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05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docx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1号)

1、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主持人:

这个字)“臼”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笔顺。

(撇竖横横折横横)

2、新课标规定高年级段学生的默读速度应达到一分钟(300)字

3、请背诵古诗《长歌行》。

这首是汉乐府的诗,请问乐府指的是什么?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焝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分析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描述了阅读中的一种现实,即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读者的阅读结果各不相同。

从阅读结果的角度讲,这一句话非常正确。

因为读者的内因和外因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读者得到的阅读结果必须不相。

但是不要把它当成了一种放之于阅读的任何阶段都正确的绝对真理)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2号)

1、请写出“爽”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笔顺。

(shuǎng)(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

2、( 人文性 )和(工具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填空题:

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4、分析题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

“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3号)

1、请在黑板上默写出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2、请你说出五岳分别是哪五座山?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3、请说出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至少10个.(龙腾虎跃狐假虎威鼠目寸光鸡犬不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猪狗不如闻鸡起舞狼心狗肺蛇鼠一窝)

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舶来品都不是汉语文的内在属性,都是外在于汉语文的属性,外在于汉语文的属性当然不能“统一”在汉语文之内。

人为地硬让它们统一是违反最起码的逻辑规律的。

所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个想当然的假命题,从根本上是说不通的。

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也证明了它们是离汉语文很远的东西。

比如谁说话、写文章想到了什么“工具性”?

谁又想到了要表达什么“人文性”?

说话、写文章,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样的“言”来表达自己的心中之“意”——心意、情意、意见、意思、意图、意志、意愿、意念、意趣等等。

这也就无怪乎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面对着这“两性统一”产生那么多的困惑和迷茫了。

据说连“新课标”研制组组长巢宗祺教授也承认:

“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清楚的。

”①连巢教授都说不清楚,就因为它们是生硬移植来的“洋玩意”,不“服”我们汉语文的“水土”!

这样不“能够概括清楚的”概念竟然出现在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上,不是很尴尬、很悲哀的事情吗?

难道我们的汉语文就没有自己的一套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的“话语”系统吗?

难道我们的汉语文真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语文吗?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4号)

1、《论语》的作者是谁?

它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

(《论语》,汉代又称《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书。

它也记载了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以及当时人们对孔子的议论。

2、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请问他是哪国人?

(瑞典)

3、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的四个成员是谁?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毛远新等)

4、论述:

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无论何时,语文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

一个人的语文学习不是从进入学校那天开始的,也不是离开学校就结束,而是随时随地都有语文的学习。

“语文譬花果,社会乃其根。

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

”当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时,语文课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动力。

与其大道理、小道理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珍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自己到田里去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真真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和“听”出来的。

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能真正的悟出,语文内容无比丰富,她负载着人类文化、民族精神,涉及到政治、军事、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每一个领域。

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的学生,才能叫做“具备良好的素养”。

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5号)

1、选择题让学生默读这一要求是在哪个学段提出的?

(C)

A低段B中段C高段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

笛福)

3、有个典故说的是成语“一枕黄粱”的来历,请为大家讲述这个典故。

(比喻虚幻的梦想。

含贬义

典故: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位落魄书生,卢生,由于怀才不遇,一天他来到河南邯郸县。

在那里,他遇到一位仙人。

这位仙人送给他一个枕头,并告诉他这是个可以实现愿望的枕头。

卢生就很高兴地睡在枕头上。

睡梦中,他科举及第,官运亨通,做了大官,还拥有富贵荣华,美妻娇妾。

但不久,他受到奸人陷害,锒铛入狱。

在朋友的努力奔走,他得到平反。

最后,他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就离开人世间。

当卢生醒来的时候,他发现那位仙人还在煮黄粱。

他突然有所领悟,对于世间的富贵荣华,不再耿耿于怀。

4、一位老师教《月光曲》,问学生:

什么是“幽静”?

一学生回答:

“幽静是幽雅安静”。

师问: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答:

“我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老师又问:

“请你举个例描述一下。

”生回答不出来?

接着,老师就放课件:

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郊外,在月光底下一片银色的世界,万籁俱寂,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经历过类似的环境吗?

请你评述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开始为什么回答不出,后来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理解。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6号)

1、请你说出至少十个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狐朋狗友狼心狗肺闻鸡起舞兔死狗烹狐假虎威狼吞虎咽鸡飞狗跳龙腾虎跃鼠目寸光亡羊补牢)。

2、《学会看病》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单元的一篇文章,在这组课文中还编排了哪几篇课文?

