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05500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docx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定稿

初中阶段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

初一年级,刚刚经历过“小升初”转折,小升初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转折,也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的转折。

从小学到初中,无论从身体、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将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对学生来说,这些变化是感性的,是需要家长帮助和引导的。

据统计,从小学升到初一,约有30%的学生成绩会下降、不同程度上出现厌学情绪;约有52%的学生反映不会学习,到初二“爬坡”时出现困难;只有18%左右的学生可以顺利地适应中学的学习。

那么,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方面,会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呢?

关键词:

不同阶段、不同方法

一、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上的变化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1

以语文、数学为主,知识侧重于记忆,在学习方法上,只要听讲就可以。

科目增多,以理解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学习方法上除了要求听懂外,强调总结,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

2

小学要求会答问题即可

初中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

小学知识量小、集中,知识难度跨越度小

初中知识内容增多,阅读信息量大,难度剧增,梯级式的知识跨越

4

小学老师主要教案生直观的认识,侧重于形象思维。

初中老师侧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学生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5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

初中则注重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6

小学科目少,学习轻松,考前复习不是被所有人重视;

初中科目多,系统性强,授课进度相对比较快,要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考前不复习就会出现问题。

7

小学考试时,试卷基础题、中度题和难题的比例是:

8:

1:

1(低年级为9:

1)

初中考试试卷基础题、中度题和难题的比例一般为:

7:

2:

1或6:

2:

2。

8

小学知识侧重于基础。

在思维方面注重单向思维、线性思维。

初中时,抽象思维比重加强,侧重于思维的应用,思维与基础并重

以小学、中学的作文为例来看:

 

二、中小学思维的特点

小学的思维是线性思维、单向思维,到了中学,更强调思维的多元性、发散性,这一点表现在作文上比较突出,例如针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妈妈》,中小学不同思维在审题构思的角度上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

小学阶段,如果我们问学生这个作文题怎么写时,学生普遍的回答是:

“我先写写妈妈的外貌、再写一件事儿,然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思维就像是糖葫芦一样是单向的、线性的。

中学阶段,同样是《妈妈》这个作文题,在写作时,妈妈则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写人了,而是需要在立意上更新颖的东西,那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思维的拓展了,运用多元思维、发散思维来思考了。

比如妈妈,不仅是指我的妈妈,别人的妈妈也可以啊,妈妈的妈妈也可以啊,妈妈,成为一种身份;除了人之外,动物何尝不可?

除了人与动物外,一切比喻性的、象征性的“妈妈”都是可以写的,如地球、祖国、长江、黄河……都是可以比作妈妈。

这种思维,就像是一个太阳,由一个光源,发散出无数条的线。

三、中小学不同的侧重

小学阶段在作文训练中,更多强调的是基础,而到了中学阶段,则开始更多地强调思维了。

从整个学习的过程来看,小学是基础的训练、初中是基础与思维并重,到了高中,则更强调于思维。

仍以作文题《妈妈》为例,小学阶段大家同写这个作文题,如果一个班有30名学生,其内容大同小异,乃至于关于外貌的描写都雷同,属于很“模式化”的一种情况,这在小学阶段是比较正常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允许的——因为那个阶段重点在强调基础,侧重点在词句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结构的了解等;但是到了中学,尤其是在中、高考中,这种“模式化”的作文肯定是不可以的,很难得到高分评价,原因在哪儿呢?

因为到了中学,其知识的重点已不仅仅是基础,还着重表现在思维上,同样是作文题《妈妈》,已不仅仅是局限在我的妈妈如何爱我,而是需要在立意上更新颖的东西,那怎么办呢?

这就是强调于思维的拓展了。

四、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

1、培养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时很多学生不重视预习,这是由小学知识结构决定的。

小学知识以直观化认识的知识为主,其实是用不着预习的;但初中,学生一定要注意要学会“预习”,因为知识的系统性更强了。

并且要完全理解预习的作用,所以在方法上要有所体现。

预习不仅仅是要看看老师“将要讲的课”,而是要找出问题来,以便上课时能带着问题去听课。

你有预习习惯吗?

问题解决:

101网校“超前班”

2、重视“提问”

李政道教授曾说过“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想要得到“学问”,就要学会“问”,如果只会回答,就得不到真正的“学问”!

