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0096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docx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

播音主持专业面试题解.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

第一章朗读指定稿件

朗读指定稿件是播音主持专业初试的一个主要项目。

稿件内容包括新闻消息、散文、故事等。

通过让考生朗读这些不同的文体样式主要考察:

(1)语音面貌——普通话标准程度如何?

有无方音?

如有方音,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严重与否?

(2)声音条件——嗓音条件如何?

是否受听?

男声是否宽厚?

女声是否柔美?

圆润还是沙哑?

有无鼻音、喉音等。

(3)吐字归音——发出的字音是否清楚?

字音的清晰度与声音的响度是否匹配?

字音的饱满程度如何?

力度如何?

(4)语言表达——有声语言是否有表现力?

语流是否顺畅、明晰?

层次是否清楚?

全篇是否完整?

有无感染力?

(5)形象气质——外形是否端庄、大气、质朴、干练?

是否适合出镜、上像?

是否热情、爽朗?

是否理性、睿智?

初试所考察的这些条件并不是需要考生必须样样具备,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在某一方面特点突出,考官也会综合你的条件,全面去衡量、考察。

因为这只是考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播音主持的先决条件,还要待进校后进行雕琢。

因为是指定稿件朗读,考试时会给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才进入考场。

考生要注意的是:

(1)准备稿件仔细阅读。

学生先进入备稿室,待拿到稿件后,不必急于朗读,先看一下是什么样的文体样式,稿件内容是什么,亮点在什么地方,思考自己谈如何去表现,有无不认识的字或发不准的字音,并对其进行标注、改正、记忆。

考题前一般会有一提示说:

“有感情地朗读”。

出声朗读的时候,验证一下自己感受到了稿件中的人和事吗?

表现出来了吗?

读得层次清楚吗?

(2)进入考场镇定自若。

开始朗读时,备稿中易出现的一些读音错误、声音如何表现等问题就不要想了。

你的思想要全部集中在稿件内容里,但你思维的外缘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我在考试,考官在听。

你会感到压力,但不要太紧张。

适度的紧张会让你动员全部潜力,会有更好、更加出色的发挥。

播稿中如出现念出错别字、不正确的发音等问题,感觉到后,继续往下播,不必停下来。

出现了磕绊儿,语流出现了断续,看错了行等情况同样如此。

(3)面对考官旁若无人。

不必去看考官。

有时候同学为了引起考官的注意,在稿件的间歇处有意识地去和考官做无声的交流,这是不必要的。

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思想也会游离于稿件之外,反而弄巧成拙。

不受干扰。

在考试过程中,考官的任务就是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判。

他们有的在写,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使用计算器,还有的在窃窃私语或耳语,这是他们的正常工作,考生应不受他们干扰。

第一节新闻稿件播读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

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

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

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

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

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

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

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新闻稿件播读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

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

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

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

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

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

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

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

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1)集体断电一小时;

(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

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2

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里氏8级地震,强烈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当地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约3米。

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当地村民还因此发现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小岛上升使岛屿周围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大量珊瑚虫以及搁浅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弥漫出一股难闻的腐烂气味。

村民哈里松?

加戈边做手势边说,地震造成的裂缝甚至将整个岛屿一分为二,部分裂缝有50厘米宽。

在拉农加岛北部,当地村民在海岸上发现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战时期沉没的一艘日军巡逻艇。

当地渔民亨德罩克?

凯加拉下海探视了新的海底景象,发现了一道与海岸线平行延伸的裂缝,长度至少500米。

凯加拉说,当地村民认为小岛上升是因为海平面降了下去,担心海啸可能再次袭来,因此大多数居民拒绝从高地上搬回原来的住处。

“噪音相当大”,凯加拉描述小岛上升时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后没有再升上来。

”他同时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时发生的。

拉农加岛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

这次地震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海底珊瑚礁景观。

小岛上升导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许多珊瑚虫因为曝晒在阳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所罗门群岛西部省首府吉佐岛从事潜水业的丹尼?

