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56767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docx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第四章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一般发展情况,掌握拜伦与雨果的创作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30年,欧洲社会动荡,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形成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哲学基础。

抒发主观理想和个人情感的基本特征。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

早期浪漫派的保守倾向。

霍夫曼等作家的创作。

海涅是德国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的抒情诗和政治诗的成就。

代表作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巨大。

“湖畔派”诗人。

与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是英国诗歌领域中第一个表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诗人。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作中对理想的描写。

济慈的抒情诗和司各特的历史小说。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夏多布里昂创作的保守倾向。

斯塔尔夫人对浪漫主义理论的贡献。

乔治•桑小说中的理想性和抒情性。

俄国、东欧国家的浪漫主义文学,密茨凯维奇、裴多菲创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文学的形成。

欧文、库柏、霍桑、梅尔维尔等的创作成就和特色。

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草叶集》的民主精神和诗歌创作的革新。

第二节拜伦

拜伦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平与创作。

“拜伦式英雄”。

《唐璜》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辛辣讽刺。

长诗《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反映了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

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长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三节雨果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

生平与创作。

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特色。

《巴黎圣母院》借用历史题材,既表现了反封建意义,又突出了真善美的人道主义精神。

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只概括介绍浪漫主义文学一般的美学特征,不介绍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思想的复杂性。

(2)拜伦创作的讽刺性。

2、难点:

《巴黎圣母院》的思想与艺术。

突出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四)教学过程

1、回顾上堂课的内容。

2、讲授新课。

第一节概述

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30年,欧洲正处在新旧社会制度的交替状态。

这些促使文学领域发生了新的变革,浪漫主义思潮风起云涌并迅速波及到美国,影响到整个世界文学,为欧美文学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古以有之,源远流长。

但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则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并在19世纪初形成高潮。

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欧洲,无论是在社会政治方面还是在文艺方面,都有一个重大的转折。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法国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体系。

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兴起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文艺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新的文艺思潮脱颖而出,大放异彩,使得很久以来没有产生伟大作品的古典主义顿时相形见绌,这便是浪漫主义文学。

风行近200年之久的古典主义,至19世纪初,虽仍有一些追随者,但已是日薄西山了。

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是,尽管存在着这些不同的文学倾向,在19世纪头30年间,西欧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浪漫主义文学。

它的成就突出,任何其它流派文学,都无法与之相比,其影响也是巨大和深远的。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哲学思想方面的影响和文学自身传统方面的条件。

1、社会政治方面

浪漫主义的兴起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所决定的,它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初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

但在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以后,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形式,经历了革命与反革命复辟势力的长期斗争。

雅各宾党人曾实行坚决镇压敌对阶级的政策,把革命推向了高潮,但不久归于失败。

拿破仑掌权后进行了长期的对外战争,虽然也破坏了一些国家的封建制度,但带有扩张掠夺的性质,终于在1815年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多年的战争,波旁王朝的复辟,“神圣同盟”(神圣同盟:

19实际20年代中期俄、普、奥三国缔结的反动联盟。

1815年9月26日,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普、奥三国在巴黎公开发表宣言,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后来,几乎所有欧洲君主国都纷纷参加。

其目的是共同镇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它曾策划和组织对意大利、西班牙革命的武装干涉,由于各国间矛盾尖锐,难以联合行动。

1822年不断受到欧洲各次革命的打击,特别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给它的打击更是沉重。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彻底破产。

)的缔结以及它对各国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镇压,都引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民族解放运动在欧洲各国广泛展开,民族意识普遍高涨,到处响彻着要求自由和独立的呼声,并且,民族解放运动往往同民主运动交织在一起,带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总之,法国大革命以后的欧洲,并没有出现和平、安定和理想的局面,到处充满着动荡、混乱、压迫、战争和灾难,这种情况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18世纪那些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曾经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以后,就会建立起合乎理性原则的新国家和新社会,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可事实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法国革命后,他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的社会根本没有出现,“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贫富的对立依然是尖锐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行败德以最露骨的形式表现出来,“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副另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主义理想的破灭,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普遍的失望情绪,出现了一种不满现实、喜欢幻想和追求新奇与非凡事物的社会心态。

