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2137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教育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docx

《教育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基础.docx

教育基础

第1章

第2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第2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小学教育概述

我国不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第3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1、学校管理概述

2、学校的组织机构

3、学校的运行机制

第4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课程概述

2、课程的类型

3、课程理论流派

4、课程的目标与结构

5、课程内容

6、课程资源

7、课程开发

8、课程评价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5节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职业概述

2、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和内容

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6、师生关系

第6节小学教育研究

1、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1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1、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2、认知过程

3、情绪与情感

4、意志过程

5、个性心理

第2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3、个别差异与施教

第3节小学生学习指导

1、学习概述

2、学习理论

3、学习策略

4、学习迁移

5、学习兴趣

6、学习习惯

第4节小学德育

1、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3、小学德育概述

4、小常德育过程

5、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5节小学美育

1、小学美育概述

2、小学美育的内容

3、小学美育的实施

第6节小学生安全教育

1、小学生健康教育概述

2、小学生的医疗保健常识

3、小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第7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小学生党风的心理障碍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4、小学生心理辅导

第3章班级管理

第1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1、班级与班集体

2、班级管理概述

3、班级管理的内容

4、班级管理的原则

5、班级管理的方法

6、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7、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2节班主任

1、班主任概述

2、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3、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任务

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第3节班级活动与班队活动

1、班级活动概述

2、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3、班级活动的方法

4、班会活动

5、班队活动概述

6、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第4节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含义

2、课外活动的内容

3、课外活动的特点

4、课外活动的组织形成

5、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4章学科知识

第1节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主李内容

2、小学语方学科专业知识

第2节小学数学学科知识

1、小学教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2、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

第3节小学英语学科知识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2、小学英语教学法基础知识

第4节、小学音乐学科知识

1、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2、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第五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

1、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2、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专业知识

第5节小学美术学科知识

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2、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第五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基础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四、教案设计的步骤与要求

第二节学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基础技巧

二、学科教学设计应用

第三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课程概述

二、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

第四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概述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

第6章教学实施

第1节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2、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3、教学的意义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第2节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原则的概念

2、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

3、教学方法的概念

4、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3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2、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3、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第4节课堂教学的实施

1、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2、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3、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4、课程教学行为

5、课堂教学总结

第5节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功能

3、学习动机的分类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5、学习动机的理论

6、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6节学习方式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形成

3、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第7章教学评价与反思

第1节小学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2、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3、教学评价的功能

4、教学评价的类型

5、教学评价的原则

6、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7、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价

第2节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概念

2、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3、教学反思的内容

4、教学反思的意义

5、教学反思的类型

6、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7、教学反思的过程

 

四则运算

观察物体

运算定律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三角形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基本形态

家施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指对爱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将一定的外在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活动是使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想尽、才能、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补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活动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

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现在:

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类型见表

1.神话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朱嘉也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上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的影响。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然而儿童的“无意识”模仿肯定不是后天的、获得性的,不是文化的、社会的,而是遗传的、先天性的、本能的。

这样,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

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水平低下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学校产生条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方案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第四,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这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教)学在官府的官学体系格局

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了社会专门职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教育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古代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3.近代教育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孔子与《论语》

【教育对象】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乐、易、春秋

【教育作用】孔子提出“庶、富、教”的观点,他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昌立国的三个要素、“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对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的先天本性相差并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道德教育】强调立志乐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省自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身体力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改过迁善(“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学记》

教学相长

藏自相辅

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

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

尊师重道

4.孟子,提出了善论,认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即“明人伦”

5.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强调尊师。

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墨子提出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

朱熹提出了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韩愈著有师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把人才分为五个层次,鸿儒文人通人儒生,文吏。

提出施用累能,意思是能力是在施用中积累的,即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在智能上取得进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这种教学文治称为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卡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称为助产太,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师生平等的辩论方法,他不是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去得到结论。

因此,这也是一咱启发式教学。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起身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

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柏拉图是寓学习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

在教育上,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

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

(4)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他最早提出了自由教育(文雅教育),他认为,要实施自由教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闲暇时间。