提问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到了中学,这一点就表现得更突出。

由于小学知识以直观化知识、基础化知识为主,所以很多疑问在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但是到了中学,中学知识更系统化,前后的联系相对更紧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做到及时提问,否则,就会出现大的问题。

例如,第一天如果有了问题,也许只是一块“绊脚石”,但如果当天的问题不能解决,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由于前后知识的联系性,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可能已成为了一堵“拦路墙”。

所以,到了中学,更要强调提问的及时性。

爱不爱向老师提问题?

问题解决:

101网校“在线答疑”“答疑解惑”

3、重视“笔记”

在中学学习中,记笔记是必须要有的一个环节。

当然,笔记也是需要方法的,而各学校在学生记笔记方面并没有统一的培训。

例如初一年级,是学生练习记笔记的重要时期,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在知识的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小学知识以直观化知识为主,在学习中,对笔记的要求不高,而到了初中,知识以系统知识为主,没有笔记,学习遇到问题将较大。

在部分小学,到五六年级时,老师将逐步引导学生记笔记,所以这部分学生到中学后,可能会比较顺利。

而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训练,乃至到了高中仍做不好笔记。

记笔记并不是记得越详细越好,而是准确地记出该堂课的重点、难点。

学生在记笔记时两种极端的表现:

1、记得太详细,导致重点不突出;2、记得简单,板书怎么写就怎么记,记的内容自己下来看不懂。

记笔记不仅是对当堂课程内容的总结,也是学生后期复习的材料之一。

上课听讲都能听懂吗?

笔记记得如何?

问题解决:

101网校“同步课堂”“名师面授”

4、学会复习

在小学阶段,其实复习的作用并没有被大多数学生所重视,由于知识的难度跨越较小,相关知识在上课时认真听课就可以学会了;但是在中学阶段,复习是学习中必须有的一个环节。

当然在学习中,学校是安排了一定的复习活动的,比如每天讲完课后,老师都会留下作业——这是每日的复习,我们不妨称之为“日复习”;每月会组织月考——我们不妨称之为“月复习”;考试之前会安排考前“综合复习”。

“日复习”,主要是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就好比是认真地研究一粒粒散的珍珠,研究的再细,放回盘子后仍然是散的;而“月复习”和“综合复习”则是要把散的珍珠给穿起来,串成项链,强调的是系统性。

乍一看,这几种复习形式结合,正好处理了我们平时学习知识点的具体性、系统性的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又发现新问题——由“日复习”到“月复习”、“综合复习”之间的周期太长,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在“月复习”或“综合复习”时,很多知识等于是重新学习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建议学生养成“周复习”的习惯,每周进行一次周总结周复习,把本周老师讲的重点、难点梳理一下就成。

就像是把散珠穿成项链前,不妨先穿成若干个手链,最终再把手链接成项链就行了。

但是周复习是大多数学校因为时间原因所不能安排的,是要求学生主动自觉完成的。

除了考前的综合性的复习,是不是经常有阶段性复习?

多长时间复习一次?

问题解决:

101网校“名师面授”“综合版”

五、典型案例

1、案例:

王同学,初一,智力正常,小升初时学习成绩排在班里第二名。

是班里的文体委员,经常组织一些文娱体育活动。

学习很用功,但成绩却逐步下滑。

其班主任反映王同学上课能认真听讲,但基本不举手回应问题;作业能及时完成,只是正确率不是很高。

家长反映王同学平常正在家也花费很多时间学习,期末考试前越发勤奋,天天都开夜车。

但是王同学期末考试成绩仍然不是很好,下滑到班级32名,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痛,该生本人也开始怀疑本人的能力。

后来,王同学和家长找到了101网校,经过专业老师的分析,按照老师推荐的方法进行了调整,成绩大幅提高。

王同学也报名学习101网上课程,对他的学习大有帮助。

2、101专业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在初一学生中是有一定代表的。

很多初一学生的家长会反映:

我家孩子正在小学时学习很好,可到了初中之后学习成绩就开端降落,并且平常孩子学习还挺勤奋的,可成绩就是上不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信很多初一学生家长都有这种迷惑,孩子学习很勤奋可成绩就是上不走。

