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1328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教案.docx

《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教案.docx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第一课沉睡瑰丽的青铜艺术(1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准备:

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课堂发展: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

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

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

如鼎、鬲、尊等。

 

(2)乐器:

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

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

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

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

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

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

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

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

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

文献记载: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

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

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

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

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

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

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小结 

第2课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1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与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

古希腊雕塑艺术形式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人体比例与人体美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课堂发展:

为什么在本届奥运会上要把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的一项主要表演内容呢?

这是因为古希腊的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雕塑的黄金时代。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的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方美术中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我想这就是今年希腊奥运会开幕式中把古希腊雕塑作为表演内容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请左右两组各推选出一个运动员站起来,请运动员入场!

同学们来点掌声,给他们加油!

下面我来宣布比赛规则,我手中拿着两个是什么?

但是它不是真的,是纸做的,所以你们不要怕失手伤人。

但也要注意不要把我的铁饼压瘪了。

我明天还要上课。

今天你们不是谁将铁饼投掷更远获胜,而是谁能够将投掷铁饼的动作演绎的最完美而获胜。

注意,整个比赛时间是10秒。

大屏幕上将显示时间,当你们认为自己的动作达到最完美瞬间的时候请将这个动作固定5秒钟。

开始!

好,请同学们来评判一下,你们认为谁的动作漂亮其实投掷铁饼的这个动作,在两千年前一个古希腊的雕塑家,就将它演绎的十分完美了。

 

那就是著名的雕塑家米隆,作品的名字叫《掷铁饼者》你们看一看,这件雕塑塑造了一个竞技运动员在投掷铁饼的瞬间动作。

它美吗?

为什么?

是的,雕塑家米隆表现了一个健美而又富有力感的运动员的形象,体现了一种和谐和理想之美。

一般人在运动中都有最精彩的瞬间动作。

米隆就是抓住了竞技运动过程中,凝聚力爆发前最精彩的瞬间,展示了运动中的人体所具有的冲动感和力度美。

 

希腊在欧洲的东南部。

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

200年前的希腊人创造了无数个像之《掷铁饼者》这样的完美的雕塑作品,绝非偶然1,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国家。

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

它要求公民必须具有完善的心灵和健壮的体魄,要求艺术必须塑造理想化的公民形象,以赞美和歌颂、肯定和表现人的力量与精神。

同时,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比起其他国家的奴隶制专制制度来,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

这也就提高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2,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古希腊的人像雕刻多取材于希腊神话。

 

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神和人既同形又同性,神具有人的相貌和性格,他们也像人一样地喜怒哀乐,具有常人的思想感情和弱点。

因而神是人们理想中最强大,最完美的人的化身,所以我们欣赏希腊神像雕像就是欣赏人的形象。

 

3,崇尚体育运动,公民可以裸身参加竞技运动,为艺术家观察和创造,写实提高了有利的条件。

古希腊著名的雕塑家,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

米隆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创造性地刻划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他在雕塑中所体现出来的完美的艺术技巧,是许多后世的雕塑家们所望尘莫及的。

他的作品原作都已遗失,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

据说米隆本人就曾受到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力大无穷,能肩扛公牛,所以他对体育有着真切的感受,这为他创作优秀的体育类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体验《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

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

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雅典是希腊的首都。

 

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击败了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人开始重建家园。

 

由于这些保卫者的努力,希腊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在当时的执政官伯里克利的领导下开始了雅典卫城的重建活动。

雅典卫城的建立,与一个人是分不开的,他就是著名雕塑家菲迪亚斯。

伯里克利任命菲迪亚斯为雅典卫城建造的艺术总监。

 

人们称这个时代为菲迪亚斯的时代。

 

菲迪亚斯的雕像原作已不复存在,但在他领导下创造的众多巴特隆神庙雕像仍保存了下来。

 

虽然很多雕像的躯干都没有了头和四肢,但却使观赏者特别感觉到雕刻的纯造型的力量。

 

从这些雕像中体现出菲迪亚斯时代的艺术精神,《命运三女神》便是其中令人难忘的一组形象。

大家可以看着书上“命运三女神”的画面,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吗?

