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15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灌南高级中学海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海州高中、灌南高中、海头高中2

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查考试高二化学试题(选修)

说明: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l35.5K39Ca40Mn55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生活中常使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

C.明矾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船舶外壳装上锌块可以减缓其腐蚀

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A.HNO2溶液用水稀释后,H+浓度下降

B.HNO2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C.HNO2溶液不与氯化钠反应

D.常温下,0.1mol·L-1HNO2溶液的pH为3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盐酸的澄清透明溶液:

Fe3+、Na+、SO42-、Br-

B.pH=1的溶液中:

Na+、K+、MnO4-、HCO3-

C.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Cu2+、Na+、AlO2-、Cl-

D.c(H+)=1×10-13mol/L的溶液中:

Mg2+、Cu2+、SO42-、Cl-

4.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A.c(H+)=10-6mol·L-1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c(OH-)=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5.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H2O

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KHSO4,c(H+)增大,KW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C.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氨气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的颜色

C.图3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图4量取0.10mol·L-1KOH溶液20.00mL

7.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B.25℃时,1LpH=1的稀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1NA

C.1mol·L-1的NaClO溶液中所含ClO-的数目为NA

D.1L0.1mol·L-1AlCl3的溶液中所含Al3+的数目为0.1NA

8.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Al(OH)3

AlCl3(aq)

无水AlCl3

B.Fe2O3

FeCl3(aq)

Fe

C.Al

NaAlO2(aq)

NaAlO2(s)

D.Cu(OH)2

Cu(NO3)2(aq)

Cu(NO3)2晶体

9.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H2CO3

2H++CO32-

B.NaHSO4(溶液)的电离:

NaHS

O4=Na++H++SO42-

C.明矾可用于净水:

Al3++3H2O

Al(OH)3+3H+

D.HCO3-的水解方程式为:

HCO3-+H2O

CO32-+H3O+

10.下列对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

C.向冰醋酸中加水至配成醋酸稀溶液的过程中H+的浓度逐渐减小

D.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aCl溶液的KW

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稀释后,溶液中

的值减小

B.0.1mol·L-1Na2CO3溶液加蒸馏水稀释,CO

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298K时,2H2S(g)+SO2(g)===3S(s)+2H2O(l)能自发进行,则其ΔH<0

D.对N2(g)+3H2(g)

2NH3(g),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N2,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1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图1表示1LpH=2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至VL,pH随lgV的变化

B.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变化的曲线,图中温度T2

C.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小于b点

D.图4表示同一温度下,在不同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NO2(g)

2NO(g)+O2(g),O2的平衡浓度与容器容积的关系

1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

0.2mol·L-1FeCl3溶液与0.6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B.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端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

从尖嘴流出

C.测定浓度均为0.1mol

·L-1

CH3COONa与HCOONa溶液的pH,不能比较CH3COOH与HCOOH酸性的强弱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14.在常温下,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NH4)2Fe(SO4)2溶液:

c(SO42-)>c(NH4+)>c(Fe2+)>c(H+)

B.常温下pH=2的HCl溶液与pH=12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c(NH4+)=c(Cl-)

C.0.2mol·L-1Na2CO3溶液中:

2c(Na+)=c(CO32-)+c(HCO3-)+c(H2CO3)

D.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

c(Na+)+c(H+)=c(OH-)+c(HA-)+c(A2-)

1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0.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Cl2(g)

COCl2(g),其中容器Ⅰ中5min时到达平衡。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O

Cl2

COCl2

COCl2

500

1.0

1.0

0

0.8

500

1.0

a

0

0.5

600

0.5

0.5

0.5

0.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容器Ⅰ中前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16mol·L-1·min-1

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容器Ⅱ中起始时Cl2的物质的量为0.55mol

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加入CO0.8mol、Cl20.8mol,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小于80%

非选择题(共80分)

16.(18分)现有室温下浓度均为1×10-2mol·L-1的几种溶液:

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

④氯化铵⑤氨水⑥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6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2)向相同体积的①、②、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的且足量的锌粒,反应的初始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生成H2最多的是;(填序号)

(3)取⑤、⑥溶液各1mL稀释到100mL,溶液的pH变化比较大的是。

(填序号)

(4)将等体积的①、⑤混合,则溶液的pH__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③、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6)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用0.10mol/LNaOH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盐酸的浓度的实验。

该学生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

________;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填序号)

A.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B.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D.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17.(12分)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1)现将0.2mol·L-1的HA酸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若HA是HCN,溶液中c(Na+)>c(CN-),则该混合溶液c(H+)c(OH

-)(填“>”“<”或“=”)。

若HA是CH3COOH,该混合溶液呈酸性,则c(CH3COOH)c(CH3COO-)(填“>”“<”或“=”)。

(2)浓度为0.1mol·L-1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①NH4Cl②(NH4)2SO4③NH3·H2O④(NH4)2CO3

(3)常温下在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 人造血液的pH约为7.4,则CO2在血液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c(OH-)c(HCO3-)

c(CO32-)

② 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已知在25℃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

