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3910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食两用中药的.docx

药食两用中药的

2002年2月28日卫生部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1丁香、2八角茴香、3刀豆、4

小茴香、5小蓟、6山药、7山楂、8马齿苋、9乌梢蛇、10乌梅、11木瓜、12火麻仁、13代代花、14玉竹、15甘草、16白芷、17白果、18白扁豆、18-1白扁豆花、19龙眼肉(桂圆)、20决明子、21百合、22肉豆蔻、23肉桂、25余甘子、26佛手、27杏仁(甜、苦)、28沙棘、29牡蛎、30芡实、31花椒、32赤小豆、33阿胶、34鸡内金、35麦芽、36昆布、37枣(大枣、酸枣、黑枣)、38罗汉果、39郁李仁、40金银花、41青果、42鱼腥草、43姜(生姜、干姜)、44枳欠子、45枸杞子、46栀子、47砂仁、48胖大海、49茯苓、50香橼、51香薷、52桃仁、53桑叶、54桑椹、55桔红、56桔梗、57益智仁、58荷叶、59莱菔子、60莲子、61高良姜、62淡竹叶、63淡豆豉、64菊花、65菊苣、66黄芥子、67黄精、68紫苏、69紫苏籽、70葛根、71黑芝麻、72黑胡椒、73槐米、74槐花、75蒲公英、76蜂蜜、77榧子、78酸枣仁、79鲜白茅根、80鲜芦根、81蝮蛇、82橘皮、83薄荷、84薏苡仁、85薤白、86覆盆子、87藿香。

丁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

1,温中降逆:

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

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2〜5g.

使用注意畏郁金;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归经

辛、甘,溫。

肝、腎、脾。

1.散寒、暖肝、溫腎、止痛:

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腎虛腰痛(思仙散)。

2.理氣開胃:

脘腹疼痛;嘔吐食少。

用量:

1錢。

3.刀豆

性味归经甘,温。

归胃、肾经。

功效

1.降气止呕:

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证。

2.温肾助阳:

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10~15g

4.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

1,散寒止痛:

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

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

2,行气和胃:

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证。

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3〜8g

5.小蓟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性味归经

甘,凉。

①《日华子本草》:

“凉,无毒。

”②《本草汇言》:

“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入肝、脾经。

①《本草通玄》:

“入脾、肝二经。

”②《本草新编》:

“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

“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

“不利于胃弱泄

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6.山藥

性味归经

甘,平脾、肺、腎

功效

1.益氣養肺:

脾胃虛弱證(山芋丸,參苓白朮散,清帶湯,易黃湯,完帶湯),肺虛證(資生湯,薯蕷納氣湯)

2.補脾肺腎:

消渴證(玉液湯),腎陰虛證(六味地黃丸,金鎖玉關丸,縮泉丸)

本品養陰而兼澀性,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不宜單獨用,實熱邪實者忌用。

用量3錢

7山楂

性味归经

酸、甘、微溫脾、胃、肝

功效

1.消食化積:

食滯不化,脘腹脹痛或泄瀉

2.活血散瘀:

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疝氣或睪丸偏墜疼痛

脾胃虛弱者慎服,山楂與萊菔子均有較好的消食化積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長於消肉積,消積力較好,且長於活血化瘀,萊菔子長於治積滯腹脹痛較重者,攻積力強而兼降氣消痰.2-3錢用量用法10-15g,大剂量30g

8.馬齒莧

性味归经

酸,寒大腸、肝

功效

1.清熱解毒涼血:

濕熱瀉痢;熱毒癰癤;赤白帶下

2.止血通淋:

崩漏;血淋;熱淋

用量2錢

9烏梢蛇

性味:

甘、平。

无毒。

归经:

入肝经。

主治与应用:

本品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

多研末用,或浸酒服。

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用量:

3-12克。

注意事项:

血虚生风者忌用。

10烏梅

性味归经

酸,平;肝、脾、肺、大腸

功效

本品酸澀收斂,內有實熱積滯者不宜單用。

用量:

2-3錢

11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

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舒经活络:

适用于风湿痹证,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每伍祛风湿药同用。

2,化湿和胃:

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

常配温化寒湿药。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证。

用量用法6〜12g

12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平脾、胃、大腸

功效

潤腸通便:

腸燥便秘(麻子蘇子粥,麻子仁丸)

潤燥、殺蟲:

髮落不生;瘡癩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

症狀為惡心、惡吐,腹瀉,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錯亂,昏迷,瞳乳散大等。

用量2-3錢

13代代花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

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法与用量:

3-4.5g

14玉竹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滋阴润肺:

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

2,滋阴:

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

3,养胃生津:

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10〜15g,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15.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

1,补脾益气:

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2,润肺止咳:

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3,缓急止痛:

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

4,缓和药性:

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2-10g。

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湿盛中满者忌服。

使用注意: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

16白芷

性味归经

辛,溫肺、胃、脾

功效

1.祛風除濕通竅止痛:

外感風邪,頭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淵(九味羌活湯,都梁丸,川芎茶調散,蒼耳散),風濕痹痛,皮膚風濕瘙癢,婦女白帶過多

2.消腫排膿:

瘡瘍腫毒(仙方活命飲)

陰虛血熱者忌服,癰疽潰後宜漸減去。

用量1-3錢

17白果

性味归经

甘、苦、澀,平。

有小毒肺

功效

1.斂肺平喘:

哮喘痰嗽(鴨掌散),肺熱痰喘(定喘湯),肺虛咳喘

2.收澀止帶:

濕熱或脾虛帶下(易黃湯),白濁小便頻數等證

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銀杏食多則收令太過,令人氣壅臚腸昏頓,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症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並可迅速出現頭痛,驚厥,抽搐,呼吸困難,昏迷,最後死於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導瀉.利尿.盡快排毒,服雞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殼.1-2錢

17-1銀杏葉

性味

甘、苦、澀,平

功效

功能

斂肺、平喘、止痛:

肺虛咳喘,胸悶心痛等

18白扁豆

性味归经

甘,微溫脾、胃

功效

健脾化濕:

脾虛挾濕證(參苓白朮散),暑濕證(香薷散)

生用清熱養胃,炒用健脾止瀉,扁豆內含毒性蛋白質,生用有毒.

用量3錢

19白扁豆花

性寻味甘,平

功效消暑化濕和胃:

夏傷暑濕,發熱泄瀉或下痢,以及赤白帶下等症

20龍眼肉

性味归经

甘,溫心、脾

功效

補心脾益氣血:

心脾兩虛證(歸脾湯),氣血雙虧證(玉靈膏,龍眼酒)內有鬱火,痰飲氣滯及濕阻中滿者忌服,本品甘溫滋潤,不利於表邪的解除用量1-3錢

21決明子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肝、大腸

功效

1.清肝明目:

肝熱或風熱的目赤腫痛(決明子散),青盲內障(決明丸),雀目

2.平肝潛陽:

肝陽上亢頭目眩暈證

3.潤腸通便:

熱結或腸燥便秘證

生品,性較涼,清肝明目,祛風散熱之力較強,多用於實證目疾,炒用,清肝疏風之力略減,本品性寒降泄,故風脾虛泄瀉,或低血壓者忌用,石決明與決明子,兩藥均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之功,對肝陽上亢或肝火上擾的頭目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決明鹹寒

質重,以平抑肝陽為勝,兼有滋養肝陰作用,決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風,多用於肝經實火目赤腫痛之症,像睫膜炎.角膜炎,且有潤腸通便作用.

用量2-3錢

22百合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

1,润肺止咳:

诸证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证。

2,清心安神:

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证。

用量用法10〜30g

化学成分含泻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糖。

22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涩肠止泻:

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

每伍益气温阳药同用。

2,温中行气:

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

常配行气温中药。

用量用法3〜10g;入丸散剂每次1.5〜3g。

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24肉桂

性味归经

辛、甘,熱腎、脾、心、肝

功效

1.補命門火:

命門火衰證(右歸丸,黑錫丹)

2.散寒溫脾止痛:

脘腹冷痛或吐瀉(大已寒丸,聖朮煎);寒疝疼痛

3.溫煦氣血:

婦女經寒血滯諸證,產後瘀滯腹痛(殿胞煎),陰疽,癰瘍膿成不潰或久潰

(陽和湯,內托黃耆散);氣血虛證(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

陰虛火旺,裡有實熱,不要用,桂枝辛溫,偏於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溫通經脈,肉桂辛熱而偏於溫暖下焦,為溫補命火之要藥.

