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0157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docx

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2014届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玉门油田第一中学

备考工作计划要点:

一是研究考纲,全面计划;二是打好基础,严格把关;三是培优补差,全面提高;四是强化管理,优化备考;五是科学备考,提高质量。

一、指导思想

全体高三教师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团结合作,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铁人精神”,努力打造一个“敢打硬仗、能打赢硬仗”的高三团队;更新观念,潜心钻研“一标一纲一本”,加大教研力度,把握新课程高考方向,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精雕细琢,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教学氛围;以现有的分层教学为基础,“培优辅弱”,以全面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总成绩为目标;以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动力;以“抓早、抓紧、抓实、抓细、抓好”为工作方法,确保2014年的高考创造辉煌!

二.任务指标

1.一本上线50人。

2.二本以上上线率达50﹪。

3.尖子生:

努力实现全省前百名,力争进入酒泉市前三名,力争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4.进入“985”高校的学生较2013有显著增加。

三.备战口号及增分目标

备战口号:

厉兵秣马,勇战夺魁。

(厉兵秣马显辉煌,一试锋芒定夺魁)

增分目标:

让每位高三学生增加100—120分。

四、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是我校生源整体较差的一届。

高一入学时,中考成绩700分以上的仅有2人,中考成绩650—699分有43人,600—649分有77人;中考前100名的初三毕业生中,流失10人,其中前20名中有15人流失。

现有7个班级,其中有5个理科班2个文科班。

年级组在2013年的八月参照高二第二学期历次考试成绩对文理科班进行了十分客观、公平、公正、透明的调整,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现有理科学生247名(包括复读生15人),其中1班有45人、2班有55人、3班有60人,班级成绩按递减排列;4、5两班是理科平行班,分别有45人和42人。

文科学生有94名(包括复读生6人),其中6班有42人,为文科重点班;7班有52人。

文理科平行班部分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参加了美术、音乐等专业的学习。

五、成立2014届高考备考领导小组

组长:

李元术

成员:

尤兴勇张世林任效平邢华汪双福

挂点领导:

李元术张世林

备课组长:

语文—杜卫英数学—靳志宏英语—王晓燕物理—刘玉华化学—赵晓燕生物—李春霞政治—阳茂君历史—任效平地理—张静文综—任效平理综—赵晓燕

学科挂点领导:

语文—邢华数学—尤兴勇英语—韩卫军

物理—易延礼生化—张世林政史—任效平地理—李庭友

六、备考措施

(一)研究考纲,全面计划

1.以考纲为纲,总揽高三复习备考。

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颁布的《考试说明》不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同时也是我们复习的指南。

各学科的《考试说明》对高考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个性品质要求都有详细的界定,对试卷设计、试题命制、考试范围、试卷结构有具体规定。

研究考纲的目的是要以考纲为指南,结合学生实际、备考目标,科学合理安排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达到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最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和成效。

(1)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学习,要做到:

《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结合起来学;新、旧《考试说明》对比学;《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样题结合起来学;真正领悟考试说明的精神,把握高考的基本方向,使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

(2)要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使用考试说明,从而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有一定客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避免做无用功,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3)考纲年年有变化,但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其基本知识结构不会变,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变。

所以,研究不能一味求新索异,而应该从考纲的整体修订的立意来分析。

我们的分析研究越细致、对问题的把握越客观,那么我们对事物的把握程度就越高、越到位。

所以我们只有多方面开展研究,准确把握《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我们的复习工作方向才更明确,复习效果才会有成效。

(4)研究《考试说明》是手段,正确使用好《考试说明》才是目的。

检验是否使用好了考试说明,就看我们的复习备考是不是将《考试说明》得到具体化,落实在复习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考试说明》的具体化,就是要将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系列化,每个考点题目化,考试热点明朗化,题目解答技能化,能力要求品质化。

2.认真研制计划,合理安排复习进程。

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定总体计划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计划,教学就很容易随心所欲而顾此失彼。

(1)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①实验班、重点班(1班、2班、3班、6班)综合科目和数学科目训练从第一学期开始。

训练试题由备课组长负责遴选,训练时监考教师必须坚守岗位,试卷要全收全改,赋分并及时讲评。

②训练时间:

综合:

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后,9:

00发卷,9:

05---11:

35考试;

数学:

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后,15:

25发卷,15:

30---17:

30考试;

③全年级统一训练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周综合科目和数学训练各2次,语文和英语各一次。

(2)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

(3)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辅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①第一次模考:

9月12—14日,单科考试;

②第二次模考:

10月24—26日,单科考试;

