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0540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3、古诗三首

课文原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女]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白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子。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①[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生字词:

侯hóu:

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

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

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盈yíng:

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

脉脉 脉脉含情

栖qī:

栖息 栖居 栖身 两栖

鸦yā:

乌鸦 鸦片 鸦雀无声 鸦片战争

多音字:

处:

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

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

chuán(传说)zhuàn(传记)

脉:

mài(山脉)(mò(脉脉)

纤:

xiān(纤维)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官(官员)  

侯(王侯)候(等候)

栖(栖息)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哪些叠字,有什么好处?

答:

“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课后习题答案:

二、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

《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三、《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示例: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李中《客中寒食》)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张籍《秋思》)

5、“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 (王昌龄《秋思》)

四、《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春节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宵节诗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端午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中秋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同步练习题

一、 默写诗歌。

1. 春城无处不飞花,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2.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

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

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

抒发了什么感情?

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 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                     。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        》,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

          、         和          。

 

答案

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

2.迢迢牵牛星 札扎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3.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7.这是写景句。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可望却不可即,咫尺胜天涯。

这样就更加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

8.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

“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9.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

“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

“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

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心情。

三、

1.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大家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