能完全由系统的硬件所决定。

系统传输信号的数目、信息速率、采样频率以及各种参数基本上固定的。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更换硬件或某些接线来改变工作状态,但其变化范围有限,不能适应多方面的需要。

为此,就要求发展一种灵活通用的可编程序遥控系统,这种系统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与实时性能,能够根据不同用途的需要,随时改变系统的工作状态。

2.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新的多路信号的传送方法,以提高信息传输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3.采用先进的元器件及工艺设计,以提高可靠性,减小设备体积、重量,降低成本及系统消耗。

4.遥控技术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应向超时空、大容量、多媒体、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5.遥控技术应综合多学科技术解决我国的技术难题。

如我国一年中,煤矿发生多起瓦斯爆炸事故,夺走许多煤矿工人的宝贵生命,如果采用地下无人采煤遥控系统,系统包括采煤机操作系统,煤块向上运输提升系统,有害气体浓度监督测、报警、吸收处理及转化系统。

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生产自动线,再也不会发生人身事故了。

这种设想,经过广大技术人员的科技攻关,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

无线遥控的出现,首先应用在军事上。

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的需要,出现了无线电遥控的坦克、鱼雷快艇、无人驾驶飞机和导弹。

战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出现,不仅无人驾驶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等离不开无线电遥控,而且在军事训练中也广泛应用无线电遥控设备。

在工业生产方面,无线电遥控技术也大有用武之地,炼油厂、发电厂等大型联合企业,工艺流程复杂,牵涉的范围广,人工操作管理难以准确及时地掌握远处设备的运行情况,容易产生误差和造成不稳定。

采用遥控和其他相应的装置后,设备可以按照预定的工作程序准确运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农林渔业生产方面,人们可以采用遥控的方式,定时定量的给庄稼浇水、喷洒农药;对养鸡养猪场,可以采用遥控一条龙的饲料加工、生产、自动送料喂养系统。

遥控检测鸡舍温度,可以提高产单率。

可以采用遥控技术定时、定量喂养,检测鱼的新鲜程度和生长情况。

神通广大的遥控技术正在日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领域中。

无线遥控的地铁机车自动驾驶设备,提高的车辆的运转效率,使你快捷舒适地到达目的地;天然气、自来水管线的自动检测和控制装置把天然气和自来水送到你的家中;利用无线遥控的机器人,按照预定编号的程序,代替人做家务劳动,如洗衣、做衣,当你辛苦工作下班回到家中,呈现你面前的是一桌美味佳肴。

无线遥控的电视机、空调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猜。

除上述外,无线遥控在体育运动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体育比赛中,我们看到航模表演,模型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离开地面,飞向天空。

时而从水平方向突然向上直冲太空,时而以急转弯向下俯冲;海模比赛,海模在水中乘风搏海,勇往直前,动作优美准确,迎来阵阵喝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小小的航模、海模不可能有飞行员操纵,而是地面上的运动员通过遥控方式,使之展示高超的技艺。

在医学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如运动状态下控制仪器测量心电图,利用超声波能顺利通过人体,且没有放射性的危害的特点,可以观察母体内胎儿状态,成了妇产科必备的器具。

超声波多普勒血流计,可实施非创上伤的血流测量。

利用遥控测量技术的传感器,可以对排放的污水水质进行控制与测量,可以检测大气污染情况,检测有害气体,还人们一片洁净的蓝天。

 

第2章总体设计方案

在确定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灯光控制系统前,我们还要自己拟定一个本系统的基本步骤及其的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使设计更合理化,更加有条理性。

2.1总体设计思路

设计本单片机的灯光控制系统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系统分析过程

根据系统的目标,明确所采用灯光控制系统的目的和任务。

确定系统所在的工作环境。

根据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方案。

如系统的无线传输类型、无线遥控功能的方法、对发送信号的要求、对灯光的开关控制、灯光亮度控制。

2、总体设计过程

①因为此系统是基于单片机无线控制灯光系统,要实现无线遥控功能,就首先需要选择实现这遥控功能的通信方式。

如蓝牙通信、红外线无线遥控等。

②在确定通信方式后,我们想的是以何种形式来发送这种控制信号。

根据比较来确定控制信号的形式。

在确定控制信号的形式后,我们就对这控制信号进行具体设计。

要实现系统的功能,单片机是必不可少的。

就要确定单片机的类型。

⑤根据系统的要求,来对硬件电路图进行设计。

⑥对系统的实现功能的重要程序进行分析。

下面就根据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来确定本系统的方案。

2.2总体方案的确定

提到总体方案的确定,就要符合本课题的要求:

1、它是一个室内用的灯光控制系统。

2、要求人们手持遥控器就可以对室内的灯光进行控制。

3、要求能够在室内简便的安装,应用。

4、在设计本系统中,成本是必须考虑的条件。

要求成本不能太高,使一般家庭都能够承担的起费用。

本系统为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灯光控制系统,人们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对室内灯光进行控制。

要实现无线控制功能,就要设计一系列的硬件电路。

首先要对无线模块进行设计,其中这部分的模块就要设计发送信号和对信号的接收,就要对这部分的电路进行设计。

在对信号接收之后,要能使对系统灯光进行控制,就要设计一调光控制电路,从而对每一盏灯具进行开启关闭和调亮调暗的控制。

要驱动调光电路,就要通过单片机相应的程序来控制调光电路。

在发送电路中,其中也要通过单片机的相应程序对按键进行扫描处理等。

在系统设计中,要使单片机能够正常实现其功能,就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直流电压,而我们一般的家用电压中都是220V,所以我们就要设计一个电源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正常的工作的电压。

以上就是我对本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下面我们就对总体方案中每一部分进行一一设计。

下图1为本设计的一个总体设计框图。

 

图1系统的设计总框图

 

第3章无线模块的设计

要实现系统的遥控功能,就必须进行无线模块的设计,从而来实现对系统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实现系统灯光控制的第一步。

3.1无线遥控方案的选择

系统要求只要人们手持遥控器就可以控制室内所有灯光,所以我们就需要一种遥控传输信号的方式,要求使系统信号传输快,传输信号准确,成本比较低。

无线遥控就是信号的传输是利用无线方式进行的,为了使远方的被控对象按照要求去动作,控制端必须向被控端发出一个动作信号或如何工作的命令,这个命令就是遥控指令。

例如,调整电机的启动与停止、正反向、升速与降速等指令。

遥控指令又分连续指令和断续指令。

数值连续变化的指令为连续指令,如控制石油管道流量和压力的指令;数值断续的指令叫做断续指令,如照明电灯的开与关的指令。

无线通信的实现有三种方案:

蓝牙通信、红外无线遥控、使用短距离无线数传器件。

对于蓝牙方案,虽然此技术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发展,有很多优点,由于成本一直偏高,所以本系统将不考虑蓝牙方案。

红外线通信技术适合于低成本、跨平台、点对点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

由于红外线遥控器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是近距离遥控,特别是室内遥控的首选方式。

因此本人选择红外线的无线通信方案。

红外线遥控的特性主要有几点。

红线遥控具有独立性,由于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红外线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所以,红外遥控不会干扰其他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邻近的无线电设备。

特性与可见光相似性,由于靠近可见光的红外线边缘,它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被物质吸收等物理特性与可见光非常相似。

无穿透障碍物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外线遥控的距离,一般为几米至几十米或更远一点。

3.2红外线遥控的基本原理

要使用红外线遥控来实现信号传输,我们就有必要来了解下红外线遥控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红外线(又称红外光)来传递控制信号,实现对控制对象的远距离控制。

具体来讲,就是由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指令信号,由接收器接收下来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实现对控制对象的各种功能的远距离控制。

红外线发射器由指令键、信号产生电路、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及红外线发射器件组成,如图2所示。

当指令键按下时,指令信号产生电路便产生所需要的控制指令信号。

这里的控制指令信号是以某些不同的特征来区分的。

常用的区分指令信号的特征是频率特征和码组特征,即用不同的频率或不同的编码的电信代号代表不同的指令。

这些不同的指令信号由调制电路进行调制后,最后由驱动电路驱动红外线发射器件,发出红外线遥控指令信号。

图2红外线发射的组成

红外接收器由红外线接收器件、前置放大电路、调节电路、指令信号检出电路、记忆及驱动电路、执行电路组成,如图3。

当红外线接收器件接收到发射器的红外线指令信号时,它将红外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并送入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再经解调器后由指令信号检出电路将指令信号检出,最后由记忆及驱动执行电路,实现各种操作。

图3红外线接收器的组成

3.3系统的遥控功能实现方法的设计

3.3.1频分制与码分制的选择

要实现系统的遥控功能,就必须先选择信号指令传送的方式。

根据遥控的方式和使用者场合不同,可以把这些控制信号特征进行各种组合编码。

如电压极性的组合方式,电信号相位的组合方式,电信号幅值的组合方式,频制的组合方式,脉冲的宽度、相位、幅度等参数的组合方式及脉冲编码组合方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以频率和脉冲组合方式应用最多。