美在哪?

答案很明显,这幅画很美,三位女神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给人以极其起优美和从容自如的形象:

两位女神坐着,另一个半躺着靠在其中一个女神的身旁。

那种亲密无间的姿态体现出友爱的动人情感。

 

雕刻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透过女神的衣褶隐现出来丰满柔美的肉体,表现出内在生命的勃勃。

这座雕像原是帕特农神庙东山墙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

所谓命运三女神是指掌管着人的命运的阿特洛波斯,克罗托和拉刻西斯三个女神。

他们的职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她们拿着大剪刀总是按着次序把命运之线剪断。

 

此作品的造型较多运用曲线变化,希腊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衣纹纤细而又繁复,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

坐立女神袒胸,胸前衣裳垂挂着,繁密的衣纹裹着两腿的裙褶成横线,越往下部越疏,因此造成竖横变化有致。

 

作品注重对象内在生命力的表现,尽管形体残缺,但每一部分都体现着生命不息的精神,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关于维纳斯女神维纳斯的希腊名叫阿芙罗狄特,罗马人称她维纳斯,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西方造型艺术中最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

 

维纳斯在奥林匹斯神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她,阿尔戈航行的神话就没法结束,也不会发生特洛伊战争。

她给人们带来爱与美,可惜她自己却并不幸福,她能施爱情于别人,她自己却没有力量获得美少年阿多尼斯的爱。

 

她的美貌胜过天后朱诺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可悲的是却嫁给了神族中最丑的跛子瓦尔刚,不幸的婚姻使她偷偷的爱上了战神马尔斯,生下一个带双翼的盲孩厄洛斯,所以世上的爱情总是有些悲剧和不尽人意。

 

如此美丽的绝代佳人自她诞生以来就受到历代艺术家们的喜爱,诗人咏之,美术家为她塑像赞颂,借她美丽的形象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在希腊雕刻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完美的维纳斯塑像。

 

在众多的维纳斯雕塑中,最具盛名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了。

 

问:

你对这尊雕塑的印象她那庄重、崇高而优美的姿态,面部表情宁静而肃穆,给人以矜持而智慧的感觉。

女神尽管裸露着上身,但不失端庄典雅,她虽然残缺了双臂,却依然亭亭玉立。

整个体形充满曲线美和高尚的精神美,体现着青春健美和旺盛的生命力。

女神上半身袒露丰腴与下半身繁而有疏密节奏的衣裙,形成了单纯与复杂的对比和谐,特别是裙褶的变化增添了整个人体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女神的姿态动势的处理异常微妙,整个身躯是采取螺旋形上升的趋势,并有少许的倾斜,这种不重复的不同角度的倾斜,又造成了曲线的丰富变化和均衡稳定。

这位人间难觅的美神集中了人间女子的一切的美。

 

维纳斯雕像在被发现时腰部是断开的,分置两处。

 

从断面处研究得知雕像可能是用上下两块石料雕刻而成的。

两臂已失落不见。

据说古希腊雕刻家对臂腕部分多采取分开单独制作,因此易分离。

至于两臂原形。

 

三、小结。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第1课点与线的魅力(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感表达。

 

教学重点:

点、线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去激发创作灵感。

 

教具准备:

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课堂发展:

 

1、介绍点、线元素的特点、种类。

 

点是表示位置,没有厚度和宽度,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点。

(它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有规则的几何点和无规则的任意点等。

)比较细长的形象称之为线。

(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和曲线、横和竖、斜和正、粗和细、有规则的和无规则的等) 

2、解析点、线构成形式美的法则。

 

3、引导学生欣赏点、线构成的优秀作品。

 

4、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效果。

 

四、布置作业:

用点、线进行平面构成设计。

 

第2课时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

 

第2课面与色的美感(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面与色构成的重复图案的形式美感和特点,了解其作为设计基础及在应用领域的价值。

 

(2)学习该图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立体构成设计和应用设计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重复图案的特点、价值及设计知识。

 

教学难点:

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排列组合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案。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演示、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重复设计移动图案范图、重复图案设计的实物及图片、图案基本形镂刻卡片、投影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基本形, 

提问:

这幅图好看吗?

