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2977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docx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现场部分

怀化电业局农配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大纲(试行)现场部分

表一、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

验收项目

10kV及以下

架空线路

项目名称

工程编号

项目分类

检查项目

标准依据

存在问题

整改要求

责任人

整改实际

完成时间

 

1.钢管杆

 

1.钢管杆

1.1倾斜度

1、经验目测应无明显倾斜。

2、直线杆倾斜不能大于1/2梢径。

3、转角杆、终端杆适当外倾,杆顶位移不能大于1个梢径,不准内倾。

1.2热镀锌

锌层厚度满足要求,光亮整洁。

1.3连接

1、钢管杆焊接、螺栓连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程要求。

2、螺栓连接紧固无松动现象。

1.4电杆及构架接地

按设计规定

1.5基础埋深及土质

1、符合设计值,偏差:

+100mm,-50mm。

2、土质符合设计。

1.6立柱断面尺寸偏差

符合设计值,偏差:

-1%

1.7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

符合设计值,偏差:

-5mm

1.8混凝土表面质量

无蜂窝、麻面,表面及棱角不损坏

1.9整基基础中心位移

顺线路≤30mm

横线路≤30mm

1.10回填土

回填土应夯实,应设防沉层(略高于周围地面,形成龟背形)。

 

2.混凝土电杆

 

2.混凝土电杆

2.1杆身平直度

1、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

2、焊后整杆弯曲度不应超过杆长的2/1000。

2.2倾斜度

1、经验目测应无明显倾斜。

2、直线杆杆梢位移,不能大于杆梢直径的1/2。

3、转角杆、终端杆适当外倾,杆梢位移不能大于1个梢径,不得内倾。

2.3外观检查

电杆表面应光滑,壁厚均匀,无混凝土脱落、露筋、跑浆等缺陷。

 

2.4电杆裂纹

1、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不允许有纵向或横向裂纹。

2、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无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应超过0.1mm。

2.5电杆及构架接地

按设计规定

2.6电杆埋深

1、按设计规定,一般为1/6杆长。

2、电杆坑深允许误差:

不大于+100mm,-50mm。

2.7表面水平度

水平

2.8同基双杆

两底盘中心根开误差:

不大于±30mm

两杆坑深度:

一致

2.9直线杆线向位移

不大于设计档距的3%

2.10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

不大于50mm

2.11转角杆、分支杆、同基双杆位移

不大于50mm

 

3.拉线

 

3.拉线

 

3.拉线

3.1拉线棒和拉线盘

1、拉线盘埋设深度和方向:

符合设计要求。

2、拉线棒直径按设计规定,且不应小于16mm,外露长度:

500~700mm。

3、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

3.2拉线截面

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截面按设计规定,且不应小于25mm2。

3.3拉线坑

回填土应夯实,宜设防沉层(略高于周围地面)。

3.4拉线对地夹角

与设计值允许偏差:

不大于3°;特殊地段按设计规定。

3.5拉线设置

设置原则:

1、承力拉线:

与中心线对正。

2、分角拉线:

与分角线方向对正。

3、防风拉线:

与线路方向垂直。

3.6拉线柱拉线

拉线柱埋设深度不小于1/6拉线柱长

拉线柱向张力反方向倾斜度10°~20°

坠线与拉线柱夹角≥30°

坠线上端固定点与柱顶端距寓:

250mm

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满足设计要求,且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小于6m。

3.7在临近道路、公共场所的拉线

应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3.8楔形线夹装配

线夹舌板与拉线应紧密,凸肚在尾线侧,无滑动现象。

3.9UT线夹出扣

螺杆应露扣,并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

紧,调整后,UT线夹双螺母应并紧。

3.10拉线绑扎

绑扎用的镀锌铁线直径,不小于3.2mm。

缠绕长度及方法按GB50173—1992规定.

3.11拉线绝缘子装设位置

断线时对地距离不小于2.5m

4.绝缘子

4.1铁件外观

铁件(脚)无弯曲,镀锌层完好。

4.2瓷表面检查

瓷釉光滑清洁,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及碰损

4.3铁瓷胶合连接

填料饱满,紧密无松动

4.4型号及规格

按设计规定

4.5绝缘检查

用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后的稳定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20MΩ

 

5.横担及附件

 

5.横担及附件

5.1用料

热镀锌,镀锌层应完好。

5.2规格

按设计规定;但不应小于:

直线杆采用角钢时:

50mm×50mm×5mm;承力杆采用角钢时:

2根50mm×50mm×5mm。

5.3长度误差

±5mm

5.4安装孔距误差

±2mm

5.5横担安装位置

1、直线杆:

受电侧;

2、分支杆、转角杆及终端杆:

拉线侧。

5.6横担间距

高低压共杆横担间:

