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2441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docx

乡土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

校本教材教学设计精选集

 

追忆   品味   放飞

———《家乡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以追忆昨天的艰辛,品味今天的成果,放飞明天的希望为宗旨。

本教学设计将充分利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成就和存在的不均衡,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明显差别,采用社会体验、课内交流的形式。

新课程要求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以身边小事来反映大问题。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试图以社会为大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探寻,课内交流,谋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实践性。

现代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缺乏必要的吃苦锻炼,往往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和财富,所以,本教学设计也希望学生通过体验使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晓经济发展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外在表现,并能判断、掌握事物发展的前后顺序。

   2、能力目标:

通过探寻、访问各方遗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别主次的能力,通过对所获知识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演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亲身感受家乡巨大的变化,真实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建设有成就感。

三、组织形式:

课前准备和分组探究。

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为房屋组、穿着组、食物组、交通组以探访学生生活周围有关住房形式、面积与装饰的变化,人们穿着款式与衣料的变化,食物构成的变化,交通设施与工具等方面的演变过程。

要求学生采用照相、采访记录、实物资料等手段获得原始材料。

各组确定组长负责,对所获材料在课内组织讨论,分出重要资料和次要资料,排出各种资料发展演变的前后过程予以展示,简要总结成文字内容并发言。

四、方法利用:

会实践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讨论思考”与“表演活动”相结合。

五、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分组交流与探究

以时间为线索,要求学生合作展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人们在衣、食、住、行四方面情况

 

学生把通过观察 实物或上网下载来获得的情况,以照片或图画的形式加以展示。

使学生首先在直观上对本地发展情况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二、寻找家乡变化的原因

指导学生用文字描写出发展的基本脉络,再查找出变化的原因。

 

组织交流家乡变化的原因,对学生归纳出的原因加以点评,进行人文引导。

不同组别的学生完成内容不同的(分衣食住行)探究工作。

 

向全班介绍本组发现的家乡变化的原因。

使直观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归纳、由表及里的分析而上升为理性的知识。

 

 

 

 

 

三、想象未来

要求学生用画笔画出想象中未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情况,如:

未来的房子、交通工具、衣服的样子等等。

 

教师予以表扬并展示,由其他各组发言来补充不足之处。

 

分组进行绘画。

 

 

各组员在本组内阐述作品中的客观的依据。

 

每组评出最符合发展趋势的作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使教学手段、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主题升华和思想教育

 

 

组织学生进行曲艺表演

 

 

表演自己排练的曲艺节目。

(相声、小品、快板、歌曲、舞蹈各一个)

合作精神的树立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除此,这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力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深化本案的主题。

 

 

 

 

 

 

 

 

附1:

                  探究工作表格:

 

探究工作表

(穿着、食物、住房、交通)发展的基本脉络:

20世纪7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发生变化的原因:

1,                                                                       

2,                                                                       

3,                                                                       

对我们的启示和感悟:

1,                                                                      

2,                                                                      

3,                                                                      

 

 

 

附1:

快板:

《衣食住行新面貌》(合—分—合的形式)

十年改革有成效,脱出贫困得温饱;

人民齐夸改革好,衣食住行新面貌。

先唱衣字新面貌。

衣着打扮讲时髦。

丝绸尼龙加全毛,春夏秋冬套加套。

西装夹克加旗袍,最好还要名商标。

六月六,若到各家看“晒蒸”——

红的、绿的、夹的、单的,毛的、绸的、戴的、套的,

——好比是,百货商店搞展销。

再唱食字新面貌,农贸市场人如潮。

瓜菜新鲜荤和素,山珍海味随你挑。

早饭街上找现成,汤包馒头加水饺。

正月里,若到各家看一看——

“加饭”“花雕”“伊力”“雪碧”“可乐”“利群”“中华”,

——好比是,家家都把洞房闹。

再唱住字新面貌,到处可见新楼房。

款式新颖像别墅,舒适美观光线好。

家用电器全配齐,颜色样子都配套。

朋友们,若到家里来作客——

看的、听的、洗的、用的,坐的、泡的、说的、唱的,

——全由那,现代机电来代劳。

再唱行字新面貌,铁路公路村边绕。

上车只需把手招,还有轿车“小面包”。

汽车三卡拖拉机,为民致富立功劳。

若来到,工厂学校看一看——

蓝的、红的、绿的、黑的,“钱江”“绿源”“铃木”“本田”

——真好比,车的海洋车的潮。

改革开放形势好,衣食住行换新貌。

要使生活更美好,还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去创造。

自主·探究·合作

———《走进家乡》校本课程人文浸染教学案例

            宋畈中心小学 徐   峰

[设计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走进家乡》正是基于宋畈这块44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的丰富资源,在学生的感情上架起一座热爱家乡到热爱祖国的桥梁。

但如何把这种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传达给学生呢?

