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0443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docx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

章节

名称

重要程度

主要题型

大概分值

第一章

总论

不太重要

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

2007年5分;2008年6分;2009年5分;2010年估计5~7分

本章主要包括:

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会计

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账务处理程序等。

本章内容属于基本性的知识,虽然考试所占分值不大,但涉及的知识对后面几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很重要,是后续章节的基础。

本章考试大纲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

  

(二)掌握企业会计要素及主要特征

  (三)掌握企业资产、负债要素的分类

  (四)掌握企业会计等式

  (五)掌握账户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

  (六)掌握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七)掌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八)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方法

  (九)掌握会计分录及其编制

  (十)掌握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十一)掌握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十二)掌握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方法

  (十三)熟悉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和设置原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种类

  (十四)熟悉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十五)熟悉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十六)熟悉不同账务处理程序

  (十七)熟悉会计电算化

  (十八)了解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十九)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账户和账簿的联系与区别

  (二十)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㈠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其含义包括:

1、会计产生于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2、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3、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计量单位。

(劳动量计量、实物量计量是辅助的计量单位)

  4、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㈡会计的分类(现代会计的分类):

会计按报告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对外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对内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例】判断:

管理会计侧重的是过去的信息,财务会计侧重的是未来的信息。

(×)

  所以,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企业管理者和外界有关方面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这里仅限会计的基本职能,此外,还有实施预测、参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等职能。

但考试提及基本职能时一定要选这2个,否则是不得分的。

㈠进行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的概念、内容及特点

核算职能的概念及内容:

会计核算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的内容具体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业务,(会计法第二章规定的会计核算内容)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

(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核算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量度,侧重于价值管理。

②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

③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的反映。

2、会计核算的要求

会计核算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3、会计核算过程

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确认是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

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如,哪些可以确认为资产,哪些不符合资产的概念而不能确认为资产。

只有符合特定的确认条件,并用文字表述这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这种会计程序叫做确认)

  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

  会计记录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的会计程序。

  报告是指在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其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及其财务状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㈡实施会计监督

1、会计监督的含义、内容及特点

监督职能的含义及内容: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主体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进行审查,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

(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监督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监督是通过价值指标来实现的。

②会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保障;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由此,会计的特殊作用:

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

【例】判断:

会计的职能是指核算、监督,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职能。

(×)

  〖解析〗:

大概念小化。

前半句错误,后半句正确。

【例】多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有(AB)。

A.进行会计核算B.实施会计监督

C.预测经济前景D.参与经济决策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以工业企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即资金运动)

工业企业资金运动是指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产、销三个过程,由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生产资金形态、成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的过程。

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

其来源包括所有者的投入和债权人投入两部分,统称为权益,前者叫所有者权益,简称股权,后者叫债权人权益,简称负债。

在投入的资金中,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工业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

在供应阶段,企业要购买材料等劳动对象(包括材料的价款、运杂费等,计算材料的采购成本),并与供应单位办理结算;在生产阶段,生产产品会发生材料费用,折旧费(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等,同时这个阶段企业还会发生与职工之间的薪酬和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在销售阶段,企业要将商品销售出去,会发生销售费用,并与购货单位办理货款结算,此外企业计算利润以及对利润进行分配等。

资金的退出缴纳税金,偿还债务,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在供、产、销三个阶段里,资金表现为运动状态(动态表现为某一期间),即从开始的货币资金,依次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完成资金的一次循环,构成了开放式的资金运动。

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也不会有资金的退出,更不会有下一轮资金的投入。

资金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就形成了资金的周转。

资金运动还表现为相对静止状态(表现在某一时点上),工业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的资产,他们分布在不同阶段并表现为不同形态,企业经济资源的取得必须有一定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两部分,合称为权益,),资金占用必须等于资金来源。

这个图其实比教材的原话更好理解,记住图即使忘记教材的原话,按照自己的语言相信也可以写出一二,这里要说的是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记忆图表比记忆文字效果更明显。

【例】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具体是指(DE)

A.经济活动B.经营活动C.实务运动

D.资金运动E.价值运动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㈠会计要素的概念

为了具体实施会计核算,需要对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内容)所作的最基本的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这个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另一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要素的,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㈡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

  1.资产

  

(1)资产及其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

【例】某企业的某工序上有两台机床,其中A机床型号较老,自B机床投入使用后,一直未再使用;B机床是A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

A、B机床是否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A机床不应确认为该企业固定资产,原因在于A机床已长期闲置不用,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应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②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因为企业只有拥有或控制,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

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买来的固定资产),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产能被企业所控制(融资租赁得到的固定资产)。

企业经营租赁得到的固定资产,由于既没有所有权又没有控制权,不符合一项资产的概念,所以不能确认为资产,只能在备查账簿上登记。

【例】甲企业的加工车间有两台设备。

A设备系从乙企业以融资租入方式获得,B设备系从丙企业以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

A、B是否为甲企业的资产?

