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64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docx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知识点提示】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概述

【重、难点提示】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即科目;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课程即学习计划;课程即各种活动(社会文化在生产,社会改造);课程即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二、课程理论

幼儿园课程类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定义(名词解释必考)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启蒙性

2.全面性、生动性

3.整合性

4.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潜在性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动态:

目标—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评价

静态:

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知识点提示】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重、难点提示】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经济与幼儿园课程

二、政治与幼儿园课程

三、文化与幼儿园课程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略)

【知识点提示】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重、难点提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第一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

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二、游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三、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

第二节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

一、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教学的界定

二、对教学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二、游戏与教学的结合

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

二、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一、目标模式—泰勒

特点:

1.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是教育活动的终点,这些行为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外在表现。

2.这种模式意在控制,追求效率。

细化的七步:

诊断需要—形成具体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

教育原理:

1.确定教育目标

(1)“三个来源”:

A.对学习者的研究B.对当代生活的研究C.学科专家的建议

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优点

缺点

二、过程模式—斯坦豪斯

1.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

2.教育是一个过程。

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4.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仅是方案的执行者。

5.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6.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的目标”或“总目的”。

过程模式的优点表现为:

强调课程的弹性、灵活性;重视课程实施过程;积极发挥教师和儿童在课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其不足则主要在于:

(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

由于没有相对明确的评价标准,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教师应能领会和把握课程所要实现的价值的核心,并灵活自如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儿童的学习,否则教育的效果就难以保证。

三、实践模式

四、批判模式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从一般到具体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取向:

普通性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表述:

确定目标表述角度:

1.幼儿的角度;2.教师的角度

确定目标表述性质:

有一些行为化概念,切忌目标太过空泛。

三、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四、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目标的设置

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理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

“全面、优先”

二,适宜性原则

一是要适应需要,二是要促进发展。

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一般特点;

要精心观察现实中的每一个幼儿

三,生活化原则

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以无意学习为主,我们能看到较明显的表现就是儿童很在意自己的生活,有生活就有学习。

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不能舍近求远。

四,兴趣性原则

兴趣性是基于幼儿学习成效的一种考虑。

心中有目标;其次是注意观察幼儿,做到眼中有幼儿;最后注意分析幼儿的“表现”,并与教育目标巧妙的联系,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五,基础性原则

“看是否与幼儿的现在生活、学习有直接关系;是否必须现在学,以后再学就失去最佳时机,是否是文化或人类知识中的最基本成分,而且是今后学习所必须的基础;是否具有最大的应用性和迁移性;等等”

六,逻辑性原则

幼儿所学的内容际存在相互的联系和规律的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缺失

偏重智育;较少关注情感态度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超载

“量大”的内容有两种特性:

一种是难、深、偏、怪,大大超过了幼儿的可接受水平;另一种特性是易、浅,没有构成对幼儿智力上的挑战。

原因:

一是课程内容选择时失去了课程自身的独立的价值判断;二是课程内容的选择缺乏适应性思考。

注意一下几点: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适宜性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整合技巧;

课程内容的增加要有“听证制度”

三、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

原因:

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截然分开;

将课程内容的理解有偏颇;

注意:

在课程独立与社会影响之间取得平衡;

让情感态度的培养看得见;

坚定课程内容的理念不动摇;

不能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

四、课程内容偏向本本

五、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三、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原则与方式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含义:

指创设良好的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易考名解)

四、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

得过且过取向

一、忠实取向

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比喻为建筑施工:

课程计划是一张建筑设计图纸,课程实施则是具体施工

二、相互适应取向

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比喻为球赛,课程计划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个方案是赛前由教练与球员一起制定的;课程实施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

三、课程创生取向

指的是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在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连同其学术成为建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主体。

这三种取向也各自有其局限性,忠实取向把课程变革视为线性地实施预定的课程计划的过程,使课程变革成为一个机械的、技术化的程序,这就抹杀了课程变革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

相互适应取向本身比较模糊,带有折中之一色彩。

课程创生取向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她要求教师不仅善于对专家开发的课程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解释,而且善于根据具体情境的特殊需要创造自己的课程,并要求学生也成为课程的主体。

二、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因素

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幼儿园课程与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社会、文化的价值观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二、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和支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的导向,可以通过对课程的审定、推行、监督和评估等措施和途径得以实现,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三、幼儿园课程变革的需要

幼儿园课程变革的需要,主要是指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实施者的需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四、幼儿园课程计划本身的状况

