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9472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docx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面试试讲模板

一、课题:

大气压强二、课型:

讲授课

三、课时:

1课时四、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

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在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在困难,因此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七、教学策略

 

1.课前热身,为突破重难点铺路搭桥,同时及时反馈,为教师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供可能,确保所讲是学生所需,让教学真正有效。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强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剧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想,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比赛震撼学生心灵,游戏之后,教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

夏天,同学们经常用吸管喝饮料,请问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

生: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瓶特殊的饮料(出示自制牛奶:

将玻璃瓶中装满牛奶,用带吸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蜡将瓶口及吸管与橡皮塞接触处密封,确保气密性良好),看你们能否将牛奶吸上来?

 

生:

(使劲吸牛奶)不能

师:

怎样才能将牛奶用吸管吸上来?

生:

(思考并讨论)让瓶中进入空气。

师:

再思考:

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

是什么使饮料吸入口中?

生:

不是,可能是大气压强。

 

(1)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

(2)玻璃管变粗、变细、倾斜、向下压、向上提只要不让管口脱离水银面,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差会改变吗?

(3)大气压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感知,而通过它能支持一段水银柱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这是什么物理方法?

 

(4)大气压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楚,可以通过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来间接大气压,这又用到了什么物理方法?

2.学生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后交流并指出大气压强P0=1.013×105Pa。

(也可对水银柱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大气压对水银柱的支持力,即P0S=G也可推导出大气压强的值)

3.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学生计算,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后交流约为10米。

 

九、教学评价

我为本课设计了课堂检测题。

1.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2.下列事例中没有应用大气压强的是()

 

A.钢笔吸墨水B.吸管吸饮料C.塑料挂钩挂衣物D.压注射器活塞将药水注入体内

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中水银高度差发生变化的是()

A.玻璃管变粗B.玻璃管倾斜C.玻璃管下压D.玻璃管上端有少量空气

4.自制气压计从ft顶到ft脚,液柱将(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三、重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具:

音叉、玻璃钟罩、泡沫塑料球、橡皮筋、吉他、铁架台、电脑多媒体六、教法:

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七、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音乐声,路上嘈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许多动物同样也离不

 

开声音。

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声音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人们根据这一现象,造出了雷达,用于飞机在高空中导航);猫头鹰根据田鼠在草丛中的声音判定方位,将其捕获。

(边放录像边说明)

问:

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2。

新课讲授

(1)声音的产生

①演示实验一:

敲响音叉,叉股将悬挂在铁架台上的泡沫塑料球弹开,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

让同学们注意观察,音叉振动时,有声音。

再敲响音叉,并用手捏住叉股观察泡沫塑料球还会不会被叉股弹开,听一听还有没有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音叉不振动时,没有声音。

②演示实验二:

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③学生实验一:

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④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

(声带在振动)

设问:

上面的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引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设问:

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

(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

(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

(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声音产生后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

(2)声音的传播

观看录像,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得出结论:

原来,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动叫做声波。

声波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便听到了声音。

设问:

声音在其他物质中能传播吗?

学生实验:

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

设问: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引出结论:

固体也能传声。

设问:

液体能不能传声呢?

引出结论:

你潜入水中,可以听到岸上传来的声音;你家鱼缸里的鱼,当你猛拍掌时,鱼会怎样?

学生回答:

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再次观看录像,引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总结上面的现象及结论我们可知,声音靠物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快慢

设问:

有一种现象,要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常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引出结论:

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得多的缘故。

设问: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空气传声与固体传声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原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声音快慢是不同的。

引出结论: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25℃的水中,大约是1500m/s;钢铁中,大约是5200m/s;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4)回声

讲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ft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ft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3。

课堂练习

4。

小结

5。

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物质传播

3。

声音传播的快慢:

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

4。

回声

初中物理面试试讲模板

一、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回声。

 

三、重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具:

音叉、玻璃钟罩、泡沫塑料球、橡皮筋、吉他、铁架台、电脑多媒体六、教法:

启发、讲解、实验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音乐声,路上嘈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

动发声。

④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

(声带在振动)

设问:

上面的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引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设问:

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

(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

(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

什么?

(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声音产生后是怎样传

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

(2)声音的传播

观看录像,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7

学生讨论回答:

原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声音快慢是不同的。

引出结论: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25℃的水中,大

约是1500m/s;钢铁中,大约是5200m/s;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4)回声

讲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

大ft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

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ft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3.课堂练习

4.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