只胡在当他无须为生计操劳,具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的条件下,才能从事心灵的沉思,研讨真理和进行哲学的思考,发展运用自己的理性。

二是自由学科。

自由条件下,才能从事心灵的沉思、研讨真理和进行哲学的思考,发展运用自己的理性。

二是自由学科。

自由民要进行自由教育,必须学习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如读、写、算、体操、哲学等。

昆体良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昆体良已经对班级授课进行了一些阐述,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内发论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该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如下:

孟子:

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费洛伊德: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威尔逊: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塞尔:

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来划分,课程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一门里学科的逻辑体系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文化知识,分科课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强调知识本住,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第二,以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为核心编制课程;第三,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1912年,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

综合课程的主要特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习而开发的课程。

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基本的要求。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突出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必修刘与选修具有等价性,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没有主次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

它对政治方向的把握、教育方针的贯彻、培养目标的落实,起着决定性作用。

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

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亦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垢主要标志。

隐性课

一、评价班级授课制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4、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讲授法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有内容)

2、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

精讲与略讲(有方法

3、讲究语言艺术:

清晰、准确、流畅、形象(有表达)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3、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来点实际的教材

2,启发性贯彻要求

1、教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5、发扬教学民主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为主,但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二者相互不提倡,辩证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学知识,做好人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5、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有效性原则:

觖决问题

2、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就事论事

3、教育性原则:

促进学生发展

4、可接受原则:

情感上能接纳

5、冷处理原则: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6、教育机智

5、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1.忽略小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

3.适时表扬

4.言语提醒

5.直接提问

6.注意慎用批评和惩罚,多用撤销性惩罚,少用给予性惩罚

6、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积极有效的规则

2、合理组织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7、班级管理原则

1、方向性原则,思想正确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8、班集体的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方向和动力、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结构

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9、德育的途径

1、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少先队与集会

4、班主任工作

5、课外活动

10、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最基本):

摆事实、讲道理

2、榜样示范法:

高尚的思想、模仿行为、

3、指导实践法:

实际活动

4、情感陶冶:

潜移默化的感染。

5、品德评价法:

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

6、品德修养法:

学生自我修养

11、疏导原则运用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2、长善救失原则运用要求

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13、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知识是人的认识,是一种假设,不是客观存在的,是动态的。

2、学习观

1)学习的情境性

2)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3)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生观

1)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走进教室的,学生经验世界丰富性

2)学生有差异

4、教学观

1)情景式教学

2)合作学习

1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讲解与示范

2、练习

3、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5、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1、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习方式不同: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材料意义:

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5.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一同化:

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

上位学习:

总括学习,先学习概括程度低的,再学习概括程度

6.下位学习:

又称为类属学习,先学习概括程度高的,再学习概括程度低的。

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关系。

1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

观察他人行为以及他人行为的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三种动机来源

1)直接强化;直接参与活动受到强化

2)替代强化:

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

自己设置目标强化

17、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传递的知识

2、智慧技能,用概念、规则办事情的技能。

3、认知策略,控认知过程的方法、怎么学的问题。

4、动作技能,协调肌肉做动作

5、态度

18、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

1、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1)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2)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3)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4)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

5)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6)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

2、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1)表达明确的期望

2)提供明确、及时而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的运用表扬

学习与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19、自我效有感影响因素

1、直接经验

2、替代性学习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

二十、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动机学习效果最好。

2、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任务难度越低,最佳动机水平越高。

3、动机水平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关系。

二十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

1)延迟模仿。

2)量杯实验:

不守恒。

3)不可逆。

4)泛灵论(万物都是有人格的)。

5)”三山实验“体现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

思维可逆,守恒,去自我中心。

6.形式运算阶段

7.抽象逻辑思维,推理演绎。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种类(是否有意义)、长度(越长越不好记)、难度(越容易忘)、系列位置、意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7、二十一、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对象上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

“你的人生,你负全责,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由你决定。

《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找到你人生的定位,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去实现,不要假装自己很努力,焦躁,只会让你越来越平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