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8012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二、文化传承与创新2.6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资料演示:

各民族传统节日各具民族文化韵味。

从理解和尊重多种文化的角度,讨论多元文化存在的意义。

讨论或撰文:

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主题。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传播和借鉴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

“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递、保存、改造和创造文化的重要功能;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远影响。

演示:

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5)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6)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二、教学重难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卡秋莎》、中国民歌《茉莉花》、韩国《大长今》,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体现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民族音乐、节日、文化遗产等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引: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会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

1.民族节日: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学生活动:

学生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传统节日,展现文化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举例:

我们的祖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等。

如我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举例:

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独存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扫尘、守岁、挂年灯、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赏花灯等习俗活动,祝福新的一年团圆发财、万事如意,整个节日期问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举例:

茶道是一种以特有的形式和礼仪进点茶和饮茶的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的“茶道”、韩国称为“茶礼”、中国“茶式”。

2.文化遗产:

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学生活动:

你去过哪些文化遗产,能举例分析一下它们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吗?

(世界文化遗产网wchol、cnwh.org)举例:

地震出的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有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大津巴布韦遗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伦巨石阵、麦加清真寺、比萨斜塔等等。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及表现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不同民族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举例:

民族服饰、饮食的多样性表现()(显示:

蒙古族的衣饰尚青、黑色,以皮衣为多,男女都穿袍子;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惠安女是福建惠安的一个女性群体,她们的服饰常被描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佤族人非常注重装束,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苗族女子的头饰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女子头饰中最丰富、最漂亮的,它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风尚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崇拜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服饰的特点是鲜艳。

土族妇女通常的装束是身穿斜襟上衣,两条袖子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圈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

)B.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举例:

就世界范围而言,有中国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

就某一国家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可见诸多种多样的语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举例:

截止xx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30处,其中文化遗产644处,自然遗产162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4处。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学生活动:

谈谈你记忆中各国、各民族最典型的文化个性特征。

举例:

以建筑为例展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

侗寨的鼓楼、喀什市的香妃墓(3)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举例:

服饰文化,荣萍服饰的旗袍中的小开领体现西方文化,利郎西装中的立领体现中国文化。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举例:

在历史上,人们对异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有虚心学习不同文化、与异国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经;也有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的情况,如西方殖民者对非洲文明的怀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还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现象,如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A.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举例: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举例:

中国传统的安身立命观念最注重个人的自我德性修养,其中,儒家的修养理论影响最为深远。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注重仁义并举,为了实现仁的理想,主张“舍生取义”。

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华民族的无数崇道贵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践行,以仁爱为核心,不断衍生出许多道德性的规范,如宽恕、节俭、礼让等。

这些传统美德,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维系中华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聚合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举例: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B.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举例:

斯宾格勒认为,世界上有8个独立的、已经发展完成文化民族,它们是希腊(古典)、阿拉伯、西方、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墨西哥,此外还有尚未完成的俄罗斯,总共有9个文化团体。

学生活动:

P33的活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从文化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

我国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如南京的云锦、湖南江永的女书、原生态民歌、古藏戏、长阳土家哭嫁歌,西安鼓乐、川戏中的变脸等。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举例:

西方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和对传播媒体垄断,将非西方文化作为异端进行打压。

文化霸权主义就是对自己的文化怀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并把自己的文化作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和标准。

在他们眼里别人的文化都是“落后的,野蛮的”;自己的文化才是“文明的、进步的”。

(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举例:

中法文化年、雅典奥运会到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变化体现了文化的个性与共性,繁荣奥运文化,《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张艺谋)(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举例:

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学生活动:

阅读P-1/34—35,了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并举例分析。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商人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举例:

丝绸之路。

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

同时中国对印度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茶马古道风景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

(2)人口迁徙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产极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

P35活动(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战场。

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

)举例:

古时朋友相逢称“携手”,等于现代的握手。

离别时称“解手”。

宋秦观诗有:

“不堪春解手,更为客停舟。

”可是到了明代,这个充满友情的词,就变成了另一种含义了。

明代的人口迁徙。

每次迁移,均以万户计,携家带眷,狼狈不堪,所以在未集结上路之前,每每有人逃亡。

押解之官吏,为了防范人民逃走,把他们绳捆索绑,挽结串联,使其鱼贯而行。

旅途漫漫,动辄数月,移民大小便时,就得请求官吏,把捆绑手臂的绳索解开,便后,再重新捆绑。

时间一久,移民要求大小便时,便简单的呼叫:

“我要解手!