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要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借助图片或资料或旅游参观创设情境,带着学生用“心”去体会、去争论、去想象、去感悟,了解家乡人的聪明才智,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巨变,激励学生认识、热爱、建设宋畈,为学生增加人文底蕴。

(本案例按教学过程分四个片断进行)

[片断一]

   师:

同学们,都喜欢欣赏音乐吧?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

好,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一首什么歌呢?

       生:

《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

嗯,鉴赏水平还挺高,那么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

我想说,嗨!

朋友到我们宋畈来吧!

我的家乡也挺不错的。

美味的松香门鱼干,诱人的移民小吃,准保馋死你!

       生2:

我想对亲爱的小朋友说,快随我来吧!

我们的家乡可美啦。

家乡的三衢山是衢州的母亲山,三衢石林还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怎么样,快来吧!

心动不如行动!

       (好家伙,连广告词都用上了)

       正当老师暗自为学生的口才所打动时,一个声音又冒了出来:

       “老师,我看家乡就没什么好,杭州、北京那些大城市才叫好呢!

瞧!

家乡连一个大型超市都没有,更别说肯德基、麦当劳了?

”胖墩墩的王传可站了起来,不以为然地说。

       “就你想吃!

都快胖得走不动了!

”一个秀气的女孩鄙夷地说。

       “怎么啦!

民以食为天吗!

”王传可不服气地反驳:

“再说啦!

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这可是我爷爷说的!

       顿时,一部分喜欢“麦当劳”“肯德鸡”的同学也起来附和:

“就是,就是吗!

”剩余的学生沉寂起来,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老师。

       老师从容地笑了笑: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妙,就连老师都觉得左右为难。

这样吧!

我提个建议,等我们看完下面的文章,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自学校本课程第一编、第三编有关内容)

       生:

同意。

   [反思]:

夸美纽斯说过: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

”只有将学生的求知、求学欲望激发出来,学生才会去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唤起情感,无疑为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创造条件。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或判断强加给学生。

不尊重学生的思维、情感,让冷酷的冬天过早地降临,从而导致孩子灵性泯灭,剩下的只有板滞的小脸与言不由衷的言语,让我们把思维的权力还给学生吧!

针对学生的判断——“家乡不好”,我并没有训斥孩子,而是用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商议”孩子,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用具体的材料来引导他们,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灵交流的场所。

        [片断二]

    师: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认真看以下资料。

可以互相小声讨论。

       师:

谁能把你知道的内容告诉大家?

       生1: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家乡的楼建多了,建高了。

就连我家的房子都已装修过几次啦!

       师:

嗯,真不错,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感想。

       生2:

我们家乡的交通变发达了。

特别是康庄工程的实施,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可方便了,记得,以前下雨天时等我回到家时,满身都是泥泞。

       生3:

我们的学校变的越来越美了,在里面学习真是赏心悦目!

       生4:

三衢风景旅游区真美!

上个星期我还带外地亲戚去过呢!

瞧!

这是我的照片,酷吧?

       …………

       师: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呢?

       生1:

老师,书上说家乡变化大,可以前的宋畈是什么样子呢?

       师:

嗯,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你很会读书。

是呀!

谁能帮帮他呢?

       “老师,我!

我这里有一幅爸爸小时在家门口留影的旧貌图,新旧对比,不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变化吗?

”语音未落一个孩子迫不急待地站起来。

       “老师,我们还可以实地考察,看看旧学校,再看看新学校,不就结了吗?

”又一位同学站起来。

       “老师,我来,可以看家里的老照片。

       “老师,还可以翻资料问大人。

       …………

       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

       师:

听了同学们的办法,真让老师高兴。

没想到班上有这么多智多星。

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张图,想看吗?

(拿出80年代宋畈鸟瞰图)

       生:

想。

咦?

这是什么地方呀?

都是土房子,又小又矮,好像没现在漂亮…             生:

咦,房屋后面不是石头山吗?