3、 

4、论述题:

      在教《月光曲》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启发学生:

师:

贝多芬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

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师:

贝多芬在干什么?

        生:

散步。

师:

在什么时候散步?

        生:

秋天。

师:

秋天的什么时候?

        生:

一天夜晚。

师:

贝多芬听到了什么?

      生:

断断续续的琴声。

师:

附近有什么?

            生:

一所茅屋。

请你评述这位老师的提问启发设计。

 你认为课堂提问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答案

一、填空题:

 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体现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成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教学相长    )

2、学不躐等。

( 循序渐进       )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长善救失      )

二、连线题:

《西厢记》         崔莺莺

《牡丹亭》        杜丽娘

《长生殿》        杨玉环

《桃花扇》       李香君

三、判断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汉语拼音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B、“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对面”。

C、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能低于三级甲等。

四、选择题:

北岳恒山位于我国(    C )省

陕西;B. A.山东;

   D.  湖南。

C.山西;

五、简述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六)

命题人:

陈林如

第11号题

一、填空题:

我国古代教学内容的“六艺”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二、连线题: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巴黎圣母院》雨果

《老人与海》海明威

三、选择题: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做到:

(C)。

A.多认多写B.识用分离C.多认少写

四、判断题:

下面句子没有毛病的是(C)

A、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美国发射的。

B、“爱屋及乌”是心理学中的定势效应。

C、“一头猪等于一座有机化肥厂。

”是一个比喻句。

五、简述题:

一位教师在教学《珍贵的纪念》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亭子是谁建的?

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

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

  第二次: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

亭子周围的景色怎样?

花是谁种的?

为什么“这才是珍贵的纪念”?

  第三次:

……

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

有人说,合作学习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要在需要合作时合作。

结合此案例,请你谈谈,合作学习要注意什么偏向?

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

第12题

一、填空题:

填出下列网络新词的意思

杯具(悲剧)

围脖(微博)

拍砖(骂人)

二、连线题:

多元智力理论霍华德·加德纳

掌握学习布卢姆

情境教学李吉林

诗意语文教学王崧舟

三、判断题:

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是(B)

A、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

 B、“机关算尽大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是小说《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C、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个别把握的能力。

三、选择题:

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是(D)

A.GPS

B.AIDS

C.GDP

D.DNA

五、简述题:

新课程教学十分强调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一些老师在上阅读课时常会说:

“孩子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如一位教师在上老舍先生的《养花》时,让学生分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结果学生首先在组内就无谓的争论起来,个人读个人喜欢的段落,半天达不成共识,等到全班反馈时,有的段落就被学生所冷落,没有小组阅读的反馈意见。

请你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并提出你的行动建议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

1号题

一、填空题:

 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体现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成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教学相长      )

2、学不躐等。

(循序渐进        )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长善救失      )

二、连线题:

《西厢记》     崔莺莺

《牡丹亭》        杜丽娘

《长生殿》       杨玉环

《桃花扇》           李香君 

三、判断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汉语拼音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B、“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对面”。

C、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能低于三级甲等。

四、选择题:

北岳恒山位于我国(   C  )省

陕西;B. A.山东;

   D.  湖南。

C.山西;

五、简述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

2号题

一、填空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

(    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

二、连线题:

《三国演义》      蒋   干   

《水浒传》       顾二嫂

《西游记》          罗刹女

《红楼梦》       柳湘莲

三、选择题: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

(   C     )

A.天山;

祈连山;B.

C.秦岭;

D. 大行山。

四、判断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睡觉的家具”。

B、“小俩口”中的“俩”用错了。

C、新课标规定:

修辞知识要作为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之一。

五、简述题: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

“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3号题

一、填空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

(  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习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选择题: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诗人(    B    )的诗。

A.   歌德

B.   雪莱

C.   泰戈尔

D.  艾青

三、判断题:

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是(    C  )

A、江青、姚文元、陈伯达、张春桥。

B、林彪、江    青、王洪文、张春桥。

C、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

四、连线题:

白金汉宫       英国   

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

爱丽舍宫        法国

白    宫             美国

五、简述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4号题

一、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七月流火”的意思是指“天气转凉了”。

B、量化和客观评价是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

C、《论语》的作者是大教育家孔子。

D、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成正比。

二、填空题:

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

三、连线题: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                            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  马卡连柯

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                   

“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才是良好的教学”                                 维果斯基

四、选择题:

下面画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是( B    )

A. 追本溯sù 源

B. 自怨自艾yì

C. 心广体胖pàng

D. 博闻强识zhì

五、简述题:

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5号题

一、选择题:

中国民歌《茉莉花》是(  D  )省的民歌。

A.  江西

B.  云南

C.  湖南

D.  江苏

二、连线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道即自然,自然即道”                 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清静无为,逍遥而自得”               庄子

三、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8条道德规范要求。

B、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秦朝。

C、“喟然长叹”的“喟”在普通话中的正确读音是 :

kuì 。

D、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是法国人。

四、填空题:

传统戏剧中的四大角色是:

(  生旦净   丑         )。

五、简述题:

一位老师教《月光曲》,问学生:

什么是“幽静”?