接着出示一张由这基本形重复组合成的图案, 

问:

与刚才的那张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师述:

这张图案比前一张就显得丰富多了,这就是平面构成设计的奇妙之处。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面与色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打开课本,体会不同形状的面给我们的联想。

 

2、欣赏重复图案,了解其特色价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启发学生:

课本里几张优美的图案好看吗?

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强烈的美的感受,节奏感强又富于变化,色彩强烈而又统一,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

)这么多优美的图案只用两个字就可以代表它们的共性了,是哪两个字呢?

(“重复”两字。

) 

(2)师指出:

这么多的图案都是由相同的形象重复排列组成的,这些图案都叫重复图案。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

自然界里有没有重复现象呢?

试举例说说。

 

(3)引导学生看书中图例,师讲述:

“重复与空间”这幅图,一大一小两个立体形状重复,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受;“重复与近似”一幅中是一些相似梯形的重复组合;“重复与发射”一幅实际上是一幅装饰画,以太阳光一样的放射线及光环组成,每一环内的形状是相同的,每两条放射线之间的图案也是相同的,用同样的手法设计广告、宣传画新颖而富于感染力。

 

(4)出示收集到的重复图案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了解重复图案不仅是设计的基础知识,而且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广泛地运用在染织、室内装饰、广告等方面。

 

3、学习重复移动图案的设计。

 

(1)重复移动图案的特点。

 

先让学生阅读作业要求,找出课本内与之相吻合的图案,说说重复移动图案的特点;然后师小结:

重复移动图案的格子是大小相同的,是以一个单位的图案排列组合成的,排列方向可自由变动,正形和负形可交替用色。

 

(2)重复移动图案的骨格。

 

骨格就是图案的格子,只要大小形状相同即是重复骨格。

 

(3)基本形的分析。

 

重复移动图案是由一个基本单位图案排列组合而成的,这个单位图案叫做基本形。

它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图案的成败,那么,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构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基本形的设计必须做到:

简练美观,减少对称,避免重复,正、负形面积相近。

 

(4)重复移动图案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先在作业纸上打16个4X4CM的格子。

 

②在小卡纸上画出与格子相同大小的格子,并画出基本形,留出0.5CM左右大小的纸边,然后将正形(或负形)镂刻掉。

 

③对齐图案的骨格线,用铅笔将基本形描入格内,描时多转换方向,卡片可正反使用。

 

④为图案设计两种颜色,一深一浅最好。

 

三、作业学生进行排列组合及设色。

 

第2课时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

 

第三单元光与影的交响曲 

第一课明暗造型与色彩表现(2课时)

 一、教学目的1、初步学习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懂得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是明暗调子最基本的现象。

 

2、通过组合静物写生,进一步学习明暗造型的素描技法,从整体出发,塑造写生物的形体和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

 

3、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的造型能力。

 

4、学会欣赏光与影的造型之美。

 

二、重点:

 

(1)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

 

(2)明暗造型素描的作画步骤。

 

三、难点:

整体观察,整体描绘的作画方法。

 

四、教具和学具第一课时教具准备:

石膏立方体,球体各一个,白球体三个,聚光灯一盏,(可用手电筒代替),明暗造型素描,线造型素描静物写生范画数张。

 

第二、第三学时

教具准备:

明暗造型素描的作画步骤图四张,笔筒、书、毛笔静物三组。

 

五、教学步骤:

 

第一学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准备。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摩线造型素描和明暗造型素描作品,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明暗素描与前面的线造型素描的区别。

 

结论:

明暗造型素描不仅要准确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还要通过明暗调子较真实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

 

我们将用三节课的时间学习明暗徒刑式素描这种绘画形式。

 

(三)新授板书课题:

《明暗造型与色彩表现》

 1,光、明暗调子的关系及其变化。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周围,会注意到任何物体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明暗,这种明暗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夜里我们走进屋子,什么也看不见,开灯以后,一切都显现了,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明暗、色彩,这就说明现象的形成是光源作用的结果。