③第三次模考:

12月9—10日,综合考试;

④第四次模考:

1月20—21日,综合考试;

⑤第五次模考:

2月24—25日,综合考试;

⑥第六次模考:

三月下旬,甘肃第一次诊断考试,综合考试;

⑦第七次模考:

四月下旬,甘肃第一次诊断考试,综合考试;

⑧第八次模考:

5月23—24日,综合考试;

(7)每次模拟考试要根据试卷分析格式和内容,做详细的试卷分析统计,试卷分析报告上交学校一份,班级教室粘贴一份,自己留底一份,要将试卷分析统计作为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二)打好基础,严格把关;

1.加强基础教学,把好学科知识关(第一轮复习策略)。

时间:

2013年7月15—2014年2月28)

增分目标:

每门学科每位学生增加5分。

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是完成学科基础知识复习的环节,是高考复习最基础的环节。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后面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铺平道路,为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奠定稳固的基础。

所以,这一论的复习对整个高考产生的影响最重要也最基本。

第一轮复习要坚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搞好基本环节,优化复习过程。

讲:

第一轮复习要采取启发式,要讲教材、讲基础、讲考点、讲规律、讲方法;要精讲,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把多媒体课引进高三课堂,增大复习容量。

练:

布置练习,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出发,要精选题目,落实考点练习,类型全面,适应高考。

自编题要力求有针对性,外来题力求有补充性,做到去粗存精,精练巧练,讲求实效。

要指导学生独立练习,要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完成练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导:

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工作,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要加强宏观调控,更要加强个别辅导的安排、督促、反馈与调控,个别辅导要注意导思想、导方法、补基础。

考:

考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要让学生明确考试目的,做到以大纲、考纲为标准,全面考查、突出重点、落实双基、注意能力,要重视考试后试卷的批改评讲,重视考试后的知识归纳和提高,要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知识实际,调整备考复习内容。

要采取考点知识具体考、单元知识过关考。

不过关辅导后再重新考,要考出基础、考出问题、考出办法、考出成效来。

在讲、练、导、考这四个环节中要突出“练”这一环节,以练为主线,在强化训练中提高应试能力。

(2)紧抓知识要素,巩固学科基础。

高三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科内知识体系为主,兼顾学科间可以联系的相关内容,目的是夯实基础。

高考命题建立在注重考查本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并对这些基础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因为事物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在相互联系中确定着某现象的特性。

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发展线索、基本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即事物间相互影响作用、同类事物特性异同等。

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基础知识的掌握,建立在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基础之上,没有点就不会有线,没有线就不会有面,没有面就不可能产生体。

因此,第一轮复习时,可先以点的复习为主,带动学科的复习,按学科知识的结构把学科知识点打乱,按照复习计划的安排,逐个突破。

这一时期的复习是基础的基础,完成了每个知识点的过关工作,才有后来的小单元知识线的复习。

接下来,要在点的复习基础上,对小单元的知识线索进行总结复习,将单元内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组成知识面的基本要素。

这一时期的复习,是后来大单元知识面复习的基础,是小结性的复习基础工作。

然后在下一个阶段复习再以知识内在结构的体系为主,以知识单元特征的划分作为复习的基本结构,把小单元的知识线组成知识面。

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在完成“熟饭工程”,把“饭”即基础知识一定要煮熟。

(3)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应用能力,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实质在于对学科知识点的选择和应用,因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基础。

不要过早地使用学科间和学科内综合的训练材料,因为这很容易误导学生忽视学科内的知识积累,总的原则是高三第一阶段复习守好学科基础的大门,适当注意在复习中联系相关的知识。

高考题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学生的思维面很宽。

因此,平时复习要把教材和复习材料中大量的案例、典型事例根据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知识线索,便于选择知识点和方法,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科知识体系可以按知识内在的基本线索整理出来,形成单元性知识面,以单元知识为基本元件,按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依据人的认知规律,组成知识体系。

也可以根据学科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另一个角度串联知识点和单元知识,构成知识的思想、方法体系。

知识体系反映出学科特有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本质上就是学科知识、方法与思想的统一。

系统构建,分块串联,点点突破,是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特点。

系统复习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敢于打破教材体系,重新组织复习体系。

在教学中,可将整个学科知识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分块复习。

分块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统一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4)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解题技能。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适度进行训练,也是必要的,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无论是以知识点的应用为主干的试题,还是综合性较强的试题,都是如此。

对试题的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试题的背景、问题的特征、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问题的切入口就把握不准,不能按照试题的要求作答,以局部代替整体或零打碎敲,不能形成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理念。