对,就是家乡的三衢山。

                            师:

告诉你们吧!

这是一张80年代的宋畈鸟瞰图。

       生:

哇!

变化太多了。

老师要是不说,我还真不相信。

       师:

家乡变化这么大,多亏谁呢?

       出示问题思考:

王传可同学你认为家乡不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你想不想把家乡变美呢?

       你准备将来怎样把家乡变美呢?

讨论一下!

       生1:

家乡变化这么大,多亏了勤劳的家乡人。

       生2:

我非常想将来把家乡变美,将来我有出息,一定回来投资,多办几个“麦当劳”“肯德基”联锁店,让宋畈的孩子吃个饱。

       师:

到时候,可千万别忘了请老师哦!

       全班同学相视一笑,更加热情高涨地讨论。

        [反思]俗话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传统教学中的“疑”往往由教科书规定或通过教师提出来,它到底是不是学生的“疑”则不一定,这在很大程度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欲望的丧失。

在课堂里,留给学生相当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如“请大家再读,看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呢?

”把学习权力真正交给学生,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拓展广阔的空间,并在自主探究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片断三]

    师:

“现在我想了解家乡多方面的情况,谁来帮帮我?

       生:

我!

我!

……

       师:

那好吧,现在我们分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内容,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作介绍。

记住,我将拜这位同学为师。

       学生群情激动,有的介绍“家乡的竹马睦剧”;有的介绍家乡的板栗、野葡萄,并与同学们分享;有的介绍“进士村”;有的介绍家乡的名人:

还有的站起大声诵读家乡的诗词……

       (同学们对宋畈的历史如数家珍,看来课前没少下功夫。

       师:

非常感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么丰富的知识,我们宋畈有这么多小主人关注他,他一定会腾飞得更快。

同学们,为宋畈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吧!

        [反思]罗杰斯曾说: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它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只要为学生创造了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学生就能在这个舞台上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自主创造。

瞧!

他们争先恐后、兴趣盎然地向同学介绍,话语如涓涓细流,从学生的心泉中流淌,充满灵性的语言像朵朵闪亮的浪花不断涌现,滋润着孩子们本就晶莹剔透的心灵,并在交流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片断四]

    在学生交流后,布置作业:

       一、说一说:

        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宋畈可爱?

       二、看一看:

       请带上照相机去下列地方逛逛好吗?

       三衢石林、赵公岩、乌龟尖、坞石寺、工业园区等。

       三、画一画:

       请你用手中的彩笔,描绘一下家乡的未来。

       四、议一议:

       我还小,建设宋畈是大人的事不与我相关?

       在四个题中让学生任选一题或二题。

      

   [反思]仿照“自助餐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适宜的“套餐”。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不考虑这些情况,就会产生“有人吃不饱”,有人“消化”不了的现象,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进一步感悟,进一步受到人文的熏陶。

 

 

 

 

 

 

在  体  验  中  感  悟

     ———《说说家乡的茶》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宋畈中心小学  刘丽君

一、课程理念:

    新课程观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参与活动、丰富体验、养成习惯、学会本领,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结合家乡特色,设计了一系列的以“茶叶”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茶叶”更多的知识,感受祖国深厚的茶文化,使学生提高对茶的认识,了解家乡的茶。

在劳动中体验,感受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收集整理资料、探索交流、记叙习作的能力,感悟从社会生活中也可获取知识,成为祖国茶文化的自觉传承者。

三、活动内容:

围绕“茶”字开展说茶、采茶、参观制茶、品茶、写茶等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参与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1、联系茶农,向茶农了解采茶的时间、方法等。

2、活动前,发动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向茶农了解、收集资料(茶知识、图片、诗歌、美文、茶艺表演等相关资料)。

3、编排《采茶舞曲》。

五、活动时间:

4个课时

六、活动过程:

(一)交流了解茶知识——说茶

1、说说你对茶叶的了解。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说)

茶有哪些种类?

茶有何特色?

茶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茶生长环境如何?

我们的家乡什么茶比较有名?