 一学生回答:

“幽静是幽雅安静”。

师问: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答:

“我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老师又问:

“请你举个例描述一下。

”生回答不出来?

接着,老师就放课件:

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郊外,在月光底下一片银色的世界,万籁俱寂,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经历过类似的环境吗?

请你评述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开始为什么回答不出,后来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理解?

6号题

一、填空题: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识字写字 )、(阅读  )、(  写作  )、(  口语交际  )能力。

二、连线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

三、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屡见不鲜”中的“鲜”本意是指“新捕的鱼”。

B、佛教诞生于古代中国。

C、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 4月23日。

D、安放在世博会展览的丹麦“小美人鱼”铜像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美人鱼》而创作的。

四、选择题:

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标志的图案是(        C )

A.  大熊猫

B.  司母戊鼎

C.  马踏飞燕

五、简述题:

在教《月光曲》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启发学生:

师:

贝多芬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

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师:

贝多芬在干什么?

         生:

散步。

师:

在什么时候散步?

         生:

秋天。

师:

秋天的什么时候?

         生:

一天夜晚。

师:

贝多芬听到了什么?

       生:

断断续续的琴声。

师:

附近有什么?

             生:

一所茅屋。

请你评述这位老师的提问启发设计。

  你认为课堂提问要注意些什么?

7号题

一、填空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语是: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是:

  (   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

二、连线题:

纸上谈兵                赵括

指鹿为马              赵高

负荆请罪             廉颇  

破釜沉舟             项羽  

三、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D     )

A、世界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B、异体字在地名中也不可以保留使用。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D、“画地为牢”的“牢”在古代是指“监牢”

四、选择题: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BD )

A .   挺而走险   向隅而泣

B .   脍灸人口   揣揣不安

C .   病入膏盲   万马齐音

D .   草菅人命    瞻前顾后

五、简述题:

我国一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请你结合语文新课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与看法。

8号题

一、连线题:

中国著名画家擅长画的对象

王  冕             梅

徐悲鸿          马 

郑板桥            竹

齐白石          虾  

二、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用是(B   )

A. 统筹兼顾

B. 以人为本

C. 科教兴国

D. 发展经济

三、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C )

A、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由教师设计,学生自行组织进行。

B、仙人掌是一种没有叶子的植物。

C、杭州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D、德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四、填空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简述题:

谈谈你对“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理解及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9号题

一、填空题: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论语 》   )、(      《 孟子 》   )、( 《大学》   )、( 《中庸   》    )。

注: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连线题:

《白雪公主》             格林  

《狼和小羊》            克雷洛夫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哈里·波特》        罗琳

三、选择题: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___周年;改革开放     周年。

(     A   )

 65    30A.

 73    32B.

 70    20C.

四、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C     )

A、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多读书,多做题。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李白《送杜少府之任属州》中的诗句。

C、农历乙未年是羊年。

D、称为“天下第一书”的《兰亭序集》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

五、简述题:

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教师要学生说说对于课文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等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

许多同学当然都喜欢孙悟空,但有一位同学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很勇敢,打败了再打。

这时,另一位同学也来帮腔:

“我还觉得白骨精很孝顺,吃唐僧肉了,还不忘把老母亲接来。

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感受,你如何处理?

10号题

一、连线题:

人物与事件连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 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二、选择题:

主张儿童中心论的 是“ 现代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B    )。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  凯洛夫

三、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B   )

A、李校长对父亲去世的张老师说:

“对家父的不幸逝世,我代表学校表示哀悼”。

B、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C、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外在的附加任务。

四、填空题: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乡试、会试、殿试。

在省举行的考试叫(  会试     ),乡试第一名称为(   秀才     )。

(会试第一名是举人,京城殿试第一名是状元;的人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五、简述题:

在提倡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多元感悟以后,学生阅读中出现了许多有个性的读书感悟:

如学习《景阳冈》一课,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