直线杆≥1.2m,其他杆≥1m

同低压各横担间:

直线杆≥0.6m,其他杆≥0.3m

5.7横担组装

横担组装应平整,端部上、下和左右斜扭不得大于20mm。

5.8瓷横担绝缘子安装

垂直安装顶端顺线路歪斜:

不大于10mm

水平安装:

1、顶端顺线路歪斜:

不大于20mm;

2、顶端上下歪斜:

向下不允许,上翘允许5°~10°

全瓷式横担绝缘子固定处软垫应齐全、完好

5.9用螺栓连接构件时,应满足的要求

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间隙

螺母紧好后,露出的螺杆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两个。

螺栓穿入方向:

顺线路者从电源侧穿入;横线路者面向受电侧由左向右穿入;垂直地面者由下向上穿入。

6.顶(撑)杆安装

6.1顶杆底部埋深

不小于0.5m

6.2与主杆连接

紧密、牢固

6.3与主杆间夹角设计值误差

不大于±5°

 

7、导线架设

 

7、导线架设

 

7.导线架设

7.1外观

铝绞线、钢芯铝绞线表面不得有腐蚀的斑点、松股、断股及硬伤的现象。

架空绝缘电线:

表面不得有气泡、鼓肚、砂眼、露芯、绝缘断裂及绝缘霉变等现象。

7.2导线、压接管规格、数量

符合设计要求

7.3导线局部磨损截面

≤5%导电部分截面积

7.4线芯损伤处理

按GB50173-1992第6.0.3~6.0.5条规定

7.5导线压接

金属种类相同

导线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导线绞向一致

压口尺寸及数量按GB50173-1992规定

接口两端外形无灯笼、抽筋现象

接头两端露出导线头长度:

≥20mm

接续管弯曲度:

≤2%管长

接续管表面外观无裂纹

修补及修补后外观:

按GB50173-1992规定

 

7.6导线绑扎

绑扎用线采用与导线材料相同的单股线,线径≥2mm

同种金属导线绑扎长度:

1、导线≤35mm2及以下:

≥150mm;

2、导线≤50mm2:

≥200mm

3、导线≤70mm2:

≥250mm

导线做耐张时绑扎长度:

1、导线≤50mm2:

≥150mm;

2、导线≤70mm2:

≥200mm

绑扎后外形应平直无硬弯、折角

7.7线夹连接

与绝缘子及与线夹接触部分防护应包绕铝包带,铝带包绕长度应超出接触段30mm

异种金属导线连接使用过渡设备线夹

引线连接并沟线夹数量≥2个

7.8档距内每相允许接头数

不应超过1个;不同规格、不同金属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

7.9接头与固定点距离

>0.5m及在防震装置外

7.10导线弧垂

弧垂误差:

±5%

水平排列相间弧垂误差不应大50mm。

7.11导线固定

直线转角杆:

在针式绝缘子转角外侧颈上

直线跨越杆:

边相:

在外侧瓷瓶上

中相:

在右侧瓷瓶上(面向电源侧)

7.导线架设

7.12导线安全距离

相间距离:

裸导线:

1~10kV:

≥300mm

绝缘导线:

1~10kV:

≥200mm

裸导线:

1kV以下:

≥150mm

绝缘导线:

1kV以下:

≥100mm

与电杆构件拉件距离:

裸导线:

1~10kV:

≥200mm

绝缘导线:

1~10kV:

≥200mm

裸导线:

1kV以下:

≥100mm

绝缘导线:

1kV以下:

≥50mm

7.13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按设计规定

7.14验电接地环

中、低压绝缘配电线路在联络开关两侧,分支杆、耐张杆接头处及有可能反送电的分支线点的导线上应设置验电接地环。

8.线路接地

8.11~10kV配电线路

在居民区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宜接地,金属管杆应接地,接地电阻均不应超过30Ω。

8.线路接地

8.21kV以下配电线路

1、中性点直接接地的1kV以下配电线路和10kV及以下共杆的电力线路,其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铁横担或金属杆,应与零线连接,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钢筋宜与零线连接。

2、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1kV以下配电线路,其钢筋混凝土电杆宜接地,金属杆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0Ω。

3、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绝缘线的零线,应在电源点接地。

在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处,应将零线重复接地。

三相四线供电的低压绝缘线在引入用户处,应将零线重复接地

9.沿线环境

9.1违章建筑

线路保护范围内应无违章建筑。

9.2线路走廊

线路走廊附近应无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杂物、竹树等。

验收时间

验收人员

验收意见

被验收单位签字

表二、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及附件

验收项目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及附件

项目名称

工程编号

项目分类

检查项目

标准依据

存在问题

整改要求

责任人

整改实际

完成时间

 

1.电缆安装

 

1.电缆安装

 

