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63887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docx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一获奖教案

教学要点: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要求

2。

准确推断文言实词。

3。

准确把握古今异义词.

4。

准确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

教学难点:

文言实词的准确推断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句子的理解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如:

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如: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

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

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

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

4。

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如: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

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往往〞是副词,“有〞是动词,作谓语.“得〞就应该是宾语,看来是动词名用,引申理解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

所以整句就可翻译成:

古人对天地、山河、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常常有所收获。

6。

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如: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语出《战国策•魏策》〕“挠〞一词陈述“色〞,应为形容词,不能作动词,联想到“不屈不挠〞,应理解为“屈服〞之意。

“长跪〞一词古汉语是“直着身子跪拜〞,这里也不例外。

“谢〞有多种意义:

感谢、拜谢、谢绝、辞谢、告诫、谢罪等.根据前面对“挠〞字的理解,应取“谢罪〞“道歉〞之意。

所以整句应翻译为:

秦王露出屈服的神色,直着身子跪拜,向他表示道歉。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1。

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

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

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

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

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

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

依据信、达、雅的原则,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惟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⑤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⑥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三、翻译的技法。

1。

“留〞字法.

对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以采取保留的办法进行处理,不必翻译。

如: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其中“大中丞〞就是表示官职的专有名词,翻译时采取保留的办法处理.整句可以翻译成:

在这时,凭大中丞的身份担任吴县巡抚的官员是魏忠贤的亲信。

2.“对〞字法。

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我们可以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

如: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中,“求〞现在变成了“要求〞,“木〞现在变成“树木〞,“固〞是使动用法,变成使……牢固。

整句就可以翻译成: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的高大,就一定要让它的根生得牢实.

3。

“换〞字法。

对有些文言词语,我们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而是用别的词语来替换了。

如:

上例中的“闻〞,现在都不单用以表示听说的意思,现在就换用“听说〞一词来翻译。

4。

“增〞字法。

对文言句子中的省略部分,翻译的时候应该为了使语句通顺,必须增补出来。

如: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之前省略了主语“我们〞,“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应补出:

对那些追求儒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耻辱的读书人,我们不值得和他们议论.

5。

“删〞字法。

对于顾问中表示停顿或凑足音节的助词和部分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删除,不必译出。

如: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夫〞是发语词,不翻译.

6。

“调〞字法。

对于文言倒装句,翻译的时候,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顺句。

如: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首先顺句为:

凡不能教子女者人,亦非欲陷其罪恶。

再翻译之.

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优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四、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09全一〕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

“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

“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

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会:

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

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动:

招致

9。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

①③④B。

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

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

下情。

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

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

溃散。

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8.答案:

D动,经常

9。

答案:

D用排除法,排除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③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

10.答案:

C“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

11。

译文:

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译文:

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居住〞为古今异义。

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

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

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

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

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

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

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

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

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

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

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

郡守不能决断。

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

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

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

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

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

有人对士兵们说:

“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

何必这样痛苦。

〞士兵们都哭着说:

“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

〞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

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09全二〕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日: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

“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

“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妊辞。

〞原平日: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巴.〞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

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

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

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曩爨:

做饭。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

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

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

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

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早,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

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

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

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8.A9.A10.C

11.〔10分〕

〔1〕自以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09山东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馆,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

“攻原得卫者,信了。

文公问箕郑曰:

“救饿奈何?

〞对曰:

“信.〞公曰:

“安信?

〞曰:

“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

“诺.〞令返而御。

吴子曰:

“侍公而食。

〞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

“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

“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

“谨警!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

“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①虞人:

古代掌管山泽苑?

的官。

②两和:

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

约定

B.会天疾风会:

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犯:

冒着

D.过而击之也过:

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

B.侍公而食/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且为所虏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

①②⑤B.③④⑤C。

①③⑥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

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3分〕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3分〕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4分〕

9。

D过:

错误.

10。

D均为副词,将要。

A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

B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

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B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12。

D“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13。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

“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09江苏〕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

“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

〞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

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

其真乏才也耶?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遂属其家通明属:

托付

B。

皆逡巡引却引却:

后退

C。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

高大

D。

率倜傥非常之人率:

率领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

①②④B。

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

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

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5.D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

“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之“率〞〔都,全〕。

6。

A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7。

CC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8.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