2、观看录像

(1)茶叶基地、生长环境  

(2)茶艺表演

(二)采茶

1、向家乡茶农了解采农的时间、方法、注意事项、联系好采茶活动安排。

2、交流采茶叶的技术、方法。

3、实践体验采茶的过程进一步巩固采茶技能,感受劳动的快乐。

(三)参观制茶

1、带领学生参观制茶厂,了解工人制作茶叶的过程,向工人了解制茶的方法、注意点。

2、活动:

“我来露一手”

将自己采来的茶叶,带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制作并包装好。

(四)、品茶

1、将自制的茶叶带到学校参加“评选”。

评选标准:

观茶姿:

炒制的形状、颜色。

闻茶香:

闻闻茶叶的味道。

品茶味:

泡制一杯清茶,品尝茶的味道。

2、组织“评委”评选一、二、三等奖。

(五)夸茶

1、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茶的图片、诗歌、美文。

2、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说说家乡的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感情朗读。

3、欣赏自编舞蹈《采茶舞曲》。

(六)写茶

1、结合自己对茶的“再次”认识、理解,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的所学所得。

2、为家乡的茶(或其他品牌茶叶)设计几则广告语。

3、以“茶”为中心,编制《茶报》,组织评选、表彰。

 

 

教学后记: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通过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儿童情趣,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儿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等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

农村孩子的课堂不能只局限于校内课堂,而应该充分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走出课堂,开拓视野,丰富体验,在真实、具体、细致的体验中,学习生活、学会学习、学习提高,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把我已经执教使用过的教学设计作了修改,教学内容由“品茶”、“夸茶”两个环节,分别向课前延伸到“说茶”、“采茶”、“制茶”,向课后延伸到“写茶”。

至于是否有价值,则诚请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

 

刘丽君

 

 

 

                    《新安江人》教学设计

                        宋畈中心小学   涂钦

一、教学理念:

宋畈乡的移民村——新建村、新江村都是我省建造新安江水库时从淳安、千岛湖等地搬迁的移民所建。

我们的学生,有许多新安江人的后代,让学生了解新安江人的历史,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使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深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新安江人移民历史的认识,深化对自己家乡的认识。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新安江人的特点:

勤、土、直、奇。

3、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新安江移民的风土人情。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事先让学生访问自己的父母或身边的新安江人,了解新安江人的移民历史和风土人情。

五、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宋畈乡的移民村,新建村、新江村都是我省建造新安江水库时从淳安、千岛湖等地搬迁的移民所建。

我们的同学,有许多新安江人的后代。

但是,你知道新安江人有什么特点么?

 板书课题:

新安江人

 

二、说说新安江人的历史

组织讨论

 

 

小结:

我乡的新安江人是1961年我省建造新安江水库西迁移到宋畈。

自由叙说自己访问到的有关新安江人迁移历史的知识。

三、学习课文,了解新安江人的特点

与学生一起学习课文。

组织学生讨论:

新安江人的特点是什么?

随机板书:

勤、土、直、奇。

自学课文,讨论,了解新安江人的特点。

四、深入了解新安江人的风土人情:

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新安江人的风土人情吗?

把你在课余所搜集的知识和大家作一个交流好吗?

 

 

 

从饮食、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组织学生交流。

饮食:

1、大年三十的早餐必须要吃面糊,正月初一要吃“饺头面”等,象征年年有余。

2、过年过节的饮食都与常山人有所不同。

劳动分工:

1新安江人男人出门搞副业,妇女背着孩子上山下地干活。

2新安江妇女喜欢在头上包一块头巾。

3劳动工具与常山人有何不同?

习俗:

出嫁的风俗与常山人有何不同?

小组展示自己搜集的知识,和同学、老师讨论。

 

 

             《石林游记》教学设计

                    宋畈中心小学    严芝花

一、教学理念:

现今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人文结合,而要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就要很好地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周边教育资源。

我校把三衢石林风景区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衢石林风景区也是国家地质公园,石林分布广,规模大,品味高,为“江南一绝”。

石林发育完全,奇形怪石、古藤缠绕、溶洞幽谷、曲径贯通,是一座大自然的迷宫。

基于这个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石林、推销石林,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家乡,增强学生的认识和自豪感,更好地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

1、走近家乡,了解家乡的名胜。

2、培养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陶冶生活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增强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了解游记中景点特色。

四、教学难点:

为景点设计导游词、路线。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事先让学生游览石林景区,对三衢石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近几年来我们家乡开发了国家一级地质公园三衢山,前些天我们又去浏览了一番,那三衢山到底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再来游一次,好吗?

板书:

石林游记

 

二、引发旧知

关于三衢石林,你已知道哪些美丽的景点呢?

知道多少说多少。

小结:

看,同学们对家乡还真了解。

对学生的发言相机点评,进行人文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