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1155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docx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

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

  【摘要】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从以学生为主导到快乐体育思想的提出,见证着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模式这一领域探索的步伐。

文章试图从学生的自身体验角度出发,基于“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视角,提出体育教学游戏化教法实现体验教学的主张,建构体验教学模式,为我国的体育课堂教学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教学模式;快乐体育;体验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国家级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

BLA100102);广东省增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三批(专项)立项课题《体育有效教学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研究》(课题编号:

ZC1336);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资金项目“校园体育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课题编号:

201506092173)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0568(2016)03-0030-04

  2001年,国家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体育培养目标。

目标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与人交往、合作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目前的改革进程来看,现有的诸多体育教学模式也正反映了这一理念,其中“快乐体育”就是广为流行的一种。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理论繁荣,同时其自身也产生了异化。

体育本质是一种以“身体”教育为本取的“工具本体”,基于体育“工具本质”逻辑,学校体育与“运动”及“运动之乐”存在着有限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可以快乐,但又不一定是快乐的。

因此,基于“快乐体育”本体教学理念,提出体验教学主张。

  一、“快乐体育”本体理念及其异化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

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相对而言,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术的规范、运动技能的提高,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成人化动作、成人化理论、成人化思想。

而快乐体育的本体教学理念则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体育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

“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所以,“快乐体育”这一思想无疑是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史的一次重要革命。

此模式不但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同时也强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知识、学技术、求创新,这样不但能产生良好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促进,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的“快乐”,乃是直接指向对人有益地发展,使学生向着更加社会化发展的,注重学生在身体活动中体验对自我的尊重,认同以及同伴间的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群体的归属感与信赖体验,而并非简单的“玩、笑”,但由于对模式理解上的偏差,很可能导致教学执行者将模式的宗旨理解为让学生获得带有生物本能性的、游戏性的、玩笑性的“快乐”。

这就很可能就会将快乐体育带到另一个肤浅的层面上去,结果将会是使学校体育课堂失去其本体的作用,变成一种娱乐教育。

  另外“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还有另一层理解,就是学生在体育课当中可能会体验到身体上正常的不适与种种并不快乐的磨练,这也是快乐体育的本体范畴,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当然这对于传承体育文化是必要的,但并非全部),让学生在适当的范围内体验运动过程中的痛与苦,在痛与苦的磨练中塑造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不惧困难的顽强的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品质也正是现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相当缺失的重要品质,因为体验痛苦艰辛之后的快乐更具有教育意义。

然而,就目前“快乐体育”的实践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合作学习担心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容易造成课堂纪律松散。

  2.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或造成“放羊”。

  3.分组练习学生满场跑,学校领导或老师不好评价。

  4.担心学生技能差,怕出教学事故,不敢放手让学生练习。

  5.学生评价难以操作,不知道从何入手给学生评价。

  面对以上难题,应如何解决呢?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期的调查,基于“快乐体育”本体教学理念,提出以下的体验教学主张。

  二、体验教学实践的基本思路

  1.体验教学内涵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活动的,引申为亲身经历之意。

新课标强调体验式学习,但何谓“体验教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只是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注重与学生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使学习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这些表述和关键词正是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

因此,笔者认为,体验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既是一种互动的交往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

它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遵循体育教学身体练习特有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和愿望。

下面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1)案例。

  教学对象:

广州市增城区某中学高二足球选项学生。

  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个人控球能力。

  学习内容:

一人一球控球练习,两人一球控球、抢球练习,规定范围内的多人控球、抢球练习,绕杆比赛。

  教学流程:

上课开始集合――教师宣布上课的内容,提出热身要求,讲解示范多种控球的技术要领,分组练习,教师参与练习并指导赳正错误,结束集合――教师总结。

  

(2)分析与讨论。

本节课是一节足球基本技术课,对于足球课来说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课。

根据学生的爱好,球类以比赛为主较为有趣,学生能释放自己,也能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学生也乐于参加比赛。

基本技术课对学生有一定的制约,学生不一定乐意练习创新。

所以对于学生自觉学习创新有一定难度。

下面就教师参与的讲解、分组和总结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课的开始,教师讲解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讲述一些著名球星的精湛技术,教师作简单、正确的基本技术示范,说明高超的足球技术也是这样演变出来的,学生分组进行个人的练习研究,然后两人一组进行一对一的对抗,并研究讨论,接着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球数是人数1/3的对抗练习,最后再进行绕杆比赛的练习,全过程教师安排练习时间并参与学生练习,使学生从对抗中发挥想象力,拓展创新技术。