这种情况,假如孩子的智力没什么问题,家长就要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方法了。

学习方法不对,孩子的勤奋就可能枉费。

就像案例中的王某,智力没有标题,学习也很勤奋,可能就是学习方法不对,,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滑。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比较有很大的差别,初中学习课程添加,内容加深,学科体系结构发生变化。

学生要根据初中课程的特点来改变、调解本人的学习方法,找到合适本人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没有本人的计划

2)没有组成学问结构

3)不懂融会贯通

4)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5)不会听课

3、给学生的建议:

1)控制初中学习五环节:

预习—听课—双习—作业—总结

2)建构学问体系

3)模仿和积累典型例题

4)勤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4、给家长的建议:

1)营建学习型家庭气氛

2)对孩子的学习多鼓励,少批评

3)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和能力的关系

4)指示并强化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5)及时和老师沟通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好成绩的抉择要素。

§初二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

在初中阶段,初二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

初中教案中流传着一个说法:

“初一势均力敌,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学生既没有初一刚进校的那种新奇、兴奋和上进,也没有初三那么紧张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初二处于一个相对的平静期,学生在思想上容易松懈,在学习上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另一方面,初二的知识增多,又多了物理和几何,学习难度也加大了,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到学习比较困难。

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导致两极分化。

从每年统计来看,进入初二的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呈现出较严重的趋势。

初二年级也可以说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

多的老师和班主任都感叹:

初二的学生真难管。

关键词:

不同学科、不同方法

一、学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学科上的变化:

和初一比较,初二开始添设几何和物理,这两个学科都是思维训练要求较强的学科,直接为进入高一级学科或就业服务的学科。

2、学科思维训练的变化:

初二各学科在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初一更高的要求。

3、不同学科方法的要求:

初二阶段,随着理科课程增加了几何与物理,文科、理科的课程比重发生了改变,于是将更强调针对不同学科所采用的方法,即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方法。

否则,拿学理科的方法去学文科或拿学文科的方法去学理科,结果都不会好。

4、外部干扰因素对学习将有影响:

初二正是性格定型加快节奏,幻想重重的年龄期,常常表现出心理状态和情绪的不稳定,例如逆反情绪发展。

这给外部的诱惑和干扰创造了乘乱而入、乘虚而入的条件。

很多时候,学生的成绩会受到这种情绪“冷暖”的影响,出现一定的波动。

 

以语文(文科)和数学(理科)为例来看:

 

理科学习特点

以数学为例,数学学科有一个特点:

所有的练习题都是由一定的公式导出来的,都是课本上例题折衍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学的学习就像是一串葡萄,公式是这串葡萄的根部,而所有的练习题则是这串葡萄的葡萄粒。

那么,摘葡萄该如何摘呢?

固然可以一颗颗去采摘,但我想大多学生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因为效率低,而是采摘其根部,成串成串地采搞。

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学习的方法,即“回归课本,吃透例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搞题海战术并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因为没有系统性学习的前提下,多做题就像是搞葡萄时在单颗地采摘,费时且效率低。

正确的方法是真正地把课本上的例题研究透了,所谓的“吃透”例题并不等于“会做”例题,“会做”针对的是单题,“吃透”意味着掌握规律,掌握的是一类。

数学课程,单靠数学课本是有可能学好数学的。

文科学习特点:

以语文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则是一个零散积累的过程:

今天我学到一个知识点,收了起来;明天又学到一个知识点,又收了起来;后天,又收了一个……就像是捡珍珠一样,一颗颗地捡起来并放到盘子里——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只是积累只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并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学习目的。

语文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所以积累了之后,能否有效地“调用”积累的素材将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就像是一盘散的珍珠虽然放到了一个盘子里,但是当我们需要其中某一颗珍珠时,能否很快的从散珠子中找到我们需要的那一颗呢?

如果不能很快地找出来——很难,因为盘里的珠子是散的,那盘子里有这颗珠子等于没有。

——考试何尝不是如此?

并不止在于你积累了多少,还要看你能用上多少?

另外,语文学习的方法也切忌于“概念化”,否则显得苍白空洞。

以作文为例,当我们提出问题:

“如何能写好作文”时,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多阅读、多思考、多参考、多练习、多观察……”听起来,是非常有道理,但仔细想,才发现都是“没有用”的道理。

之所以说是没有用的,就是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比如“多阅读”,怎么样去阅读?

阅读什么?