频率组合方式分为单音频指令和多音频指令。

单音指令每个指令内容由单个音频信号组成,抗干扰能力差,只能用在要求不高的遥控系统中。

多音频指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频信号组成,它不仅可以增加容量,还具有保密功能。

脉冲编码组合方式具有指令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及便于用逻辑电路来实现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脉冲编码遥控中常用恒比码作为指令。

恒比码指令即每个指令中“1”和“0”的个数保持相同的比例,可根据此比例关系是否被破坏来判断遥控指令在传送过程中是否产生了错误。

奇偶校验法是利用码组里的“1”的奇偶性来监督码组是否正确,它可以在发送端组成奇偶监督码,在接收端进行校验。

例如接收端校验结果是奇数,就向发送端返回一个长脉冲;若校验结果是偶数,就向发送端返回一个短脉冲。

这样发送端就能检测出传送指令的错误。

红外线遥控系统按照产生、区分控制指令的方法和和特征来分类,主要可

分频分制和码分制红外线遥控。

频分制红外线遥控是指令信号产生不同频率的指令电信。

接收器中指令信号检出对应发射器不同指令信号频率选择电路,简称选频电路。

对应于每一个指令,就要有一个选频电路。

红外发射、接收器件发射与接受波长为0.88~0.94µm的近红外光,因此,一般情况下频分制红外遥控的发射器中不用调制解调电路,不同频率的指令信号直接加至驱动电路,驱动红外发射器件发射不同频率的近红外光信号。

由于每一个指令信号,接收电路就要有一个选频电路相对应,当系统的通道数目较多时,电路将会变得非常复杂和庞大,且各通道见可能会产生串路干扰,因此当通道数目较多时,一般采用码分制红外遥控电路。

经过分析,如果选择频分制,那么由于本系统要控制14盏灯具,若要全部控制,则需要相当多的频率来控制,电路就会非常的复杂和庞大,所以我觉得码分制的红外线遥控更适合本系统,所以本系统将采用码分制的红外线遥控。

下面就对码分制红外线遥控进行分析。

码分制红外遥控是指令信号产生电路以不同的脉冲编码代表不同的指令。

如图4。

当不同的指令键被按下时,指令信号产生电路将产生不同脉冲编码的指令信号,也就是进行编码,然后经调制电路调制,变为编码脉冲调制信号,再由驱动电路驱动红外发射器件发射红外光信号。

图4码分制红外遥控系统图

接收器接收下来的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后,送入解调电路,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再经指令信号检出电路检出指令信号。

这里的指令信号检出电路是与发射器中编码电路相对应的译码电路,通过它将指令信号译出。

红外线遥控系统中的指令产生及检出电路,在频分制中由多频振荡电路及频率选择电路构成;在码分制系统中则由编码电路及译码电路构成,这是频分制与码分制红外线遥控系统的分别。

在码分制中,因为码分制系统编码脉冲频率极低,为超低频,如果不用调制与解调电路,外界突然的光线变化可能会对接收电路造成干扰,产生误动作,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可靠性就难以保证。

3.3.2码分制遥控功能实现

在上一节中分析了实现遥控功能的方法有频分制和码分制,以及他们的原理和特性。

由于码分制的方法能更好的在本灯光系统中实现,具有指令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及便于用逻辑电路来实现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若采用频分制的话,前面也有提到,选频电路会比较多,电路会比较复杂,不是很合适本系统。

所以本系统将用码分制遥控。

遥控器采用脉冲个数编码,不同的脉冲个数代表不同的码,最小为2个脉冲,最大为17个脉冲。

为了使接收可靠,第一位码宽为3ms,其余为1ms,遥控数据帧间隔大于10ms,如图5所示。

在遥控码的发射中,当某个操作键按下时,单片机先读出该键值,然后根据键值设定的遥控脉冲个数,再调制成38KHz的方波由红外线发射管发射出去。

P3.5端口的输出调制波如图5所示。

当红外线接收器输出脉冲帧数据时,第一位码的低电平将启动中断程序,实时接收数据帧。

在数据接收时,先对第一位(起始位)码的码宽进行验证。

若第一位低电平码的脉宽小于2ms,将作为错误码处理;否则认为是起始码,累加器A加1。

当间隔位的高电平大于3ms时,结束接收,然后根据累加器A中的脉冲个数,执行相应的输出操作。

图6为红外线接收器输出的一帧遥控码波形图。

图6一帧遥控码波形图

3.4硬件电路的设计

要实现系统的发射和接收功能,电路是必不可少的,而要驱动电路,实现灯光控制系统的整体功能,就必须通过单片机相应的程序来完成。

下面我就设计这部分的电路。

3.4.1单片机的介绍

1.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组成

MC-51系列单片机包括8031、8051、8751等型号,其代表型号是8051。

其内部组成方框图如图7所示。

2.AT89C51的性能介绍

在本系统中我选择的是51系列的AT89C51,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ProgrammableandErasableReadOnly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AT89C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单片机,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中断口,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AT89C51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编程,也可以在线编程。

