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2143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docx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

[读后感]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9篇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

(1):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

  漫漫人生路,一向在迷路。

进入了大学,不再是孩子,烦恼、痛苦随之而来。

在某位好朋友的推荐下,我静下心来,读了一本书————《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这本书是改变亚洲亿万年轻人的疗愈经典,一位导师父亲写给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鸣。

  很多时候,在学业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感情问题上,我们这些年轻人甚至还没有迈出踏进社会的第一步,就已经沦为一个“loser(失败者)”。

在书中作者如实地把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们所不曾来得及去了解的这代年轻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现了出来。

作者帮忙我们诊视这些无法向他人倾诉的苦痛,并告诉我们如何才能从这种苦找到为未来打拼的能量。

  读了这本书,感触良多。

20岁,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我能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看到这,我会笑自己,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的我,我们,我们这些所谓的年轻人,我们的期望在哪里。

里面有句话我很喜爱——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

或许我真的不了解自己,正因我还有95%的潜能未能被自己利用。

  年轻,因此伤得起。

这种来自对悬而未决的未来的不安,才是人生中最本质的问题。

青春施加给人生的真正压力,并非是那些需要积累的证书和业绩,而是看不到未来的不安感。

正因看不清,正因对未来一无所知,因此时时感到迷茫和恐惧,但是我想说,20岁,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

  奇迹是靠点滴积累而成的。

别想一口吃成胖子,这是至理名言。

只要认真计划一件事情,并且一边坚持一边调整,往往会完成得十分出色。

懈怠的情绪谁都会有,不好担心自己比别人走得慢,也不好因暂时的挫折心灰意冷,只要不断调整心态,不停下脚步,最终都能抵达终点。

  除了证书,还能从大学带走什么?

我的同学们,你们思考过吗?

  我们该用青春追寻什么?

上帝只给了我们10年的青春,我们在这10年里能追寻些什么呢?

上帝给了你美丽的嗓音,你却浪费在和朋友的无聊的k歌中;上帝给了你强壮的身体,你却用来熬夜;上帝给了你智慧的大脑,你却用来玩游戏。

该醒醒了,青春容不得我们这样浪费。

我们挥霍了青春,总有一天我们会输给未来。

  年轻人,别挥霍青春——用读书代替游戏,用读报代替上网,用欣赏电影代替看电视,用思考代替发呆,用对话代替发牢骚,用快走或慢走代替高尔夫,用户外代替减肥,用冲凉代替蒸桑拿,用高质量的睡眠代替熬夜晚起,用活跃氛围的酒席代替宿醉。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没有痛,怎能叫青春。

谁的青春没有迷茫,不安,痛苦呢?

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带给我痛苦和挫折的人,若没有你们,我不会看清自己,我不会进步,不会坚强,不会学会如何使自己进步。

正是由于你们的存在,我一天比一天坚强,一天比一天进步,只要我体内还有一个细胞在户外,我就不会倒下。

你们能够打败我,但绝对打不到我。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

(2):

  读完《正因痛,因此叫青春》心灵突然像受到冲击一样,使我不得不停下来,开始反

  省,检讨自己—青春就应如何度过!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是韩国著名作家金兰都所写,金在中,毕淑敏所推荐。

作者

  金兰都首尔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消费者研究系主任,韩国总统办公室、三星集团、爱茉

  莉太平洋集团等企业专业顾问。

当我们看到作者这些响当当的职务,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发出

  感叹,伟大的成功人士。

但作者也年轻过,也和我们一样,迷茫过,痛苦过,不知道自己追

  求的方向,也曾堕落过,放下过,伟人之因此成为伟人,是正因他们走出了“沼泽地”找到

  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就像作者这样诉说自己的青春一样:

其实我也考过公务员,考过研究生。

  经历过你们经历着的一切,感情、梦想、挫折、迷茫、择业。

25岁那年我刚毕业,

  父亲癌症

  突然晕倒住院时,又传来了乡下奶奶过世的消息,同年爷爷过世。

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11个月内我主持了三次葬礼。

这就是我的青春。

  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还行发出这样一句----这就是我的青春。

我们不

  得不佩服作者的坚强与勇敢。

但同为青春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

我此刻还是一名大学生,

  相比作者的人生经历,我所经历的少之又少,我们此刻有良好的条件坐在大学里享受青春。

  但我们只能用虚度来形容我的大学。

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能够称得上是半个社会的地

  方。

我们刚从9年义务教育中解放出来。

当高考铃声打响的那瞬间,我们都在高喊,最后解

  放了。

我们欢笑,我们狂奔,就是为了庆祝一去不返的9年义务教育。

当我们踏进大学校园,

  过分的自由在放荡我们,我们开始变的懒散,开始变的不爱学习。

我们快乐的享受着大学带

  给我们的自由。

不知不觉,我们大二了,甚至快大三了。

以后就面临着毕业。

恍然间才发现

  我们的大学一无所获,我们开始迷茫,开始惶恐,甚至开始害怕。

大学最完美的时代竟然被

  我们如此虚度。

我也迷茫也堕落也在虚度大学完美的生活。

当我读完《正因痛,因此叫青春》

  我不得不用惭愧来形容。

正因不安,因此叫青春。

正因迷茫,因此叫青春。

正因彷徨,因此

  叫青春。

正因孤独,因此叫青春。

正因忐忑,因此叫青春。

多么美的借口,是在为我们的堕

  落寻找借口吗?

  本书分为四章:

第一章我们的期望在哪里第二章年轻,因此伤得起第三章奇迹是靠点滴积累而成功的第四章我们该用青春追寻什么并且包括序和后记

  作者用奇妙的想法把人生与时刻做了这样的诠释:

假如人生寿命是80岁,将人生设定为24小时,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此分为80年,1年就相当于18分钟,10年相当于3个小时,以此作为类推。

我们不会在抱怨我们没时刻,我们已经老了,许多想做的事情已经从我们指间溜走,就像《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一句台词:

人生从不会嫌太年轻或太老,一切都刚刚好。

我们不能只心动,有时务必需要行动。

就像象牙塔中的那种清丽之美,是水泥和玻璃打造的现代建筑所不能比拟的,只有身处自然之中,才能感受到这种身心的沐浴。

同样我们是否能选取正确的路,作者把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箭派----对自己的未来胸有成竹,一类是纸船派----迷茫不知自己追寻的方向。

不论是箭派还是纸船派,它们都存在着弊端,箭派不管对错的只瞄准一个方向,不能根据自己以及时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目标,而纸船派如此的迷茫不定,随波逐流,最后终究会淹没在时代之中。

我们就应在箭派与纸船派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姿态,才会更好的飞翔。

时刻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鲁迅先生说过:

时刻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就会有。

成功人士的一天会有25小时,而失败之人的一天是23小时。

我们应利用好鸡肋时刻,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1原则更是能够

  改变世界,一天投入一个小时,坚持投资一年坚信必须会有所成就。

支起成功除了时刻还务必具备三个十分重要的要素:

目标、方法、实践。

三者缺其一都会让人生的三角形失去一边,为了到达三者之间的平衡,我们需要不断的自我省察,并撑起三角形的中心点。

罗马之因此是罗马,全凭风雨。

是呀,只有我们经历了历练之后,才能茁壮的成长。

放下并不等于懦弱,有时也需要勇敢的坠落。

感情,一个永远存在的话题。

感情不是购物,不能货比三家,按方案筛选,更不能适用鱼塘管理。

虽然每段感情都经历相识,相爱,分手,和好,再分手,最后形同陌路的宿命。

但感情是神圣的,我们就应认真对代感情,永远坚信终究会寻求到属于你自己的那片幸福。

亲情,永远不会变质的情感。

在你呱呱坠地的一瞬间,亲情就开始伴随我们成长。

不论我们多大,父母都会把我们当成孩子来对待,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但父母的出发点都是正因爱。

我们不能够一味的叛逆,违逆父母。

我们也不能够像个小绵羊一样,自己的人生任凭父母左右。

我们应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关联,更好的做出选取。

简历,职业选取,职场生涯,跳槽,升职,婚姻,家庭,孩子我还没有经历,就不多写了年轻即是一种功能,就算按错了一个按键,机器也绝不会瘫痪。

并非正

  因已经过去,而是正因将来;不是正因绝望,而是正因期望;不是正因挫折,而是正因潜在的可能,青春才如此美丽。

正因痛,因此才称的上青春。

  我们没有理由在堕落,没有理由在虚度我们的时光,我们能够适当的迷茫,正因,20岁就是用来迷茫的不安的,但不好忘记,迷茫过后,我们应回到自己奋斗的路上,开始我们新得征程!