  这里要注意经营租入与融资租入的区别。

企业对经营租入的B设备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B设备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而企业对融资租入的A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权利,即拥有实际控制权,因此应将A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③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不是未来的)

【例1-3】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行为发生在12月份,则企业不能在8月份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主要包括: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的股票,基金,为了获取短期经济利益目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自创无形资产还没有确认无形资产之前,所发生的应予以资本化的支出部分)等。

⑶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定义的有(ABD)。

(2009年试题)

A.委托加工物资B.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C.受托代销商品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解析】资产是指企业的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

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受托代销商品,受托方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不符合资产定义;委托加工物资、尚待加工的半成品、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均符合资产定义。

  2.负债

(1)负债及其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同样未来交易或事项不属于现时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

  负债的基本特征:

①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最终)。

★注意:

大多数负债在将来须以现金支付清偿,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等。

但是,也有一些负债则要求提供一定的商品或劳务来抵偿,如预收账款、售出商品的保证债务等。

此外,有些负债项目到期时,还可能用新的负债项目来替代,如以短期借款偿还应付账款等。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即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

未来交易或事项不能确认为负债。

③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即未来经济利益不会产生现时义务。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一年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⑶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

⑴所有者权益及其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其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不外乎两个:

一个是所有者,一个是债权人。

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

即只要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所有者不能临时撤资。

但负债,企业到期需要还本付息(负债有到期日,所有者权益没有到期日)。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剩余的才返还给所有者。

债权人要求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权利在所有者权利之前,所有者权益对企业资源的要求权次于负债(即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具有优先的索偿权)。

本金不是都还给所有者,而是剩下多少还给多少(资产扣除负债之后的都是还给所有者),剩下的多所有者得到的就多,剩下的少所有者得到的就少,如果资不抵债,所有者什么都得不到。

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而债权人不能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⑵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是企业的注册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分额的部分(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⑶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例】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C)

A.企业流动负债减去长期负债后的差额

B.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

C.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

D.企业长期负债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

【解析】: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例】利得可能不影响利润总额,但一定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

㈢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

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的动态表现。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收入与收益两个不同的概念)

⑴收入及其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收入准则的规定)

【例】企业出售和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以及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是否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并非企业的日常活动,这种偶发性的收入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作为营业外收入确认。

而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实质上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不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的收入,但与日常活动相关联,因此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并具体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②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增加所有者权益,但不增加收入。

③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但收入与负债相抵后的差额可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减少所有者权益。

⑵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⑶收入的分类:

①按主次分为:

◆主营业务收入:

如销售商品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如材料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包装物出租租金收入等。

②按交易性质的分类分为:

◆销售商品收入:

如制造企业销售产成品。

,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等。

◆提供劳务收入:

如制造企业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取得的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企业对外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使用费收入。

【例题】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要素收入定义的是

(A)。

A.出售材料收入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C.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

D.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解析】出售材料的收入属于日常活动,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符合收入的定义;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和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不属于日常活动,计入营业外收入,不符合收入定义;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税额,不属于企业的收入核算的内容。

  2.费用

⑴费用及其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②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③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并不仅仅是费用,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或股利也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⑵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⑶费用的分类:

工业企业为例,一定时期的费用通常由产品生产成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三部分构成,营业成本由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

【例1-5】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是否确认为企业的费用?

处置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损失,虽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和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因此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费用,而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

【例题】关于会计要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B.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C.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D.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解析】费用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注意:

没说是日常的经营成果,此处的利润指的是宏观的利润,而上面所述收入、费用指的是微观的收入、费用),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此处注意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的利得和损失的区别。

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余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例1-6】企业当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以及处置固定资产、债务重组等发生的利得或损失,均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注意考试的方式)。

以上主要介绍的是企业的会计要素,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确定其归属期)。

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确认收入是否实现,必须符合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而费用是否发生,取决于收入是否实现。

企业应与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与之相关的费用)。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有两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涉及五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