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77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1.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新目标版1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

答题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孔子说: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2、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

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3、《孟子·尽心》载: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C.克己复礼D.礼法并用

4、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5、韩非子认为: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6、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

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

7、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是秦亡汉兴的原因之一。

这反映了汉武帝实行(  )

A.开明的文化政策B.相对自由的文化政策

C.相对温和的文化政策D.严厉的文化政策

8、“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

”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

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

9、《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

……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

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 (  )

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

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

10、董仲舒说: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

……故曰: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11、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   )

A.《佛经》B.《圣经》

C.《五经》D.《道德经》

12、“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

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13、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  )

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

14、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

“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

”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

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知行合一

1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6、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

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17、古诗云: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致良知

18、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1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

“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

”黄仁宇意在强调 (  )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2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主共和C.限制君权D.民为邦本

21、《三国志》载:

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  )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22、黄宗羲说:

“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

”赵翼说: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

”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  )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2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

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  )

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B.“虚君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24、王夫之认为,“不离人而别有天,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

这一主张(  )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25、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

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

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D.现实政治的需要

26、为了纪念中华盛世,国家邮政总局特别发行了一款玉玺,如图盛世中华·中国印”,以资纪念。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A.玉玺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B.此印中文字为行书

C.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D.中国印章历史悠久

27、《说文解字.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28、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B.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D.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29、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与其观点对应的艺术形式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入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30、后人在评价夏圭绘画时有诗曰:

“但觉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

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

”下列作品可能为夏圭所作的是()

ABCD

31、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

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的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

32、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

《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风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现代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3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

“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元)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34、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反映()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思想——反传统:

赞美爱情,呼唤女性人权,提倡男女平等,批判禁欲主义,贬斥奸臣贪官,展示商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

这一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

A.“三言”“二拍”B.《雨霖铃》

C.《念奴娇·赤壁怀古》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6、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37、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38、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39、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举考试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40、《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一题14分,第二题6分,总分20分)

4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材料五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做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4)根据材料五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2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

(2分)、

 

(2)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素。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2分)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答案

DBABDDCDADCBDCCDBDDCDBCCDBDAAAACBDAADABA

41、

(1)主张:

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分)

(2)作者:

董仲舒。

(1分)

材料三:

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1分)

材料四:

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1分)

(3)变化:

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3分)

原因:

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2分)

(4)努力:

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

(2分)

条件:

印刷术的发展: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2分)

42、

(1)现象: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1分)特征:

大一统。

(1分)

(2)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

(1分)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1分)(任答1点)

(3)趋势:

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1分)认识:

文学体裁要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