在这个历史时期形成并得到广泛发展的浪漫主义,正是这种情绪和心理在文学中的反映。

2、哲学思想方面

当时流行的社会和哲学思潮也都有助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十分流行。

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有的哲学家还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的这些思想倾向对于浪漫主义的强调主观精神有不小的影响。

此外,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这个时期流传甚广,他们幻想通过空想的计划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他们的思想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形成也发生了很大影响。

3、文学自身传统方面

促使浪漫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也有文学自身的一些原因。

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以及法国作家卢梭的创作,都是促成浪漫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文学和作家都有重感情描写的特点。

如卢梭宣扬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崇尚想象,还认为人不能为文明虚礼所束缚,主张人返回自然以达到返朴归真,这都被浪漫主义作家继承并加以发展。

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狂飙突进运动文学中感情色彩最浓和影响最大的作品,对浪漫主义作家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内的诗人和作家,在政治立场以及创作风格上很不相同,但作为一个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概括来说,浪漫主义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1、高度的理想主义,浓郁的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一个共同的、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即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派作家基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把人的精神生活看成是最崇高的,而把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看成是最卑俗的;他们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反对古典主义“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

他们认为“艺术不是现实的描绘,而是对理想真理的探索”。

因此,他们主要的成就在于抒情诗和自传小说。

2、讴歌大自然。

浪漫主义的第二个共同的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

浪漫派作家响应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对大自然的主观感受。

在他们笔下,大自然的美,往往与城市生活的丑陋形成鲜明对照,藉以抒发他们愤世嫉俗的感情和对理想的寄托。

3、重视民间文学。

浪漫派在对待传统方面,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认为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束缚,具有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以及语言通俗的特点,把它作为自己创作的楷模。

由于浪漫派的倡导,民间文学对当时革新文艺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4、离奇的情节,夸张的手法。

浪漫主义作家遵循理想化的原则塑造艺术形象,而不拘泥于生活真实。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喜欢运用大胆的幻想,夸张和对比等手法,描写离奇的情节、异常的环境和非凡独特的人物。

异常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相交织、对照。

在诗歌格律上,具有长于表现舒展、自由和富于音乐性等特点。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两种不同倾向

由于作家的政治立场和社会理想明显不同,在浪漫主义文学内部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倾向:

保守(消极)的浪漫主义和激进(积极)的浪漫主义。

保守的浪漫主义者对法国革命或表示敌视,或感到恐惧而力图逃避。

他们中的一些人把中世纪的宗法制社会理想化,有的带有明显的没落情绪。

与之相反,激进的浪漫主义者则敢于正视现实,他们崇尚并歌颂自由和为自由理想所作的斗争。

他们既揭露封建的专制暴政,也批判资本主义的压迫和种种黑暗现象。

他们在作品中往往塑造一些敢于反抗社会的叛逆者或对现实深感失望的“零余者”形象。

尽管他们的理想是朦胧的,甚至是空想的,但他们相信人类美好的未来。

最突出的激进的浪漫主义者是雪莱。

但由于反动势力仍然相对强大,人民的斗争往往受到挫折,或由于诗人个人的生活因素,个别激进主义者有时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悲观情绪,如拜伦。

总之,浪漫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各国浪漫主义内部,作家的思想倾向和风格特点很不一样,作家之间有时也发生短兵相接的争论,如拜伦与“湖畔派”之间的矛盾斗争;在动荡不定社会条件下,作家本人的思想也不断地起着变化。

这种情况说明,浪漫主义作家是千差万别的。

四、浪漫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步取代浪漫主义文学成为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发展到后期,逐步出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叉结合的现象。

另一演变倾向则是单纯追求形式美而忽视积极的思想内容。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流行的“新浪漫主义”,便是唯美主义、象征主义、颓废主义与浪漫主义逃避现实、粉饰现实的消极传统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混合与发展。

但是,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并未丧失其生命力。

俄国的柯罗连科、高尔基等进步作家的创作中仍表现出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倾向。

五、欧美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德国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最先出现在德国。

由于德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经济落后,封建君主统治严重地阻碍着社会发展。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依附于封建君主,反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因此,18世纪末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带有较大的保守性。