②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

平时就要用规范的术语、符号回答问题,培养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在完成一些练习时还要注意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④在错题订正、过关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因此,订正试题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

2.优化专题复习,把好学科方法关(第二轮复习策略)。

时间:

2014年3月1—2014年4月15。

增分目标:

每门学科每位学生增加10分。

要求各学科备课组在12月上旬制订出第二轮专题复习的详细备考计划。

专题指导,讲练结合是第二轮复习的基本特点。

在第一轮系统复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及试卷趋势,对影响全局性的知识,拟出若干专题,重点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

在专题辅导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和技巧。

第二轮复习质量和效果,取决于各学科教师对高考的研究、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各学科教师要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搞好专题复习,领会学科方法。

高考第二轮复习实质上是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复习。

在知识专题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加强各板块知识的综合。

方法专题是指对学科中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进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素质更上一个层次,成为“出色的解题者”。

第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必要的针对性专题的复习工作。

如热点、关注点,开放性、探索性等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的专题复习;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专题复习,这是每年必考而且考查力度呈上升趋势的题型,也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热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制造情景新颖、层次鲜明的专题复习,这类试题难度不大,但仍然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在这方面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专题复习中,重点知识讲解再不能“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教材,优化重点知识,讲精讲透,将一些看似凌乱的事物和现象置于某一原理或规律之下。

引导学生从无序的思维过程转化为有序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的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教师要认真研读学校下发的《十年高考》《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高考增分》《天利38套模拟试卷》等书籍和试卷。

课堂教学中要选择历年典型高考题进行评讲,对其命题意图、命题思路、教材中的原型等作深度剖析,规范其解答方法,说明其评分标准等,以让学生把握重点知识的考试形式和解答要求,让学生的思维与高考要求完全接轨。

要加强对试题的研究。

要对过去的,尤其是头一年的高考命题的研究试图寻找突破,从历年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近期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从对相同考点试题的对比研究中找变化;从各种试题的集中研究中找动态和新意,从而跳出凭经验、走老路,程式化复习的框框,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

要研究复习教学的方法。

对复习教学的研究主要是解决复习课炒现饭,无趣味,无新鲜感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旧知识要讲出新意来,讲出规律来,试题讲评也不能只是就题讲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教师要坚持“一把剪刀,一个口袋”原则,大胆舍弃部分内容,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跳入题海。

根据教学需要,将手头的各种习题分类整理,然后针对知识点或专题进行精选、精编、翻新或改造出一定数量的习题,这些习题应具备针对性强,立意及思维角度新颖的特点,力争创设新的情景,并让学生跟踪训练。

在习题课教学中,提高题型演变的灵活性,乃是培养学生考试应变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编拟习题时尽量隐蔽条件,近几年的考题大量采用了隐蔽条件而提高试题的灵活性。

通过隐蔽条件进行人为设置思维障碍,可以增大问题的迷惑性和解题的干扰因素,从而诱使考生误人圈套。

典型例题的评讲,教师的教学思路应灵活多变,采用即兴拆题、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法。

选用典型考题在完成原题的思维点拨后,不妨再将其拆成零件重新变化情境进行组装,使试题评讲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每做一份试卷力求达到一定的效果。

完卷之后,应进行认真总结,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

看一看学生在学科知识上还有什么薄弱环节,认真加以补上;看一看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在总结解题策略上提高解题能力;看一看学生在思维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从变换视角、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创适性。

对试卷中做错的地方进行纠正、分析、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千万不要做好试卷对一对标准答案就完事,对易出错的地方应扎扎实实地进行整理归纳,并要求教师建立错题档案,学生建立错题本,这样做可以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

(4)强化模拟练习,提高应试水平。

要求教师和学生做3—5年外地新课标下的高考真题卷,体会试卷考察意图、变化趋势、试卷结构、层次安排、能力要求、分数结构、采分点、试卷长度级难度要求。

复习中当然还要做一些高考模拟卷,应当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限时内完成。

选练习题时,绝对不能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坚决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就完全足够了。

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

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

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

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题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

在练习中要注意几点:

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在这方面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避免速度过快、内容过多;避免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知半解,题目虽练习了,却仍不会做;避免只练不讲。

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也就是做一题不但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

做题过程中,重要的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3.强化实战训练,把好学科综合关(第三轮复习策略)。

时间:

2013年4月15—2013年6月4。

增分目标:

每门学科每位学生增加5分。

(1)把握备考特点,明确复习任务。

高考第三轮复习备考具有的基本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多,知识量大,是从新的高度和深度进行的再学习。