  正因痛,因此才称的上青春。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3):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就正因那一句《正因痛,因此叫青春》,因此我停下了我的步伐,轻轻的翻开第一页,里面似乎有吸引我的地方,不觉中就翻到了最后一页了。

感触很深。

自身本来就是那种会借助外在原因,而对于一件事情的沉思在其中的。

读完了后心灵像受到冲击一样,其实每个人在最初都有着一样的本质,但都随着环境慢慢改变…。

我大概也是如此,检讨着曾轻的青春,我是如何虚度了。

而接下来的生活,我就应如何重新审视自己、寻找自己。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是韩国著名作家金兰都所写,在书中,毕淑敏所推荐。

作者金兰都首尔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消费者研究系主任,韩国总统办公室、三星集团、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等企业专业顾问。

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发生感叹,伟大的成功人士。

年轻时,也和我们一样,迷茫过,痛苦过,不知自己追求的方向,也曾堕落过,放下过,伟人之因此人成为伟人,是正因他们走出了“沼泽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就像作者这样诉说自己青春一样,我们也经历了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有发奋过,虽然结果未如我们意,但是我们也有坚强的走了过来,经历着并承受着,关于感情,梦想,挫折,迷茫,择业。

  每一个人都在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还能发出这样一句——这就是我的青春。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坚强与勇敢,但同为青春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

我们刚踏入社会不久,我们对自己的将来有着完美憧憬。

当在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遇到不如意,然后就开始自暴自弃,然事负面潜意识不到增加,我们就会开始害怕,恐慌。

甚至开始害怕。

我们慢慢就是会丢失自我。

糟糕一点,部分的人们选取脱离生活的痛苦,而放下上帝赋予我们的生命。

好傻的做法。

我只能这样貌说。

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正因好的一面。

我们忽略了。

相比作者的人生经历,我们经历的少之又少。

因此我们就应好好生活着。

当我读完《正因痛,因此叫青春》我不得不用惭愧来形容。

正因不安,因此叫青春,正因迷茫,因此叫青春,正因彷徨,因此叫青春。

正因孤独,因此叫青春。

正因忐忑,因此叫青春。

多么美的借口,是在为我们的堕落寻找借口吗?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

我们的期望在哪里;二部分:

年轻,因此伤得起;三部分:

奇迹是靠点滴积累而成功的;四部分:

我们该用青春追寻什么。

同时也包括着序与后记。

作者一开始就用奇妙的想法把人生与时刻做了这个的诠释:

假如人生寿命是80岁,将人生设为24小时,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些分为80年,1年就相当于18分钟,10年相当于3个小时,以此作为类推…。

我们不会在抱怨我们没有时刻,我们已经老了,许多想做的事情已经从我们指间消消离去,就像《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一句台词:

人生从不会嫌太年轻或太老,一切都刚刚好,我们不能只心动,有时必有需要行动,就像象牙塔中的那种清丽之美,是水泥和玻璃打造的现代建筑所不能比拟的,只有身处自然之中,才能感受这种身心沐浴,同样我们是否能选取正确的路,作者把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箭派,对自己未来胸有成竹,一类是纸船派,迷茫不知自己追寻的方向,不论是箭派还是纸船派,它们都存在着弊端,箭派不管对错的只瞄准一个方向,不能根据自己以及时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目标,而纸船派如此迷茫不定,随波逐流,最后终究淹没在时代之中。

我们就应箭派与纸船派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姿态,才会更好的飞翔。

时刻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鲁迅先生

  说过,时刻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你挤就会有。

成功人士一天会有25小时,而失败之人一天是23小时。

我们应利用好鸡肋时刻。

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1原则更是能够改变世界,一天投入一个小时,坚持投资一年坚信必须会有所成就。