早期以施莱格尔等作家为代表,后期以霍夫曼和海涅等为代表。

霍夫曼等作家的创作。

学生自学教材。

海涅是德国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

海涅的抒情诗和政治诗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部分请学生自学教材。

海涅的代表作是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冬天”是严酷阴冷、扼杀生机的季节,而“童话”是不现实的幻想物,海涅以它们为题,高度概括了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国家机器和社会现状的本质特征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海涅称他的这部长诗“是一个崭新的品种,它将显示出一种比那些最著名的政治鼓动诗更为高级的政治”。

因此,抨击腐败的国家机器与丑恶的社会现状构成了全诗的主要内容。

在诗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死气沉沉得连“狗都感到无聊”的社会与阻止自由民主的普鲁士军队:

在这无聊的巢穴,

一个小时我就绕遍。

又看到普鲁士军人,

他们没有多少改变。

……

仍旧是那呆板的队伍,

他们的每个动转,

仍旧是形成直角,

脸上是冷冰冰的傲慢。

迈步仍旧像踩着高跷,

全身像蜡烛般的笔直,

曾经鞭打过他们的军棍,

他们好象吞在肚子里。

海涅没有停留在对不合理社会的讽刺上,他还描绘了一副理想的蓝图,表示要在旧德意志被摧毁的废墟上,建立起人人“不再挨饿”的平等幸福的“天国”。

在艺术上,这部长诗也颇有特色。

除了鼓点式的节奏与辛辣的讽刺外,还穿插了许多美妙的幻想,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的景物与人物的描写非常精确逼真,其语言颇为简洁。

如海涅是这样描写一位德国客店里的姑娘的:

那儿看见一位可爱的姑娘,

亲切的她给我倒出五味的酒浆,

金丝一般的是她的卷发,两眼柔和得就像月光。

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使长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2、英国文学

19世纪的前30年里,英国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浪漫主义文学是当时欧洲成就最高的,并对欧洲其它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杰出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位诗人——华兹华斯、柯尔瑞治和骚塞。

他们曾一同隐居在英国的昆布兰湖区,作品描写了湖区风光,因而得名。

这部分内容请学生自学教材。

比“湖畔派”稍晚一些登上诗坛的是拜伦和雪莱。

他们和“湖畔派”不同,始终忠于启蒙主义的理想,反对专制暴政,同情人民的苦难,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

他们塑造了一批叛逆者的形象,丰富并提高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

拜伦实际上成了欧洲大陆浪漫主义文学的一面旗帜。

雪莱的思想境界更高,他对人类充满信心,具有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雪莱是与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思想境界更高,他对人类未来充满信心,具有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也是英国诗歌领域中第一个表现出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诗人。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雪莱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和埃斯库罗斯的悲剧。

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里,普罗米修斯和宙斯的冲突是以和解结束的。

雪莱的诗剧则不然,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受苦3000年,不管遇到怎样可怕的折磨,绝不和暴君妥协。

他坚持斗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

暴君朱比特(即宙斯)被代表“变革必然性”的冥王推翻,普罗米修斯被力大无比的赫拉克勒斯从高加索悬崖上解放出来。

解放后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皇帝,没有压迫,没有仇恨,人类一律平等,完全受正义、理性和爱的统治。

诗剧最后一幕是整个宇宙欢呼新生和赞美春天的再来。

作品中对未来幸福时代的描写占很多篇幅,极其鲜明地反映了雪莱的空想社会主义观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虽然诗人在诗中夸大了“爱”的作用,但他对压迫人类的暴君的揭露,对绝不妥协的反抗精神的赞颂,以及对人类自由平等的美好前景的热情预言和坚定信念,都反映出他作为革命者和“天才预言家”的伟大情操。

在剧中,雪莱是这样描绘他的理想社会的:

只见许许多多的星座上没有了皇帝,

大家一同走路,简直像神仙一样,

他们不再互相谄媚,也不再互相残害;

人们的脸上不再显示着仇恨、轻蔑、恐惧……

人类从此不再有皇权统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人类从此一律平等,没有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区别,

也不再需要畏惧、崇拜、分别高低;

每个人就是管理他自己的皇帝;

每个人都是公平、温柔和聪明。

雪莱的大胆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给人们描绘了这样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与宙斯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它没有超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模式,还只是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是十分难能可贵。

