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535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3.doc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

数学模拟试题

(试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计算:

①(-2006)0=1;②;③x4+x3=x7;④(ab2)3=a3b6;

⑤,正确的是()

 A.①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⑤

2.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一个底面半径为5cm,母线长为16cm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A.80πcm2B.40πcm2C.80cm2D.40cm2

4.以下五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5.在△ABC中,∠C=90o,AB=15,sinA=,则BC等于()

 A.

45  B.5  C.  D.

6.如图,已知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

⊙O的直径,∠P=40°,则∠BAC的大小是()

 A.70°B.40° C.50°D.20°

7.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3B.a≥3C.a<3D.a≤3

8.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掷得正面朝上

的点数为奇数的概率为(  )

 A.B.C.D.

9.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8,圆心距为2,那么这两圆的公切线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10.设a,b,c,d都是非零实数,则四个数:

-ab,ac,bd,cd()

 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

C.是两正两负D.是一正三负或一负三正

11.函数y=k(1-x)和y=(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

A.B.C.D.

12.如图,△ABC和△DEF是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DEF=90°,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现从点C、E重合的位置出发,让△ABC在直线EF上向右作匀速运动,而△DEF的位置不动.设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运动的距离为.下面表示与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3.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14.分解因式=

15.如图,△ABC中,BD平分∠ABC,ADBD于D,F为AC中点,AB=5,

BC=7,则DF=

16.已知二次函数图象过点A(2,1)、B(4,1)且最大值为2,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17.如图,已知Rt△ABC中,∠C=,AC=,BC=1,若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P,则AP=_____________

18.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B,M是OB上的一点,若将ABM沿AM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处,

则直线AM的解析式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有7小题,共72分)

19.(本小题满分8分)化简:

        

 20.(本小题满分8分)解分式方程:

  -=2

21.(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过点A作BE的平行线与线段ED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结AE、CF.

F

(1)求证:

AF=CE;

A

(2)若 AC=EF,试判断四边形AFCE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并证明你的结论.

D

B

C

E

22.(本小题满分10分)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我市某地水费按下表规定收取:

每户每月用水量

不超过10吨(含10吨)

超过10吨的部分

水费单价

1.30元/吨

2.00元/吨

(1)某用户用水量为x吨,需付水费为y元,则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0≤x≤10);

y=           

     (x>10);

(2)若小华家四月份付水费17元,问他家四月份用水多少吨?

(3)已知某住宅小区100户居民五月份交水费1682元,且该月每户用水量均不超过15吨(含15吨),求该月用水量不超过10吨的居民最多可能有多少户?

23.(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顶点D,C分别在AM,BN上运动(点D不与A重合,点C不与B重合),E是AB上的动点(点E不与A,B重合),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DE⊥CE,且AD+DE=AB=a.

(1)求证:

△ADE∽△BEC;

(2)设AE=m,请探究:

△BEC的周长是否与m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BEC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

24.(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

(1)求证:

不论k为何实数,此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若此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x=1,求它的解析式;

(3)在

(2)的条件下,设抛物线的顶点为A,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中右侧交点为B,

若P为x轴上一点,且△PAB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25.(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

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

(1)求证:

点F是BD的中点;

(2)求证:

CG是⊙O的切线;

(3)若FB=FE=2,求⊙O的半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A

A

B

D

B

D

A

D

D

C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0,1,2,3,414.

15.116.

17.18.

三、解答题(本题共有7小题,共72分)  

19. (8分)

20.x=   (8分)

21.

(1)证明:

在△ADF和△CDE中,∵AF∥BE, ∴∠FAD=∠ECD.

又∵D是AC的中点, ∴AD=CD. ∵∠ADF=∠CDE,

∴△ADF≌△CDE. ∴AF=CE.(4分)

(2)解:

若AC=EF,则四边形AFCE是矩形.

(1)知AF∥CE,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AC=EF,  ∴四边形AFCE是矩形.(4分)

22.解:

(1)1.3x,13+2(x-10). (4分)

(2)设小华家四月份用水量为x吨.∵17>1.30×10,∴小华家四月份用水量超过10吨,由题意得:

1.30×10+(x-10)×2=17,∴2x=24,∴x=12(吨).

即小华家四月份的用水量为12吨. (3分)

(3)设该月用水量不超过10吨的用户有a户,则超过10吨不超过15吨的用户为(100-a)户.由题意得:

13a+[13+(15-10)×2](100-a)≥1682,

化简的:

10a≤618,∴a≤61.8,故正整数a的最大值为61.

即这个月用水量不超过10吨的居民最多可能有61户.(3分)

23.

(1)证明:

∵∠DEC=90°,∴∠AED+∠BEC=90°,

又∵∠AED+∠ADE=90°,

    ∴∠BEC=∠ADE,而∠A=∠B=90°,

∴△ADE∽△BEC. (6分)

(2)结论:

△BEC的周长与m无关.

  在△EBC中,由AE=m,AB=a,得BE=a-m,设AD=x,

 因为△ADE∽△BEC,所以,即:

  解得:

 所以△BEC的周长=BE+BC+EC=

===①

因为AD=x,由已知AD+DE=AB=a得DE=a-x,又AE=m

 在Rt△AED中,由勾股定理得:

化简整理得:

   把②式代入①,得△BEC的周长=BE+BC+EC=,

   所以△BEC的周长与m无关.(6分)

24.

(1)证明:

∵⊿=k2-4k+20=(k-2)2+16>0,

∴不论k为何实数,此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4分)

(2)解:

由已知得=1,∴k=2,∴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 

(4分)

(3)(-2,0), (3-,0), (3+,0), (-1,0). (4分)

25.

(1)证明:

∵CH⊥AB,DB⊥AB,∴△AEH∽AFB,△ACE∽△ADF

∴,∵HE=EC,∴BF=FD,即点F是BD的中点

(4分)

(2)方法一:

连结CB、OC.

∵AB是直径,∴∠ACB=90°,∵F是BD中点,

∴∠BCF=∠CBF=90°-∠CBA=∠CAB=∠ACO,

∴∠OCF=∠OCB+∠BCF=∠OBC+∠ACO=90°,

∴CG是⊙O的切线.(5分)

方法二:

可证明△OCF≌△OBF.

(3)解:

由FC=FB=FE得:

∠FCE=∠FEC,又由已知可得CH∥DB,

   所以∠AFB=∠BFG,从而可证得:

FA=FG,且AB=BG.

由切割线定理得:

(2+FG)2=BG×AG=2BG2

在Rt△BGF中,由勾股定理得:

BG2=FG2-BF2 

由、得:

FG2-4FG-12=0

解之得:

FG1=6,FG2=-2(舍去)

∴AB=BG=

∴⊙O半径为2.(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