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0908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ocx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成果公报朱永久湘西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成果公报

          朱永久  湘西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课题批准号:

XJK03BJ008

课题类别: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德育

课题负责人:

朱永久,中学高级教师,湘西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主要成员:

卓小波田世龙石兴林张贤波李卫群田景霞  符兴凤

          郑维珏刘  华余翠英周素英石维芝石绍成  田  慧          

          龙先锋田茂雄贾湘蓉杨  芹王佳杏李湘萍  吴洪涛               

          石  军石邦周谭宏安张永芳傅邵湘李  莉  何庆君

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中普遍存在的聋哑学生经常     

常离校或离家出走、迷恋上网以及小偷小摸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究聋生出走的原因与寻找的途径;找出聋生迷恋上网的成因和戒掉“网瘾”的方法;揭示聋生小偷小摸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遏止办法;进一步探索特殊教育学校新时期德育问题理论实践经验。

关键词  新时期   聋哑学生   德育问题    教育对策

一、问题提出

据统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南省70%的特殊教育学校频频发生聋哑学生在不打任何招呼的前提下离家或离校出走现象,2000-2005年,湘西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就发生过14起此类事件,先后共有31名聋生出走.与我州邻近的张家界、怀化、娄底等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同样出现多起聋生出走事件。

聋生的突然出走,转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学校、公安各方面带来巨大压力和沉重负担。

另据我国著名特教专家、辽宁师大特教系张宁生教授1997年对某聋校三至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97人中竟有50人偷过东西,占调查对象的51.5%,远远高于普通学校的同类情况。

2003年5月,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通过问卷统计:

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42%的聋生迷恋于网上聊天,63%的聋生沉溺于网上游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网络化以及多元文化互相交流与碰撞的新形势下,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面对各种诱惑,普遍出现了上述种种棘手问题。

为了探索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相关人员于2003年6月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了<<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同年11月列为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课题。

二、理论根据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明确规定:

“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指出:

“要按照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聋童教育学>>在“聋童德育”一章中指出:

“聋童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比正常儿童难度要大,我们必须根据聋童自身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和手段,使聋童在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健康、协调发展.”<<聋童教育学>>、<<聋童心理学>>、<<德育新论>>等相关理论及聋校德育实践都证明: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先导和基础,道德认知又来源于相关的信息获得.聋生由于听觉受损,视觉是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在社会急剧转型、电视网络媒体迅速普及的情况下,聋生信息渠道突然开阔,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多彩世界使他们眼花缭乱,良莠难分,他们比正常学生更缺乏必要的鉴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因而很容易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这是聋哑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面临新挑战的直接原因,也是产生德育问题的客观原因。

三、课题界定

   “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是指现阶段聋生品行中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尤其是面对新的诱惑出现的离家或离校出走、小偷小摸、迷恋上网等一系列新的不良行为。

这些行为在聋生中普遍存在,严重违反了学校纪律,妨碍了聋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但严重性还没有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

“教育对策研究”则指对于这一系列新问题,至今尚无现成的教育方法和相应对策可供聋校教师借鉴,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探究,科学总结,以求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解决聋生这些突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四、研究方法

1.质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是以个体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个体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由于聋生听力、语言受损,他们与研究人员之间存在沟通方面的障碍,其出走、小偷小摸、迷恋上网等不良表现很难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定性量化实验,各子课题组成员只能置身于丰富、复杂、流动的自然情境中,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仔细观察个别聋生的言行,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访谈调查,认真“诊断”,从中找出普遍性的规律。

2.行动研究法。

研究人员在整个研究阶段,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循环往复,不断探索聋生不良问题的教育对策。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聋生德育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

《新时期聋生出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新时期聋生小偷小摸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新时期聋生上网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本课题主要研究聋生出走的原因与寻找的方法;探索聋生迷恋上网的原因和戒掉“网瘾”的方法;找出聋生小偷小摸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遏止办法。

六、研究过程

1.寻找典型个案

研究人员于2003年3月—2003年6月通过反复调查摸底,在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一年级—高中二年级聋生中将下列不良行为聋哑学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见下表):

