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44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docx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之欧阳史创编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一、

时间:

2021.02.10

创作:

欧阳史

二、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

1、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左归丸: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

1、阴虚血热证:

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两地汤:

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

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

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清经散。

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

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

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大补元煎:

补气升陷、年老体虚。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

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

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

月经量少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

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大营煎。

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

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

(二)实证

1、气滞血瘀:

桃红四物汤。

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

苍附二陈汤。

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证:

补益肾气、养血调经。

左归丸: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2、脾虚证:

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归脾汤。

(二)实证

1、肝郁证: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逍遥散。

夹有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有热加丹皮、栀子。

有肾虚加菟丝子、熟地黄、续断、女贞子。

四、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者。

(一)、虚证

1、气虚证:

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补中益气汤加减:

升麻、黄芪、白术、生地黄、当归、白芍、牡蛎、海螵蛸、茜草根、续断、龙骨。

经行有血块加泽兰、三七、益母草。

2、血热证: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3、血瘀证: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根、蒲黄。

经行腹痛加延胡索、香附等。

血瘀夹热,兼口渴便秘者加大黄、牡丹皮、黄芩、地榆。

五、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2日,甚或点滴即净者。

(一)虚证

1、肾虚证: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左归丸: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肢体冷加肉桂、淫羊藿、人参。

夜尿频数加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

2、血虚证:

健脾益气、补血调经。

归脾汤。

心悸失眠加五味子、阿胶。

3、血寒证: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

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二)实证

血瘀证:

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桃红四物汤加青皮、木香、乌药、香附。

六、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日以上,甚至2周方净者。

(一)虚证

1、气虚证:

补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海螵蛸。

伴经行腹痛有血块加三七、茜草根。

失眠多梦加首乌、龙眼肉、熟地黄。

2、虚热证:

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二至丸加生地黄、牡丹皮。

白芍、玄参、黄柏、地骨皮。

(二)实证

血瘀证:

活血祛瘀、固冲调经。

桃红四物汤加泽兰、牡丹皮、杜仲、秦艽。

七、经期间出血: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两次月经之间、发生周期性出血者。

(一)虚证

1、肾阴虚证: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知柏地黄丸。

出血期加旱莲草、地榆、三七。

2、脾气虚证:

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归脾汤。

(二)实证

1、湿热证:

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清肝止淋汤去阿胶、大枣加地榆、茯苓。

白芍、生地黄、当归、阿胶、牡丹皮、黄柏、牛膝、香附、大枣、甘草。

在出血期去牛膝、香附、当归加茜草根、海螵蛸。

2、血瘀证:

活血化瘀、理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在出血期间去赤芍、当归,加三七、蒲黄。

夹热者加黄柏、知母。

八、崩漏:

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沥血不断者。

(一)虚证

1、肾阴虚证: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去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地榆。

2、肾阳虚证:

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右归丸:

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

加艾叶、补骨脂。

3、脾虚证:

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固冲汤:

白术、黄芪、龙骨、牡蛎、白芍、山茱萸、茜草根、五倍子、海螵蛸。

久漏不止加藕节、蒲黄。

出血多加人参、升麻。

(二)实证

1、血热证: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肝郁化火者加丹栀逍遥散。

2、血瘀证:

桃红四物汤加艾叶、三七、丹皮、阿胶、龙骨、牡蛎、海螵蛸、蒲黄、五灵脂。

九、闭经:

月经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中断6个月以上者。

(一)虚证

1、肾气虚证: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丹参、牛膝。

闭经日久,畏寒肢冷甚者加菟丝子、肉桂。

2、肾阴虚证:

滋肾益阴、养血调经。

左归丸: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3、肾阳虚证:

温肾助阳、养血调经。

右归丸:

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

加五味子、女贞子、淫羊藿。

4、脾虚证:

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参苓白术散加当归、牛膝。

5、血虚证:

补血养血、活血调经。

归脾汤。

加鸡内金、鸡血藤。

(二)实证

1、气滞血瘀证:

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桃红四物汤加枳壳、五灵脂、乌药、香附、丹皮。

2、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

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3、痰湿阻滞证:

豁痰除湿、活血调经。

苍附导痰汤加当归、川芎。

肢体浮肿明显者加泽兰、益母草、泽泻。

腰膝酸软加续断、菟丝子、杜仲。

十、痛经:

在经期或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者剧痛晕厥者(实证着重经前5-10天以疏通气血为主,虚证着重在行经末期和经后3-7天养血益精为主)。

(一)虚证

1、肾虚证:

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调肝汤。

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山药、阿胶、甘草。

腰骶疼痛加杜仲、桑寄生、枸杞。

2、气血虚弱证:

黄芪建中汤加当归、党参。

(二)实证

1、气滞血瘀证: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桃红四物汤加延胡索、香附、蒲黄、艾叶、川楝子。

2、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温经汤:

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加延胡索、小茴香。

3、湿热蕴结证: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桃红四物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莪术、香附、延胡索、丹皮、黄连。

十一、更年期综合症。

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或伴月经混乱等绝经有关的症状。

1、肾阴虚证:

六味地黄丸加龟胶、牡蛎、石决明。

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至心肾不交,用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柏子仁、麦冬、天冬、生地黄、当归、党参、太子参、沙参、桔梗、朱砂、远志、茯苓、甘草。

2、肾阳虚:

右归丸:

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

加二至丸、二仙汤加巴戟天、知母、黄柏。

十二、带下病:

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

(一)虚证

1、脾阳虚证。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

白术、苍术、陈皮、柴胡、白芍、车前子、人参、山药、甘草、荆芥、甘草。

腰痛加杜仲、菟丝子、续断。

若带下日久,加芡实、龙骨、牡蛎、海螵蛸、金樱子。

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粘稠,以健脾祛湿、清热止带。

用易黄汤。

黄柏、白果、山药、车前仁、芡实。

2、肾阳虚证。

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右归丸:

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

加桑螵蛸、金樱子、肉苁蓉、白蒺藜、肉桂。

3、阴虚夹湿。

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

(二)实证

1、湿热带下证。

清热利湿止带。

止带方。

茯苓、猪苓、车前仁、泽泻、茵陈、赤药、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若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

湿浊偏甚者加萆薢渗湿汤:

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2、湿毒蕴结证:

清热利湿解毒。

五味消毒饮:

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加土茯苓、薏苡仁。

十三、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证:

益气摄血固冲:

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海螵蛸。

肝肾不足加菟丝子、金樱子、续断、巴戟天。

2、血热证:

益阴清热、凉血活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3、血瘀证:

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生化汤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十四、缺乳

1、虚弱证:

补气养血、左以通乳。

通乳丹:

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猪蹄。

2、肝郁气滞证:

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下乳涌泉散。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甲珠、王不留行、甘草。

十五、不孕症

(一)虚证

1、肾气虚证:

补肾益气、填精益髓。

毓麟珠:

人参、白术、白芍、川芎、甘草、当归、熟地黄、菟丝子、鹿胶、杜仲。

2、肾阴虚证:

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养精种玉汤:

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

3、肾阳虚证:

温肾助阳、化湿固精。

温胞饮:

巴戟天、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白术、山药、芡实、人参、补骨脂。

(二)实证

1、肝郁证:

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开郁种玉汤:

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香附、天花粉。

2、痰湿证:

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苍附导痰汤。

3、血瘀证:

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桃红四物汤和失笑散加肉桂、延胡索。

十六、慢性盆腔炎

(一)虚证

1、肾虚淤滞证:

补益肝肾、和营祛瘀。

左归丸加味: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加丹参、白芍、鸡血藤。

2、气虚血瘀证:

益气化瘀、养血止痛。

参苓白术散和桃红四物汤。

(二)实证

1、湿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祛瘀止痛。

银甲方:

金银花、鳖甲、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蒲黄、大青叶、茵陈、桔梗、琥珀。

2、气滞血瘀证:

调气活血、消散瘀结。

桃红四物汤加香附、延胡索、乌药、失笑散、丹皮、枳壳。

3、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时间:

2021.02.10

创作:

欧阳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