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1256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docx

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

2012高考语文冲刺密卷(8)

本密卷分六大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题)(6分)

⑴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⑵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⑶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⑷四十三年,,。

(辛弃疾《永遇乐》)

㈡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

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

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①,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

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

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

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

一至,犹稍有亭榭。

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②卧于水中矣。

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

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

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③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注】①临朐:

地名;冯公:

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

②欹:

歪斜、倾斜。

③朘:

剥削。

(选自《海峰先生文集》)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在廷时无可訾訾:

非议

B.而榜其堂曰榜:

门上的匾

C.而累其土以成山累:

堆积

D.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胜:

美景

3.下列对本文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真正的贤能大臣是没有闲暇建造别馆供自己享乐的。

B.冯溥任职时虽没什么大事值得称赞,但其修建的“万柳堂”却为后人留下一处美景,作者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C.作者认为“士”应当有自己的追求,对于身外富贵不必羡慕。

D.本文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堂”一事,因“游”而“记”,借“记”而生发感慨,叙议结合,而遣词造句极为精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⑴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4分)

翻译:

⑵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5分)

翻译:

㈢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⑴简要概括“半山春晚”的特点。

(3分)

⑵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㈠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贾宝玉到冯紫英家赴宴,蒋玉涵也在座,两人经过琪官的介绍而认识,甚觉投缘,宝玉于是把北静王赏赐的茜香罗送给蒋玉涵,蒋玉涵也将自己的松花汗巾子送给宝玉。

(《红楼梦》)

B.“三弟,你不能走,”觉新用哀求的声音说,“无论如何你不能走。

”他把两只手放下来。

瑞珏死后,觉慧再也无法忍受家庭的压抑,决心离家出走。

觉新一开始不赞成觉慧的出走,后来,觉慧愤怒地提到瑞珏之死,痛苦的觉新于是转变态度,答应帮助弟弟离家出走。

(《家》)

C.冯云卿在公债失利后,经过一番挣扎,最终接受何慎庵的建议,使用所谓的“美人计”,让女儿冯眉卿去找赵伯韬打探公债多空的消息,泯灭人性地把女儿推入火炕。

(《子夜》

D.居第尔曾生过一个小女孩,后来被两个埃及婆娘抱走了。

她带着留下的一只绣花小鞋找遍各地,绝望中皈依了宗教,进了活棺材——“老鼠洞”,变成了隐修女。

(《巴黎圣母院》)

E.聂赫留朵夫这时已戴上夹鼻眼镜,随着庭长审问,挨个儿瞧着被告。

他眼睛没有离开这第三个被告的脸,想:

“这不可能,她怎么会叫柳波芙呢?

”他听见她的回答,心里琢磨着。

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认出了玛丝洛娃,内心复杂而痛苦,表情异常,这引起了玛丝洛娃的注意,于是玛丝洛娃也认出聂赫留朵夫。

(《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每题100字左右)(5分)

⑴孙夫人听知母病危急,如何不慌?

便将七岁孩子阿斗,载在车中;随行带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荆州城,便来江边上船。

府中人欲报时,孙夫人已到沙头镇,下在船中了。

——《三国演义》

随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⑵漆黑的夜,什么都看不见。

走了不到两百步,就听到一股巨大的声音,仿佛是激流从高山上汹涌而下。

两人为之振奋,停住脚步想听听水声的方向。

可是,他们骤然又听到另一声巨响,把水声带来的喜悦一扫而光,特别是桑丘,本来就胆小。

他们听到的是一种铁锁链有节奏的撞击声,还伴随着水的咆哮声,除了堂吉诃德,任何人听到这种声音都会毛骨悚然。

——《堂吉诃德》

“巨响”照例引起了堂吉诃德的冒险热情,胆小的桑丘是如何阻止堂吉诃德的?

天亮后,他们发现“巨响”的真相是什么?

㈡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①;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不下带:

带,腰带。

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

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⑴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辞浅近,听者容易入耳;含义深远,教育价值自然就大,孟子把它作为“善言”的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B.孟子所谓的“善道”有两条标准,一是理解掌握不难,二是施行运用的作用广大。

C.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注重自身的修养,从主动替别人耕田这样的小事做起,他就具有了君子的操守。

D.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很多,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低,这是世俗之人的通病。

⑵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三、现代文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简单向西方学习,热衷建设高楼大厦的现象。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

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拢,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

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

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建筑,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

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

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

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创造这种独特性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却把它们忽略了。

当然,保持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并非复古,更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

城市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城市,需要以文化为动力,把城市的记忆作为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

一座城市,如果眼中只有外观上“先进”、“落后”之比较,而无根植“文化独特性”的创造意识,只能使这座城市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自身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城市化进程其实更应当是一个城市个性化、创造化的进程

9.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是“崭新”的,这与许多人特别是地方决策层的盲目追赶心态有关。

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教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城市记忆”是指城市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包括建筑和其他文化痕迹。

E.抛弃中国本土建筑传统体系而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势必花大钱却制造出新问题。

10.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

(3分)

11.结合全文,我们该如何保持我们城市的“魅力”?

