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2412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看台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中学生公寓、食堂

运动场看台工程

编制:

审核:

 

二OO七年三月

1、编制依据

2、监理实施计划

2.1、施工准备阶段

2.2、施工阶段

2.3、工程验收阶段

3、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程序

4、分部分项工程监理的四个阶段

4.1、准备工作阶段

4.2、施工阶段

4.3、资料整理

4.4、质量评定阶段

5、分部分项工程按下述进行质量监控

5.1、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5.2、人工挖孔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5.3、独立柱基础施工

5.4、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5.5、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5.6、砼工程质量控制

5.7、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监理重点

5.8、砌砖工程质量监控

5.9、屋面工程的质量监控

5.10、整体楼、地面工程质量监控

5.11、装饰工程质量监控

5.12、铝合金门窗安装质量监控

5.13、给排水工程质量监控

5.14、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控

6、安全及文明施工监理

1、编制依据:

1.1、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

1.2、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建合同或协议条款。

1.3、工程项目施工图纸、技术说明、采用标准图集、有关设计更改、图纸会审记录以及施工图预算、设备安装说明等。

1.4、施工单位编制的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审批文件。

1.5、现行的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现行的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6、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7、省市颁发的有关政策、法令、法规等。

1.8、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2、监理实施计划:

2.1.施工准备阶段。

2.1.1.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A.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监主持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专业监理人员审核后提交审核意见,总监汇总并提出意见,报建设单位,同时回复施工单位。

B.审核施工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技术组织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能否满足工期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

C.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有关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施工用水、电、运输、仓储、材料以及劳动力,和专业工种数量能否满足进度及质量要求。

D.审核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是否合理,临时设施.设置,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E.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是否与合同工期目标符合。

2.1.2.检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体制,人员配备,岗位分工,管理人员资质及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情况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符合。

2.1.3.审核施工单位试验室资质,审核所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材质证明,并按规定抽样送检,审核检验报告。

2.1.4.复核施工单位的施工定位放线。

2.1.5.检查施工临时用水、用电,以及临时搭设是否合理,机械设备进场安装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和安全生产要求。

2.2.施工阶段。

2.2.1.对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按试验检验规范规定,督促施工单位抽样送检,并按规定要求作见证取样试验,严格把好材质关;

2.2.2.严格监理工作程序,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严格按施工单位进行三级自检,专职检查验收合格后,填报分项(分部)工程报验单。

报监理检查验收.签证,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3.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均在施工单位自检验收合格并经建设单位认可后,报监理复检后方可隐蔽,对桩基.基础的验收还需地勘单位验收其持力层,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2.4.施工中采用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理,加强质量巡视监理,重要施工部位,重要工序,采取旁站监督,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施工方案.施工技术规程.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组织施工,发现违规,质量达不到要求现象,及时劝阻或阻止,劝阻无效时,发出监理通知单,施工单位应采预有效措施及时整改;

2.2.5.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年、季、月度施工进度计划,按月提交当月完成工作量,及时审核,签发付款凭证,使进度达到预定目标。

2.3.工程验收阶段。

工程验收按现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要求分三阶段进行,即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主体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2.3.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主体分部工程验收。

分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填报分部工程报验收单并附有关工程技术资料(质保资料),包括材质检验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自检自测等资料报监理审核和复验。

监理单位根据平时收集的原始资料、实测实量检查资料、平时监理工作情况与之对照、编写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并将施工单位提交的质保资料、技术资料报质量监督站审核评定;

2.3.2.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单位工程的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已完成,施工单位自行验收,达到竣工标准,施工单位报出的质量保证资料,自评资料均符合要求,并已装订成册,并填报经施工单位主管部门认可的质量综合评定表。

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报监理复核;

经监理检查质量保证资料符合要求,达到规范要求的“基本齐全”标准,监理复检各分部分项工程均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单位工程观感质量已评定后,由监理单位写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提交质检站审核,现场验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最后签发竣工移交证书。

2.3.3.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要求。

按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表列项,逐项检查数量和内容完整的资料定为质量保证资料齐全;资料的类别和数量都有,但不够完整,但尚能反映单位工程使用功能,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核定为基本齐全。

资料的整理按《黔建质安通发(1996)228号》文关于印发《贵州省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办理。

2.3.4.工程竣工结算。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竣工结算,监理提出审查结果报建设单位复核.审计。

