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2707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docx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

章末质量检测(四)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B.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交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内部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都会引起生物表现型的改变

D.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解析:

选B 有些遗传病属于染色体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导致生物表现型的改变,C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基因分离的结果,D错误。

2.下面是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B 图①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能够实现基因重组;图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易位;图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两套相同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图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

3.下图表示某正常基因片段及其指导合成的多肽顺序。

A~D位点发生的突变将导致肽链的延长停止的是(  )

[除图中密码子外,已知GAC(天冬氨酸)、GGU(甘氨酸)、GGG(甘氨酸)、AUG(甲硫氨酸)、UAG(终止)]

A.丢失T/AB.T/A→C/G

C.T/A→G/CD.G/C→A/T

解析:

选D 肽链的延长停止是因为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UAG。

从图中A~D四个位点看,当D点G/C→A/T时,mRNA上决定色氨酸的密码子UGG变为终止密码子UAG。

4.以下几种生物,其可遗传的变异既可以来自基因突变,又可以来自基因重组的是(  )

A.蓝细菌B.噬菌体

C.烟草花叶病毒D.豌豆

解析:

选D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所有生物中;病毒和原核生物都无法进行有性生殖,所以无法发生基因重组,而豌豆可以进行有性生殖,所以豌豆既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又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5.(安徽高考)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

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

选C 131I不能插入DNA分子中,也不能替换DNA分子中的碱基,大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会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6.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部分基因,下列选项的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解析:

选C A为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B为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为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而C为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7.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解析:

选A ①图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四分体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②图表示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8.生物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水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解析:

选B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均不能产生新基因。

9.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是(  )

A.可遗传变异B.自然选择

C.人工选择D.不遗传变异

解析:

选A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

10.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

选D 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等。

 

11.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如图所示,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B.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C.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D.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解析:

选C 该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XYY,多了一条Y染色体,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方,是由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后,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造成的。

12.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的种子搭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高度真空和微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化,从而培养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这项工作可以诱发种子变异 ②从太空带回的种子大多是优良种子 ③从太空带回的种子等都变成了多倍体 ④从太空带回的种子都还得进行选择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B 变异是多方向的,既会产生有利性状,也会产生有害性状,所以还要进行选择。

13.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t)

F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③是杂交

B.过程④必须使用NaCl处理

C.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②为减数分裂

解析:

选D 该育种过程中,过程①为杂交,过程②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③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过程④为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恢复成正常纯合个体。

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C.单倍体到二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四倍体西瓜的形成,证明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解析:

选B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B正确;染色体变异只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二倍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障碍,一定有生殖隔离,D错误。

15.在某作物育种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如下图所示处理。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由⑤×⑥的育种过程中,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获得⑨和⑩植株的原理不相同

解析:

选A 由③到④过程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双选](广东高考)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

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

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解析:

BC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对耐药性基因进行定向选择,且耐药性基因所表达的酶能使多种抗生素失活;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

1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B.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显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

C.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

D.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遗传病,优生、优育可避免遗传病的发生

解析:

选C 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一遗传病,优生优育只是降低遗传病发生的概率,不能避免遗传病的发生。

18.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

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  )

类别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注:

每类家庭人数15~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解析:

选D 对于第Ⅰ类调查结果,如果此病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儿子有病则母亲一定有病,明显与调查结果不符;对于第Ⅱ类调查结果,此病也有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第Ⅲ类调查结果,此病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9.男人A有一罕见的X连锁的隐性基因,表现的性状为A。

男人B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它只在男人中表达,性状为B。

仅通过家谱研究,能否区别这两种情况(  )

A.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致病性状

B.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都不会有表现B性状的女儿

C.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人B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

D.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人B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

解析:

选D 男人A的疾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它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而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男人A的致病基因可以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男人B的疾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但只在男性中表现,这种疾病是一种从性遗传病。

男人B不仅可以把他的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外孙,而且也可以通过儿子传给孙子。

而男人A绝对不会把他的致病基因传给他的孙子。

20.下列关于遗传咨询与优生的措施,错误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C.进行产前(临床)诊断

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

解析:

选D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等。

21.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关于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0%、8%B.80%、92%

C.78%、92%D.92%、8%

解析:

选D 假设有100个个体(50个女性、50个男性),XBXb有7.36个、XbXb有0.32个、XbY有4个,则基因Xb有7.36+2×0.32+4=12(个),占全部等位基因XB和Xb总数150个的比例为12/150×100%=8%,XB的比例为1-8%=92%。

22.(江苏高考)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

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解析:

选C 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由自然选择决定,黑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100%-99.01%=0.99%,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大猩猩和人类相差1.1%,大猩猩和非洲猴相差1.24%,故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