(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

—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中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宋代诗人黄山谷说: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

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

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

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

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

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

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

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

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

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

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

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

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

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

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

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

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

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

一个人如果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

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

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选自《人生的盛宴》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读书的嗜好和对食物的嗜好是一样,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个性选择。

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

B、“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这句话可以说明:

好书是耐读的,重读它依然有新乐趣和新收获。

C、读书除了要选择和自己心灵相似的作家作品,还要浸润在文学情人的怀抱中,那样才会从书籍中获得灵魂的食粮。

D、只要有良好的读书心境,任何时间和地点都是可适宜读书,读书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就无法享受读书乐趣。

E、本文善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浅显易懂,富有幽默色彩。

13.请简要概括文章所谈到关于“读书的艺术”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内容。

(4分)

14.你如何看待作者说的“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是他知识发展史上的重要事情”这句话,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苏东坡在徐州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

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

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

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

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

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

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

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

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

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

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

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

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

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

他说:

“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

”这样把大家劝回去。

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

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

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

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

噗哧噗哧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

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

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

“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

”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

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

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

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

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

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

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

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

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

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

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尅。

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

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

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徐州是一块风水宝地,地理位置特殊,水产丰富,风光优美,所以苏东坡很喜爱这个地方,称之为“小住胜地”。

B.苏东坡在徐州做太守,以其务实练达,展现出一个地方行政官员的干练之才,除了临时提防让百姓有所不满,其他方面还是深受百姓爱戴的。

C.苏东坡治理徐州水患,做了一件大好事,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德,特意在徐州外围城墙上修建了一座城楼,命名为“黄楼”。

D.“黄楼”的命名十分讲究,含有防水之意,它缘于古老中国的宇宙信念而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由此也展示了苏东坡不凡的才学。

E.文本语言具备了传记文学应有的平实、准确、概括等特点,同时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13.文章在该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

(4分)

 

14.苏东坡为了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根据情景,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3分)

在人山人海的学生餐厅里,刚打完菜的甲同学一转身,不小心把菜汤溅到乙同学的身上。

乙同学为人胸怀宽广、幽默风趣,为了避免甲同学的尴尬,他笑着说:

1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7分)

材料一: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3月14日)

材料二:

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潇湘晨报》3月14日)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

(2分)

⑵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5分)

 

六、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梦的故乡在枝头,白云的故乡在天空,蟋蟀的故乡啊在草丛。

草籽的故乡在土里,小舟的故乡在河中,小路的故乡啊在远方。

孩子问:

妈妈,我的故乡呢?

妈妈说:

你的故乡啊,在妈妈的臂弯里。

读完这些话,你有什么感想?

请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语文

1.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2)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3)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4)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C(榜:

题写匾名)(3分)

3.B(“作者对此予以充分肯定”错,作者对冯公持批评态度。

)(3分)

4.

(1)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钱财)。

(4分)

(大意1分,“穷极”、“工”、“爱惜”各1分)

(2)第三次去,凡是那园中所植养的柳树都象被斩掉了一样,没有一棵留存。

(5分)

(大意1分,“三”、“其”、“焉”、“一株之存”各1分)

[参考译文]

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墅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

等到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甚至有的终身都没有去过。

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又无力去建造别墅。

其实,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用建造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

 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

园的面积有三十亩,园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之堂”。

在矮墙的外面,骑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

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山;池塘边都长满了芦荻,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了。

 雍正初年,我刚到北京,喜欢游玩的朋友都对我介绍万柳堂的胜景。

我第一次到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已斜卧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象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

人世间富贵的荣耀,它总是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园一样。

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

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5.

(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

(3分,每个特点1分)

(2)以动衬静(或:

以有声写无声)。

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

(3分。

答出“以动衬静”给1分,分析恰当2分;答出“寓情于景”亦可,如: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AE(A项“两人经过琪官的介绍而认识”错,蒋玉涵与琪官是同一人;“宝玉于是把北静王赏赐的茜香罗送给蒋玉涵,蒋玉涵也将自己的汗巾子送给宝玉”错,宝玉应与蒋玉涵对换。

E项“异常表情,引起了玛丝洛娃的注意”错;“玛丝洛娃也认出聂赫留朵夫”错,没有认出。

)(选对一项给3分)

7.⑴赵云知道消息后,急忙独自驾渔船追上孙夫人的船只,劝阻无果后,只得先将阿斗抢在怀里(2分);张飞巡哨得到消息,急忙带船队前来拦截,并杀了东吴壮士周善(2分),由于孙夫人执意回去探母,两人只好放走孙夫人,带回阿斗(1分)。

⑵桑丘劝堂吉诃德天亮后才去查看怪声,堂吉诃德不听。

无奈之下,桑丘借给马紧肚带的机会,用缰绳把马的两只蹄子拴在一起,让堂吉诃德无法前往(3分)。

天亮后,两人循声找去,结果发现巨响其实是一座破房子里的砑布机发出的(2分)。

8.⑴C(“主动替别人耕田”错)

⑵孔子认为,从身边切近的事例中发现道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这是一种成为仁者的途径。

作为人格教育箴言,言近旨远,具有永恒的教育意义。

9.CE(C项,应是明朝出现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E绝对化,原文只是说“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10.

(1)建筑无城乡差别

(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

(每点1分)

11.

(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致力保护城市的独特历史文化。

(2)根植城市的“文化独特性”,个性化、创造性地开发城市的独特历史文化。

(每点2分)

文学类

12.AD

(A“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有误,D“读书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就无法享受读书乐趣”有误。

13.

(1)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法。

(2)读书要依照自己的风味或嗜好。

(3)要在古今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的作品来读。

(4)读书须出其自然,只要有适宜读书的心境便读。

14.答案示例:

一个人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最爱好的作家,那么,他与作家之间便很容易在心灵上产生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