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1967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版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58题(名词解释、论述)[含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2.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

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元稹《莺莺传》有何发展?

参考答案:

董解元保留了《莺莺传》的大致情节,但在四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

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

例如张生,原来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人物,董解元将他改编成一个有情有义、始终忠于爱情的正面人物。

又如崔莺莺,原来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弱者,董解元将她写成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女性。

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

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

4.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元好问生长于金元易代之际,所以,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对金元之际的民族矛盾有较多的表现。

艺术上,元好问的诗既有南方诗人词藻华美的优点,又有北人风格刚劲的特色。

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

虽有雕琢之功,但无斧凿之痕。

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5.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

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

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

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6.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

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

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

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傲世谁堪千古秀,

清狂自比一秋心。

天罡籁以黄花瘦,

淡眼红尘冷到今。

7.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参考答案: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8.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

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9.谈谈《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全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点:

一是表达了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二是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

其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喻体和本体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至出现了由一系列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

其三,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其四,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其五,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迭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大气磅礴,完美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会生活。

10.临川派和吴江派有什么主要分歧?

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

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

所以他说:

“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

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11.简述“楚辞”的特点。

参考答案:

“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

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12.马致远《汉宫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汉宫秋》描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但与传统的昭君故事不同,在情节和人物上进行了新的创造。

它将汉元帝写成对王昭君有着深厚爱情的人物,同时突出了王昭君对汉朝的感情,让她以身报国,投水自杀。

作者将王昭君的不幸置于民族矛盾的背景下,因此,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情绪特别强烈。

艺术上善于抒情,极富感染力。

13.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王安石的散文是政治家的散文,不以感人擅长,但以服人称胜。

作品的内容与社会政治有紧密关系,而且见解精辟,往往能发人所未发,显示了王安石非同寻常的眼光与思想。

14.欧阳修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创作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理论上,欧阳修一方面主张道胜文至,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又认为,文章之“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列入“道”中,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行为。

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对韩愈等人的奇险怪诞,主张平易。

创作上,他的散文内容充实,题材丰富。

既有政论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如《秋声赋》、《醉翁亭记》;又有叙事怀人的作品,如《苏氏文集序》、《祭尹师鲁文》。

艺术上也有鲜明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风格平易流畅。

第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

第三,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15.范成大田园诗有何贡献?

参考答案:

范成大田园诗的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的各个方面。

在范成大以前,描写田园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主要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和文人的隐居之乐;一类以《诗经》中的《伐檀》等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农村中农民生活的困苦。

范成大的可贵之处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了,因此《四时田园杂兴》中既有农家景物、风俗、岁时,又有农民的劳动、苦难。

所以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16.黄庭坚能在宋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他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黄庭坚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主张创新。

创新的办法是“以故为新”。

“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卷一引)。

这就意味着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加工改造上,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此外,他还对诗歌句眼的设置、句律的运用、章法的安排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

这样的办法切实可行,而且立竿见影,对学诗者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在宋代也是别具一格的。

从内容来说,黄庭坚的诗不像他以前的宋代诗人那样比较关注政治、社会问题,而更多的是写景、酬唱,抒发内心感受。

艺术上,黄庭坚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一是用典多;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17.宋代中期的欧阳修等人是如何改革宋初诗风的?

参考答案:

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

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

18.姜夔词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怎样理解姜词“清空”的特点?

参考答案:

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

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

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

当然,最能代表姜夔词特色的是前人所说的“清空”。

所谓“清空”,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19.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首先,辛词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无疑,豪放是辛词的主要风格,除此之外,他有的作品秾纤华丽似花间体,有的明白通俗如白乐天体,有的轻巧尖新,有的婉丽清畅,有的缠绵婉约,更有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作品。

多样的风格表现了辛弃疾兼收并蓄的才情与胸怀。

其次,辛词的艺术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

这主要表现在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等方面。

再次,辛词在语言上融会贯通,既从古代各种文体的不同作家作品,如《诗经》、《史记》、《庄子》、《楚辞》、《世说新语》、陶诗、杜诗、韩柳散文中广泛地撷取精华,使词具有典雅之气,同时,又大胆地吸取民间口语,使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另外,辛词已表现出了浓厚的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的特点。

20.李清照的词分几个时期?

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

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

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离别相思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

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

21.简论“楚辞”的文化渊源。

参考答案:

《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

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他诗中“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想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就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想与《诗经》的传统。

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

首先是楚地民歌。

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其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

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

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

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

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

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

22.《琵琶记》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琵琶记》采取双线结构,一条是蔡伯喈,一条是赵五娘,两条线平行发展,这可以更好地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显得真实,而不是概念化、符号化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出色。

作品的格律也比较讲究。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琵琶记》成为南戏成熟的标志,被誉为“南戏之祖”。

23.徐渭的《四声猿》在杂剧史上有何成就?