恩格斯对雪莱的这一理想王国的描写非常赞赏,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济慈的抒情诗和司各特的历史小说。

学生自学教材。

注意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者。

司各特的《艾凡赫》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

(课外阅读资料:

英国作家沃尔特•司各特被认为是欧洲历史小说家。

他的作品着重描写有关人民、民族或国家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大胆地揭露社会矛盾,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充满同情,并处处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感情。

司各特一生写了30部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著名代表作《艾凡赫》。

《艾凡赫》的历史背景是在12世纪末诺曼征服者统治下的英国。

国王“狮心”理查在十字军东征的归途中受到囚禁,下落不明。

他的弟弟约翰妄想篡夺王位。

主人公艾凡赫是撒克逊贵族的后裔,他聪明机敏、英勇善战。

他和撒克逊贵族、农民一起,帮助国王粉碎了约翰的阴谋。

他也获得了美满的爱情。

《艾凡赫》再现了12世纪英国狮心王理查时代的基本社会矛盾,歌颂了王权与统一,歌颂了农民起义,批评了中世纪时代的宗教偏见。

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一类是以理查王为首,包括艾凡赫、塞得利克等贵族人物;一类是以罗宾汉为首的人民群众的形象;还有一类是以约翰王为首的反面贵族人物。

其中以第二类人物描写得最为成功。

这部小说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浓厚,情节曲折离奇,场面绚丽动人,语言生动流畅,至今仍是欧美历史小说的典范,它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具有深厚的影响力。

司各特的《艾凡赫》像一股洪流,首先冲击了法国文坛,引起了浪漫派文学青年的强烈共鸣。

法国整整一代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

雨果、福楼拜等人从浪漫主义转向了批判现实主义。

雨果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最后一部长篇《九三年》,在创作方法上都受到司各特的深刻影响。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早期的浪漫主义小说,它在色彩浓烈、情节复杂、人物性格夸张等方面与《艾凡赫》有相似之处,而《九三年》是雨果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它与《艾凡赫》的相似之处在于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中惊心动魄的历史内容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斗争规律。

司汤达在1823年写的《拉辛与莎士比亚》一书中,把司各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说莎士比亚的戏剧重视“朴素真实的细节”,而人们在司各特的小说《艾凡赫》中欣赏的恰恰也正是这些细节。

司汤达在自己创作的小说《红与黑》和《帕尔玛修道院》中实践了这种重视细节描写的艺术理论。

例如《红与黑》从维立叶尔城“像疫病般的财利氛围”、利贝尚松神学院阴森可怕的环境,到巴黎圣日尔曼区紧张的政治空气,都作了细致逼真的描写,画卷般地展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艺术地构成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社会的缩影。

谈起司各特及他的小说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提及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司各特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者,他非常推崇司各特的小说,特别是宏篇巨著《艾凡赫》,说《艾凡赫》等小说表现了古代的精神,把戏剧、对话、画像、风景、描写结合在一起,把奇妙和真实——史诗的两种元素放进了小说里面,使穷室陋巷中亲切的语言和诗情画意互相辉映。

巴尔扎克在小说创作的实践中吸收了这些优点,塑造了2000多个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规模宏大的社会风俗史,标志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

在司各特的以《艾凡赫》为首的小说影响下,英国涌现了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如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等。

在意大利,亚力山德罗•曼佐尼是司各特的追随者,他写的戏剧和小说也像《艾凡赫》一样取材于历史,借古讽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最尖锐的问题——反对异族侵略,争取祖国的独立和统一。

他的历史小说是直接继承了司各特的传统的。

波兰著名作家显克微支的历史小说也明显地受到司各特的影响,他的《你往何处去》以及三部曲《火与剑》、《洪水》和《胡洛提绮俄斯基先生》,都是师承了司各特的《艾凡赫》等小说的写作方法的。

3、法国文学

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在古典主义根深蒂固的法国,革命和连年战争造成的动荡,使人们产生了失望情绪,也促使了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9世纪初的法国,浪漫主义也迅速成为文学的主流,由于革命后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十分激烈,法国浪漫主义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