1.1外观

无机械损伤

1.2弯曲半径

1.交联聚乙烯绝缘(铠装)和聚氯乙烯绝缘(铠装)多芯电力电缆:

不少于15倍的电缆外径。

2.交联聚乙烯绝缘(无铠装)和聚氯乙烯绝缘(无铠装)多芯电力电缆:

不少于12倍的电缆外径。

3.交联聚乙烯绝缘(无铠装)和聚氯乙烯绝缘(无铠装)单芯电力电缆:

不少于15倍的电缆外径。

1.3直埋电缆深度

1.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过路管管顶距地面不小于0.5m。

2.引入或绕过建筑物处可浅埋(要求不宜小于0.3m),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1.4交流单芯电力电缆敷设

1、在支架上敷设:

布置在同侧支架上

2、在钢管内敷设:

三相电缆共穿一管

1.5直埋电缆路径

1、直埋电缆不应平行敷设在各种管道上面或下面;

2、直埋电缆敷设地点应无积水、沉陷。

在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蚀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有保护措施。

1.6直埋电缆沟

1、直埋电缆沟深度≥0.7m。

2、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

软土或沙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

1.7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的距离

1.电力电缆之间:

沟道内:

水平距离不小于1倍电缆外径。

直埋:

水平≥0.1m;交叉:

≥0.5m

2.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

沟道内:

分层布置。

直埋:

水平≥0.1m;交叉:

≥0.5m。

3.电力电缆与热力管道之间:

沟道内:

水平≥1m;交叉≥0.5m

直埋:

水平≥2m;交叉≥0.5m。

4.电力电缆与其它管道之间:

直埋:

水平≥0.5;交叉≥0.5m。

5.电力电缆与公路之间:

直埋:

水平≥1.5m;交叉≥1m。

6.电力电缆与铁路之间:

直埋:

水平≥3m;交叉≥1m。

7.电力电缆与城市街道路面之间:

直埋:

水平≥1m;交叉≥1m。

8.电力电缆与杆塔基础边线之间:

直埋:

水平距离≥1m。

9.电力电缆与建筑物基础边线之间:

直埋:

水平距离≥0.6m。

10.电力电缆与排水沟之间:

直埋:

水平≥1m;交叉≥0.5m。

2.电缆管

 

2.电缆管

 

2.1外观

1.无穿孔、裂缝,显著的凹凸不平及锈蚀。

2.电缆管弯扁度不大于1∕10电缆管外径。

3、每根电缆管的弯头数:

一般弯头≤3个,直角弯头≤2个。

3.管口对接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

4、引至设备的管口位置便于电缆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

2.2电缆管内径

按设计规定,且不小于1.5倍电缆外径

2.3电缆管直埋

1.直埋管距地面深度(混凝土内除外):

≥700m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当小于0.5m;过公路干道应不小于1m。

2.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

≥250mm

3.伸出地面的排管外观检查:

排列整齐,高度一致

4.引入建筑物和建筑物内的埋置深度(混凝土内除外):

300mm~500mm。

2.4电缆管接地

牢固,导通良好

 

2.5保护管设置

1.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

2.从沟道引至电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5m以下一段电缆。

3.保护管埋入地面深度不应小于100mm。

4.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如:

穿过公路、城市隧道、厂区道路处。

5.保护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3.电缆固定

 

3.电缆固定

3.1固定位置

电缆支架:

1.垂直敷设:

电缆的首端、尾端;电缆与每个支架的接触处;

2.水平敷设:

电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处、接头两端。

3、超过45º倾斜敷设:

电缆每个支持点。

电缆梯架、托盘获线槽:

1.垂直敷设:

电缆的上端;每隔1.5~2.0m处;

2.水平敷设:

电缆的首端、尾端;电缆转弯处。

 

3.2电缆接头布置

1.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

2.电缆明敷时,应将接头托置固定。

3.电缆直埋时,接头应有防止外力损伤的措施(加保护盒或加保护盖板等)。

4、电缆接头宜按规定留备用长度。

3.3夹具型式

按设计规定

3.4交流单芯电缆固定夹具

夹具无铁件构成的闭合磁路

3.5支架等金属部件

防腐层应完好

3.6支架布置

1.层间允许最小距离:

200mm。

2.最上层至沟顶:

150mm。

3.最下层至沟底:

150mm。

4.支架防腐层应完好,全长均应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规定要求。

 

3.7桥架安装

1.当直线段钢制桥架超过30m时,应有伸缩缝,其

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

2.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转弯半径。

3.桥架应有防腐措施,接地应符合要求。

4.电缆引落装置

4.1安装情况

1、带电部分对地垂直距离不少于5.5m。

2、引落隔离开关、断路器装设高度应不小于5.5m,但也不宜过高(以便操作)。

3、引落电缆到地面部分应穿设热镀锌钢管保护,钢管高度应超过地面2.5m以上,,钢管底部应封堵好。

4、引下线接地可靠。

5.电缆孔洞处理

5.1出入口封堵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

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堵,管口应密封。

6.电缆标志

 