表1《新时期聋生出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研究对象

聋生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就读学校就读年级出走时间出走地点

石健锋龙自庆男男1716湖南吉首湖南古丈湘西州特校六年级2002.7二人结伴从家里出走

吴海武男18湖南凤凰湘西州特校七年级2003.5在回家的途中被人带走

罗  成武  周男男1514湖南吉首湖南凤凰湘西州特校五年级四年级2003.7二人结伴从家里出走

何武明隆  敏男男1413湖南吉首湖南花垣湘西州特校四年级2004.7二人结伴从家里出走

贾金霞王利民女男1416湖南保靖湖南保靖湘西州特校五年级六年级2004.7在家里被人一起带走

刘  青樊小玲女女1615湖南永顺湖南永顺湘西州特校五年级2004.10二人结伴从家里出走

麻献章男18湖南凤凰湘西州特校六年级2004.3在家里被人带走

向世全男17湖南龙山湘西州特校九年级2005.6在学校被人带走

吴敬超男18湖南凤凰湘西州特校八年级2005.7在家里被人带走

石长建刘水艳男女1718湖南吉首湖南泸溪湘西州特校九年级2005.7二人结伴从家里出走

表2《新时期聋生小偷小摸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研究对象

聋生姓名年龄性别就读年级就读学校小偷小摸次数

胡方清17男九年级湘西州特校8

吴敬超17男七年级湘西州特校5

毕清波14男四年级湘西州特校4

梁金凤16女六年级湘西州特校3

伍岩土13男五年级湘西州特校6

向汉顺14男五年级湘西州特校6

石立生18男高一湘西州特校3

田开佑17男九年级湘西州特校5

龙自艳15女六年级湘西州特校6

田汝杰16男五年级湘西州特校3

向金钟16男六年级湘西州特校3

石建湘17男七年级湘西州特校3

欧阳松12男三年级湘西州特校7

贾建华16男六年级湘西州特校3

石文鹏14男五年级湘西州特校4

石攻13男五年级湘西州特校3

姚保明14男五年级湘西州特校3

洪安平12男三年级湘西州特校7

表3《新时期聋生上网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研究对象

聋生姓名年龄性别就读学校就读年级网瘾类型上网次数

黄远骄16男湘西州特校八年级沉溺玩游戏32

付阳17男湘西州特校七年级沉溺网上聊天18

钟  华18男湘西州特校九年级沉溺网上玩游戏28

田  丹17男湘西州特校八年级沉溺网上聊天34

曾献阳17男湘西州特校六年级沉溺网上游戏26

向金钟16男湘西州特校六年级沉溺网上游戏16

钟米妮17女湘西州特校八年级沉溺网恋26

王  辉15男湘西州特校七年级沉溺网上游戏18

   2.调查原因

2.1聋生出走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聋生自身的原因。

出走聋生中既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品学俱差的聋生,大部分品学兼优的聋哑学生出走的初衷是出去找工作。

这些来自农村的聋生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困难,导致入学年龄较晚,一般都在12岁左右才到特殊教育学校读小学一年级,他们在学校念到四、五年级后,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在经济上不想连累父母,想到外面打工挣钱,加之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引诱纠缠,就在不向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私自跟外面的聋哑人出走,到达目的地后被迫跟着成年聋哑人从事盗窃活动。

另一部分出走聋哑学生要么学习成绩好但思想品德差,要么品学俱差,他们在校普遍不守纪律,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恶习。

这部分聋生与社会上的聋哑人交往密切,他们最易跟随这些“哥儿们”外出闯荡江湖,从事偷、摸、抢劫等违法活动。

第二、教师的原因。

目前,很多聋校仍在推行“应试教育”,教师将目光老盯在“考分”和“优等生”上,忽视聋生的德育问题和个别化教育。

据调查统计,2000—2005年在湘西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先后出走的31名聋生中,有19名同学学习成绩差,其中有3名四年级聋生连乘法口诀都不能完整背诵,有1名五年级聋生作文只能写四句话。

据这些成绩差的出走聋生反映,有些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他们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惩罚,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

这部分聋生无心学习,但又迫于家长的压力,不敢辍学,于是选择出走。

第三、外部原因。

社会上部分成年聋哑人利用在校聋生的单纯和亲近同类人的心理,趁聋生离校外出或单独在家时,将其骗走。

这些聋哑学生被带到外地后,被“聋人帮”控制,从事盗窃违法职业,很难有逃出魔掌的机会。

第四、家庭原因。

主要是家长对小孩监管不力。

据对出走聋生的统计,在放假期间从家里直接出走的聋生占82%,从学校出走的聋生仅占18%。

显而易见,家长在对子女的监护方面存在很大漏洞。

2.2聋生小偷小摸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从小在家里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有些聋哑学生父母认为孩子的残疾与自己照料不当有很大关系,在良心上总觉得欠了聋孩子的债,对不起孩子,于是在生活中百般娇惯溺爱。

对聋孩偶而发生偷拿家里或邻居或其他小朋友物品的行为,要么迁就纵容,要么因语言不通而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聋孩就养成了自私、贪占小便宜、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并且将这一恶习带到了学校。