其将通用的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器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可反复擦写的Flash存储器可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

①与MCS-51兼容②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③可编程串行通道④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⑤全静态工作:

0Hz-24Hz⑥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⑦128*8位内部RAM⑧32可编程I/O线⑨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⑩5个中断源

3.时钟电路及时序

MC-51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MC-51的时钟可由内部方式或外部方式产生。

内部方式时钟电路外接晶体以及电容C1、C2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接在放大器产生自激电路,一般晶振可在2~12MHZ之间任选。

对外接电容值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多少会影响振荡频率的高低、振荡器稳定性、起振的快速性和温度的稳定性。

外接晶体时,C1和C2通常选择30pF左右;外接陶瓷谐振器时,C1和C2的典型值为47pF。

当采用外部方式时钟电路时,外部信号接至XTAL2(内部时钟电路输入端),而XTAL1接地。

由于XTAL2端的逻辑电平不是TTL的,故建议外接上拉电阻。

通常对外部振荡信号不特殊要求,但需要保证最小高电平及低电平脉宽,一般为频率低于12M的方波。

4.复位电路

复位即回到初始状态,是单片机经常进入的工作状态。

在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时,必须了解单片记的复位状态。

单片机的复位是靠外部电路实现的,在振荡器正在运行的情况下,RST引脚保持二个周期以上时间的高电平,系统复位。

在RST端出现高电平的第二个周期,执行内部复位,以上每个周期重复一次,直至RST端变低。

复位时,ALE和/PSEN配置为输入状态。

即ALE=1,/PSEN=1。

内部RAM不受复位的影响。

上电复位电路:

上点瞬间,RS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电容的逐步充电,充电电流减小,RST电位逐步下降。

上电复位所需的最短时间是振荡器建立时间加上二个机器周期,在这段时间内,RST端口的电平应维持高于斯密特触发器的下阀值。

一般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振荡器建立时间不超过10ms。

复位电路的典型值为:

C取10uf,R取8.2kΩ,故时间常数t=RC=10×8.2×10=82ms,足以满足要求。

图8上电复位电路

4.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MCS-51单片机采用的是40引角的双列直插封装(DIP)放式。

如图9。

在40条引角中,有2条专用于主电源的引角,2条外接晶体的引脚,4条控制引脚,3条I/O引角。

下面分别叙述各引脚的功能。

图9MCS-51引脚图

①主电源引脚Vss和Vcc

Vss(20):

接地;Vcc(40):

正常操作时接+5V电源。

②外接晶体引脚XTAL1和XTAL2

当外接晶体振荡器时XTAL1和XTAL2分别接在外接晶体两端。

当采用外部时钟方式事XTAL1接地,XTAL2接外来振荡信号。

③控制引脚RST/VPD、ALE/PROG、/PSEN、/EA/Vpp

RST/Vpp(9):

当振荡器正常运行时,在此引脚上出现二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单片机复位。

Vcc掉电期间,此引脚可接备用电源,以保持RAM的数据。

当Vcc下降到低于规定的水平,而VPD在其规定的电压范围内,VPD就向RAM提供备用电源。

ALE/PROG(30):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由单片机的P2口送出地址的高8位,P0口送出地址的低8位,数据也是通过P0口传送。

作为P0口某时送出的信息到底是低8位还是传送的数据,需要有一信号同步地进行分别。

当ALE信号(允许地址锁存)为高电平(有效),P0口送出低9位地址,ALE信号锁存低8为地址。

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端仍以不变的频率周期性地出现正脉冲信号,次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可用作对输出的时钟。

但需注意:

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执行MOVX指令)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ALE端可驱动8个LSTTL输入。

/PSEN(29):

程序存储器读出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MCS-51单片机可以外接程序存储器及数据存储器,它们的地址可以是重合的。

MCS-51单片机是通过相应的控制信号来区别到底P2口和P0口送出的是程序存储器还是数据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