6.电缆标志

 

6.1标志设置

1.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处应悬挂标志牌。

内容应包括电缆线路设计编号、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2.直埋电缆应按规定设置方位标志桩:

电缆两端、电缆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电缆接头及电缆拐弯、交叉、进入建筑物等地段处。

3.标志的制作应符合规定要求。

6.2相序排列

符合要求

6.3相色

正确

 

7.电缆终端

7.1保护

电缆终端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

等措施,10kV电力电缆的终端和接头,应有改善电

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

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7.2接地

1、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良好;

2、单芯电缆金属层接地应为一端接地;

3、塑料电缆每相铜屏蔽和钢铠应锡焊接地线。

电缆

4、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

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

7.3标志

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的

相位一致

验收时间

验收人员

验收意见

被验收单位签字

 

表三、10kV及以下配电设备

验收项目

10kV及以下

配电设备

项目名称

工程编号

项目分类

检查项目

标准依据

存在问题

整改要求

责任人

整改实际

完成时间

1.油浸变压器

1.1主体及组件

外壳干净,无渗漏油;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齐全,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1.2套管与连接线

瓷件表面光洁,无裂缝、破损;相位正确、相色标志鲜明、紧密连接;不同金属连接,应有过渡措施;一、二次出线接头应采用热缩绝缘。

1.3本体的储油箱

油位正常,呼吸孔道通畅

1.4无载分接开关分接头位置

符合运行要求,三相位置一致。

1.5铭牌及台区标志

正确、齐全、规范。

 

2.干式变压器

 

2.干式变压器

2.1外壳

表面无积污,防护外壳无破损;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齐全;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2.2温度测量装置

正常。

2.3门控报警装置

正常。

2.4套管与连接线

瓷件表面光洁,无裂缝、破损;相位正确、相色标志鲜明、紧密连接;不同金属连接,应有过渡措施;一、二次出线接头应采用热缩绝缘。

2.5无载分接开关分接头位置

符合运行要求,三相位置一致。

2.6铭牌及台区标志

正确、齐全、规范。

3.变压器台架

3.1台架对地距离

农村≥2.5m

县城及集镇≥3m

3.2台架固定

牢固可靠,水平倾斜不大于台架根开的1﹪

4.变压器接地

4.1接地方式

1、中性点不接地变压器零线可通过击穿保险接地;

2、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零线接地应先集中到变压器外壳,再独立引下接地。

 

5.跌落式熔断器

 

5.跌落式熔断器

5.1外观检查

瓷件应无裂纹、破损及脏污。

铸件应无裂纹、砂

眼及锈蚀。

5.2安装情况

应牢固,排列整齐,安装高度、相间距离、倾斜角应符合规定:

1、与地面垂直距离不小于5.5m(柱上配电变压器跌落保险高度不于于4.5m)。

2、水平相间距离:

不小于500mm。

3、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直夹角为15°~30°。

4、引线连接应良好,与各部件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5.3操作机构

应灵活可靠,合熔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行

程。

5.4铭牌及其它标志

应完好齐全

 

6.避雷器

 

6.避雷器

6.1本体安装

1、型号规格一致。

2、排列整齐,高低一致。

3、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加垫层;

4、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

6.2安全距离

1、相间距离≥350mm。

2、与地面垂直距离≥4.3m。

6.3引线连接

引线短而直、连接紧密

6.4上引线截面积

铜线:

≥16mm2

铝线:

≥25mm2

6.5下引线截面积

铜线:

≥25mm2

铝线:

≥35mm2

6.6瓷套与栓箍间防护垫

齐全、完好

6.7接地方式

避雷器接地线与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及其金属外壳实现“三位一体”共同接地。

6.8接地线

铜绞线,截面≥25mm2

6.9接地电阻值

符合设计规定

 

7.综合配电箱

 

7.综合配电箱

7.1箱体

箱体及可开启的门用软铜导线可靠接地;箱门密封良好,箱体防水、防潮、防尘、防窃电、防小动物

7.2柱上安装

室外配电箱应牢固安装在支架或基础上,箱底距地≥2m(县城及集镇加高0.5m)

7.3落地式安装

室内配电箱可落地安装,也可暗装或明装于墙壁上。

落地安装的基础应高出地面50mm~100mm。

暗装于墙壁时,底部距地面1.4m;明装于墙壁时,底部距地面1.2m。

7.4进出线

采用电缆,宜箱侧进出线

7.5箱面标志

有警告标志;注明台区号、抄区号、联系电话

7.6表计安装

表的倾斜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