支起成功除了时刻还必有具备三个十分重要的要素:

目标,方法,实践。

三者缺其一都会让人生的三角形失去一边。

为了到达三者这间的平衡,我们需要不断的自我省察,并撑起三角形的中心点。

  罗马之因此是罗马,全凭风雨,是呀。

只有我们经历了历练之后,才能茁壮成长,放下并不等懦弱,有时也需要勇敢的堕落。

感情,一个永远存在的话题,感情不是购物,不能货比三家。

按方案筛选,更不能适用鱼塘管理。

虽然每段感情都经历相识,相知,相爱,分手,和好,再分手,最好形同陌路的宿命。

但感情是神圣的,我们言人真对待感情,永远想信终究会寻求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幸福。

亲情,永远不会变质的情感。

在你呱呱坠地的一瞬间。

亲情就开始伴随我们成长,无论我们多大,父母都会把我们当成孩子来对待。

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但父母的出发点都是正因爱。

我们不能够一味的叛逆,违逆父母,我们也不能够像个小绵羊一样。

自己的人生任凭父母左右。

我们应权衡好两间之间的关联,更好的做出选取。

  年轻即是一种功能,就算按错了一个按键。

机器也不会瘫痪。

并非正因已经过去,而是正因将来,不是正因绝望,而是正因期望。

不是正因挫折。

而是正因潜在的可能,青春才能如此美丽,正因痛,因此才称的上青春。

  我们没有理由在堕落。

没有理由在虚度我们的时刻,我们能够适当的迷茫。

正因20几岁就是用来迷茫的不安的。

但不是忘记,迷茫过后,我们应回到自己奋斗的路上,开始我们新的征程。

  正因痛,因此才称的上青春。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4):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1000字

  正因不安,因此青春;正因茫然,因此青春;正因彷徨,因此青春;正因孤独,因此青春;正因忐忑,因此青春。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

  人们歌颂青春,正因它总是充满朝气,充满乐趣,永远珍藏着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对于老去的人,最值得缅怀的时光,莫过于青春。

然而,身处青春之中,感觉到的却多是痛苦,而并非快乐。

  那些年,我们怀揣青春的梦想,却无处安放。

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我们无所是从,渐渐地随波逐流。

不敢回头去看自己当初的梦想,最后留下的只是“可怜辜负好韶光”的一声叹息。

  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一味地说教会让他们昏昏欲睡。

即使站在人生路口的他们正需要这样的教诲,他们也未必听得进去。

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那种不喜爱听大道理的人,对于那种一味讲大道理的书,我经常用:

“大道理谁都会讲,关键是要靠行动啊!

”一言以蔽之。

但是近来看了金兰都老师的那本《正因痛,因此叫青春》却使我精神振奋,收获颇丰。

此书似乎仍属于说教形式,但却令人手不释卷。

金老师用他用他温暖热情的文字与我坦诚相对,向我敞开心扉,我静静的倾听着那些关于青春的事情,熟悉又遥远。

  金老师说:

“青春之因此艰难,是正因孤单。

”童年的我们,生活安逸,衣食无忧,但却似鱼缸中的鱼一样,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

成年后,鱼缸被打碎了,我们得到了自由,却失去了一切,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没有人会与我们产生共鸣,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站在人生边上。

  金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期望。

如果将人生比作时钟,假设每个人都有80年可活,那么我们此刻,二十几岁的年纪,仅仅相当于早上七点十二分。

早上七点十二分,无论你有没有取得好学历,是否小有成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与内心的渴望同行,选取正确的路,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问自己是否还要懒惰下去,然后,抓紧你剩下的时刻,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

  金老师说:

“二十岁,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二十岁是人生中最美妙最辉煌的时节。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的。

二十岁的我们充满困惑,充满压力,手足无措。

正因关于过去,此刻,未来的问题像漩涡一样一骨脑冲向我们,使我们应接不暇欲哭无泪。

因此,二十岁,只是一个迷茫的时节。

  深处迷茫期的我们,常常会渴望奇迹出现。

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奇迹”只有点滴的发奋最终取得成功。

金老师提醒我们要适当地做一些看似不能立刻取得成效的事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人们普遍心浮气燥,做什么事都想立竿见影。

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到达成功的捷径,而是恰恰绕过了成功。

  二十岁,并不是人生的全盛期,并不是人生的巅峰,二十岁,忧伤的我们需要去追寻。

我们就应用青春去追寻什么?

