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05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docx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1)查字典填空。

“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它在字典中的意思有:

①纵容(子女等)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②习以为常,积久成性。

“惯”在“习惯”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我能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组词:

________。

(2)老师傅剃头时________让小沙吃尽苦头,小沙因为________而痛,又因________而痒。

小沙剃头时的感受我们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3)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谁?

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答案】

(1)G;guan;②;娇惯

(2)推剪;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如坐针毡

(3)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大笑。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

这样称呼他是因为老剃头师傅剃头时让小沙感到很痛苦,还收取双倍的钱。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惯,音节guàn,音序为G,应先查字母G,再查音节guan。

习惯的惯,应该是习以为常的意思。

可以用纵容这个义项,组词为惯坏、娇惯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小沙的头发被推剪夹住,所以剃头让他吃尽了苦头,碎发落进脖子里,又让他感觉很痒,根据头发像针一样刺,可以用“如坐针毡”来形容小沙的剃头感受。

(3)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用于描述不定时地先后发生的两件事。

可以写:

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大笑。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G、guan、②、娇惯

(2)推剪、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如坐针毡(3)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大笑。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

这样称呼他是因为老剃头师傅剃头时让小沙感到很痛苦,还收取双倍的钱。

【点评】

(1)本题考查用音序法查字典的能力。

先根据所查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找到所在的音序,然后找到汉字的音节所在的页码,即可找到所查的字。

根据字典正文对汉字的解释,可以得到字义、组词等帮助信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造句的能力。

先明白划线词语的意思,根据文中的用法,写出一个形式相仿、内容合理的句子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可是,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

”小叶说。

   “再说,怎么梳呢?

那么长的头发。

”小美也说。

   “这太简单了。

当头发长到那么长的时候,我就已经有十个妹妹了。

我只要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就行了,十个妹妹会卖力地给我梳头的。

好玩极了!

”小真说,“抹上香波一揉,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

唯一遗憾的是不甜。

而且啊……

“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

而且啊……”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地梳头    ________地坐在椅子上    ________地荡来荡去

(2)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

①“这太简单了”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

A.梳头   B.洗头   C.洗头和梳头

②小真的长头发打算让________梳。

A.自己   B.妈妈   C.十个妹妹

(3)作者的想象力多么奇妙!

头发上的泡沫好像________,________好像海带一样。

(4)小真打算如何洗长头发?

(5)小真的长头发还能怎样梳理或清洗?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卖力;悠闲;轻轻

(2)C;C

(3)大大的蛋卷冰激凌;河水冲洗的头发

(4)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

(5)小真把瀑布当作滑梯,滑上几个来回,长头发也就被瀑布冲洗干净了。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横线上应填上修饰词语,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大胆想象,敢于去想,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和幻想,都反映自己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当然还要合乎情理。

想象大胆不等于胡乱瞎想。

故答案为:

(1)卖力、悠闲、轻轻

(2)①C、②C(3)大大的蛋卷冰激凌、河水冲洗的头发(4)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

(5)小真把瀑布当作滑梯,滑上几个来回,长头发也就被瀑布冲洗干净了。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学生还应对这类词进行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重点段落。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这个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

本段写的是________。

【答案】3;溪边钓鱼

【解析】【分析】第一空考查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此题按句号数一数即可。

第二空考查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

3;溪边钓鱼

【点评】此题第一空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

第二空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阅读感悟。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1)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2)“呀,我变成了一棵树!

”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______之情。

A. 快乐                                         

B. 惊喜                                         

C. 难过

(3)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________作用,还可能有________等形状。

【答案】

(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2)B

(3)列举的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

【解析】【分析】

(1)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故答案为:

(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2)B;(3)列举的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

【点评】

(1)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

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1)做贼心虚的贼和老虎都以为“漏”是________,一心想逃命。

(   )

A. 老爷爷                               

B. 老婆婆                               

C. 对方                               

D. 厉害的角色

(2)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3)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老虎和贼内心活动的语句。

(4)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

歪   驮   贴   纵   蹿   蹭

①“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②“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③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答案】

(1)D

(2)C

(3)老虎: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贼: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4)贴;蹭;驮;蹿;歪;纵

(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是夸张。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然后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4)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

(1)D

(2)C(3)老虎: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贼: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4)贴、蹭、驮、蹿、歪、纵(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拇指汤姆(节选)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

   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

“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嗨,爸爸!

”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

”樵夫大笑起来,说道:

“这怎么可能呢?

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

”汤姆说道:

“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爸爸只得答应:

“好吧!