用量1-2錢

25余甘子

性味

味甘、微涩,性凉。

功用主治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

维生素C缺乏症。

1、治上感发热、咽喉痛:

余甘子20个,生食。

或余甘子20个,岗梅根30克,银花30克,连乔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乙型肝炎:

余甘果加工提纯的结晶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

3、治牙痛:

余甘子15个,细辛9克,石膏30克,知母9克,水煎服,每日1-2次。

用法用量生食或水煎服。

每次10-30个。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佛手性味归经辛、苦,溫肝、脾、胃、肺功效

1.舒肝理氣:

肝鬱氣滯證;脾胃氣滯證

2.和中化痰:

咳嗽痰多證佛手花藥力較為緩和陰虛火旺,無氣滯症狀者慎用。

用量1-2錢

27杏仁

苦、微溫。

有小毒肝、大腸1.止咳平喘:

風寒(杏蘇散)或風熱(桑菊飲,三拗湯)咳嗽,燥熱咳嗽(桑杏湯),肺熱咳喘(麻杏石甘湯)

2.潤腸通便:

腸燥便秘證(麻子仁丸,五仁丸)

炒杏仁,經炒後微去油脂,其苦泄之性減緩,多用於體虛脾弱者之咳喘證,杏仁霜,除去油脂,幾無潤腸通便作用,多用於大便易動者的咳喘證,本品苦溫泄肺,不宜於陰虛咳嗽或虛咳之證大便溏泄者或嬰兒應慎用,本品有小毒,勿過量,中毒症狀輕者,頭暈乏力,吐瀉,腹痛,上腹部燒灼感,血壓升高,呼吸加快,嚴重者,昏迷,痙攣,解救方法,用鮮蘿蔔,取汁服,或用蕹菜。

用量2錢

27-1甜杏仁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

入肺、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2〜3钱;或入丸剂。

外用:

捣敷。

28沙棘

性味性温,味酸、涩。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

闭。

用量3-9g。

29牡蠣

功效

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性味归经

微寒,无毒。

入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外用:

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用药忌宜

本草经疏:

“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

29-1生牡蠣

平肝鎮靜之功見長,適於陰虛陽亢之症,煆牡蠣,功偏收斂固澀,制酸止痛,適用於滑脫證及胃脘痛,本品有收斂作用,濕熱實邪者忌用,牡蠣肉為著名之海珍品,在食療上認為有補益陰陽氣血之功,用治貧血.盜汗,牡蠣與龍骨二藥功效相近,均有平抑肝陽,重鎮安神,收斂固澀作用,常相須為用,同治陰虛陽亢,頭目眩暈,驚悸狂躁,心煩不眠,以及各種體虛滑脫證,然而,龍骨入心經為主,以鎮靜安神見長,固澀之功優於牡蠣,而無軟堅散結作用,牡蠣入肝經為主,以平肝潛陽,清熱益陰為勝,收斂固澀之力遜於龍骨,並有軟堅散結作用.

30芡實

性味归经

甘、澀,平脾、腎

功效

1.補脾去濕:

久瀉久痢

2.益腎固精:

滑精(水陸二仙丹),遺溺,白帶多

用量2-3錢

31花椒

性味归经

辛,熱;有小毒脾、胃、腎

功效

1.溫中止痛,止瀉:

脘腹冷痛;牙痛;泄瀉(大建中湯)

2.殺蟲:

蛔蟲痛(烏梅丸);皮膚濕癢

用量1錢

31-1椒目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脾、膀胱

功效

1.利水消腫:

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腹大如鼓

2.平喘:

水飲犯肺,喘不得臥

用量1錢

32赤小豆

性味归经

甘、酸,平心、小腸

功效

1.利水消腫:

水腫,腳氣(赤小豆湯)

2.利濕退黃:

黃疸(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3.解毒排膿:

熱毒癰腫,丹毒

用量3-5錢

33阿膠

性味归经

甘,平肺、肝、腎

功效

1.補血止血:

血虛證(阿膠四物湯),吐崩漏等出血證(生地黃湯,黃土湯)

2.滋陰潤肺:

陰虛證(黃連阿膠湯,加減腹脈湯,大定風珠),虛勞喘咳(補肺阿膠散,阿膠飲,九仙散,月華丸),陰虛燥咳(清燥救肺湯)

3.此外用治虛秘(膠蜜湯,阿膠枳殼丸),血痢陰血被傷及陰虛小便不利等證(豬苓湯)

和血,酒蒸,止血,蒲黃炒,止咳,蛤粉炒,清火,童便化,本品性質黏膩,有礙消化,故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或納食不消,痰濕嘔吐及泄瀉者均不宜服。

用量1錢,1次沖服5分

34雞內金

性味归经

甘,平脾、胃、小腸、膀胱

功效

1.運脾消食:

消化不良;食積不化;小兒疳積證

2.固精止遺:

遺尿;遺精等證(雞月比胵散)

用量1錢

35麥芽

性味归经

甘,平脾、胃、肝功效

1.消食和中:

食積停滯;消化不良

2.回乳:

婦女斷乳、乳房脹痛

麥芽既能回乳,又能通乳,回乳應大量用,通乳應小量生用

用量2-3钱

36昆布

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应用

1,消痰软坚:

用于瘰疬,瘿瘤。

2,利水:

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

用量10-15g

37大棗

性味归经

甘,溫脾、胃1.補中益氣:

中氣不足證(大棗粥,參棗丸,益脾餅)

2.養血安神:

血虛證,臟躁證(甘麥大棗湯)

3.緩和藥性:

與峻烈藥同用,以緩和藥性(葶藶大棗瀉肺湯,十棗湯)本品甘壅助濕滯氣,令人中滿,本品味甘,能助濕生痰蘊熱

用量6粒

38羅漢果

性味归经

甘,涼肺、大腸

功效

1.潤肺止咳:

肺熱或肺燥咳嗽,百日咳

39郁李仁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

归脾,大、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润肠通便:

主治津伤肠燥,大便不通,兼有气滞腹胀者更佳。

2,利水消肿:

可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腹满者。

用量用法5-12g

40金銀花

性味归经

甘,寒肺、胃、大腸

功效

清熱解毒:

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銀翹散);暑熱(清絡飲,清營湯);外瘍內癰(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清腸飲,四妙勇安湯);熱毒瀉痢

通常生用,解表輕用,解毒宜重用,銀花炭用於治療血痢及便血。

用量2-3錢

40-1忍冬藤

性味归经

甘,寒肺、胃、大腸

性味及功效均與金銀花相似,尤多用於癰腫瘡毒,又能祛風濕通經絡,可用於風濕熱痹,以及皮膚風癢,但疏散風熱表邪的作用較弱。

用量5錢

41青果

性味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生津,解毒。

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

用量4.5—9g。

42魚腥草

性味归经

辛、微寒肺

功效

1.清熱解毒,排膿:

肺癰(葦莖湯);瘡癰

2.利尿通淋:

熱淋小便澀痛

本品嫩葉可作生菜食用。

用量2-3錢

43生薑

性味归经

辛,微溫肺、脾

功效

1.發汗解表:

外感風寒表證(桂枝湯)

2.溫中止嘔:

胃寒嘔吐證(小半夏湯)

3.溫肺止咳:

風寒咳嗽痰多證(杏蘇散,止嗽散)

4.解毒:

解魚蟹及半夏、南星毒。

本品為辛溫發散之物,故對表虛自汗及陰虛內熱,或熱盛之證均應忌用。

用量1錢

43-1生薑皮

性味

辛、涼和中利水,消腫:

水腫小便

43-2乾薑

性味归经

辛,熱脾、胃、心、肺

功效

1.溫中:

脾胃寒證(理中丸,駐車丸,半夏乾薑散)

2.回陽:

亡陽證(四逆湯,乾薑附子湯)

3.溫肺化飲:

寒飲咳喘(小青龍湯)

4.溫經止血:

虛寒性出血

5.祛寒濕:

寒濕下侵之腎著病(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用,生薑,乾薑,炮薑加工炮製不同,性味功效有所差異

生薑用鮮品,味辛性溫,長於發散外寒,又能止嘔,多用於風寒表證及嘔吐之證,

乾薑為母薑的乾燥品,味辛性熱,走散之力已減,溫中之功為強,為治療脾胃寒證之要藥,並能回陽,溫肺化飲,炮薑經過火炮,辛味減弱,味轉苦澀,溫經止血是其所長,多用於虛寒性出血證,故有生薑走而不守,乾薑能走能守,炮薑守而不走之說。

44枳具子

性味

功效

味甘,性平。

功效

有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功能。

用于中酒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

用量4.5〜9g。

45枸杞子

性味归经

甘,平肝、腎、肺1.滋腎補肝明目:

肝腎陰虛諸證(二精丸,枸杞丸,左歸丸,

杞菊地黃丸,龜鹿二仙膠,右歸丸,右歸飲),陰血虧虛證(杞圓膏),消渴證

2.潤肺:

陰虛勞嗽證本品雖滋膩性雖小,但畢竟為味甘質潤之品,故脾虛有濕及泄源者忌服。

2-3錢45-1地骨皮

性味归经

甘、淡、寒肺、腎

功效

1.涼血退蒸陰虛血熱骨蒸潮熱小兒疳熱

(地骨皮散,清骨散),血熱吐衄消渴

2.清泄肺熱:

肺熱咳喘(瀉白散)。

外感風寒發熱及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用量2錢

46梔子

性味归经

苦、寒心、肺、胃、三焦

功效

1.瀉火除煩:

熱病心煩(越鞠丸,梔子豉湯,丹梔逍遙散);高熱煩躁(清瘟敗毒飲,黃連解毒湯)

2.清熱利濕:

濕熱黃疸;小便短赤(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熱淋(八正散);血淋(小薊飲子)

3.涼血解毒:

血熱出血(十灰散);癰腫瘡毒;外用治扭挫傷

生梔子長於清熱瀉火,薑汁拌炒治煩嘔,焦梔子及梔子炭常用於止血,梔子仁功善清心除煩梔子皮兼清表熱,脾胃虛寒,便溏食少者忌用。

47砂仁

性味归经

辛,溫脾、胃

功效

1.行氣,化濕,健脾:

脾胃氣滯,濕阻之證(香砂枳朮丸)

2.溫中止瀉:

脾寒泄瀉

3.安胎:

惡阻、胎動不安(獨聖散)

用量1-2錢

47-1砂仁殼

辛,溫脾、胃脾胃氣滯輕證:

脘腹脹滿,食慾不振

48胖大海

药材种子椭圆形,长2〜2.5cm,直径1〜1.7cm,两端稍尖。

表面黄棕色或褐色,稍有光泽,

具不规则的细皱纹,基部稍尖,有淡色圆形种脐。

外层种皮松脆易碎,泡水中成海绵状;胚

肥厚,成两片,广卵形,灰黄色。

种皮嚼之有粘性,胚珠味麻辣。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清宣肺气,利咽疗哑:

主治肺热郁闭,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热咳嗽。

多单用代茶,亦可和牛蒡子,桔梗,蝉蜕,甘草同用。

2,清肠通便:

适用于热结便秘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

用量用法3-5枚

49茯苓

性味归经

甘淡,平心、脾、腎

功效1.利水滲濕:

小便不利,水腫(五苓散,苓桂朮甘湯),痰飲

2.健脾:

脾氣虛弱證(四君子湯)

3.安神:

心悸,失眠

臨床應用三部分:

除去外皮之後的外層呈淡紅色者,稱赤茯苓,內層白色者,稱白茯苓,

中間有細松根穿過者稱茯神,或抱木神,赤茯苓偏於利濕,白茯苓偏於健脾,茯神用以安神。

用量3錢

49茯苓

性味归经

甘淡,平心、脾、腎

功效1.利水滲濕:

小便不利,水腫(五苓散,苓桂朮甘湯),痰飲

2.健脾:

脾氣虛弱證(四君子湯)

3.安神:

心悸,失眠

臨床應用三部分:

除去外皮之後的外層呈淡紅色者,稱赤茯苓,內層白色者,稱白茯苓,

中間有細松根穿過者稱茯神,或抱木神,赤茯苓偏於利濕,白茯苓偏於健脾,茯神用以安神。

用量3錢

50香櫞

性味归经

辛、微苦、酸,溫肝、脾、肺

功效

疏肝理氣和中化痰:

肝失疏泄,脾胃氣滯證,痰濕壅滯

,咳嗽痰多之證

51香薷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阴暑证。

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化湿祛

暑而和中,

故香薷善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的阴暑证,

常配伍

厚朴、扁豆同用,如香薷饮。

2•用于水肿脚气。

本品辛散温通,善于发越阳气,入肺启上源,以利水消肿。

用于小便不

利及脚气

水肿者,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同用,如薷术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利水退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当忌用。

52桃仁

性味归经苦,平。

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活血祛瘀:

主治血瘀诸证及内痈。

a.妇女血分瘀滞所致之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及外伤瘀肿作痛等证。

b.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

每与清热凉血解毒药配伍应用。

2.润肠通便:

主治津伤肠燥,大便秘结。

此外,用治痰咳气喘,尚有止咳之功。

用量用法6~10g,捣碎,入煎剂。

53桑葉

性味归经

苦、甘,寒肺、肝

功效

凉血止血:

血熱吐血證

一般多生用,指曬乾的,若肺熱燥咳宜蜜炙用。

用量1-2錢

53-1桑枝

性味归经

苦,平肝祛風通絡:

風濕痹痛;四肢拘攣

治療四肢疼痛的常用藥有桑枝,桂枝及牛膝,木瓜,前二藥尤多用於上肢痛,但桑枝宜於熱證而桂枝宜於寒證,牛膝及木瓜則多用於下肢,木瓜更長於治拘攣疼痛,牛膝則兼能補益肝腎•3-5錢

54桑椹甘,寒心、肝、腎1.滋腎補血:

陰虧血虛證(首烏延壽丹)

2•生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