2.3.5.编写监理工作总结。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后,由监理写出监理工作总结,总结监理组对本工程实施监理的经验教训。

同时整理监理文件档案资料做好归档工作。

3、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程序。

3.1、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控制程序。

 

申报否

 

 

 

合格使用

 

 

3.2、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3.3、工程进度控制程序。

 

 

3.4、工程投资控制程序。

申请否定

认可

 

申报否定

报告

认可

申报否定

报告

 

4.分部分项工程监理的四个阶段。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一般按准备工作.施工.检验与质量评定.资料整理四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均应遵循其工作程序,并把好质量关。

4.1.准备工作阶段的内容。

4.1.1.学习该分部分项的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

4.1.2.学习操作规程的质量标准;

4.1.3.编制施工方案,制订保证工程质量和确保安全生产措施;

4.1.4.机械设备.工具的配备;

4.1.5.所用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试验与检验;

4.1.6.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安全交底。

4.2.施工阶段。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在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4.3.资料整理。

资料的收集整理应该与工程进度同步,分别按该项工程所应有应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并归档,一般应包括:

4.3.1.施工定位放线记录;

4.3.2.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4.3.3.施工配合比;

4.3.4.施工记录;

4.3.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3.6.自检记录;

4.3.7.各种钢筋焊接件试验报告;

4.3.8.砂浆.砼等试块的试压报告;

4.3.9.质量评定记录。

4.4.质量评定阶段。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的方法.步骤.标准组织评定。

5、分部分项工程按下述进行质量监控。

5.1、施工测量质量监控。

5.1.1、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检定、检校→校测起始依据场地平整测量→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放线建筑物的竖向控制→建筑物的定期沉降观测,并作好记录。

5.1.2、监理检查监督内容:

1)检查测量仪器、钢尺、经纬仪、水准仪等是否合格,以保证其观测精度。

2)校测水准点:

一般业主至少提供二个水准点,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商用往返测法测定其高差。

若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值±5mm√n时(n为站数),可认定所给水准点及其标高正确,准予使用。

3)校测红线桩:

由城市规划部门测定并批准的规划红线,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起着建设用地四周边界的作用。

首先要核算设计总图上各红线的座标X、Y与其边长和左右夹角是否对应。

4)场地控制测设监理:

包括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是整个场地内建筑物平面、标高定位及建筑竖向控制的基本依据。

其设置原则要便于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

必须有场地的定位起始点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轴线、圆心点等。

量距精度:

建筑物定位放线的相对误差为mg=1/16000-1/12000,相对测量测角精度为±20″和±10″。

长度L≤30m,允许±5㎜;30m<L≤60m为±10㎜;60m<L≤90m为±15㎜;90m<L为±20㎜。

层间竖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

建筑物全高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超过:

30m<H,为≤10㎜;60m<L≤90m为±15㎜;90m<H,为±20㎜。

5.2、人工挖孔桩基工程质量监控:

按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省标DBJ2211-2000“人工挖孔桩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施工,重点监控如下:

(1)第一节中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圈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

2)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壁厚比下面井厚度增加100~150㎜。

(2)护壁厚度,拉结钢筋、配筋、砼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

(3)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50㎜;

(4)控制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洁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浇注桩身砼;

(5)钢筋的绑扎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防止竖筋和箍筋变形的措施;

(6)浇注桩身砼时,砼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超过3m,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不应大于2m,砼宜采用插入振捣振实;

(7)砼应按配合比计量搅拌,桩径大于1m的桩,每桩必须作砼强度试块一组;

(8)当孔桩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砼的浇注质量。

(9)桩芯砼除试块强度报告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外,还要逐桩作动测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桩承台及基础梁。

5.3.独立柱基础施工。

按GBJ202-8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J50204-92《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施工,重点监控如下:

(1)基础测量放线必须经监理校核无误,并作好控制轴线的延长桩后方许开挖基坑土方。

(2)基坑开挖完成必须经地勘.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会同验槽,地基持力层达到地勘.设计要求后,办好隐蔽工程验收单方可施工下一道工序。

(3)独立柱基所使用的钢材.水泥.砂.石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必须现场见证取样送检,符合材质要求后方可使用。

(4)独立柱基模板支撑必须具有足够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安装允许偏差要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5)基础配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上部柱子插筋必须要有控制砼浇捣时柱筋的位移措施。

