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2669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4.文言文二则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6~77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3.析题。

(出示课件:

简介孟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简单评价。

3.学生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

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

4.读古文讲究断句。

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

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

明白吗?

(1)老师范读。

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

(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

(生练读)

三、理解内容

1.“弈秋”是什么意思?

讲详细点。

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

读出来。

3.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

4.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分析的?

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

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四、领悟道理

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

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高低,就算有好的老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如果我是弈秋,我要针对这种情况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我要让我的学生都学有所成,想想在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相说)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者学有所成条件相同

三心二意者学无所成态度不同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

4.分角色朗读。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学们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吗?

3.你能说说第1自然段中的“游”是什么意思吗?

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

4.谁能把第2、3、4、5自然段连起来说说?

5.什么叫“日初出”?

“日初出”就是“日始出”这个意思吗?

6.两个小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这两个小孩的争论有道理吗?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这样的变化吗?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分角色朗读:

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探讨:

(多媒体出示问题)

(1)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个学问家也不能决也,说明什么?

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

(2)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

(从不同角度探讨)

①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

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

但他们发现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

②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

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小儿甲:

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

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

孔子不能决也

【教学反思】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是如此。

教学时,我先范读课文。

比较长的句子,让学生标出该停顿的地方。

学生读熟之后比赛朗读,其余学生指出他们朗读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更好掌握课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课前预习时没有让学生认真查阅资料。

对于课文蕴含的道理,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教育,这些不足之处都有待在下次的教学中进行改善。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8~82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用典型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领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3.教师小结。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3.出示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层次。

2.学生交流层次划分,说明分层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思考:

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看看作者围绕他所提出的这个观点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

请同学们用“谁发现了什么”简要概括。

(A.波义耳发现了紫罗兰花的变色,制成了酸碱试纸;B.魏格纳发现了蚯蚓地理分布的情况,从而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C.阿瑟林斯基发现了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2.思考: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细读课文,找找这些事例中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例:

这三件事相同的地方在于三个人都是在遇到很奇怪的问题后,抓住问号不放,追根求源最后发现了问题的结果,就是问题的真理。

3.思考:

与追根求源意思相近的词语在课文中还有哪些?

(见微知著。

4.总结:

是的,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科学家们总是抓住了平常人们司空见惯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上不断地追根求源,不断地去探索,最后发现了真理。

5.思考:

这是你们在这三个事例中发现的三个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你们还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三个事例发生的相同规律吗?

让我们先分别走进每个事例再总结吧。

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一个事例,齐读第3自然段。

(1)思考:

第一个事例讲的波义耳发现了什么问题?

(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

(2)思考:

他根据他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哪些疑问?

请用横线画出来。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3)思考:

他是怎样研究问题得到他的真理的?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4)思考: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波义耳对于科学的执着的精神和实验的艰苦。

(6)总结:

在实验和研究中波义耳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他仍坚持不懈,最后他终于成功了,后来波义耳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

6.思考:

同学们在刚才的事例中找得很详细,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再分析第二个事例?

(第二个事例讲述了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1)思考: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惑?

(因病住院,无聊时看世界地图的发现,引起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注意。

(2)思考:

魏格纳怎么分析这种现象的?

齐读。

(3)总结:

魏格纳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抓住司空见惯的问题并不断探索的事例不只是波义耳一个,魏格纳也是这样,所以文章第4自然段的开头就用了无独有偶这个词。

7.思考:

谁再来分析第三个事例?

(阿瑟林斯基在儿子睡觉时看到儿子的眼珠转动产生疑问,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二十名成年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1)在读时把一连串和反复着重读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阿瑟林斯基有着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2)总结:

科学家们正是抓住这个规律,在产生了不同的问题之后,进行了艰苦的摸索,探究,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把问号拉直变成了感叹号,最终找到了真理。

他们的事例,正是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8.思考:

请一位同学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要成为一位有所成就科学家,除了要善于发问,不断探索之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呢?

(要想成为有所成就的科学家,除了要善于发问,不断探索之外,还要有锲而不舍、独立思考的能力。

(1)思考:

在科学史像这样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最后找到真理的还有很多,你们还能说出一两个吗?

(学生自由发挥)

(2)思考:

由此看来“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在这段话里老师对见微知著不太理解,谁来帮帮老师?

(生查词典解决)

(3)思考:

课文学到这儿你对“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吗?

用“只要……就……”解释此句。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4)总结:

作者用了典型的事例证明了自己提出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刚才同学们也说了很多事例,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了这条亘古不变的道理。

希望大家在学业中能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

二、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紫罗兰花的变色发现问题

蚯蚓的分布推论问题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

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16.表里的生物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3~85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学会“脆、拦、玻、璃、恶、怖、蟋、蟀”8个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4.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的愿望,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表的图片)问:

这是什么?