肯尼迪说,地震破坏了大量珊瑚礁,对潜水爱好者而言,这个曾经闻名于世的潜水胜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响旅游业外,小岛上升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地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播读提示:

地震在地球上时有发生。

一般的报道中经常涉及的是伤亡人员及其财产损失,但这条新闻没有过多地从这方面进行叙述,而是变换了一个角度,集中报道了自然生态的变化。

看过了之后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受众所关注的。

在第一层次中的导语部分新闻事实只是一句话——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接下来的五句话全部是地震造成的结果,其中四句是生态被破坏的情况,表述的着眼点依次是记者说的结果,一个岛屿拔高了3米,珊瑚礁露了出来,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发现了二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播读时声音控制在中声区,语流简洁明快。

在新闻的第二部分,又详细描述了地震所造成的后果的样态,由于小岛上升了3米,海岸线延伸了,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海洋生物死亡,有一股难闻的腐烂味道,整个岛屿一分为二,还发现了日本的沉船,村民们不愿意回来住,担心海啸再次袭来。

这些原文所叙述的场景,在播读时不应太客观,要有感情的流露,但注意分寸的把握。

第三部分虽然是结尾部分但也有新闻价值,如介绍了新闻的背景,播读时要注意的句子是:

它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由于珊瑚礁没了,景观被破坏了,不再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句很形象的描写“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播读时要有凄凉的感受。

实例3

“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上周六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几十家媒体记者见面。

对待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他用这句话做了回答。

“我始终认为,在一个领域的成功,不能代表对所有领域都了解。

”丁教授回答记者的问题,始终都遵循着他说的这句话,“在我的实验室,我要求跟随我做实验的百余名各国科学家都能做到不随便回答自己不了解的问题”。

当有记者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时,丁肇中教授回答了“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他认为,所谓的考试只是在考别人做过的东西,而科学进展正是要推翻别人做过的东西。

丁教授认为,他能回答的只是觉得应该把“考第一名,念好书”这种观念改变。

播读提示:

这是一条观点性消息,它会给受众以思想认识的启迪。

消息由三个自然段组成,实际上只有两个部分,导语部分及主体部分,应该说没有结尾,第一段就是导语部分,其余两段就是消息的主体部分。

在导语部分“丁肇中”三字,是响当当的,当然要把它当成主要重音来处理。

“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是他的主要思想观点,是播读的醒目部分。

另外也不能忽视下面这句“对待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他用这句话做了回答”。

“不清楚”也要成为次重音进行处理,让受众进一步了解丁肇中的思想境界。

主体的两个段落,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播读前思路要清楚。

第二段的表述重点应该是“在一个领域的成功,不能代表对所有领域的了解”及“不随便回答自己不了解的问题”,这里的“不能”和“不随便”要作为重音来处理。

下面一段“所谓的考试只是在考别人做过的东西,而科学的进展正是要推翻别人做过的东西”,播读时要把它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述出来,“推翻”应该作为主要重音加以强调。

实例4

据《纽约时报》北京时间今晨报道,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可能存在海洋和生命。

据悉,这颗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五倍,距离地球20光年,围绕一颗名为“格丽丝581”的红矮星运转,因此被命名为“格丽丝581c”。

到目前为止,在已经发现的约200颗太阳系以外行星中,格丽丝581c是最小的一颗。

此外,它的运转轨道处于“可居住区”之内,如果其他条件合适,就有可能存在地表水和生命。

格丽丝581c由一个11名欧洲天文学家组成的小组发现,目前该小组已经撰写了相关论文,并提交给《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杂志。

不过,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论文主要作者斯蒂芬妮?

尤德里(StephaneUdry)表示,现在还无法得出格丽丝581c存在液态水的结论。

麻省理工学院的行星专家萨拉?

西格尔(SaraSeager)表示:

“如果格丽丝581c的大气层比金星还要厚,液态水将由于温度过高而无法存在。

两年前,天文学家在“格丽丝581系”发现了一颗海王星大小的行星。

在此之后,天文学家又在“格丽丝581系”里发现了一颗有地球八倍大小的疑似行星。

新行星的发现,意味着格丽丝581将成为人类未来太空航行的首选目标。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属于科技新闻。

这篇探索性新闻会引起受众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消息的新闻眼一目了然——“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行星的出现不是新闻,适合人类居住的少之又少,这当然是新闻了。

在第一段中除了刚才所说的新闻事实外,还应该把“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及“可能存在海洋和生命”也要通过有声语言交代清楚。

这一段是新闻的导语,导语是引导之语。

因此,“适合”、“居住的”要作为重音来处理。

“海洋”、“生命”要作次重音来把握。

二、三、四、五、六自然段是新闻的主要部分。

其中第二段就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五倍”,“最小的一颗”,有声语言中要带有一定的色彩。

第三段的“可能存在地表水和生命”,同样要做技巧上的处理。

第四段是一个简单的提交程序,声音要做弱化处理,使其成为过渡段。

第五段及第六段是属于消息的不肯定部分,有声语言趋缓,作弱化处理,不要过于张扬。

最后一段第七段是消息的结尾段,在这里,消息的作者交代了天文学家研发的背景资料。

播读时清楚即可,消息的结尾部分,按规律要写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向,这条新闻同样如此,“将成为人类未来太空航行的首选目标”是结尾段中新闻价值所在,同时也是观众的兴趣所在。

