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1316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感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冒.docx

《感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冒.docx

感冒

感冒艾灸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穴位贴敷疗法

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的常见外感疾病。

感冒的病位主要在上焦肺卫,由于外感风邪或时行外邪,客于肺卫,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引发感冒。

一般病程3~7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气候骤变时多见。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一、感冒艾灸疗法

(一)风寒感冒

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则:

祛风散寒,解表宣肺

取穴:

大椎、风门、列缺。

头痛配太阳、风池,咳嗽甚配尺泽,鼻塞配迎香,气虚感冒配足三里。

操作:

每穴用艾条施温和灸10~15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感冒初期可每日1次,连续7日;一般预防治疗3日一灸,连灸7次。

(二)风热感冒

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

治则:

疏散风热,清肃肺气

取穴:

 大椎、合谷、曲池、外关。

头痛配太阳,咽喉痛配少商放血,全身酸痛配身柱,挟湿配阴陵泉,挟署配委中放血。

注意事项:

(1)本法既可用于健康人预防感冒,也可用于感冒初期。

(2)本法可由被预防者家属自行操作,时间不必拘泥于上述规定,可据被预防者的体质而定。

体质差者可每周2次,常年不断。

(3)可与下面的拔罐法交替应用。

二、感冒的拔罐治法

(一)、风寒感冒

1、方法一

(1)选穴 大椎、背部膀胱经穴。

(2)定位 大椎:

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背部膀胱经穴:

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3寸。

(3)拔罐方法 采用走罐法。

走罐处涂以姜汁作润滑剂,来回走罐以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最后将罐留在大椎、肺俞上20分钟。

也可采用排罐法,留罐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2、方法二

(1)选穴 大椎、肺俞、合谷、列缺。

(2)定位 大椎:

见前。

肺俞: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合谷:

第1、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列缺:

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①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为取穴部位;②腕关节掌屈,在桡骨茎突上方可摸到一裂隙处,此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

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

每日1次,病愈即止。

(二)、风热感冒

(1)定位 大椎:

见前。

曲池:

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尺泽: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

合谷:

见前。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

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

每日1次,病愈即止。

2、方法二

(1)选穴 太阳、印堂、曲池、合谷。

(2)定位 太阳:

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

印堂: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曲池:

见前。

合谷:

见前。

(3)拔罐方法 采用针罐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分钟。

(三)、暑湿感冒

症状:

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曲泽、委中。

(2)定位 肺俞:

见前。

至阳:

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阴陵泉:

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处为取穴部位。

足三里:

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1横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

曲泽:

肘横纹上,当肱二头肌肌腱的尺侧缘。

委中:

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

(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

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 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阙。

(2)定位 肺俞:

见前。

心俞: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膈俞: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天寒:

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

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神阙:

在腹中部,脐中央。

(3)拔罐方法 采用单纯拔罐法(17岁以下儿童只拔肺俞、神阙 2穴),留罐15分钟,每日1次。

(四)、对症治疗

感冒常伴有项痛、腹胀便溏、咳嗽喉痛、头痛鼻塞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1、项痛

(1)配穴 背部膀胱经穴。

(2)定位 背部膀胱经穴:

见前。

(3)拔罐方法 采用走罐法。

2、腹胀便溏

(1)配穴 天枢。

(2)定位 天枢:

平脐中,距前正中线2寸。

(3)拔罐方法 采用留罐法。

3、咳嗽咽喉痛

(1)配穴 天突、少商。

(2)定位 天突:

见前。

少商:

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3)拔罐方法 天突穴采用留罐法,少商穴点刺出血即可。

4、头痛鼻塞

(1)配穴 太阳、印堂。

(2)定位 见前。

(3)拔罐方法 采用留罐法。

注意事项

(1)拔罐环境要注意避风保暖,防止受凉。

(2)在冬春疾病流行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从事户外耐寒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常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拔罐法治疗感冒,临床效果较好,如感冒初期进行拔罐,一般1次可获痊愈。

如感冒症状较重者,拔罐1~3次也会明显好转或痊愈。

个别效果不显者应及时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4)血罐法出血量的多少,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和病情的轻重而灵活掌握;走罐时,注意负压不宜过大,以防因疼痛太剧使病人无法接受治疗。

(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经常拔罐足三里穴,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每周拔罐l~2次,连续4周,对于易患感冒者有预防效果。

三、感冒的刮痧疗法

(一)刮痧治疗感冒时刮拭的主要部位为头部、颈肩部和上肢。

1、刮头部:

患者取坐位。

a、刮头部两侧 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部右侧,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刮拭头部左侧,刮拭头侧部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从头前侧太阳穴附近开始,绕耳上,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穴方向刮拭。

先轻刮,然后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最后再逐渐减力轻刮。

每一侧刮拭10~20次。

b、刮前头部 术者一手呈八字扶持患者前额,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刮痧板,首先刮拭头顶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头顶部的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

然后刮拭头顶部双侧膀胱经循行区域,刮拭的力量和次数同正中部位。

c、刮头后部 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顶前部,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首先刮拭头后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百会穴向头后部至颈项过风府穴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

然后刮拭头后部双侧,从头顶部向头后部至颈项过风池穴方向刮拭,刮拭力量和次数同头后部正中部位。

注意头部刮痧不需涂抹刮痧介质,并且不强求出痧。

2、刮颈肩部:

患者取坐位。

a、刮颈部 用直线刮法刮颈部督脉循行区域,从哑门至大椎进行刮拭,重点刮拭大椎穴,刮10~20次。

b、刮肩部 用弧线刮法刮两侧肩部,由风池及乳突根部从上向下,经过肩井,刮向肩端,每侧刮10~20次,力量均匀适中,并在风池、肩井穴加点压按揉手法,增强效果。

3、刮上肢:

患者取坐位。

术者一手牵拉前臂,另一手握刮板,用直线重刮法刮拭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区域,从尺泽经孔最、列缺、经渠刮至太渊,每侧刮10~20次。

在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处可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次。

刮痧禁忌症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极度虚弱或消瘦者。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

3.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烧伤、体表肿瘤、皮肤溃烂,或急性外伤创伤部位。

4.精神病分裂症、抽搐等不能配合刮痧者。

5.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

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7.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以及大血管显现处等部位。

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时选取适当的刮痧部位,以经脉循行和病变部位为主,刮痧部位应用热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或用75%乙醇棉球或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清洁或消毒,然后取适量刮痧介质,置于清洁后的拟刮拭部位,用刮痧板涂抹均匀。

刮痧后应用干净纸巾、毛巾或消毒棉球将刮拭部位的刮痧介质擦拭干净。

2.刮痧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

夏季刮痧时,应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刮拭部位。

3.刮痧过程中产生的酸、麻、胀、痛、沉重等感觉,均属正常。

刮痧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栗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都是刮痧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即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4.刮痧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仆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痧,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平卧位,饮用一杯温开水或温糖水,并注意保温,或用刮痧板点按患者百会、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穴。

5.刮痧结束后,最好饮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以内不宜洗冷水澡。

6.年迈体弱、儿童、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宜用轻刮法刮拭。

7.凡肌肉丰满处(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宜用刮痧板的横面(薄面、厚面均可)刮拭。

对一些关节处、四肢末端、头面部等肌肉较少、凹凸较多的部位宜用刮痧板的棱角刮拭。

8.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者,宜由下向上刮拭,采用逆刮法。

四、穴位贴敷对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1、慢性咳嗽:

选穴:

选大椎、肺俞、定喘、风门、膏肓、丰隆等

方药1:

白附子16%,洋金花48%,川椒33%,樟脑3%治成粉剂。

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4日更换1次。

方药2:

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2、喘证与哮证

常见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

选穴:

 膻中、天突. 大椎、肺俞、定喘、膏肓、风门.丰隆、关元等

久喘有脏虚者分别加选 、肾俞、脾俞 肝俞 气海 等

方药1:

用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上放少许丁桂散,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贴2-4小时后取掉,局部可有红晕微痛为度。

方药2:

用白芥子、甘遂、细辛、麻黄各20克,檀香6克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上放少许丁桂散,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贴30-60分钟后取掉,局部可有红晕微痛为度。

方药3:

用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末,加麝香0.6克,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生姜汁调敷于穴位上,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1次。

发作期、缓解期均可应用,在夏季三伏时使用最佳。

方药4:

用生黄芪、麻黄、细辛、白芥子、川芎、等共为细末,麝香少许,以鲜生姜汁调成糊状,贴于穴位上,以胶布固定,适用于缓解期肺肾两虚患者,宜于夏季三伏天使用。

3、喉痹

 概念  临床主要指 急 慢性咽喉炎 

   选穴:

选天突、大椎、肺腧、大抒、风门、人迎、扶突、天窗、廉泉等。

方药1:

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按2:

2:

1:

1的比例共为细末,以生姜汁调匀,分别制成蚕豆大小药饼,敷于穴位上,每10天1次,连续5次。

方药2:

以六神丸(组成:

牛黄、珍珠粉、蟾酥、雄黄、麝香、冰片)捣碎调匀敷于穴位上,每天1次。

4、鼻窒.鼻渊.鼻鼽

概念:

鼻窒  指以鼻塞、流涕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常指急慢性鼻炎(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

鼻渊  临床常指鼻窦炎表现鼻塞。

流脓涕。

头疼等      

鼻鼽  指过敏性鼻炎,常有鼻塞流清涕。

打喷嚏,与过敏因素有关。

选穴:

选肺俞、迎香、大椎、大抒、印堂、风门、风池、脾俞、胃俞、足三里等。

方药1:

用鹅不食草(95%)、樟脑(5%),研末和匀, 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敷1-2小时。

方药2:

用龙骨粉、白芷粉各20克,辛夷花粉30克,冰片3-5克,共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敷1-2小时。

5、反复感冒

多属体虚感冒之证,因素体虚弱,气虚阴亏,肺卫不固,以致反复感邪或感冒后缠绵不愈。

中医辨证治疗常用补肾健脾益气  玉屏散,补中宜气汤等

选穴:

选迎香、肺俞、大椎、风门、大杼、身柱、脾俞、足三里等。

方药:

用黄芪、白芥子、细辛、甘遂、荆芥,共为细末,以生姜汁调匀,分别制成蚕豆大小药饼,敷于穴位上,每10天1次,连续5次。

(二)、注意事项

三伏天穴位不宜贴敷人群:

1、 发热患者或肺部感染急性期

2、 咯吐黄脓痰、咯血等属热证患者

3、 阴虚火旺体质

4、 皮肤过敏易过敏者

5、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亦需根据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1、慎用辛燥之品。

辛燥食品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阴津,应慎食辣椒、花椒、肉桂、小茴香、羊肉、新鲜桂圆或荔枝等。

2、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如猪、牛、羊肉,煎炸食物等。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袭人体。

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温热合击人体。

3、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如冷饮、冰镇食品、生猛海鲜等。

夏季炎热,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阳气,造成泄泻、腹痛、恶心、呕吐,或则成慢性宿疾。

4、忌过度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血两虚

5.也要避免低温空调电扇直吹,造成风邪闭肺 。

6、治疗期间局部皮肤灼热感为正常反应。

取下药膏后局部潮红,有微热感,说明药物已起效,一般无需处理。

若局部有粟粒状丘疹局部起水疱, 应用75%酒精棉球轻擦,保持干燥,一般3-4天可愈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