23.在某一地区存在着两种体色的蛾类,下表为该物种在该地区建立工厂以前,不久以后和很久以后,不同体色蛾的数量,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解释最为科学(  )

建厂前

建厂不久

建厂很久后

绿色个体

3000

2500

500

灰色个体

750

2000

2800

A.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灰色变异逐渐积累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绿色蛾适应了环境变成了灰色蛾

C.工厂排出的煤烟增加了灰色蛾的突变频率

D.灰色蛾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到该地区

解析:

选A 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种群个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在特定的环境中适应环境的得到保留并且通过繁殖使数量增加,不适应的逐渐被淘汰,因而数量减少,环境在不断地改变,适应的方式也随着改变。

24.【加试题】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筛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

B.图乙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

C.图丙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

D.图丙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9∶1

解析:

选B 图甲所示基因型可看作AA,而非转基因水稻基因型可看作aa,图乙所示基因型可看作Aa(因两个SCK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图丙所示基因型可看作AaBb(A、B都抗虫)。

图甲个体自交,F1中所有的个体都抗虫,A错误;图乙个体(Aa)与正常水稻(aa)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B正确;图丙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3/4含SCK基因,C错误;图丙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D错误。

25.【加试题】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B.4∶4∶1

C.1∶2∶0D.1∶2∶1

解析:

选B 若该种群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即1/3AA、2/3Aa)可以随机交配,则产生配子比例为A∶a=2∶1,用棋盘法解答如下:

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则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4∶4∶1。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和一个家族中患此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甲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α链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β链的碱基组成为____。

(3)从图乙可看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

(4)Ⅱ8基因型是________,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从理论上讲,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__。

(5)若图甲中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发生改变?

为什么?

解析:

从图乙中Ⅰ3和Ⅰ4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Ⅱ9可知,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Ⅰ3、Ⅰ4的基因型均为Bb,Ⅱ8的基因型为BB或Bb。

Ⅱ6和Ⅱ7的基因型均为Bb,它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

Ⅱ9基因型为bb,要保证其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其配偶基因型必须为BB。

答案:

(1)复制 转录 

(2)CAT GUA (3)常 隐 (4)BB或Bb 1/8 BB

(5)不会,因为翻译形成的氨基酸没有变,所以生物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27.(7分)葛氏综合征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葛氏综合征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

请回答:

(1)克氏综合征属于____________遗传病。

(2)若这个患葛氏综合征的男孩同时患有色盲,写出该家庭部分成员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B和b表示):

母亲____________,儿子____________。

(3)导致上述色盲男孩患葛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______(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________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4)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

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葛氏综合征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的孩子中患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__。

解析:

(1)葛氏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多了一条X染色体,所以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由于父母表现正常,儿子患有色盲,所以致病基因来自于母方,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

(3)色盲男孩中的两个色盲基因都是来自母亲,而且是由于母亲的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着丝粒分开后,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引起的。

(4)由于体细胞遗传物质不能遗传给后代,所以体细胞的染色体不可能遗传给后代。

上述夫妇女方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方是正常的,所以后代中患者基因型为XbY,占后代的1/4。

答案:

(1)染色体异常 

(2)XBXb XbXbY (3)母亲 减数第二次 (4)①不会 ②1/4

28.(9分)1943年,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只有20单位/mL,产量很低,不能满足要求。

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等照射青霉菌,结果绝大部分青霉菌死亡,少量生存下来。

生存下来的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有的青霉素的产量提高了几百倍(最高可达20000单位/mL),人们从而选育出了青霉素高产菌株。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射线照射青霉菌,少数菌株存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射线照射能培育出高产菌株,是由于射线使青霉菌发生了________。

(3)从分子水平上看,发生了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构成这种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共________种。

(4)上述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5)上述育种过程中,青霉菌大量死亡,少数生存,在这里________对青霉菌起了选择作用。

(6)存活下来的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量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说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进行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一般能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但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如射线照射、化学物质的诱发),有时也发生差错,造成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因此,有的菌株产生青霉素量多,有的少。

在育种过程中,射线对青霉菌株起了选择作用。

答案:

(1)产生了变异 

(2)基因突变

(3)DNA(基因) 脱氧核苷酸 4

(4)间 (5)射线

(6)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

29.【加试题】(10分)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

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AABBCC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培育而成。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异源多倍体AABBCC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产生的后代ABC,再经过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

(2)亲本AABBCC和AABBDD杂交,杂交后代①的染色体组的组成为AABBCD。

杂交后代①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6=42条,该个体减数分裂时,由于C、D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配对,因此只形成7×2=14个四分体。

(3)C组染色体由于无同源染色体配对,故减数分裂时易丢失。

(4)射线照射有可能引起C组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断裂,而后又转接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2)AABBCD

14 42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染色体结构变异

30.【加试题】(12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

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

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

________。

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