《四声猿》在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

体制音律上,有不少创新:

一是写成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

二是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个作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长短不一,从此短剧大为盛行。

三是在音乐上或用北曲,或用南曲,不拘一格,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24.“三言”“二拍”在选材上,表现出与前期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它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市井社会的风情画,其特点是:

一是商人成了最活跃的形象。

二是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

另外“清官”形象也较多的带有市民化色彩。

25.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内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爱情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写杜十娘发现自己又被李甲转卖时,毅然与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人格尊严。

其中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的特点显而易见。

这类描写无疑使人明显地感受到晚明社会涌动的人文思潮。

26.《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新的成就与贡献?

第一、《金瓶梅》是与过去的“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个人独创型”长篇小说。

第二,在取材上,变以前的历史题材为现实题材。

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不再象过去的小说那样,都是以写非凡人物(英雄、神)为主。

第四,《金瓶梅》则淡化了情节,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大量生活琐事中展示人物性格,将小说叙事的重心由情节转到了人物形象。

同时,变细节描写的夸张、粗略为细腻不避琐屑。

27.《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西游记》的几个主角如孙悟空、猪八戒等,都写得异常生动,惹人喜爱。

这些人物之所以刻画得很成功,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往往是将神性、人性、动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把他们当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行为的人性的特点,同时又有神的威力和动物的外貌等特点,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

28.《西游记》从情节上看,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

又有何联系?

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

一个是有关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

这主要表现在前十二回对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描写上。

在这一部分里,孙悟空象征着人的自由本性;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规戒律,象征着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缚。

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

一个是历险记式的,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隐喻着人必须历经艰辛才能获得成功。

这主要表现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上。

虽然前后两个部分描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是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人民驾驭自然、征服邪恶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

29.《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

《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30.《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31.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关汉卿的剧作在内容上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恶势力的批判与憎恨;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这是关汉卿剧作的可贵之处,同时也是关汉卿之所以成为戏剧大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艺术上,关汉卿的杂剧故事复杂,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丝丝入扣;人物性格富有个性,极少概念化、模式化色彩,因此,为中国古代戏曲人物画廊提供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形象,如窦娥、赵盼儿等,直至今天,仍为大家所熟知;语言既切合人物的身份,又贴近当时口语,是“本色派”代表。

这些特点,特别是塑造人物的本领,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戏剧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32.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应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33.白朴《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内容上虽是旧题材,但突出了纯真的爱情成分。

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

34.《琵琶记》有什么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瑟琶记》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创作动机、目的与作品描写的实际情况是相抵触的。

此剧开头明确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表扬“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但是,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此,而在于它通过蔡伯喈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左右为难的生存状态、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常常背离的无奈,以及通过赵五娘表现下层妇女的人格力量(性格魅力)。

这就是此剧长演不衰的内在原因。

35.元代散曲的发展情况如何?

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元代的散曲的发展也如杂剧,大致可以大德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以大都为中心,后期以杭州为中心。

前期的主要作家是一些“公卿大夫居要路者”和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后期则有张可久、乔吉等。

36.元代散曲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元代的散曲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当时也是和乐演唱的。

语言上它吸收了大量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因此特别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内容上,它写得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是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

体制上一般都比较短小。

37.元代的包公戏有哪些?

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元代的包公戏除了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外,还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李潜夫的《灰阑记》等,这些作品除了揭示社会问题和歌颂清官外,还有一种传播智慧和智力游戏的意味。

38.评价前后七子的功过。

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

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的文风起到重要作用。

在实际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39.元代的“水浒戏”作家有哪些?

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元代产生了大批的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今存目的就有30多种。

其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就数量而言,水浒戏写得最多的是高文秀,见于著录的有9种,其中以李逵为主人公的就有8种,但现存的只有《双献功》。

40.《赵氏孤儿》的主要内容及长演不衰的思想魅力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赵氏孤儿》描写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主人公是程婴。

此剧表面上写的是忠奸斗争,实际上,它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作品中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恶势力终于得到了惩罚,这吻合中国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是剧中人物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

该剧戏剧效果特别强烈,这是由它所特有的冲突激烈,矛盾连续不断,气氛紧张所造成的。

41.马致远杂剧总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众多的元杂剧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与此相联系,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突出,缺乏戏剧冲突的紧张感,而重在抒情,借以表现自我,因而容易引起旧文人的共鸣。

这既是马致远杂剧的特点,也是他的缺点。

42.欧阳的词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

第一,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第二,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

43.《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44.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

参考答案:

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

45.张元干、张孝祥的词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张元干和张孝祥都是南宋前期著名词人,他们的词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二人更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

他们的作品最为后人熟悉的即为此类。

例如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待制赴新州)与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两首词都将爱国之情与个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交织在一起,感慨豪壮,掷地有声。

当然,他们也有不同之处,张元干前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婉约词,而张孝祥词中,这样的婉约词就比较少。

同时,张孝祥某些词风格比较接近苏轼,这又是张元干所缺少的,

46.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一是成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北山景物以生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三是辞藻华美,情韵兼备,句式整齐,自然流畅。

47.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