实例5

昨天,在伦敦马拉松赛中,中国选手周春秀以2小时20分38秒的优异成绩夺得女子组冠军,这一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一,同时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在伦敦马拉松赛中折桂。

伦敦马拉松赛是世界最著名的马拉松赛之一,它与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并称为世界四大马拉松赛。

尽管是首次亮相伦敦马拉松赛,但是周春秀从比赛的一开始就显示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在比赛还剩3公里的时候,周春秀显示出了良好的冲刺能力,从大部队中脱颖而出,并将领先的优势保持到了最后。

最终以2小时20分38秒、领先第二名选手一分多钟的成绩冲过终点。

女子组的亚军被埃塞俄比亚名将、去年柏林马拉松赛冠军瓦米夺得,她的成绩是2小时21分45秒。

现年29岁的周春秀来自江苏,在去年的首尔马拉松赛上,周春秀以2小时19分51秒的成绩获得了冠军,而且创造了当年第二个世界最好成绩,成为田径历史上第七个突破2小时20分大关的女运动员。

另外,周春秀还创造了一年内四次跑出2小时30分以内的记录。

在去年的多哈亚运会上,周春秀获得了冠军,而这次伦敦马拉松赛事成功折桂,也再次证明了周春秀具备强大的实力,有望在奥运会上成为中国田径队的又一个夺金点。

男子组冠军最终被肯尼亚的名将利尔获得,他最终的成绩是2小时7分41秒。

播读提示:

这是一条体育新闻,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播音的整体把握应该是热情的、激励的基调。

节奏上要明快,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全文分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它是受众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首先感悟到的,因此是播音着意进行处理的重点段,要先声夺人。

“中国选手周春秀”“伦敦马拉松赛中”“夺得女子组冠军”“首次在伦敦马拉松赛中折桂”等句,播音时在有声语言运用中,依次成为表达的重点语句,其中“周春秀”“马拉松”“冠军”自然是重音了。

另外一个时间“2小时20分38秒”一般的受众不太关心它,反正是冠军就成了。

这个数字只有体育爱好者及专业工作者才关注的,播读清楚便达到了目的。

第二段是周春秀夺冠的经过,文字很简洁,播音要锦上添花。

它由五句话组成,播音时脑子里要有数,这样才能形成链条。

第一句话是该项赛事的规模背景,“四大”这个词是要加以显现;二是技术的发挥程度,在这里注意它的转折,形容词“良好的竞技状态”要使用赞扬的语气。

第三句的“冲刺能力”及“脱颖而出”播读时要有动态的感受能力,句子也才会简洁生动。

第四句是她的成绩,做过渡句处理即可。

第五句是谈其他名次,削弱处理至完。

消息的第三段是周春秀的运动背景介绍及其运动前景的展望,播音选择的重点应该是落在运动前景的预测上。

第四段简单介绍了男子组的情况,声音渐收,弱化至尾。

第二节散文朗诵

一、散文朗诵的准备

在朗读指定稿件中,散文是常见的一种考察样式。

如果说新闻消息朗读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那么在散文朗读中考察的则是形象思维。

这当然不是绝对的,表现语言的链条关系时也会有形象的出现。

同样在充满形象的文字中,逻辑关系也是必然存在的。

在这类样式中有诗歌、散文、小说、故事,我们姑且统称散文。

朗读时要求:

(1)人事物景,亲眼所见——播讲者的想象力会在这部分中得到释放。

文字上出现了景物、事物、人物的具体描绘,播讲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要能够看到它的存在,并使画面在脑子里活跃起来。

(2)接受刺激,充分感受——感知于外、受之于心。

没有形象感受,就不会赋予稿件以具体丰富的色彩,就不会有真切、生动的形象产生。

这是由理解到表达的桥梁。

只有具体感受,才会使有声语言充满活力。

(3)形成语言,显现变化——主动接受刺激后,会产生积极的内心反应,进一步就是融化在有声语言中,使它成为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人、事、物、景,并把它再现出来,充分利用有声语言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变化,使其生动起来。

(4)目的明确,及于受众——朗读散文等文体样式,不是自我欣赏,自言自语。

文章的作者在创作时有一定的目的性,今天的朗读者也同样有一定的目的,或者让受众欣赏,或启迪受众有所感悟。

有声语言的语流目的地是受众的心中。

出题者所选取的稿件五花八门、古今中外、内容庞杂、丰富多彩。

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要想充分领悟、感受所节选的片段,学过的还好,没学过的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和学生的文学功底有直接的关系。

考试中应该注意:

将自己了解的文章背景、知识等充分与所朗读的作品融合,不要拿到稿子看看就念,只是从文字到文字,而不是从文字到大脑,也就是刚才说的充分感受。

另外,考生的朗读容易产生创作的定位误区。

考生的年龄、阅历和散文的作者存在距离,而充分感受的前提就是回到作者当时的创作状态中去,应该说这是很困难的。

形似和神似的对比中,神似困难,但要起码有一定的形似。

朗读中的问题是,中学生往往就是自己,而很难回到作者的创作状态中去。

二、散文朗诵的实例实例1至实例10配有录音。

实例1

老人赢了。

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那条鱼,那条他一生都没见过的美丽的大鱼。

那条鱼比老人的小船长出许多,他撑起瘫痪的躯体,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小船拴在大鱼的身上。

他不知道应该让鱼带着他走,还是他带着鱼走。

他发现一群无所畏惧的鲨鱼正嗅着血迹向这里涌来……这不公平!

你们这些厚颜无耻的强盗,真会选择时机。

但我不怕你们,不怕你们,不怕你们!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们打不败他!

成群结队的鲨鱼向老人的战利品——系在船边的大鱼发起猛攻。

那撕咬鱼肉的声音使老人再一次站立起来。

他重新举起鱼叉,悲壮地站在船头,他决心捍卫他的战利品,就像捍卫他的荣誉……

朗诵提示:

这段文字出自于著名配音艺术家乔榛、丁建华的朗诵作品《孤独与奋斗》,改编自海明威的代表小说《老人与海》。

老人在海中遇到了鲨鱼,鲨鱼企图夺走老人用生命换来的战利品——一条巨大的金枪鱼。

上述一段便是老人在那时的内心独白。

“你们这些厚颜无耻的强盗”,“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们打不败他!

”这里的重音,也是典型的感情重音——当象征着自己一生的荣誉的战利品被鲨鱼无情撕咬的时候,老人心中的怒火燃烧了起来,愤怒让他忘记了饥饿与疲劳,忘记了对方的凶残与自己的危险,决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他的战利品”。

此时此刻的感情重音,将老人的愤怒、悲壮刻画得淋漓尽致,将整部作品的气氛推向高潮。

实例2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朗诵提示:

朱自清的《春》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篇散文,朗诵时,要注意感情的内外部表达技巧的有机结合。

比如说:

“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两句话就有非常含蓄的逻辑关系——春天不是早已来到,而是“近”了,所以,小草也不是旺盛地在地上长着,仅仅是“钻”了出来。

因此在作者的眼中,一切都是新鲜无比的。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如果将重音放在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与前面的“桃树、杏树、梨树”显然属于重复强调,没有意义,如果放在“仿佛”,又似乎有一种反讽的意思,与作者意图不符,一个“满”字,既表现了作者美好的遐想,又显现了春天无限的生机。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这些词汇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春的温柔、春的浪漫。

如果没有认真地分析文章语句的逻辑关系,没有细细品味一些特别词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深意,那在播读这篇散文的时候,就很难读出文中的意味了。

而像这样的逻辑重音,在文中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再试着寻找一下。

实例3

夕阳西下,缟绫飞卷,你修长的身影,像一脉苇叶在风中远去,朝那个预先埋伏好的结局逼近。

黄土,皑雪,白木……从易水河到咸阳宫,每一寸都写满了乡愁和忧郁,那种无人能代的横空出世的孤独,那种“我不去,谁去”的剑客的自豪。

是的,没有谁能比你的剑更快,你是一条比蛇还疾的闪电!

那是一个怎样漆黑的时刻,漆黑中的你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接着便是身躯重重摔地的沉闷。

死士,他的荣誉就是死。

没有不死的死士。

除了死亡,还有世人的感动和钦佩。

一个凭失败而成功的人,你是第一个。

一个以承诺换生命的人,你是第一个。

你让“荆轲”这两个普通的汉字,成为了一个万世流芳的美学碑名。

“我将穿越,但永远不能抵达。

朗诵提示:

这段文章节选自作家王开岭的散文《两千年前的闪击》。

讲的是作者来到易水河畔悼念两千年前的刺秦英雄荆轲时的心情感言。

这一段是文章的高潮、结尾部分。

总体看来,整篇文章的节奏应该属于沉稳型,但中间却“藏”着一段强疾节奏的内容。

“是的,没有谁能比你的剑更快,你是一条比蛇还疾的闪电!

……那是一个怎样漆黑的时刻,漆黑中的你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接着便是身体重重倒地的沉闷。

”从这一段内容中,我们可以非常鲜明地感觉到一种危急、紧促、生死一发的紧张情绪,而为了表现这种情绪,强疾节奏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可以说,强疾节奏是四种节奏中最难表现、最难把握的。

其中的重点便在于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