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9951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docx

K12学习《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的内容,包含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

  二、教学内容简要分析

  “圆锥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

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介绍教材的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再介绍教材的难点:

高的测量方法。

最后通过把圆锥侧面展开,让学生知道它的侧面是扇形。

学习本节教材,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圆锥,为学习圆锥的体积作好铺垫,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的要求

  我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把教学目的定为以下四点: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动手操作和分组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1

  为了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我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操作、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展开教学。

  五、教学过程分析及理论依据具体设计分为以下几部分:

激趣导入

  课一开始,我出示圆柱,问:

“这是什么几何形体?

谁能说说圆柱体的特征?

什么叫做圆柱的高?

”这样,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架起认知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然后我接着说: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掌握了它的特征,会计算它的侧面积和体积。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上面的几何体是什么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圆锥。

”板书课题:

圆锥的认识。

这样,我巧妙运用画面和知识自身的魅力,引“生”入胜。

  新授1、圆锥的认识、初步感知

  首先我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感

  2

  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摸后,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然后指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圆锥的认识,我用实物投影显示教材第48页上的实物图及几何图形。

这样,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集图、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过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

  、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

在教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先让学生摸一摸圆锥的顶部、底面和侧面,然后我讲明圆锥的顶部叫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是个圆形,叫底面;圆锥的周围的面是个曲面,叫侧面。

然后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同学互相指一下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并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在此内容的教学上,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

  然后我教学圆锥的高,我拿出一个透明的圆锥体,用一根红色的小棒从顶点穿入到底面圆的圆心,说明这就是圆锥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然后让同学们再次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同学相互指一下圆锥的高。

  3

  2、测量圆锥的高

  组织学生探究研讨,寻找测量圆锥实物或模型的高的方法。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锥模型、平板、直尺等工具,先让学生个别探究,然后四人小组研讨,最后全班汇报。

教师归纳测量圆锥的高的步骤。

通过一组学具的操作,学生自己探讨出了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既突破了难点,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迎难而上的品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我请同学们沿着圆锥模型的顶点到底面周长上的一点的线段剪开,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使学生明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再让学生将展开的侧面合拢,恢复原状,加深学生对圆锥的认识。

这样,全体学生都操作展开与合拢,既加深了学生对圆锥及其侧面的认识,又进一步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4、质疑问难

  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下今天的所学内容,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帮其解答,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六、学具演示操作程序和方法

  4

  拿出学具中的圆锥模型→认识不同式样的圆锥→摸一摸圆锥的顶部、底面和侧面→用圆锥模型、平板、直尺等工具测量圆锥的高→用剪刀把圆锥侧面展开→用反馈牌:

认为对的题就举“√”号牌,认为错的题就举“╳”号牌。

  七、练习意图

  1、做第4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教师巡视指导。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因为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见到的一些圆锥形的物体,让学生感觉到圆锥的存在。

我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其自回答。

我以此为生发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3、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几个组合图形,让学生指出它们各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指名回答后,我让全班同学用反馈牌判断对错,错的让学生讲明原因并订正。

  八、全课总结

  5

  课堂教学结束前,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找几名学生口述本课所得,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关键。

  以上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本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和个体的思维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获得成功体验,掌握了所学知识。

设计中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6

  圆锥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的内容,包含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

  二、教学内容简要分析

  “圆锥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

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介绍教材的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再介绍教材的难点:

高的测量方法。

最后通过把圆锥侧面展开,让学生知道它的侧面是扇形。

学习本节教材,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圆锥,为学习圆锥的体积作好铺垫,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的要求

  我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把教学目的定为以下四点: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动手操作和分组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1

  为了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我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操作、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展开教学。

  五、教学过程分析及理论依据具体设计分为以下几部分:

激趣导入

  课一开始,我出示圆柱,问:

“这是什么几何形体?

谁能说说圆柱体的特征?

什么叫做圆柱的高?

”这样,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架起认知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然后我接着说: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掌握了它的特征,会计算它的侧面积和体积。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上面的几何体是什么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圆锥。

”板书课题:

圆锥的认识。

这样,我巧妙运用画面和知识自身的魅力,引“生”入胜。

  新授1、圆锥的认识、初步感知

  首先我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感

  2

  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摸后,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然后指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圆锥的认识,我用实物投影显示教材第48页上的实物图及几何图形。

这样,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集图、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过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

  、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

在教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先让学生摸一摸圆锥的顶部、底面和侧面,然后我讲明圆锥的顶部叫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是个圆形,叫底面;圆锥的周围的面是个曲面,叫侧面。

然后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同学互相指一下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并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在此内容的教学上,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

  然后我教学圆锥的高,我拿出一个透明的圆锥体,用一根红色的小棒从顶点穿入到底面圆的圆心,说明这就是圆锥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然后让同学们再次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同学相互指一下圆锥的高。

  3

  2、测量圆锥的高

  组织学生探究研讨,寻找测量圆锥实物或模型的高的方法。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锥模型、平板、直尺等工具,先让学生个别探究,然后四人小组研讨,最后全班汇报。

教师归纳测量圆锥的高的步骤。

通过一组学具的操作,学生自己探讨出了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既突破了难点,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迎难而上的品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我请同学们沿着圆锥模型的顶点到底面周长上的一点的线段剪开,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使学生明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再让学生将展开的侧面合拢,恢复原状,加深学生对圆锥的认识。

这样,全体学生都操作展开与合拢,既加深了学生对圆锥及其侧面的认识,又进一步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4、质疑问难

  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下今天的所学内容,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帮其解答,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六、学具演示操作程序和方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