第二、查处和制止的难度大。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聋生的零用钱、零食、衣物都比较多,有小偷小摸恶习的聋生偷摸手段比较隐蔽,在学校一般都是相互偷拿零用钱、零食或衣物,特别是钱和水果等东西又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现场很难找到直接证据,加之聋生一般都比较固执倔强,在接受老师询问时往往以哑卖哑,不肯配合,即使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也矢口否认,甚至含冤叫屈,使老师束手无策。

这种情况一方面助长了聋生“我偷东西,老师拿我没办法”的错误想法,在学校继续偷摸,另一方面又使被偷的聋生心里忿忿不平,有的还产生报复心理,心想“你偷我的东西,我就偷你的或他人的东西”,导致小偷小摸行为在聋生中扩散蔓延。

第三、抗惑力差。

熟悉聋校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两天前刚学过的东西,当老师再向聋生提问时,学生竟会说:

“没学过”。

与正常人相比,聋哑学生由于听觉障碍,无法感知或不能清晰地感知语言的声音刺激,使语音材料的记忆不准确,不牢固,所以聋哑学生的记忆力总的来说不如正常学生.聋生的这种生理缺陷造成了他们面对诱惑,很难用正确的道德观念予以抵制,以致反复成为诱惑的“俘虏”。

比如:

他们经常在一元钱、一块糖、一件物品等“引诱物”面前,很快忘记了老师课堂上所言“偷别人东西是可耻的行为”的教诲,趁同学不备将东西席卷而走。

2.3聋生迷恋上网的成因:

第一、寻找同类群体。

聋哑人是社会的一种特殊成员,除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和聋人协会聋人比较集中,能够形成一定的社会群体之外,聋人都散布于所住社区和农村,这些地方聋哑同龄人较少。

由于与当地同龄正常人在语言沟通方面有很大的障碍,正常人不喜欢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导致了他们交友圈狭窄,思想非常苦恼,他们非常渴望找一些与自己有相同缺陷的人做朋友,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触社会范围的扩大而日益强烈。

正如美国研究聋人问题专家J·M·索里所言:

“聋人喜欢生活在自己的社会圈子内,他们不喜欢和那些有正常听觉的人一样行动。

他们利用符号和手语,置身于自己的人群中,感到人人平等。

他们宁愿放弃正常人世界的价值观,而决不背离缺陷者的世界。

”因此互联网的出现给广大聋人提供了一个寻找同类人的平台。

据调查,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95%的大龄聋生都喜欢上网交聋人朋友,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进入聋人专门网站,与国内外的各种聋人聊天,宣泄自己的情感。

第二、寻求刺激,追求心理平衡。

根据器官功能补偿原理,聋哑人由于丧失听力,有关听力的任务经常由双目、双手代劳,所以聋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眼法比正常学生要敏捷、灵活。

这种生理特点非常适合聋生在网上玩传奇、泡泡堂等五花八门的动画卡通游戏,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这些聋哑学生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一名聋哑人,和正常人一起在虚拟的战场上忘情激战、撕杀,以骄人的战绩获得快感和刺激.

3.寻找教育对策

3.1寻找出走聋生的途径:

一是寻找线索。

聋生的出走虽然很突然,但只要家长和老师留心观察,一定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①留言条。

有些聋生对出走蓄谋已久,害怕家长和老师担心,临走前特地给师长或亲人留了言。

2005年6月,聋生向某某刚刚在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拿到初中毕业证,衣物和被子还没有从学校带回家,就跟着社会上的聋哑人出走了。

通过研究人员仔细搜查,发现该生在被子里放着留言条。

②陌生聋哑人的突然造访。

有些聋人犯罪集团为了发展团伙成员,到处寻找聋哑人,他们三番五次去聋生家里哄骗利诱,将其带走。

2005年6月,聋生刘某、樊某的父母反映,有2个陌生聋哑人先后来其家里两次,然后其子女就被他们悄悄带走了。

③本人异常表现。

有些预谋出走的聋生离家前在家里都有反常表现,要么坐立不安,要么收捡衣物,表情焦躁,神色慌乱。

二是及时寻找。

发现聋生出走后,及时寻找是第一要务。

研究人员在对从家里出走的29名聋生的调查中发现,全部家长都是在聋生出走几天后才知道消息,导致后来找寻非常艰难.及时寻找有三条途径:

①及时围追堵截。

一旦发现聋生出走后,发动亲戚、朋友、邻居帮忙,对当地的汽车站、火车站、船码头、交通路口实行严密监控,派人找寻守侯.2004年10月,湘西州特校一名聋生从学校出走,全校教职工用上述方法集体出动,经过两天的努力,终于将其找回。

②及时报案。

发现聋生出走后,要马上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案,以争取这些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③及时张贴寻人启事。

在聋生居住地、周边城市乡村张贴寻人启事,在当地电视台、主要报刊、互联网上刊登或发布寻人广告等。

三是深入走访。

一般来说,聋生出走半月仍然杳无音信,可以断定该生已离开本地,远走高飞.这时候有少部分家长丧失了信心,放弃寻找,大部分家长焦急万分,整日以泪洗面,盲目奔赴各地寻找,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出门时身无分文,会在外面挨饿受冻,于是自己在外面寻找小孩时也不吃不喝,摧残自己的身体。

这些家长的做法都欠妥.正确的做法是:

①顺藤摸瓜,各个击破。

对找寻初期掌握的线索认真分析,不放过每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深入实地调查落实。

由于聋哑人对正常人有很强的戒备心,在实地找他们了解情况时,一定要找一些当地的聋人朋友询问,才能掌握比较真实准确的情况。

②找当地的聋哑“老大”帮忙。

聋哑“老大”神通广大,在聋人中的影响力很大,对当地聋哑人的去向比较了解,要想尽一切办法联系上该人,请他打探出走聋生的去向。

③对出走聋生的回音认真分析。

大部分聋生在出走一段时间后,有的会给家里写信,有的会给家里发短信,有的会在网上“露面”,家长和教师对这些宝贵的线索要反复推敲,了解他们的具体地址,以便有的放矢寻找。

具体来说,信件上有邮戳地址,寄来的生活照片有背景显示,网上聊天有IP地址,短信则可以请求公安部门采用技术手段实行卫星定位。

四是实施解救。

当弄清聋生在外的具体地址后,解救聋生也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因为聋生被控制在聋哑“老大”的手里,不管刮风下雨,节日假期,他们每天要完成高额的偷盗任务,没有完成任务的要遭到“老大”的毒打,况且他们居无定所,到处流动作案,团伙与团伙之间串通一气,相互通风报信,闻风而逃。

行踪不定和组织网络严密的特点给解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湘西州特校的研究人员曾经参与解救了5起聋生出走事件,积累了下列经验:

①民警解救。

当知道出走聋生的确切地址后,可以请求当地公安派出所民警协助解救。

②聋生自救。

有些出走聋生有手机等通讯工具,家长或老师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他们逃出魔掌的方法,有些出走聋生有经常上网聊天的习惯,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告诉他们返家的方法。

③以毒攻毒。

有些出走聋生被“老大”看管特别严,既不准他们给家里写信,又不准他们上网聊天,家长和老师无法知道他们的任何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想方设法与本地区的聋人“老大”接上头,由这边的“老大”和外地的“老大”衔接,将出走聋生解救出来。

2005年6月从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出走的聋生向某某自出走后一直没有音信,2006年3月,学校想方设法与当地聋人“老大”接上头,最后由他出面协调,才将该聋生解救回来。

3.2聋生小偷小摸问题教育对策:

第一、现场教育。

一旦发生被偷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翻箱搜身法”、“察言观色法”、“诱骗上钩法”、“感化教育法”、“暗箱操作法”等方法尽快查到小偷小摸的聋哑学生,然后将其他聋生带到被偷现场,要求这名聋哑学生“再现”行偷时的情节,当场指出该聋生的错误之处,要求这名聋生给被偷学生赔礼道歉.教育其他聋生切勿模仿,使所有聋生形成“此种行为是一种错误行为,是一种要受到老师批评的行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的是非观。

第二、情境体验教育。

情境体验是指聋生在教师特设的优化环境中产生移情,实现道德认识的内化。

研究人员在纠正小偷小摸不良行为教育中,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教育:

一是动之以情,循循善诱。

无论是调查原因,还是实施教育,研究人员始终和蔼可亲,与有过错行为的聋生促膝谈心,平等对话,带着深情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亲情的雨露尽情播洒在这些不幸的残疾孩子身上,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双方融合视阈,产生感情共鸣。

二是创设情境,激发聋生的情感体验。

如定期组织聋生收看《今日说法》、《警戒》等电视节目中有关盗窃案的真实报道;组织聋生参加当地公、检、法部门召开的“严厉打击盗窃犯”专项公捕大会;从报刊、法制网站、当地政府法制办等多种渠道收集一些“严惩偷盗分子”的图片在校园定期展览,使聋生心中对小偷小摸行为产生一种惧怕感和耻辱感。