追寻自己设计的未来,追寻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追寻学习课本以外的其它潜质,追寻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追寻难得的幸福……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5):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

  纠结于题目,本想起做书评,但觉得自己潜质尚浅,不能真切地评书,而且更多的还是想分享下自己的感受,最后还是换做读后感三个字。

  发现这本书是在一个吵闹的都市书店里,但简单翻阅后却发现这本书能带给我很多的释然与坦然,仿佛一个在海上漂流的孤舟最后看见了一个能够停泊的小岛。

我就是书中描述的这样一群20出头的迷茫的年轻人,作者金兰都虽早已不是青年人,但他却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年轻人的痛楚,很多时候书中的文字会让我有强烈的共鸣,迷茫的自己经常会连自己在迷茫什么都不知道而感到深深的恐惧,但在读此书时,很多状况,感觉作者描述的就是自己,他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残忍”地揭露我们习以为常地以各种借口麻痹自己的一些想法,那里的残忍并不是只痛彻心扉,而是直白、明了,举重若轻的智慧在字里行间显露,作者没有直接以过来人的身份站在必须的高度,俯视年轻人,告诫年轻人,而是站在年轻人的队伍中,设身处地的为你喜,为你忧,透过一个个例子或比喻传达自己的思想。

  作者多次用自己的例子给予我们正能量,他大学本科读的是法学,硕士、博士读的是行政学,可此刻任教的领域是消费学,他自己的例子不正好说明了人生是有多种可能的这一观点吗?

正如其一个小节的标题“人生,自有一条等着你的路”,又何必那么慌张,那么着急,“年轻的我们,就连痛苦也是完美的”。

  作者在刚刚步入青年时就接连遭受失去亲人的打击,他在11个月内接连主持了其父亲、爷爷、奶奶的葬礼,这对于一个刚刚20出头的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是,却是最好的洗礼,如今遭受的各种痛苦、打击,甚至折磨,都是为了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未来的自己。

  关于书的资料,一共分为四个章节,具体的不谈,那里只谈几处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24岁这个年纪顶多就是早上的7点12分,是正要出门的时刻。

作者向我们说了人生时钟,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此等分成80年,每等分就是18分钟,也就是一年相当于18分钟,那么快要22岁的自己,其实刚刚快要早上的6点36分,当我发现这个比喻时,觉得很不可思议,觉得自己就应要大刀阔斧感触一片天地的时刻竟然只是刚刚起床的时刻,因此,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的年级,那么请接收自己的迷茫吧,想想看一个刚刚起床的人会有多清醒。

同时,我也变得不再不安,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原来自己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会遇到什么人?

因此,要充满精神,先好好梳洗,再换身漂亮、适宜的衣服,带上微笑,准备在该出门的时刻美美地出门。

  把目标周期弄得短一些,解决好“这天”的事情就行。

写到那里不得不提一下自己都已经看不再去的拖延症,自己一向在与它作者不懈的斗争,但成效不大,而且我发现这个几乎快成了新时代的通病,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看着deadline来做事情。

作者估计也以前是这样一位拖延症患者,因此他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与其下定决心做一些宏观、大气的年度计划,不如简单但认真地规划每一天,这是实际有效的,我们不会有太多负担,于是我决定每晚睡觉前列下第二天需要完成的事情,不好过于概括,要尽量具体,比如我发现“做户外”就很宽泛,第二天很有可能正因不知道做什么户外,做多久而放下计划,因此改成“在操场快走4圈”更有实践好处,而且制定的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根据自己的状况作出调整,比如这天我准备将4圈改成5圈。

  放下并不等于懦弱,如果你正吃力地抓紧一个细细的目标。

就请自信地松开绳索,同时张开信任自己的翅膀,勇敢地堕落。

我看到这个小节时激动地差点叫了出来,那时的情绪是:

原来,还是有人懂自己的。

作者形容有时我们像在井底紧握一个绳索,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但由于下方一片漆黑,我们不知道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我们不敢松手,不敢坠落。

但作者鼓励我们与其让自己的体力在紧握绳子中一点点被耗尽,不如松开手,勇敢坠落,那时会发现其实地面离我们原来只有30cm。

联想到自己,眼下的自己正面临着这样的抉择,作为一个工科学子,在大三这个关键时刻点上,所有未来的问题瞬间倾泻到我们身上,自己成绩不错,能够拿到保研的资格,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件梦寐以求的事,可我其实并不喜爱科研,我不喜爱钻研,不喜爱纸上谈兵,为了毕业论文而码字,我更喜爱与人打交道,也有自己喜爱的领域,更梦想以后能够凭借工作而环游世界,但身边的朋友、家人都会说想让我有个稳定的未来而让我理解保研,去读三年我不喜爱的书,但是还好就在我快要向舆论投降时,遇到了这本书,并且看到后面的一句“工作让你感到多快乐,你就会有多大发展”,想到自己每次痛苦地复习,几近崩溃地做实验,我发现自己眼下这在紧握一根这样的绳

  索,因此,合上书时,我突然有了种释然,心中有了答案,3年宝贵的青春年华,为什么不用来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呢,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何必过别人认可的生活。

当看到作者后面的一句“此刻的你对得起多少未来的你呢?

”时我几乎要落泪,是啊,我要对得起未来的自己,不想留下遗憾。

我知道这会很难,但是难并不是代表绝对不可能,难不就应成为放下的理由。

期望这是最后一次纠结于这个选取上,如今做了决定就要勇敢去做,5年、10年后的自己必须会十分感谢此刻如此勇敢的自己。

  任何工作都要具备的潜质—写作潜质。

看到那里时我不紧十分羞愧,自己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写什么文字了,于是也才有了鼓足勇气写下本文的念头,这篇算是自己大学以来除了论文外写的最长的一篇了。

作者推荐我们去背诵优秀诗歌,去准备一个摘录本,透过模仿与背诵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当然还要坚持写作,作者之后举了个“1+1”的故事,说明每一天用1小时坚持做一件事,一年后能够获得的力量,奇迹是一点点积累而成的,从那里又引申到坚持,我觉得厚积而薄发是古人的大智慧,坚持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真的要好好坚持才能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从指间流过的时刻。

就我自己而言,总以各种借口说自己没有时刻读书,因此我决心要早睡早起,每一天早上用一个小时的时刻读书,自执行以来的2个星期,自己真正做到的只有3天,自己都开始觉得自己有些无药可救,但是换个角度想,自己已经坚持了3天,未来便能够坚持更多,只是需要更加发奋,那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能够有助于自己坚持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想坚持做的事情尽可能多的告诉身边的朋友,一方面让他们监督我们,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我们的放下成本,当我们想要放下时会觉得碍于面子而不得不继续坚持。

  最后关于本书的资料,我想分享几处我很喜爱的比喻。

除了上述的人生时钟的比喻,作者还把人生比喻成拼图,我们的每一天就是一块拼图,但是这块拼图只有你全部拼完时才能看到自己拼就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比时刻更重要的是指南针,相比你人生跑得有多快,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比指南针更重要的是镜子,要时刻透过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正在拼凑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最后作者以最新款的手机来比喻如今的年轻者们,我们有很多与众不一样的功能,但是不能正因自己没有时刻,或者担心把手机弄坏而不去学习那些功能,白白可惜了那么多珍重的功能。

  最后,自己真心觉得这是本能够算作知己的一本书,作者虽然是韩国人,但是却从中发现了韩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很多共性,产生很多共鸣,对我来说最有用的是它给了我很大的勇气来做一些决定,并且让自己欣然理解此刻的不安与迷茫,把自己交给未来堵一把。

  正因痛,因此青春。

  正因青春,因此无限可能。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读后感(6):

  正因痛,因此叫青春这本书首入眼帘的是这个新鲜的题目,青春有人说像一个没有结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