记忆量大,综合性强,是对学生能力和素养更进一步提高的过程等。

第三轮复习是一个综合性工程,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复习之前,应充分作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吃透两纲一本,把教学内容按教学目标要求分成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层次,以便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二是吃透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参加考试的信心等,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是对一、二轮复习的巩固,其基本思路和教学目标是查漏补缺,进行知识巩固。

巩固一轮二轮复习的成果,进一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要让学生系统地回读一轮二轮复习笔记和全部的教材,通过快速阅读以减少遗忘率。

通过典型题分析和训练以提高审题、答题的能力,同时安排几次模拟考试以提高高考的临场应变能力。

具体讲第三轮复习有以下四项任务。

一是查缺补漏,使知识完整化。

在第三轮复习阶段,因时间短,任务重,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错题档案找出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基本理论不扎实,还是推理欠严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通过第三轮复习,全面解决学生存在的缺、漏知识,使知识完整化。

二是唤起记忆,使知识巩固化。

在进行复习前,通过前二轮的复习,学生已具有了较多的知识和不同层次的能力,只是有的知识已被遗忘了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而已,第三轮复习时,要补上那些被遗忘了的知识,使知识巩固化。

三是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通过前二轮的复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知识,而这些基本知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通过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学生认识了这些联系和区别。

但真正把这些基本的知识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支离破碎的、孤立的或堆积式的东西变得少而精,使知识系统化,只有通过第三轮综合复习、综合练习,才能完全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四是综合应用,全面提高能力和素养。

在第三轮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a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联系对比能力;b通过把握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c通过剖析习题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d通过解题思路的点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对实验,对现象、事物、事件、情节的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f通过适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解题和书写速度能力。

(2)研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果。

第三轮复习工作基本的策略是:

提高应试技能、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具体要求是:

a组织击中要害的讲评课,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通过讲评达到窥一斑而见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b收集学生解题中的典型错误,重新组织针对性更强的第二次测试,缩短重视周期。

c重视心理素质培养,加强考前指导,以稳定学生情绪,增强必胜信心,使学生在考场上能超水平发挥自身能力。

本轮复习的中心策略是让学生以“错”纠错,查漏补缺;以考学考,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

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用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等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a每次考完后,让学生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b教师讲评要到位:

本题考查了哪些知点?

怎样审题?

怎样打开思路?

本题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

关键步骤在哪里?

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

属于知识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等。

c教师针对学生考试情况不断调整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

(3)辅导考前心理,保持最佳状态。

临高考前,学科教师要配合班主任做好考试前的学生心理辅导。

不要只做模拟题,重点巩固基础知识。

a这段时间,考生既不能太紧张又不能太松懈。

此时就不应再只做模拟题,应回过头来把课本再看一遍熟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千万不要做新颖题和难题,因为这样会动摇考生的自信心。

b备考复习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熟练地掌握了多少解题方法。

多年的考试结果告诉我们,高考最终竞争的是中低档题的得分率。

c最后一段时间,考生应当看从思维方式到解题方法到题型都熟悉的东西,目的只有一个:

保持信心,保持最佳应试状态。

d成绩比较好的考生,尤其要把复习重心放在基础知识上,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在最后阶段往往追求难题和新颖题。

调整学习内容,主抓提高成绩有潜力的弱科。

a从科目上来讲,这时应集中全力抓有挖掘潜力的弱科。

依据是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付出同样的努力,其收效是完全不同的,在起始阶段付出很小的努力,就可大幅度地提高成绩;当成绩接近极限时,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也很难提高。

b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能抓上去的是弱科中有潜力的科目。

所谓有潜力的科目指的是成绩相当的科目中投入时间相对较少的科目,这样的学科可能存在着较大的潜力。

比如同样考100分左右的两科,如果你平时在某科上下了很大功夫,那它的潜力可能已经不大了;而另一科你平时并没下过多少功夫,说明它还有潜力可挖。

c在考前考生应适当淡化复习效率周期长的科目(如语、数、外),而集中力量抓即时性强的科目和内容。

文科就要侧重复习政治、历史,理科则重点记忆各种公式,熟练掌握所有公式。

每年高考都有考生临场因想不起公式而丢分。

调整好生物钟。

a最后几天的复习一定要按照考试顺序进行,上午考试的科目安排在上午复习,下午考试的科目安排在下午复习,把学科兴奋点调整到和考试时间一致。

b为了防止考试前失眠,在考前一天的白天一定不能睡觉,不管多困,一定要坚持到晚上9点半以后再睡。

因为白天一睡,晚上很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