(6)砼拌制.浇捣必须符合砼施工规范要求。

(7)独立基础轴线位置偏差要控制在10mm以内,标高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截面尺寸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5.4.模板工程质量监控。

按GB50204-2002《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施工,重点监控如下:

A、基础梁(地梁)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1)模板及支撑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构造合理、连接牢固可靠。

(2)模板上口应钉木带,或设置定长卡具,以保证上口宽度正确。

(3)发现新浇混凝土从上台阶模板下翻上来应及时铲除。

B、柱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1)柱箍及连接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控制柱箍间距。

(2)成排柱子先支两端两根柱模板,支模前,均应弹出通线后,再画出每个柱子的位置,柱底模处做小方盘模板,保证位置正确。

两端柱模支完并校核无误后,再在柱顶拉设通线,并以此为依据,支设中间各柱模板。

(3)柱模四面应设斜撑,或各柱间用水平杆与剪刀撑固定。

C、梁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抄平放线工作。

(2)落地支撑的地基应夯实。

(3)按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将梁底模起拱。

(4)梁侧模上口的固定方法可靠牢固。

D、板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1)控制板搁栅截面尺寸与间距,搁栅上表面应平整,模板厚度应一致。

(2)模板应按规定起拱。

(3)支撑杆件应有足够的刚度。

(4)对跨度小的板底模平整坚实,边模厚度要正确,必要时,将边模厚度适当减薄,浇混凝土时,防止边模上浮。

(5)重点检查模板对角线长度和转角的连接是否牢固。

(6)控制脱模时间,不宜过早。

5.5.钢筋工程质量监控。

按GB50204-2002《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要求施工,重点监控如下:

5.5.1.钢筋加工:

(1)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不得擅自代换。

加工的形状.尺寸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4)钢筋弯钩或弯折应符合规定。

5.5.2.钢筋焊接:

(1)根据构件的受力特性.抗震要求.钢筋等级和直径等判断是否应采用焊接。

(2)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3)焊接前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4)热轧钢筋的对接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或气压焊;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钢筋与钢板的T型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

(5)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电弧焊,应在冷拉前进行,冷拨低碳钢丝的接头,不得焊接。

(6)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接头的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焊接接头距离钢筋弯折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对有抗震要求的钢筋,不宜设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5.5.3.钢筋绑扎与安装:

(1)钢筋的绑扎应符合:

1)钢筋的交叉应采用铁丝扎牢;

2)板和墙的钢筋网,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必须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4)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2)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形尺寸的偏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和末端弯钩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位置应相互错开。

(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6)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符合设计要求。

5.6.砼工程质量监控。

按GB50204-2002《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施工,重点监控如下:

5.6.1.砼拌制:

(1)必须保证原材料称量的准确。

(2)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需符合有关要求。

5.6.2.砼运输和浇筑:

(1)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到达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还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2)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淤泥或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止措施。

对于干燥的非粘性土应有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有积水。

(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米,当浇筑高度超过3米时,应用串筒.溜槽或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4)浇筑层的厚度按捣实混凝土的方法不同而加以控制。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

(6)采用振捣器振捣实混凝土时:

1)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2)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注意控制移动间距,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或空心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毫米;

3)当采用表面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7)木工.钢筋工跟班检查,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施工缝的位置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部位,其具体位置应在施工前按有关规定确定。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按规定作相应的处理。

(9)冬季施工应按有关规定进行。

(10)按规定做足混凝土试块。

5.6.3.砼养护:

以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

5.6.4、采用商砼时:

(1)砼应以最少的转载资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到达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还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2)采用泵送砼时:

1)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外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2)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壁;

3)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砼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砼;

4)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砼,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5.6.5、大体积砼质量监控

5.6.5.1、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砼的温度裂缝,按形成时间分;表面裂缝――产生在砼升温阶段。

收缩裂缝――产生在砼降温阶段。

(1)砼材质控制

1)材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2)水泥选用低热的水泥品种,3)充分利用砼后期强度,R60替代R28作为设计强度,以减少每立方水泥用量。

4)掺加磨细粉煤灰和减水剂,减少水泥、水的用量。

(2)粗细骨料的选择

1)采用5~40㎜碎石,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可减少每立方砼水泥、水用量。

2)采用中砂以减少每立方砼的水、水泥用量。

3)控制骨料含泥量,石子控制在1%以内,砂在2%以内。

(3)采用良好可泵性砼配合比,坍落度在12±3cm,初凝时间10小时左右。

(4)控制砼料出机温度。

(5)控制砼浇灌温度。

5.6.5.2、大体积砼施工措施

(1)砼采用商品砼,搅拌车运输,泵送入模。

(2)根据砼流动性大特点,施工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斜面浇筑方法,以缩小砼暴露面积及加大浇筑强度(要求每小时供应量满足需要),以利缩短浇筑时间。

