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5177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docx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

  富贵不能淫优秀教学实录1

  一、读文导入

  人生在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告诉我们,富贵的时候要严于律己,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念,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能屈服。

今天,我们就追寻着先哲的光辉思想,领略“大丈夫”的真正内涵。

  师:

(教师点示屏幕)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一下孟子其人。

  助学资料1:

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弟子合著的《孟子》一书,被尊为儒学经典,为“四书”之一。

  全班齐读课文。

  二、学法推荐

  师:

像《孟子》这样时代久远意蕴深厚的儒学经典,咱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呢?

请听一听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

  助学资料2:

学法推荐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

  师:

朱熹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学习文言经典的方法?

  师:

两个关键词先是读,后是思,读要熟读,思要精思。

好!

我们先进入熟读篇。

  三、熟读篇

  1.读出文言的味道

  ①读准字音,我能行!

  要求:

读要读得准,听要听得清。

  请男女生分读课文。

读完之后,指出同学朗读中的字音错误。

  请全班同学齐读屏幕上显示的词语,记准字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àn

  往之女家rǔ富贵不能淫yín

  ②正确停顿,我能行!

  要求:

字正腔圆,停顿准确。

  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的把握好节奏,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语句的停顿。

  对举: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排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读出语气,我能行!

  要求:

通过重音读出语气

  重点语句检测,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提示:

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见他的深信不疑。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提示:

孟子同样用了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词不仅仅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的不屑和鄙视。

  ④准确翻译,我能行!

  要求:

文从字顺。

  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解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力争做到文从字顺。

  重点语句检测,看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2.读清文章的思路

  ①精要地概说

  助学资料3:

纵横家

  战国七雄分立,纵横家是一些凭自己的智谋和辩才游走各国进行政治活动的谋士。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课外延伸:

“合纵”苏秦游说六国结盟,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连横”张仪为打破六国合纵政策,利诱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然后再各个击破。

课文中的公孙衍、张仪都是纵横家,课下注释介绍公孙衍曾佩五国相印,足以证明他们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唯利是图!

  景春——提出观点:

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第一段从景春的话语中对公孙衍、张仪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其观点。

  孟子——反驳观点:

妾妇之道也(第二段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1层,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树立观点:

大丈夫之道(从“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为第2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②精细地品读

  对比分析“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

  ※妾妇之道的本质: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

这种类比是建立在当时婚姻中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的,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哪里称得上是什么大丈夫?

  妾妇之道的本质:

顺从

  ※大丈夫之道的本质:

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的实质。

可谓句句经典,句句给人以警醒。

  居天下之广居:

讲仁德,宅心仁厚

  立天下之正位:

守礼法,彬彬有礼

  行天下之大道:

合道义,舍生取义

  得志,与民由之:

达则兼善天下

  不得志,独行其道:

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

高官厚禄不能使其骄奢迷惑

  贫贱不能移:

家贫位卑不能使其改变操守

  威武不能屈:

威武相逼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大丈夫之道的本质:

坚守

  ③精彩地朗读

  敬仰、崇拜、羡慕

  (第一段,从景春的话语中,我们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不屑、轻蔑、鄙视

  (第二段第1层,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唯利是图根本称不上大丈夫,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

  慷慨、激昂、豪迈

  (第二段第2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应该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四、精思篇

  1.领略圣人的情怀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孟子始终宣扬“仁义礼”,请从下面的孟子语录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①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告子下》

  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下》。

  人民最为重要,国家次之,君王又次之。

  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

尽心上》

  仰起头来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自己不愧于别人。

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粱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以这样的心意推及到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以这样的心意推及到别人的子女。

  2.传承圣人的精神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谈谈你心目中珍藏的大丈夫形象。

  教师小结:

  同学们,无论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激昂,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抑或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抑或是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骨气,都在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着注解和诠释。

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彪炳史册,为万世景仰。

大浪淘沙,历史留给我们的永远是那些像金子一样闪亮的礼物!

  同学们,让我们抖擞精神,慷慨激昂地重读《孟子》的经典语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五、结束语

  同学们,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

  富贵不能淫优秀教学实录2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诚熄命戒正由道淫移屈)、虚词(焉),并背诵名句。

  2.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

目标

  1、目标2学习难点:

目标3学法指导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指导背诵。

  教学流程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作者简介ppt3-4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2.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圈点出不会读的字及不会解释的词,生成问题。

  3.解决学生存在的读音识字问题。

教师展示ppt5—9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丈夫之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

教导、训诲。

  戒之:

告诫。

  女家:

指夫家。

  夫子:

指丈夫。

  .正:

准则,标准。

  由:

遵循。

  独行其道: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

惑乱,迷惑。

  移:

动摇。

  屈:

使屈服。

  古今异义

  父命之(古义:

教导、训诲;今义:

命令,命运).以顺为正者(古义:

准则,标准;今义:

正面).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

?

屈服.通假字

  1女家:

女同“汝”,你。

  .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Ppt104.翻译重点句子。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交流点拨】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交流点拨】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交流点拨】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二、文本精读深层探究

  1.熟读课文,思考: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PPT11

  【交流点拨】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2.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

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

PPT11

  【交流点拨】“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畅谈理想“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背技巧指导:

抓住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前一段主要描述景春对孟子所言,为下文孟子的辩驳树靶子。

景春的话虽只有三句,但已具备论点与论据以及论证过程。

景春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反问句,语气相当有力度。

运用论据时用了对比手法。

  后一段话,由以下几句话构成:

  第一句: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就景春的问话,孟子针锋相对,也用了反问句:

他们此语振聋发聩,对方当然要洗耳恭听其论述。

  第二句:

继续反问:

你没有学过礼吗?

