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50776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一节审计计划第二节审计重要性第三节审计风险,第一节审计计划,一、审计计划的含义,三、审计计划的种类和内容,总体审计计划,含义内容和编制编制要求:

全面性、概要性时间预算,具体审计计划内容,四、步骤,第二节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

“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

“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的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

”由此看来,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是重要的。

我国的定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定义注意事项,1、重要性概念是对“错报或漏报”严重程度的界定。

2、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

3、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如一项错报或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则该项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

4、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6、重要性和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密切。

审计人员应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二.运用重要性原则的目的,1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2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三.运用重要性的情形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方面:

1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运用。

2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运用。

四.重要性的层次,审计重要性包括两个层次: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帐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五.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1、以往审计经验。

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4、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7、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两种。

(1)固定比率法。

目前,除澳大利亚外,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都没有做出规定,也无法做出规定。

以下是实务中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值:

A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B资产总额的0.5%-1%;C净资产的1%;D营业收入的0.5%-1%。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交易或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分配法平均分配法不平均分配法不分配法百分比法比例法,举例说明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

例如XYZ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末资产总额10037.6万元,该年度利润表列示的营业收入总额为7930万元,要求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六.评价审计结果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考虑,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1.错报或漏报的汇总2.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3.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第三节审计风险,一.概念

(一)审计风险涵义的界定1、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最狭义的审计风险2、发表了一个不适当的意见的风险:

狭义的审计风险3、审计职业风险:

广义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1、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2、审计风险的潜在性3、审计风险形成的全过程、多因素性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三)审计风险是审计本质的核心,1、信息论认为审计本质在于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2、代理理论认为审计本质在于促进股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最大化3、保险论认为审计本质在于分担风险(四)审计风险在审计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二.构成要素,传统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现代审计风险模型AR=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的作用,三.审计风险的评估,期望审计风险及其评估有几种情况会影响经营风险,从而影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其中以下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1)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所有权分布负债的性质和数额

(2)审计报告日后被审计单位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IR的评估,1、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包括管理人员的诚信和能力;2、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3、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4、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情5、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部门或行业的环境因素;6、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专业判断的幅度范7、需要利用外部专家工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事项的复杂程度;8、是否存在容易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9、是否属于容易发生差错的业务领域;10、在会计期间,特别是临近会计期末时,发生的异常或复杂的会计处理情况;11、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等。

CR评估,1控制风险评估的步骤

(1)内部控制的了解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人员设计和应用的、用于合理保证其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制度和程序。

它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检查风险的计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