“多观察”,怎么样去观察?

观察什么……在这些细节方面却缺少具体的指导。

而这些细节方面的方法性的东西,却是需要学生在老师大的方面指导下,自己多总结的。

因此,文科的学习,拓展是最重要的组成,方法上显得“散”,要求得却十分具体。

语文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

立足课本、走向课外、具体方法、寻找规律。

语文课程,单纯靠课本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单纯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也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

二、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

5、理科更注重预习

理科的课程更注重于预习,因为理科要求的思维更抽象化。

所以在理科学习时,必须要有预习环节,是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重点强调两点:

1、预习的环节必须要有;2、预习不仅仅是提前看看书。

第一点,预习环节必须要有。

预习就像是战斗前的“侦察”,一个指挥员只有在了解战场上敌人兵力部属、战场地形地貌等因素的情况下,才能胸有成竹,有重点的兵力投放。

课堂亦如此,一堂课40分钟,每个学生都不能做到注意力始终专注——以高中生为例,从心理学上来说,如能坚持25分钟便是极限,也就是说25分钟必然要放松休息一下。

但在课堂上,这个“放松”的时机显得很重要,如果恰恰是老师讲重点时“放松”,效果会大大折扣,因此,课前的“侦察”(预习)就显得必要了,在了解了当堂课的“重点”、“难点”后,听课时就可有备而战。

第二点,结合第一点我们知道,预习其实就是“侦察”行为,那就必须有结果,否则没有意义。

在学习中,预习不仅仅是提前“看”过,而是要找出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你有预习习惯吗?

问题解决:

101网校“超前班”“学习导航”

6、及时“提问”

提问的及时很重要,到初二时,知识系统化更强,前后的联系相对更紧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做到及时提问,否则,就会出现大的问题。

例如,第一天如果有了问题,也许只是一块“绊脚石”,但如果当天的问题不能解决,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由于前后知识的联系性,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可能已成为了一堵“拦路墙”。

所以,到了中学,更要强调提问的及时性。

再例如对待作文的评改,建议学生写完作文后可先找老师面批,以期得到及时的点评。

因为作文本身就是灵感思维的结果,可能在一小时之后学生再看自己的作文就会有一种“陌生”感,如果只是等待老师书面的评语,可能是一星期或是两星期之后,点评的结果已经大大降低了应有的效用。

爱不爱向老师提问题?

问题解决:

101网校“学习交流”“答疑解惑”

7、重视“周复习”的环节

中学阶段,复习是学习中必须有的一个环节。

当然在学习中,学校是安排了一定的复习活动的,比如每天讲完课后,老师都会留下作业——这是每日的复习,我们不妨称之为“日复习”;每月会组织月考——我们不妨称之为“月复习”;考试之前会安排考前“综合复习”。

“日复习”,主要是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就好比是认真地研究一粒粒散的珍珠,研究的再细,放回盘子后仍然是散的;而“月复习”和“综合复习”则是要把散的珍珠给穿起来,串成项链,强调的是系统性。

乍一看,这几种复习形式结合,正好处理了我们平时学习知识点的具体性、系统性的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又发现新问题——由“日复习”到“月复习”、“综合复习”之间的周期太长,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在“月复习”或“综合复习”时,很多知识等于是重新学习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建议学生养成“周复习”的习惯,每周进行一次周总结周复习,把本周老师讲的重点、难点梳理一下就成。

就像是把散珠穿成项链前,不妨先穿成若干个手链,最终再把手链接成项链就行了。

但是周复习是大多数学校因为时间原因所不能安排的,是要求学生主动自觉完成的。

除了考前的综合性的复习,是不是经常有阶段性复习?

多长时间复习一次?

问题解决:

101网校“名师面授”“综合版”

8、“笔记”的作用

记笔记并不是记得越详细越好,而是准确地记出该堂课的重点、难点。

学生在记笔记时两种极端的表现:

1、记得太详细,导致重点不突出;2、记得简单,板书怎么写就怎么记,记的内容自己下来看不懂。

记笔记不仅是对当堂课程内容的总结,也是学生后期复习的材料之一。

上课听讲都能听懂吗?

笔记记得如何?