子,是第二人称敬词。

这里不用“尔”或“女(汝)”之类中性的代词,表现了孟子讲话很注意礼仪。

  第三句:

四个小句子构成。

论据的性质属于生活常识与常理。

孟子举例生活现象,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侧面论证,是论战中的迂回战术。

  第四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补充阐述封建社会中的为妇之道。

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反面论证。

读背时应注意“?

?

者,?

?

也”这一判断句式。

  2

  第六、七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最后瓜熟蒂落,得出包含中心论点之结论:

富贵不能使之变得惑乱,贫贱不能使之改易节操,威武不能使之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这里,孟子再用排偶句表述,进一步增强了语言气势与论证力量。

  三、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课堂小结

  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练习PPT14-15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字的词语

  1,安居而天下熄2,父命之3,与民由之4,富贵不能淫5,独行其道6,贫贱不能移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3,不得志,独行其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解释下列语段中的“之”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拓展延伸

  富贵不能淫孟子的论点与大丈夫能屈能伸你更赞同哪个?

PPT16这两个观点并不对立。

  孟子是说在这种些情况下能够洁身自好,不改自己初衷。

你不能把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做是妥协,这是一种隐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是畏惧而成奴仆,正是不屈于强权,所以才隐忍下来积蓄实力。

  【附:

板书设计】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教学反思

  自我满意之处:

  1-学法指导具体有效。

识记作家的方法(名、时、地、代、评),读文言文的方法(读出节奏,读出语气)

  2.课堂有生成。

学生提出了不会翻译的句子,不理解的词(淫

  媳)

  3、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明确,符合学情,容易实现,也基本实现了。

并且一开始就交代展示目标。

  4.重视学生思维培养。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威武不能屈”与“大丈夫能曲能直”的关系。

肯定学生从孟子举例“妾妇之道”中得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结论。

  5、以学生为本,落实了学生的学。

疏通文意主要靠学生完成。

讨论问题也是留足充裕的时间,思考交流表述。

  遗憾之处:

  1、前松后紧,自我检测和练习环节没完成。

  2.背诵目标没落实到位。

  3.使动用法没重点落实。

  富贵不能淫优秀教学实录3

  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过程方法:

  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常说?

大丈夫说到做到?

、?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那到底哪样的人是大丈夫呢?

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也谈了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的看法。

  我们一起进入到21课《孟子二章》的学习。

  介绍孟子相关常识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仁、义、礼?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注意:

断句、正音)

  2、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四、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

  1、小组代表展示。

(形式:

以学生为主解答,老师适时更正)

  2、老师提出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作答。

  3、学生结合所讲再次翻译文章。

  五、课文分析(具体见ppt)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真正大丈夫的两个标准

  

(1)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2)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4、思考: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__。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__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陶渊明因?

不为五斗米折腰?

,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吃美国人的?

救济粮?

  颜真卿宁可跳向火堆,也不归附叛军,慷慨走向小人设置的陷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六、合作探究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

  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

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

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

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

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摧眉折腰。

只有坚持俊迈的节操,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赢得光明的前途。

  七、文章的写作特色

  1、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2、骈散结合,有节奏感

  八、课文小结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九、作业布置

  1、重点文言字词:

  女、丈夫、戒、淫、命、顺、正、独、行

  2、重点语句翻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十、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优秀教学实录4

  教学目标: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授课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

是否男子和大丈夫之间可以划等号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心中何谓大丈夫。

(板书:

富贵不能淫)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

  三、关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

名轲,字子舆,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相传为他与弟子所作。

  四、预习检测,朗读展示。

  1、听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语气。

注意部分字词读音。

  yín

  yǎn

  guàn

  rǔ富贵不能淫

  公孙衍丈夫之冠也

  往之女家

  2、自由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听学生独自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各自观点。

  五、自学展示,理解文意。

  1、结合课本注释,教师指出疑难字词的解释,两人一组,一位读原文,一位试着说出译文。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这。

  戒:

告诫

  必敬必戒

  敬:

恭敬。

  戒:

谨慎

  2、指定学生来翻译部分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六、合作探究,你思我想。

  提示:

再次深入理解文本后,我们发现本文针对何谓大丈夫各执一词,那么,你能在原文中找出哪些句子可以回答景春和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呢?

明确:

  景春心中的大丈夫: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权,但是没原则)

  孟子心中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有仁、礼、义有处事原则有高尚节操

  小结:

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反驳的、不屑的。

对于真正的大丈夫是敬佩的、赞美的。

那么你认同哪种观点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

朱自清:

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关羽:

对曹操赏赐的金银无动于衷,只为寻找刘备。

  让我们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大丈夫!

  七、同学们试着齐背课文,再一次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八、拓展链接: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唐)

  李白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战国)鬼谷子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

  《晋书·石勒载记》

  九、作业: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丈夫标准,请以《我心中的“大丈夫”》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富贵不能淫优秀教学实录5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理解掌握重点实虚词;了解课文层层推理得出结论和从历史事例归纳出结论的写法。

  4、认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懂得人处于困境能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走向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

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