(3)砼振捣密实,严防漏振。

(4)砼表面处理:

砼在初凝前1-2小时,先用长刮尺刮平,用工具打磨抹压二次,并用硬扫帚刷砼表面,以防止砼早期收缩裂缝。

5.6.5.3、砼养护措施

砼浇筑后10-12小时之内在其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草包,并要迭缝覆盖,让其自身湿养护,底板侧面采用砖模保温养护,后浇带处采用封闭养护。

5.6.5.4、砼降温速度的控制

砼等级高,水泥用量大,水化热产生的温度高,若降温太快,砼徐变性质将得不到发挥,没有应力松弛效应,结构容易呈弹性脆裂。

因些缓慢降温(降温速率/昼夜),有效地减少裂缝,缓慢降温延长养护时间,减少了砼的收缩。

5.6.5.5、大体积砼施工时的温度监控

(1)砼温控指标;

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值△T≤25oc;降温速率YT≤2oc/昼夜。

(2)测温仪表及测温点元件的选优。

(3)测温点布置

布置原则:

测温必须具有代表性,从砼高度,断面考虑,应包括底面,中心和上表面,以平面考虑应包括中部和边角区。

测温点布置:

具体落实部位与测温点。

5.6.5.6、温度监测

(1)砼测温从砼浇筑后3小时开始,每2小时测温一次,着重报告砼中心与表面以及表面与环境温度差,七天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

(2)测温结束时间均以各部位进入安全范围(△T≤25oc),可以撤除保温措施为条件。

(3)测温结果分析,并绘制砼中心温度、砼中心与表面的温度;砼表面温度与时间(天)的曲线。

只要严格控制原材料、优化配合比,拌制砼、振捣、保温保湿养护、测温等全过程,在常规施工情况下,完全能控制大体积砼的温度裂缝。

5.7、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监理重点。

按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施工,重点监控如下:

(1)防水砼工程的质量监理。

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2)检查原材料、外加剂、配合比;

3)防水砼钢筋、模板的架设要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防水砼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其强度等级须符合设计要求;

B、防水砼必须用机械搅拌、拌合时间不少于2min,浇筑时必须用机械振捣密实;

C、防水砼应连续浇捣,尽量少留施工缝,底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施工缝应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体上,并宜留凹缝止水或用抗渗止水钢板;

D、固定地下室外墙模板的穿墙螺栓(或拉模钢片)必须在螺栓上加焊止水环,焊缝要满焊;

E、凡插入底板砼至底板垫层的搭架钢管,支撑也必须加焊止水环;

F、地下室预留预埋穿墙管应采用固定式防水法或套管式防止法;

(2)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均增设有防水层,各层防水层的施工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3)对卷材防水层,应对所用卷材、粘贴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许使用。

目前使用卷材防水材料、品种繁多,施工除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外,尚应按产品说明书及施工说明书要求进行施工。

(4)垫层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完毕,施工其上各分项工程(如钢筋绑扎、支模、浇捣砼等)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各防水层不受破坏。

(5)地下它底板及地下室外墙设有多处后浇带,为防止后浇带渗水,底板、墙浇砼时,后浇处应尽量留成凹缝,并加设钢板止水带,补浇后浇带砼时砼中要掺加微膨胀剂。

5.8.砌砖工程质量监控。

按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施工,重点监控如下:

(1)砂浆应随拌随用,其配合比应经实验确定,同时应符合:

1)设计要求的种类标号;

2)与砌体种类相对应的砂浆稠度;

3)保水性能良好;

4)拌和均匀。

(2)砌筑砖砌体时,应提前浇水湿润,防止干砖上墙。

(3)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

水平灰缝的砂浆应饱满,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不得低于80%。

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4)砌体中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中,不得夹有砂浆,碎砖和杂物等。

(5)砌体中的预埋件应作防腐处理,预埋木砖的木纹应与钉子垂直。

(6)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7)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有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作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每12CM墙厚放置一根¢6的钢筋,其沿墙高的间距不得超过50CM,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8)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9)框架结构房屋的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