其后有雨果和乔治·桑等。

关于夏多布里昂创作的保守倾向,斯塔尔夫人对浪漫主义理论的贡献,乔治·桑小说中的理想性和抒情性等内容,请学生自学教材。

4、俄国、东欧文学

学生自学教材。

主要了解几个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密茨凯维奇、裴多菲创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5、美国文学

学生自学教材。

主要了解欧文、库柏、霍桑、梅尔维尔等的创作成就和特色,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民主精神和诗歌创作的革新。

第二节拜伦

拜伦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激情奔放,富于深刻的社会讽刺,推动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生平和创作

学生自学教材。

二、《唐璜》

《唐璜》是拜伦的杰作,原计划写25篇,因诗人早亡,只写了16篇,这些诗章被公认为诗人最好的作品,歌德、雪莱、普希金等大诗人对它备加称赞。

《唐璜》叙事的中心是西班牙青年贵族唐璜冒险的故事。

唐璜同邻家少妇恋爱被人发觉,为了逃避耻辱,便离开祖国出外旅行。

他乘的船发生了海难,他漂泊到一个海岛,被海盗的女儿海黛救起,二人热烈相爱,但海黛的父亲突然归来,唐璜被送到努力市场,海黛疯狂而死。

土耳其苏丹王后把漂亮的唐璜买去,留在后宫,成为王后的宠人。

后唐璜设计逃走,参加了1790年俄国围攻伊斯迈尔的战役。

由于战功,唐璜被派往俄国宫廷报捷,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他非常垂青和宠爱,后来唐璜被任命为特使出使英国。

在英国,唐璜看见了各种伪善、狡诈和堕落。

作品至此中断。

作品的故事虽然发生在18世纪后期,但作者经常转向当代问题的议论,因此读者不能不感到,诗人的意图是写当代,而非过去。

诗人在广阔的背景上给当代人描绘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生活,着重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堕落和资产阶级的掠夺性。

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和糜烂生活,封建制度的残暴,宫廷的阴谋诡诈,野蛮残暴的战争,奴隶市场的“交易”,反动的政治哲学学说和文艺流派,以及当时的各种污秽丑闻,都遭到诗人尽情的讽刺和嘲笑。

对专制暴政诗人深恶痛绝,他说:

“如有可能,我要教会石头起来打击暴君。

英国的情况,当然是诗人所最关心的。

诗人揭露英国的假民主,并指出英国是一个贪得无厌的生意人的国家,它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痛恨和咒骂的主要对象,“全世界的人如何迫切地等待着将她的袒开的胸膛迎受剑劈的一击”。

由于思想上的成熟,拜伦明白了英国能在欧洲起主导作用,原因便是“现金的统治”,因而在揭露欧洲政治的实质时,他能把锋芒直接指向金融资产阶级。

在《唐璜》里,诗人的眼界极其开阔。

通过抒情插话这一自由的表现手法,拜伦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哲学、宗教、伦理、艺术和科学都作了裁判,对个别的资产阶级政客、军事家和哲学家如威灵吞和贝克莱等人,则进行了重点的讽刺。

面对世界上无数的罪恶,诗人得出结论:

“只有革命的铁腕才能把世界从地狱的深渊中挽救出来”。

《唐璜》在艺术上的特点在于它是拜伦浪漫主义叙事诗中现实主义因素最多的一部。

虽然它具有浪漫主义叙事诗的一般特点,如写奇人奇景,故事带有传奇性,情节离奇曲折,富有异国情调,叙述中穿插大量的抒情插话和议论等等,但是,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也较明显。

主人公唐璜虽然经历了不少冒险,但他其它浪漫主义长诗中的“非凡英雄”不完全一样,他身上有着普通人的特点,如他在西班牙生活时,不过是一个普通花花公子。

另外,如果抛开故事的传奇性,单就某些场面和生活画面而论,如对西班牙贵族生活、海上风暴、饥饿、沉船、奴隶市场、土耳其后宫、伊斯迈尔战役、俄罗斯宫廷、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描写,都洋溢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唐璜》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诗人善于根据不同情况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熔幽默、讽刺、抒情和议论等于一炉。

诗中的形象异常鲜明,没有抽象和隐晦的缺点。

诗中有很多精彩的比喻,语言十分生动,用韵也较奇险。

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惊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