=2×10-4,当溶液中c(HCO3-):

c(CO32-)=20:

1时,溶液的pH=

18.(12分)300℃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

2Z(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4

6

8

10

n(Y)/mol

0.12

0.11

0.10

0.10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0~4minZ的平均速率v(Z)=

(2)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生成X的速率是生成Z的速率的2倍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保持不变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若要提高上述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种)。

(4)温度为3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5)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X、Y、Z各0.20mol,则反应将向(填“正”或“逆”)反应

方向进行,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相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12分)以硅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CuSiO3·2H2O,含SiO2、FeCO3、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u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SOCl2+H2O

SO2↑+2HCl↑

(1)“酸浸”时盐酸与CuCO3·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为提高“酸浸”时铜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②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调pH”时,pH不能过高,其原因是。

(3)“加热脱水”时,加入SO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0.(14分)NH3可用于制造硝酸、纯碱等,还可用于烟气脱硝、脱硫。

(1)利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相关反应的主要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O2(g)+NH3·H2O(aq)=NH4HSO3(aq)

△H1=akJ·mol-1

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H2=bkJ·mol-1

2(NH4)2SO3(aq)+O2(g)=2(NH4)2SO4(aq)△H3=ckJ·mol-1

反应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的△H=kJ·mol-1。

空气氧化(NH4)2SO3的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在空气氧化(NH4)2SO3的适宜温度为。

氨气可用来制取尿素[CO(NH2)2]反应为:

2NH3(g)+CO2(g)

CO(NH2)2(l)+H2O(g)  △H,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50%。

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K的值为。

合成氨用的氢气是以甲烷为原料制得:

CH4(g)+H2O(g)

CO(g)+3H2(g)。

而混有的CO对合成氨的催化剂有毒害作用,常用乙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CO,其反应原理为:

[Cu(NH3)2CH3COO](l)+CO(g)+NH3(g)

[Cu(NH3)3]CH3COO·CO(l)△H<0。

吸收CO后的乙酸二氨合铜(I)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后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再生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

(填字母)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2)NH3催化氧化可制备硝酸。

4NH3(g)+5O2(g)===4NO(g)+6H2O(g) 生成的NO被O2氧化为NO2。

其他条件不变时,NO的氧化率[α(NO)]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p1_______p2(填“>”、“<”或“=”);温度高于800℃时,α(NO)几乎为0的原因是。

21.(12)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能溶于酸性溶液。

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等领域。

过氧化钙晶体含量的测定(假定杂质不发生反应)

准确称取0.3000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蒸馏水和10mL2.000mol·L-1H2SO4,

发生化学反应:

CaO2·8H2O+

H2SO4=CaSO4+H2O2+8H2O用0.0200mol·L—1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H2O2和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O2+6H+=2Mn2++5O2↑+8H2O

复上述操作两次。

(1)在滴定过程中,没有选用指示剂是因为。

(2)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3)根据下表中的数据,计算产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滴定次数

样品的质量/g

KMnO4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m

L

滴定后刻度/mL

1

0.3000

1.02

26.04

2

0.3000

2.00

25.02

3

0.3000

0.20

23.24

(4)用KMnO4溶液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标准液,由于KMnO4的强氧化性,它的溶液很容易被空气中或水中某些少量还原性物质还原,生成难溶性物质MnO(OH)2,若用放置了两周的KMnO4标准溶液去测定产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则测得的值将          (填“偏高”或“偏低”)

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学科答题纸

选择题:

(4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A

D

B

C

B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C

A

BD

A

CD

非选择题:

(80分)

16.(18分)

(1)

(2)②①

、②

(3)

(4)<、NH4++H2O

NH

3·H2O+H+

(5)c(Na+)>c(CH3COO-)>c(OH-)>c(H+)

(6)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秒不变、AB

17.(12分)

(1)<、<

(2)②

(3)①HC

O3-②不能

9

18.(12分)

(1)0.002mol/(L·min)

(2)C

(3)降低温度(或分离出Z物质)(4)1.44

(5)正不变

19(12分)

(1)CuCO3·Cu(OH)2+4HCl=2CuCl2+3H2O+CO2

①矿石粉太碎②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或增加酸的浓度等合理即可)

(2)Fe(OH)3、pH过高,Cu2+会形成Cu(OH)2沉淀

(3)SOCl2水解生成的HCl,抑制Cu2+的水解

20(14分)

(1)①2a+2b+c②60℃

△H<0、2500

 B 

(2)>、温度高于800℃时,NO2完全分解

21(12分)

(1)滴定过程中KMnO4溶液颜色的变化有指示作用

(2)液体由无色变有浅红色,且30秒不恢复

(3)解:

(25.02—2.00)+(23.24—0.20)

2

实验中消耗V(KMnO4)=

=23.03mL(2分)

5CaO2·8H2O~5H2O2~2KMnO4

52

n23.03×0.02×10-3mol

n=1.1515×10-3mol(2分)

1.1515×10-3×216

0.3000

CaO2·8H2O%=×100%=82

.9%(2分)

 

(4)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