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3028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8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

化学中考全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模拟测试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Cl:

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易拉罐属于

A.

B.

C.

D.

2.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读

B.闻

C.拿

D.滴

3.真空包装、食品包装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月饼一放铁粉包:

利用铁的缓慢氧化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B.海苔一放生石灰包:

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

C.年糕一真空包装:

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D.薯片一充氮气:

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物理变化

D.“人要实,火要虚”中“火要虚”指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旺

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以下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都是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能量放出的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要有氧元素

D.施用化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要促进作物生长必须多施加化肥

6.图一所示为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二所示为硫、氯、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下错误的是

A.溴离子可表示为Br-

B.硫离子和钾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8

C.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D.溴元素与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7.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加热氯酸钾至熔化才有氧气放出,加入二氧化锰稍加热就放出氧气

催化剂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C

用酒精灯加热小煤块不能被点燃,小木块能被点燃

着火点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铜粉在空气中能燃烧

反应的条件

A.AB.BC.CD.D

8.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A、C分别配成饱和溶液,A需要的水较多

B.t1℃时,向100gB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gB,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2g

C.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一定温度时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等方法

D.当A中混有少量B,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9.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粒观: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结构观: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

C.根据转化观:

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根据守恒观:

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则丙烷中含C、H、O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

A.利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B.用水电解实验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D.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三种无色溶液

11.材料、能源、环境、健康等方面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CO、CO2、SO2都是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

D.生活中可用酒精、碘酒、或高温等来杀菌消毒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两个氮原子:

2NB.两个醋酸分子:

2CH3COOH

C.

表示的微粒:

Na+D.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13.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NaC1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

C

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氯化钾

加适量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D

除去MgC12溶液中的NaC1

加足量NaOH溶液后过滤,往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

A.AB.BC.CD.D

14.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常做水果催熟剂。

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乙烯属于有机物

D.反应中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

8

15.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

一组是(  )

A化学与人体健康

B物质分类

①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

②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③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①过磷酸钙、石油、盐酸都是混合物

②二氧化硫、水、氧气都是氧化物

③纯碱、烧碱、熟石灰都是碱

C对有机物的认识

D对安全的认识

①有机物不一定都含有碳元素

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塑料、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①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

②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稀释

③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A.AB.BC.CD.D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8分)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

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镁的元素符号_____。

(2)表示两个氢原子_____。

(3)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4)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17.为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无明现象的是______(填试管编号),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的是______。

a.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温度的变化:

温度升高

b.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溶液pH的变化:

pH变大

c.先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再逐渐加入另一反应物,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

d.取该试管实验后

剩余溶液滴加碳酸钠,无气泡

(2)试管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为了验证盐酸具有酸的通性,还需添加的实验是:

向稀盐酸中加入______。

18.“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2)A分子、B分子、C分子的相同点是都含有氧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A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及浓度均相同)。

①一段时间后,可明显观察到实验B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甲同学认为通过观察A和C中_____实验现象来比较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乙同学拟用定量的方法测定锌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设计如图D,可以测定_____来确定。

③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4种金属活动性顺序,需要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实验E,其中X金属是_____,Y溶液是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0.皮蛋又称松花蛋,因其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某兴趣小组在市场上获得了少许腌制皮蛋的原料。

拿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将该固体混合物放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澄清滤液B。

【提出问题】

(1)白色沉淀A是什么?

(2)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腌制皮蛋

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理论推理】

(1)白色沉淀A是CaCO3,请写出生成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

(2)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三种溶质。

【实验验证】为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_____

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

取少量步骤Ⅰ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另取少量步骤Ⅰ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拓展提升】

(1)向步骤Ⅰ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____。

(2)小妮同学认为若将步骤Ⅰ中的Ba(NO3)2溶液换为B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最终也能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

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3)小轩同学认为向滤液B中先加入酚酞溶液,后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也能得出滤液B的溶质中含有Na2CO3和NaOH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

2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②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一中)的实验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注射器A可用于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Ⅰ.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处。

Ⅱ.将注射器A连接到装置C的导管口处,推或拉注射器活塞,若看见(填字母)时,则说明C装置气密性良好。

A.拉活塞时锥形瓶中液面上升

B.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低于锥形瓶内液面

C.拉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口有气泡冒出

D.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并形成稳定水柱

(4)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CO2,如用注射器A替换长颈漏斗,其优点是____。

(5)图二装置的作用是用来收集并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集气瓶中水上方留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22.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6.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知道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易拉罐属于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B、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弃的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符合题意;