 

物体根据自身的结构,而呈现出不同的体面,在光源作用下,物体表面表现出深浅不同的调子,素描的明暗调子是以明暗块面来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或手段。

 

光与明暗的变化可以从有关四个方面来说明:

 

(1)与光线投射到物体表面的角度有关:

呈垂直角度时最亮,小于直角则渐渐变灰,光线照不到的物面为暗面(背光面)。

 

(2)与光线本身强弱和距离物体远近有关:

房子里面灯泡支光大,房内物体照得亮,支光小就暗,离灯近的物体亮。

离灯远的物体暗。

 

(3)与对象物和写生者的距离有关:

在一定的光照下,距离画者越远,物体越暗,明暗对比弱;反之,更亮,明暗对比越强。

 

(4)与物体固有色的深浅有关:

光照下,物体固有色浅,物面的明暗对比越明显,物体固有色越暗,其物面的明暗对比则不明显。

 

根据光照射在物体上的明暗关系及其变化,我们可以用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来概括:

 

2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

两大部:

物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三大面: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本,掌握立方体的明暗造型规律,是学习明暗造型素描最重要的前提。

方形物体的体面转折明显,不论处在什么角度,只要能看到三个面时,由于三个面受光角度不同,必然会产生明暗深浅变化直接受光的面最亮,称为白(亮面),受侧射光照射的面为中暗色,称为灰面,光线照射不到的面最暗;一般称为暗面,这就是通常说的黑、白、灰三大面。

 

五大调子:

圆球体,圆桩体、圆锥体在光照下,从受光到背光明暗变化非常丰富,明暗调子比较微妙复杂,因此,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亮面:

指光线最强的物面;灰面:

指光照较强的物面;明暗交界线:

指明暗转折的物面;反光:

指暗部受环境影响,受反射的物面;投影:

指光线被物体遮挡后,投下的阴影。

 

明暗是靠对比存在的,要画好一张画的明暗调子,必须用比较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出发,首先找到最深和最浅的两极色调,再从两极中分析出中间色的丰富变化。

 

六、学生作业:

 

临摹教材P10刊印的立方体范画要求:

在透视与形体准确的基础上,处理好立方体的黑、白、灰三大调子。

 

七、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安定纪律。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懂得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是明暗调子最基本的现象。

那么,当具体一组静物摆在面前,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明暗造型的素描技法来塑造它呢?

这节课我就着重向同学介绍明暗造型素描的作画步骤 

1、从整体出发,定位构图。

把物象概括成简单的基本形,确定各物体在画面上的空间位置,物象自身比例及物象之间的比例。

 

2、理解物象基本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和组合关系,把物象的主要形体转折部分分析出来,运用直线画出物象的立体轮廓。

 

3、运用立体的观念,根据光源的来向,对物体进行两大面、三大面、五调子的观察、分析,强调明暗交界线,将物体的暗部有对比地稍加皴画,明确物象黑、白、灰的大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在大体的明暗关系确立以后,转入对各物体进行深入刻划画。

在作画过程中,要不断地纵观全局,每画一个局部都要与整体进行比较,眼睛要在写生物之间、画面上来回跑,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不断反复,使每一个作画步骤,每一处局部都能与整体保持协调、统一。

 

三、学生作画:

 

要求:

在作业纸上简略地勾好轮廓。

 

课堂小结:

对构图适中,轮廓比例基本准确的学生作业进行表扬,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安定纪律。

 

二、简明扼要的复习一下明暗造型的素描作画步骤,尤其要强调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

 

三、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整各物体的比例关系和轮廓。

 

四、指导学生按步骤调整画面的明暗调子,深入刻画。

 

五、作业要求:

1、能基本表现出对象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

 

2、表现对象物体的两大部、五大调及黑、折、灰调子关系较准确。

 

六、课堂小结:

对能整体观察、整体描绘、大关系处理好的学生作业进行表扬。

指出作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2课时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

(写生) 

第2课人物形象的瞬间艺术(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