那就试一次看看。

”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

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

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

”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

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

大姆指汤姆马上喊道:

“爸爸,来看呀!

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

”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井井有条——________     平平安安——________

(2)汤姆的办法是什么?

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3)短文描写了关于汤姆的一件什么事?

(4)从短文描写的事情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个(   )的孩子。

A. 诚实                                     B. 强壮                                     C. 聪明                                     D. 勇敢

7.【答案】

(1)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梧桐树

;芽苞

;许许多多

(3)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  芽苞的绽放;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4)首尾呼应;这样写能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校园里的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表示时间类词语的归类。

细读语段找出即可。

(2)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这类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后句来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对比喻这个修辞的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要多积累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和作用,此处是首尾呼应,可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

故答案为:

(1)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梧桐树;芽苞;许许多多(3)比喻句: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芽苞的绽放;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4)首尾呼应;这样写能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校园里的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点评】

(1)此题考查对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8.【答案】

(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2)尖尖的

;很小

;非常锋利

;很短

;锐利有力

(3)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4)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

(5)蚂蚁的触角:

蚂蚁之间用触角交流。

蝙蝠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强烈的超声波,并用它的耳朵收听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以此飞行、捕食。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体形比老鼠大。

②错误,刺猬的腹部没长像钢针一样的影刺。

③正确。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可以查阅资料。

 

故答案为:

(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2)尖尖的;很小;非常锋利;很短;锐利有力;(3)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4)但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5)蚂蚁的触角蚂蚁之间用触角交流蝙蝠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强烈的超声波,并用它的耳朵收听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以此飞行、捕食。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枚金币

   一位有钱人出门,从他的衣袋里掉下一枚金币。

   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它决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找一个称心的新主人。

   前方走来一个牧童。

金币想,牧童固然天真,但他什么都不知道,要把我当成瓦片随手扔进池塘,那我不就惨了。

所以,它赶紧滚进草丛中。

迎面又走来一个学者。

金币想,如果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会长很多见识。

但这种人自视清高,甚至会傻得“视金钱如粪土”,如果他把我扔了,岂不是自讨苦吃?

所以,他第二次躲进了草丛中。

   这时,富翁匆匆赶回来,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噢,主人在找我!

”于是,金币不假思索地又回到了富翁的衣袋里。

   富翁把金币带到一个奴隶市场,放在一个孩子手上。

金币一看,这孩子不是那个牧童吗?

牧童接过金币,递给了学者,然后牵着水牛给了富翁。

学者接过金币,走到一个贫苦老婆婆面前,把钱给她了。

老婆婆看着金币,泪水流了下来。

   金币终于明白:

富翁把它给别人是为了自己,他买下了牧童的水牛;牧童和学者把它给别人,则是为了救人。

(1)金币从主人的衣袋里掉出来后心情怎样?

为什么?

请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刚掉出来的金币看见了________,但它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________。

金币又看见________,它又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________。

金币接着看见了________,这一次它选择________。

(3)短文中的金币最后明白了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了吗?

请你用金币的口吻来回答。

【答案】

(1)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牧童;牧童太天真;学者;学者太清高;富翁(主人);回到富翁的衣袋

(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1、牧童2、牧童太天真3、学者4、学者太清高5、富翁(主人)6、回到富翁的衣袋(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畅想曲

   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

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身材。

   “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时,也被让妈妈流连忘返的地方迷住了——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着一朵朵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要告诉人们,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蹈家。

   “沙沙沙,沙沙沙……”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而隐居在树下的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一声声、一阵阵,远远近近,组成一部宏大的自然交响乐。

   “呜——呜——”随着呼啸的北风,一场瑞雪悄然而至。

清晨,遍地洁白,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在这天然的纯白地毯上嬉戏、打雪仗、滑雪……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追逐着!

他们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欢快!

   我爱大自然,爱它的春光明媚,爱它的蝉声阵阵,爱它的麦浪滚滚,爱它的银装素裹……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镜子”指的是________,“秀发”指的是________。

(2)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写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

请你按顺序总结。

(3)短文的结构是(   )

A. 分总                                        

B. 总分                                        

C. 总分总

(4)你爱大自然吗?

爱它的什么?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答案】

(1)小河;柳条

(2)短文按时间顺序写的,描写了春天的小草、野花、柳树;夏天的蝉、荷花、青蛙;秋天的银杏叶、蟋蟀、蝈蝈、油葫芦;冬天的雪。

(3)C

(4)我爱大自然,爱它的繁花似锦,爱它的郁郁葱葱。

【解析】【分析】⑴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⑵考查对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