问题解决:

101网校“同步课堂”“名师面授”

9、学会总结,利用好“错题本”

在现在的中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缺少的是在学习上的总结,阶段性的总结是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同时,建好并利用好错题本。

在练习中、测试中的错题处理,大多数的学校老师都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科目错题本,很多学生也可能建了自己的错题本,但真正的如何利用才是问题所在。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错题已在作业本上、试卷上做出了修改,已没有必在再整理进错题本——这种认识使错题本成为一种形式。

但事实上,错题本的作用在学习的环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很多学生在考前复习时,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变成了“翻书”,在“翻书”的过程中,发现课本上的题似乎都会,但一考试就又发现了问题。

那么复习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在找出学习中的“不足”,那“不足”究竟在哪里呢?

就在平时的练习中、测试中出现的那些错题。

但是错题被发现后,如不能将这些问题集中,复习时只好重新找过……相反,如果是错题本利用得好,学习针对性会更强,效率会更高。

有没有定期的总结、有没有错题本?

问题解决:

101网校“在线测试”“疑难共享”“错题难题本”

10、学会区分轻重主次

区分主次轻重。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更多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

初二时,每门主科阶段性的总结练习还是必要的。

初二后半学期,地理、生物要结业,听好课,掌握必要的知识即可。

政治除了课本知识,还得多关心时事。

第一,区分主次轻重。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

初二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必要的。

初二后半学期,地理、生物要结业,听好课,掌握必要的知识即可。

政治、历史是开卷考试,除了课本知识,还得多关心时事。

第二,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早晨,人的记忆力最好,适合读英语,记单词。

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效率高一些。

其他的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应该抄下来以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会轻松很多。

晚间复习时切忌打疲劳战,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剧烈的室内运动,放松自己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准备什么呢?

就是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

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

第四,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

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

同时,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第五,学习,“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效。

每次听完课后,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

现在的辅导资料很多,哪一种好呢?

哪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

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自己看起来很舒服,就用哪一本。

如果还感觉不准,可以咨询代课老师。

第六,认真安排复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多准备几个笔记本。

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及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记下来。

这样,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你觉得文科与理科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区别?

问题解决:

101网校“学习指导”“答疑解惑”

三、典型案例

1、案例

王倩悦,初二学生,上课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容易走神,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经常头痛、腹痛等。

主要表现在对新环境、新课程的不适应感。

原因是对新的学习方法或新课程学习的不适应。

2、101专业分析

初二各学科在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初一更高的要求。

3、101学法指导

1)积极培养学生对新添学科的学习兴趣,平面几何是逻辑推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训练的体操,几何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学生顺利地完成第五个思维发展飞跃。

理化学科是学生将来从事理工科的基础,语文的快速阅读和写作训练也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

学生在生理上的日渐趋成熟,已经为学生自我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爱好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切记勿偏科,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都是学生和谐发展的第一块基石。

2)用好101网上快乐学习法

3)利用101网校的预习课程提前了解“敌情”。

4)上课必须认真听讲。

5)课上不足,课下补。

每周必须到网校的名师面授报到,听名师进行总结。

6)最后,利用网校的同步练习和其他练习让知识坚不可摧。

 

§初三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

初三阶段,无疑是初中学习的冲刺期,这个阶段,还会再加一门化学课,学习的压力无疑更重了。

学生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大。

面对压力,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迷茫、困惑……同时,也是学习最关键的一个时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成绩提升的最大化是一些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有效总结,合理归纳

 

总的来看,初三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归纳总结的阶段,是将初一、初二学习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的过程。

就像是把原来积攒的珍珠串成项链的一个过程。

所以,这个阶段,比初一初二更强调总结的重要性。

一、初三年级的特点及注意点

1、三多一少:

初三阶段,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三多一少”,即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休息时间少。

在初三阶段,除了质检考、模拟考、毕业考和升学考外,小考小测月月有,甚至周周有,天天有,这时同学们难免会有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很容易情绪波动,对自己产生怀疑。

6)合理归纳总结

重视笔记的整理,进行阶段性的归纳。

可以从知识的目录入手进行知识的系统整理。

3、对待问题:

利用好“错题本”

在初三大考前充分暴露自己的失误是件好事,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定期的总结是不可少的,发现了漏洞就及时补上。

考试和练习之后,看一下哪些不该丢分的地方丢分了、哪些地方错了,可以将这些题抄到一个错题本上,将考查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