课程实施若要将变革引入教育实践,那么这个引入过程的成败与新课程计划本身的状况是有密切关联的。

五、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管理人员对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支持和监督等责任。

在所有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直接进行课程实施的人员—教师的管理。

六、幼儿园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沟通

七、幼儿园课程实施者本身的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三、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取向的权衡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一、生活活动(易考名解)

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

生活活动是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游戏活动

游戏的定义中应包括:

游戏是愉快的、自愿的和自发的活动,而且游戏是不受现实情况和指令束缚的活动。

第五节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只要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课程评价的主体谁来评

课程评价的客体评什么

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按何标准评

课程评价的方法怎么评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

课程评价的主体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

评价主体:

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

教育行政部门:

他们对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幼儿园园长:

园长是幼儿园课程评价主体的重要决策者和实施者。

园长的教育价值观反应一所幼儿园基本的办学思路。

幼儿教师:

评价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发现课程的优点与不足,改进课程,促进幼儿发展。

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是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核心

幼儿:

要发挥儿童评价主体的作用

1,开展具体性的自我评价

幼儿评价教育的内在准则是他们自身的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自己的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来发表对课程的看法。

2,引导儿童互评

儿童在互评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两个特征:

对同伴的评价趋向于成人对他的评价;评价同伴的客观性比评价自己的客观性高。

要引导幼儿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

家长:

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者发展评价的实施

他们对课程的评价反应着幼儿园对家长需求的满足状况。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客体

•评价客体即评价对象,其主要内涵是指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大致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

(一)课程方案评价

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或幼儿园在比较选择课程时,对备选课程方案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资源等要素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便决定是否采用和推广

(二)实施过程评价

•实施过程评价主要包括:

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反应(主动性、参与程度、情绪等);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控制程度、管理方式、教育机制和技巧等);师生互动的质量;学习环境(条件和利用方式等)

(三)课程效果评价

•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它是对课程实施后在幼儿和教师身上所引起的发展变化作分析和评判。

•课程效果要同时关注隐形的显性的两方面。

三、评价标准和指标

•1,课程评价标准的意义

•导向作用

•诊断作用

•规范与改进教育的作用

•2,评价的指标

•指标是评价的维度或内容(项目),标准时评价的依据,是评价维度应该达到的水平。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模式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评价的概念、基本范围、内容、过程和程序的规定

一、目标达成评价模式

是美国课程专家泰勒提出来的

大致可以分为七个步骤:

1,确定目标

2,根据行为和内容界定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得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价时使用的计量单位;7,设计获得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局限:

•一,该模式关注结果,忽略了课程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强调评价工具手段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缺乏对课程目标价值判断的合理性的关注。

•三,该模式忽略了对于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非预期目标的评鉴。

二、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该模式是美国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来的

•该模式把评价看做一种决策过程,决策过程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几个环节构成。

•背景评价是为计划决策服务的,注重提供确定目标计划的依据。

•输入评价在本质上是为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过程评价是为执行决策服务,他是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检查和评价,以便及时为计划提供反馈信息,促使计划朝预定目标方向实施。

•成果评价注重对假话执行后的成果的测量、解释和判断,为循环评价服务。

•注重全程的评价

三、外观评价模式

•这个模式是由心理学家斯塔克提出来的。

•该模式主张评价应该同时具备描述和判断两种功能。

•该模式要求评价者既要对前提因素、过程因素、结果因素进行详尽的描述,又要作出适宜的判断,才能对课程作出全面的评价。

•外观评价模式可以较为完整系统的考察被评价对象的全景,运用范围较广,但难以排除观察者主观因素的作用,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差距评价模式

是由普罗弗斯提出的。

差距评价模式旨在课程计划的标准与课程实际运行状况之间的差距,以此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

第一阶段是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是安置阶段

第三阶段是过程阶段

第四阶段是产出阶段

第五阶段是成本—效益分析阶段P125

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及过程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及过程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从评价的主体看

1,应以教师自评为主

2,重视家长的参与

3,要鼓励幼儿参与评价过程

(三)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看

•1,评价过程应客观、真实、自然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四)从评价的结果看

•1,正确的看待评价结果

•2,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二、

(一)评价方案制定阶段

•1,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

•2,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

•3,选择评价方法

•4,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

•5,撰写评价方案

•6,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

(二)评价方案实施阶段

•1,搜集信息

•2,整理信息

•3,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4,撰写评价报告

 

第五章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一、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二、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蒙台梭利课程方案