  其次,教师的总结讲解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总结能决定这次课的性质和效果。

体验教学的特点就是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用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情绪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回顾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成功,然后有针对性地总结。

譬如有位同学在个人和两人练习的时候挺不错的,技术表现得挺好,但是到集体练习和绕杆比赛的时候就紧张起来,技术有点变形,经常控不稳球,但也很认真和努力练习。

教师先分析此情况是心理障碍,而不是个人技术问题,然后进行激励。

通过激励,可以给学生留下了烙印,不知不觉间使学生学会了这种心理的稳定性和控制心理情绪。

  2.体验教学的实施

  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这种体验教学呢?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充满激情,活泼愉快,重感情但自控能力弱,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与幻想。

情感的两极明显,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处于人生发展的“疾风怒涛”时期。

例如,取得成绩时非常高兴,表现唯我独尊倾向;一旦失败,又陷入极端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

并且情感的社会性日益深刻,喜欢与人交往。

所以体育课堂成为他们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

调查还发现,学生对有游戏及比赛的体育课兴趣会变得更为浓厚,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所以笔者在这里提出高中体育教学游戏化实现体验教学模式(见图1)。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体育的游戏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寓运动技术于游戏之中,让学生体验运动后的身体快感。

这种快感是以学习的进步和学生的身体愉快体验为基础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快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学生得到的情感体验是全方位的。

在游戏中,学生不但能得到自信心,失败时如果得到正确疏导,学生的受挫折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也会提高。

这样对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高中体育教学游戏化实现体验教学对固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冲击,在我国,体育教学多年来以三段式或四段式的教学模式为主,高中体育课也不例外。

在很多人眼里,游戏只是体育教学的一种点缀。

虽然很受学生的喜爱,但难以登上体育教学的“圣堂”,更不要说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

将游戏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就是突出游戏课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即游戏课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授课形式,所占的课时比重为体育教学内容的第一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趋向成人化,其比重也适当降低。

游戏课中虽然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体育运动技术,但仍有一些体育运动技术需要在专门的技术课中传授,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奠定基础。

因此,技术课学时在体育教学中呈递增的趋势。

理论课是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入贯彻执行,理论课也愈加显得重要。

考虑到以上因素,制定出以下的类型课程分布表(见表1)。

  3.体验教学的评价方法

  如何在体验模式中评价学生呢?

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评价标准能为体育教师评价学生提供全面而充分的依据。

以往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即教师对照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能力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和打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时,既要有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定,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以及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

所以如果能让体育教师自己根据教学实际来设计和制订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多种角度去评价学生,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就有利于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学习体育课程。

俗话说: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所以,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评价一个学生,主要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举个例子来说,高中生处于全面发展阶段,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就此制定了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见表2)。

  然后结合统计的正态分布规律作出等级评定(见表3),尽可能地给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体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形成自觉的学习活动,不但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使学生全情投入,感受体育学习的过程,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

  

(2)体验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从多种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体现,适合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3)体验教学始终以学生“体验”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4)体验教学可让学生在适当的范围内体验运动过程中的痛与苦,可在痛苦的磨练中塑造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不惧困难的顽强的人格,体验痛苦艰辛之后的快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深入学习,加深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继续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应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加强体育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功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在体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时把握课堂学生的练习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力求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坚持以学生的快乐体验为主,并适时融合挫折、困难、吃苦教育等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勋,江文奇,李剑政.快乐体育思想的异化解读与诠释[J].教学与管理,2012,(6):

128-130.

  [2]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体育与科学,2014,

(2):

44-48.

  [3]罗永义,仇军.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

(2):

105-111.

  [4]邱伯聪.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9):

1-3.

  [5]邱伯聪.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是教学目标的价值诉求[J].体育师友,2014,(4):

43-44.

  [6]邱伯聪,陈贤.按运动能力差异动态分层教学的知性认识与实践思考――以广州市某高中学校足球选项教学例证[J].青少年体育,2014,(6):

131-133.

  [7]邱伯聪,潘春辉,钟伟宏.行动学习教学方式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4):

44-46.

  [8]邱伯聪.高一田径必修模块游戏教法的应用研究――以三级跳远单元教学为例[J].运动,2013,(6):

82-83.

  [9]邱伯聪.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再探讨――基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修订与实施[J].体育师友,2013,(4):

43-45.

  [10]邱伯聪.体育课堂教学可操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3):

94-96.

  [11]邱伯聪.有效转化高中体育待优生的教学实验研究[J].运动,2013,(21):

76-78.

  [1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卢秀安.现代心理教育[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

杨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