”从此这个词就成了“上厕所”的专有名词了。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A.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举例:

读书是与古人的对话、与外人的对话B.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更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举例:

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如火如荼,每年以两成以上的速度递增。

xx年留学生数量更是突破14万人。

中医药成为在华留学生自然科学首选专业,至xx年底,共有外国留学生3500人;截至xx年5月,在日本的我国留学有80592人,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6万人唐朝时,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

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艺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大众传媒: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什么是传媒──即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什么是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举例:

江南春以无聊时间的无聊人为对象,创出无聊产业,分众传媒没有竞争对手。

(三)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其表现学生活动:

根据历史知识,列举你所了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事例。

(郑和下西洋、《坤舆万国全图》、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三国时期,诸葛亮把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经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传入缅甸,诸葛亮因而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缅甸境内还建有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

)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举例:

中法文化年、xx南京名城会(whcce.org/gb/whcce/node362/)

三、小结本课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出发,探讨了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在文化中的作用,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它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在一律平等的原则上加以发展。

文化的多样性就必然存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文化传播具有多种方式和途径,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业设计:

1.完成《精析精练》相应章节的内容。

2.以某一个文化现象为切入点,收集资料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药监局腐败案原因分析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明确

政府权力需要被制约和监督;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我国政府是法治政府;通过对政府“阳光工程”等政务公开措施的了解和评价,增强对我国政府建立“阳光政府”的信念。

2、知识目标:

通过对腐败现象治理的探讨,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

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对政府监督内容和方式的探讨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能力目标:

通过对一些新闻事件的分析增强学生归纳能力和理性建设性评价政府的能

力;通过评价行政监督体系增强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体验监督”的实践增加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

4月1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xx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蓝黄橙红四种颜色代表了对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和应对表现的评价。

四川白庙乡“全裸”名列榜首;而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名列榜尾。

名列榜首的四川白庙乡“晒帐单”事件非常引人关注,乡政府向村民公布了详细的公务财政支出,大至公款招待,小至购买纸杯,事无巨细,无所遮掩。

这份特殊的账单被转发后引发网络热议和好评。

名列榜尾的“山西问题疫苗事件”近来一直牵动人心。

近期又爆出药监局腐败窝案。

(播放视频)任职国家药监局注册司生物制品处任职调研员卫良(主管疫苗、血液制品相关企业事项)等6名官员被双规后,又有5人被批捕,卫良涉案金额大约150万,案发缘于医药企业的举报。

目前调查仍在继续。

这是自06年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受贿玩忽职守案之后药监局的“第二次地震”。

郑筱萸案后,有关人士指出权力的过度集中是重要的问题——“郑筱萸时代是中国药监系统集权的巅峰时期。

郑筱萸提出‘地标转国标’,即地方可批准的药品批号必须上升到国家药监局批准。

之外就是GMP认证,即药厂的整个企业标准认证,使得制药企业的软、硬件投入达到xx万,发证单位仍是药监局。

这两个方式使得国家药监局权力更加集中。

在权力集中的同时,“审批权力配置不科学、制约不合理、运行不公开、监督不到位”。

此次卫良等6名官员的落马,曝露出来的仍然是权力过度集中和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的问题,卫良等人所担任职务的部门仍然是对药口注册和安全监督非常重要的部门。

提问:

导致药监局腐败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政府权力,需要被监督

学生发言。

(略)

老师小结:

腐败现象其实是对权力的滥用,会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影响政府威信。

其根本原因是权力的过分集中和缺少监督。

权力是把双刃剑。

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和人类社会。

而一旦被滥用,往往会滋生腐败,危害人民和社会。

人性的弱点使得权力可能会被用于私利。

因此,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寻租”,政府权力需要被制约和监督。

提问:

怎样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

学生发言。

(从严执法;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加强媒体监督,公民和企业要敢于监督,比如这次东窗事发是因为医药企业的举报;对官员加强廉政教育;还谈到了借鉴国外一些做法;等等。

老师小结:

从广义上来说,腐败现象是权力的“寻租”,就是对政府权力的滥用。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越大腐败越严重,危害就越大。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关于民主,早在延安时期,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就希望中共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

“我们已经找到了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新路,那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也引用了这段话。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除了靠民主,还要靠法制。

因为法律制度本身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和根本性。

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引导权力行使在法律制度框架内。

2、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

提问: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要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哪些方面?

怎样监督呢?

除了媒体监督外,你还知道哪些监督方式?

可举例说明。

学生发言。

(开放性强。

在监督内容上,有的说监督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是否科学、公平,有的说监督政府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效果,有的说监督政府的预算开支是否廉洁,等等。

而在监督方式方面,有的说到了司法机关;有的说公民民主监督和媒体监督;有的说人民代表大会有监督权;有的说到了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有的说要从根本上来看,是需要建立完善行政制度和相关法制,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

老师小结:

政府权力主要体现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上。

监督什么也就是看政府在履行它管理和服务职能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到财务、人事、社会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

比如说排行榜中事件1是财务公开,事件7《山东新泰选拔23岁副局长》是干部选拔方面,事件10《山西问题疫苗事件》是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

人民关注真相,也就是需要被监督的方面。

3、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1)内容

老师解读:

另一方面,关于怎样制约和监督的问题,我们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来自于多个方面。

(出示行政监督体系图并解读,或见课本47页。

首先从行政系统外部来看,政府权力应该怎样被监督。

其一,从政府权力的产生来看,政府权力是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所以要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媒体监督就包含在内。

温总理曾引用王充《论衡》中的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所以政府还要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二,从权力的体系来看,正如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所说: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用什么权力来制约政府权力呢?

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是独立于行政机关的,也就是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所以政府要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

第三,政府要接受执政党和民主党派的监督,还要接受人民政协的监督。

这两方面在后面的课程中再进行探讨。

同时,在行政系统内部,也有各方面的监督:

第一,上级政府。

第二,监察部门。

包括国务院监察部、各级地方行政机关中的监察厅、局。

第三,法制部门。

各级政府的法制局承担了此项工作。

07年,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直属国务院。

第四,审计部门。

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机关的财务行为和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审核。

审计署前署长李金华自比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他在任期间曾刮起“审计风暴”。

(出示“审计风暴”的材料和08年审计材料)

这个“内”加“外”,“五”加“四”的体系构成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2)评价行政监督体系

引发对行政监督体系的思考。

(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说这个体系不完善,比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基本无效,还有在行政系统内部监察部门和法制部门根本监督不了政府。

这些情况都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现状。

即使没有学生质疑,也可以提问“怎样评价这个体系”或者“你认为这个体系中哪些监督方式是更有效的,哪些监督方式还需要加强”,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发言。

(略)

老师小结:

目前来看,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以及司法机关的监督是更为大家所认可的。

比如“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媒体一直处于监督的最前沿。

而且,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民公民意识的提高,网络监督已成为非常有力的监督方式,它们能推动公共事件的迅速解决。

大家所熟悉的华南虎照风波、周久耕落马事件、邓玉娇案、“躲猫猫”等意外死亡事件等都是。

人民网推出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也说明了这一点。

行政系统内部同级的监察、法制、审计部门因为受制于地方政府较难发挥独立监督的作用。

而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作用也确实需要加强。

现实中的确存在“人大举举手,政府动动手,政协拍拍手”的现象,所以需要改变,两会代表应该告别“举举手”“拍拍手”,争当发炮手,政府也应该更加虚心更加负责任地行使权力。

(出示“新闻链接”:

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提出今年人大将对国务院部门开展质询。

老师归纳政府接受监督的关键和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