一、蒙台梭利简介

1、1896年,毕业于罗马大学医

学系,进入精神病院做临床助理医生,

开始研究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2、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儿童之家”,

开始试验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方案。

二、蒙台梭利课程理论基础

(一)儿童观

1、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的心智

“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儿童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它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

_____《童年的秘密》

2、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性

语言敏感期:

0-5岁;

感觉发展敏感期:

0-5岁;

行为规范敏感期:

2-6岁;

肢体协调发展敏感期:

2.5-5岁;

3、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1-3岁;3-6岁;6-12岁;12-18岁

4、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

(二)教育观点

1、主张自由教育

“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2、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3、敏感期

4、混龄教学

5、要有正向激励、鼓励和适当的惩罚

三、蒙台梭利方案

(一)课程目标

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和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

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

(二)课程内容

1、感官训练(听觉、视觉、触觉、嗅觉)

(1)感官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2)感官教育把握“敏感期”

(3)感官训练要通过具体的步骤和程序

2、日常生活练习

(1)儿童的自我服务

(2)儿童的初步动作练习

(3)管理家务的工作

3、语言教育

一是读的教育;

二是写的教育;

4、数学教育

5、文化科学教育

(三)课程内容与过程的组织

以教具为中心,教具依据儿童个敏感期设计,其顺序性很清楚,儿童只要按照自己的进度去操作,也不必特别按年龄计划,儿童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不需要他人指定。

(四)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1、观察者

2、示范者

3、环境的提供者

4、支持者与沟通者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评价

(一)孤立的感官训练

(二)对创造力的忽视

(三)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

(四)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瑞吉欧课程方案

马拉古兹为代表

一、课程理论基础与背景

1.意大利特殊的文化政治

2.欧洲和美国进步主义思潮

3.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理论

二、课程目标:

瑞吉欧虽然没有明确地表达过教育目标,但从其具体内容,还是不难看出其所追求的目的是儿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长。

其中,主动性、创造性又被视为这些目标的前提与核心。

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

三、课程内容:

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了的教育活动方案。

课程内容来自周围环境,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

除了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食物和问题开展研究外,儿童,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还可以从事许多其他活动:

积木游戏、角色游戏、听故事、游戏表演、烹调、家务活动以及穿衣打扮等自发性活动,还有许多如颜料画、拼贴画和黏土手工等。

四、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的评价

受过程和主题评价取向影响的瑞吉欧课程评价主要采用质性的评价方式,注重表现性目标的达成,强调对儿童团体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行为等发展状况做出评价;注重对课程发展、内容等层面的整体性评价

第二节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一、未来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挑战

二、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知识点提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当代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

【重、难点提示】当代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

第一节当代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

一、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课程

▪幼稚园的课程:

▪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

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社会活动:

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科学活动:

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艺术活动:

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语文活动:

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活教育的理论

▪针对传统教育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名言,提出要把这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和有生气的教育,为此他提出“活教育”的理论。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

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教师的责任:

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第二节当今我国幼儿园改革的主要动向

一、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课程活动

一、学科活动

优、缺点

二、单元主题活动

一、什么是单元主题活动(易考名解)

单元主题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二、主题的选择与开发

(一)选择主题的出发点

单元活动的主题一般来自于儿童的生活。

选择主题可以有多个出发点。

1.从课程目标出发

2.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3.从现有的内容或材料出发

(二)选择主题的依据

1.这个主题幼儿会喜欢吗?

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吗?

2.它蕴涵着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它可能有助于达成哪些教育目标?

3.它能够涵盖哪些教育内容?

可能引起哪些方面的学习?

可以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学习经验?

4.它的可行性如何?

主题所需的材料容易获得吗?

是否容易转化成让幼儿直接参与的具体活动?

5.它与其他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何?

有无有关的经验进行衔接与连贯?

(三)常见主题的开发与选择

单元活动的主题可以由设计者自己开发,

也可以从他人开发出的各种主题中选择。

1.幼儿自身

2.幼儿的社会环境

3.幼儿的自然环境

三、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

(一)设计的流程

1.列出单元名称、选择这一单元的理由和大体需要的时间

2.确定单元活动总目标

3.拟定单元活动纲要

4.逐一设计每个活动

5.检核或评价方案

(二)计单元主题活动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单元主题活动的整体性、综合性应该是自然、有机、水到渠成式的,不应是生拼硬凑的。

2.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是,单元主题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是希望通过提供一个整体性的外部内容结构来影响儿童,使之形成内部完整的经验结构。

三、区域活动

四、方案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