C、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D、用于回收A、B、C、之外的其它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读

B.闻

C.拿

D.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闻药品气味时,不能直接凑到试剂瓶口去闻,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能直接用手去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防止烫伤,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真空包装、食品包装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月饼一放铁粉包:

利用铁的缓慢氧化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B.海苔一放生石灰包:

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

C.年糕一真空包装:

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D.薯片一充氮气:

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答案】B

【解析】

【分析】A、利用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性质回答此题;

B、生石灰为氧化钙,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性质回答此题;

C、.真空是抽取内部空气,以去除反应所需气体,避免食物变质;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据此分析回答。

【详解】A、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可以去除空气中水和氧气,可以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主要用作干燥剂,不是利用反应放热,选项说法错误;

C、真空包装是抽取其中的空气,使食品因无氧气而不会氧化,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选项说法正确;

D、薯片冲入氮气,隔绝空气进入,避免薯片变潮,同时冲入氮气后,包装袋膨胀,避免碰撞时,薯片直接接触,避免薯片粉碎变形,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的锈蚀、生石灰的化学性质、真空包装的原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物理变化

D.“人要实,火要虚”中“火要虚”指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高温条件也不发生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有“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

C、“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均是改变了物质形状,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人要实,火要虚”中的“火要虚”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更充分,可燃物才能燃烧得更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以下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都是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能量放出的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制取氧气反应物中一定要有氧元素

D.施用化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要促进作物生长必须多施加化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但原子不都是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如铜由铜原子构成,错误;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放出的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错误;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要有氧元素,正确;D、施用化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要促进作物生长必须有针对性、均衡适度地施用化肥,错误。

故选C。

6.图一所示为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二所示为硫、氯、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下错误的是

A.溴离子可表示为Br-

B.硫离子和钾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8

C.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D.溴元素与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所以溴离子可表示为Br-,不符合题意;

B、硫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硫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钾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钾离子核外电子数也为18,不符合题意;

C、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D、溴元素与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

故选D。

7.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加热氯酸钾至熔化才有氧气放出,加入二氧化锰稍加热就放出氧气

催化剂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C

用酒精灯加热小煤块不能被点燃,小木块能被点燃

着火点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铜粉在空气中能燃烧

反应的条件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可做氯酸钾分解催化剂,可加快氯酸钾分解,加热氯酸钾至熔化才有氧气放出,加入二氧化锰稍加热就放出氧气,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只有21%,说明反应物浓度影响反应速率,正确;

C、用酒精灯加热小煤块不能被点燃,小木块能被点燃,因为煤的着火点比木条的高,正确;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能燃烧,是因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铜片和铜粉属于同一种物质,错误。

故选D。

8.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A、C分别配成饱和溶液,A需要的水较多

B.t1℃时,向100gB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gB,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2g

C.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一定温度时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等方法

D.当A中混有少量B,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A、C溶解度相等,将等质量的A、C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相等,此选项错误;

B、t1℃时,向100gB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gB,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是因为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B,此选项错误;

C、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一定温度时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等方法,不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是因为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此选项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此选项正确。

故选D。

9.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粒观: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结构观: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

C.根据转化观:

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根据守恒观:

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则丙烷中含C、H、O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微粒观:

水是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根据结构观: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错误;

C、根据转化观:

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选项正确;

D、根据守恒观:

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则丙烷中一定含有含碳、氢2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利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B.用水电解实验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D.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三种无色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利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三种无色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蓝色、紫色,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C。

11.材料、能源、环境、健康等方面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CO、CO2、SO2都是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

D.生活中可用酒精、碘酒、或高温等来杀菌消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CO2不是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符合题意;

D、蛋白质在酒精、碘酒或高温等作用下会发生变性,所以可用上述方法来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两个氮原子:

2NB.两个醋酸分子:

2CH3COOH

C.表示的微粒:

Na+D.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

2N,此选项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乙酸分子表示为:

2CH3COOH,此选项正确;

C、由图知道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1,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则11>(2+8=10),是阳离子,则表示的微粒是钠离子:

Na+,此选项正确;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

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3.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NaC1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

C

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氯化钾

加适量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D

除去MgC12溶液中的NaC1

加足量NaOH溶液后过滤,往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除去H2O,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的同时会引入H2O,故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B、除去NaC1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错误;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氯化钾,加适量水溶解后,过滤分离出固体二氧化锰,洗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固体,错误;

D、除去MgCl2溶液中的NaC1,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Cl2会和NaOH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