2.问:

表里面有什么东西?

(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

3.总结:

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

他将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表里的生物》。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

1.学会“脆、拦、玻、璃、恶、怖、蟋、蟀”8个认读生字。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文中找出并体会当时

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

听课文录音。

三、整体感知

1.画出生字词,自学交流并汇报。

(1)生自己读。

(2)指名读。

(3)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如:

都是“虫”字旁。

(4)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并了解它的特点。

2.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师相机点拨。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

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认为表里有个小蝎子。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

1.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

“我”和爸爸,课文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在文中找出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的句子。

(2)指名说说这些描写哪些让你很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2.思考:

(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

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

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听这表的声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我”好奇心强。

(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

3.课文的结尾写道: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和同学交流。

二、总结全文

从上面的分析、讨论、朗读中总结“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拓展练笔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

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凡是能发声的都是活的生物(认知、猜测)

趣表能发声(好奇)

表里有生物(推测)→证实

【教学反思】

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

让学生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但是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制有待提高。

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8内容。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字词,理清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3.学习写作方法,关注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关注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直译应为科学虚构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

方的文学体裁。

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当下以叙事为重点,追求人文思考已成为科幻小说主流。

二、新课讲解

1.文章的开头为什么交代时间是“2155年5月17日”?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暗示这是一篇科幻小说,充满想象。

2.玛琪的上学方式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1)地点不同:

学校与家庭。

(2)老师不同:

人与机器。

(3)人员不同:

单独与多人。

(4)课本不同:

纸质与电子等。

3.阅读“玛琪失望极了”到“她很想知道那些有趣的学校是怎么回事”,回答问题。

(1)“所以她对托米说:

‘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

’”分析此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过渡作用。

由写过去的纸质书过渡到写过去的学校。

(2)“因为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傻瓜。

那是几百年前的那种老式学校。

”其中“这种类型的学校”“那种老式学校”分别是指什么?

(“这种类型的学校”指学习地点在家里,有机器老师、教学视察员,电子书等。

“那种老式学校”指学生集中在学校的教室里上课,有老师、纸质的课本、手写作业等。

(3)玛琪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失望→难过→疑惑(或:

好奇))

4.课文赏析。

(1)你也许向往这样的学习方式:

每个人都有专属的老师,学习进度可以调节,广泛使用电子学习工具。

可是在阿西莫夫的笔下,拥有这一切的未来的孩子们却更喜欢“爷爷的爷爷”小时候的学校。

这个反差很有趣,也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2)常见的科幻作品都是立足现在,想象将来;这篇文章却反其道而行之,

站在未来的角度,将现实作为幻想的对象,写法颇具匠心。

作者并非简单地“讲述未来”,而是在开篇用一本“真正的书”,把读者带入了未来。

他巧妙地用玛琪在“未来学习”中的厌烦、无奈,与她想象中“过去学校”的“好玩儿”“开心”构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在玩味情节的同时,也对未来和现实的学习,甚至教育本身进行反思。

(3)这篇小说写于几十年前,作者想象中阅读、学习的“未来图景”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现实。

读完文章,你对自己的学习有哪些新的思考?

你对未来的学校有什么期待?

三、写作特点

1.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

想象奇特生动有趣。

2.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

3.情节推进巧妙而严谨。

情节发展中运用插叙。

四、知识拓展

1.科幻小说对科技发展有什么作用?

(1)科幻小说能给科学家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2)科幻小说为科学的启蒙和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3)科幻小说能激发科学家的灵感,促进他们把幻想变成现实。

2.你认为科幻文学应具有哪些特点?

(1)要突出细节。

科幻小说应创造出“精致可触摸的想象世界”,而且越细越能显示作品的宏大。

(2)与现实相结合。

科幻作品的内容要根植于现实之上,而不是毫无根据的

捏造。

(3)描写得真实。

把虚幻空灵的东西描写得真实,像新闻报道那般真实。

要不断突破想象的边界。

五、课堂小结

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一百多年后的上学情形讲得生动有趣:

专门的教学楼,同样的课程都不复存在;老师被机器人取代,纸质书被电子书取代,互相讨论变为独立思考等。

这一切让读者在玩味情节的同时,也对未来和现实的学习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2155年——机器人老师几世纪前——真人老师

向往在校园笑啊、喊啊的时光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为科幻小说,故事不复杂,可是构思巧妙,意蕴深刻,这是一篇披着科幻外衣的现实小说。

如何让学生在短短一节课里,领悟文章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怀,是我设计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我按照课文结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但是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科幻方面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没有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很好的回应。

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积累,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