第三、培养聋生保管意识。

目前湖南省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全是寄宿制,各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在保管物品方面普遍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年龄小的聋哑学生没有保管意识,将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乱丢乱扔;另一种情况是大龄聋生大大咧咧,经常忘记锁箱关柜.例如:

晚上睡觉时很多同学经常将放有零用钱的衣裤随便放在床沿边,有时自己晾晒在寝室走廊上的鞋袜、衣被等一个星期还没有收捡.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平时要加强学生保管意识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保管好自己的日常物品。

同时学生管理部门将聋生“保管个人财物”作为一日常规检查的内容常抓不懈,使聋生随时提高防范意识,让小偷小摸聋生无机可趁。

3.3聋生迷恋上网问题的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聋哑学生网络道德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免疫力。

具体作法有:

①教育引导。

首先,教师要澄清聋生头脑中单纯的“电脑是专门供我们娱乐的”片面认识,使他们认识到:

电脑是一种学习工具,主要是为我们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专门用它玩的。

如果大家只是用电脑聊天,玩游戏,那么电脑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功能。

其次,教师要教育聋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带领聋哑学生经常学习国家统一颁布的《儿童上网安全规则》,将其张贴在学校橱窗或学生公共场所,提醒聋哑学生随时记住规则里面的内容.再次,定期举办上网问题专题讲座。

与聋生讨论网上随意聊天、无休止的玩游戏等种种不良上网现象的危害;讨论怎样进行网上交友,怎样控制上网时间,怎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怎样选择一些益智类游戏等问题。

②丰富聋生课外活动。

课题研究人员发现,沉溺网络或患有“网络综合症”的聋生在迷恋上网前大多数精力充沛,闲暇时间较多,兴趣爱好单一,这些学生接触网络以后,对呈现在他们眼前的虚拟世界兴奋不已,于是沉溺其中.。

为了使这些上网成瘾的聋生摆脱对网络的依赖,除了切断其财源、加强监管外,最重要的是转移其注意力,培养聋生正当的兴趣爱好。

如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初二聋生黄某某,患有比较严重的“网络综合症”,经常逃学上网玩游戏,该生上网最长的时间是连续两天两晚不下电脑桌,吃住在网吧。

由先前的一名品学兼优学生变成了一名厌学、撒谎、小偷小摸、叛逆、精神消沉等多种毛病于一身的问题学生.研究人员采用跟踪辅导的方法,根据该聋生染上“网瘾”前有打篮球的兴趣爱好特点,安排专门人员带其参加湘西州特校篮球训练队,发展其打篮球的课外兴趣,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努力,该生对篮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校篮球队的一名主力队员,经常在课余时间代表学校到处参加篮球比赛,他从每场比赛输赢中找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终于慢慢戒掉了“网瘾”。

③利用网络拓宽知识面和育人渠道。

教师要教会聋生怎样上网学习,将课本知识内容与网上内容资料紧密联系起来,拓宽聋生的知识面:

一是向聋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聋人网站.如:

聋人在线网站,中国聋人网,中国特殊需要在线等,让他们在这些网站上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特别是学习一些聋哑人自强自立的优秀事迹。

如:

聋人在线网站报道的我国第一个聋人女博士李颖在美刻苦求学的经历;2005年春节晚会由21个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刻苦训练的事迹;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等等,教育聋生以这些同类人为榜样,集中精力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学校建立自己的网站,把优秀的德育资源发布在网上.如:

湘西州特校经常将“网瘾”聋生的“闪光点”、该校聋生的优秀习作、校园风光、活动剪影、家乡风土人情等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拍摄下来,发布在校园网站(让沉溺上网的聋生关注自己的进步,同学们非常亲睐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和事件,竞相在校园网站上点击,到2006年9月底,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浏览校园网站的人数已累计达到1万多人次。

三是教师在网上开设聊天室.经常与聋生在自由、轻松、平等的网络QQ环境中交流体会,沟通信息,相互鼓励。

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又让聋生的思想、知识面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升华。

七、研究效果

1.教育效果

1.1出走聋生回归率高。

自2003年以来,课题组研究人员共参与协助寻找出走聋生10例共计16人,截止2006年9月底,已有9例出走聋生共计15人回家或返校,回归率达到了92.8%,还有1人正在寻找之中。

因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90%的聋生都是放假期间或毕业后从家里出走,从一定程度上说与学校没有多大关系,但课题组成员非常体谅聋生父母丢失小孩的痛苦,积极协助家长多方寻找,每当看到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