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46256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无答案

呼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歌谣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如宋王灼所言“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之所起也”。

关于歌谣的起源,清人刘毓崧说“风雅之述志,著于文字;而谣谚之述志,发于语言。

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于声音,简札不先于应对”。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考证歌谣的发生、发展史,因为,歌谣的产生和发展超出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而且,在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时候,作为一种口头表达形式,歌谣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都已经相当完备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其中不仅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歌谣,如抒情歌谣、仪式歌谣、故事歌谣、时政歌谣、史诗、风俗歌谣等,而且其艺术形式,无论是遣词造句,节奏韵律还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都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高度。

歌谣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朝历代对歌谣都非常重视,并将歌谣视为完善礼制、考察政治、体察民情、休养生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更为突出的是,歌谣甚至从古代开始,就被默认为是君民上下沟通的渠道,正如《毛诗序》所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民众往往选择通过歌谣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愿,而不必担心招致责罚。

官方则可以通过采集歌谣“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因此,古代歌谣首先便被赋予了“言情达意”的功能。

从《虞书》的“诗言志”到《礼记》的“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再到《毛诗序》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的歌谣观。

实际上“诗言志”的歌谣观一直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所谓“千古诗教之源,未有先于言志者矣”。

直到清代末年,清人刘毓崧在《古谣谚·序》依然强调说:

“诚以言为心声,而谣谚皆天簌自鸣,直抒己志,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达下情而宣上德,其关系寄托,与风雅表里相符。

”尽管后世采诗观风的制度不再,但是,在仁人志士的眼中,歌谣始终具有“达下情而宣上德”的功能。

另外,歌谣还常被看做是政治的风向标,因此,人们往往仅从歌谣就可以为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一特定的朝代书写政治,并对其做出评价,如《宋书·乐志》所载:

“黄帝、帝尧之世,王化下洽,民乐无事,故因击壤之欢、庆云之瑞,民因以作哥(歌)”。

宋陈旸也说:

“一物不得其乐未足以为乐之至,一人不得其和未足以为和之至。

舜之治功大成而以乐形容之,百兽至于率舞,则无一物之不得其乐者矣。

”在古人看来,政治的成功必然反映在其歌谣之中;反之,政治的失败,也可以透过歌谣见其端倪。

陈旸曾对历代歌谣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论述,他认为:

声音之道,常与政相为流通,故政治而俗康,则其歌和以雅;政荒而下怨,则其歌哀以思。

(摘编自王娟《“歌”、“谣”、“诵”小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歌谣起源于人类文化早期阶段,其产生在语言产生之前,超出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所以,其产生、发展史难以考证。

B.《诗经》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在人类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之初,其形式与内容就已经非常完备了。

C.在古代,歌谣是传达民情的渠道,通过征集歌谣观察风俗、了解政治得失、自我修正,是历朝利用歌谣的重要方式。

D.古代民众借助歌谣抒发情感、反映社会问题、点评时政得失,传达到官府,一般情况下不会因此触犯官府而获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言志”,在圣人贤士看来,歌谣“言情达意”“达下情宣上德”的功能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

B.歌谣对于政治的评价,发自于民众内心,未经加工,能真实可信地反映民意,历代对歌谣的重视程度几无不同。

C.文中举《宋书》中“黄帝、帝尧”时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歌谣在评价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上具有重要作用。

D.歌谣与产生它的时代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一个时代治理的好坏,多多少少总会在歌谣中显出苗头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歌谣起源于远古人类的日常生活,早期的歌谣全靠口耳相传,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歌谣,艺术手法已极为纯熟。

B.歌谣既是民众委婉劝谏统治者的手段,统治者也借之教化百姓,歌谣在统治者与百姓之间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

C.先秦采诗观风的传统,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对民间歌谣的重视,说明他们意识到了歌谣在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D.从歌谣可以察知世事人心,歌谣哀怨愤怒则百姓困苦,歌谣安乐平和则百姓安康,统治者都会以歌谣为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回娘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

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遍野光秃秃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

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荞麦下不了种,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领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杨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难过。

但木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则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一把掌,“啪”的一声掴在秋葵脸上。

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水从指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会卷起包袱回娘家。

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个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理论,最终,等男人上门陪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摇大摆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

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饭、拉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间,儿子小根已经4岁。

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用自行车驮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

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说要去外公家。

秋葵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嗉着说:

“乖儿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就去外公家。

”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脚又哭又闹,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也哭了。

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

等埋葬了公爹,木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

夜里,小根肚子疼。

秋葵与木根连夜将小根送到县医院。

医生一检查,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

第二天,秋葵便让木根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农田水利建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

木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

“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收完秋,我们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

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木根抢白道:

“小根不上学了?

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好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

吃罢早饭,便出了村子。

秋葵背着行李,走在前头。

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

走得木根出了一身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退着……

出了火车站,换了一程大巴车,秋葵和木根走在一条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秋葵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

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送给木根。

木根第一次感觉,平日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秋葵,其实挺爱说话的。

翻过了数座山梁,远处,有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卧在山野里。

秋葵顿时觉得这里的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也似乎更加温馨了。

秋葵兴奋地指着前方,对木根说:

“前面那个村子里,大梧桐树下,就是俺家。

说话时,一汪眼泪蓦然间从秋葵黑亮的眼睛中涌了出来,她不停地用袖角擦着。

擦着擦着,双腿一软,跪在山梁上,放声哭了起来。

木根背着行李,在秋葵身后,呆呆地站着。

远方,夕阳里,一棵硕大的梧桐树隐约可见,树旁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一缕炊烟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

如秋葵被丈夫掴脸与村里别的媳妇遇此情况对比,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

B.小说关于秋葵三次回娘家而未能如愿的描写,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既丰富了秋葵的形象,又给人以真实感。

C.秋葵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给木根,表现了回娘家时的兴奋心情。

D.秋葵发现娘家所在的偏远深山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似乎更加温馨了,从正面表现了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

5.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是怎样叙述“回娘家”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有删改)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

“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有删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

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

夏酋令㖫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

夏人来索。

诜问所以报,谔曰:

“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

”乃止。

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

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

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

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

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

“兄已约降,何为如是?

”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

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

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徙鄜延副总管。

上言:

“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

”遂入对,大言曰:

“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

”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

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

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

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

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

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

“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

”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

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

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B.“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谔富有智谋。

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㖫,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两夏将领嵬名山。

B.种谔屡立战功。

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种谔备受重用。

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职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诜问所以报,谔曰:

“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

”(5分)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万里桥①江上习射

(宋)陆游

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

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枪

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

一笴

他年下百城。

【注】①万里桥,在成都锦江上。

淳熙四年正月孝宗有诏:

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

②胡床:

交椅,最初从域外传入。

③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

古人认为它一出现定有兵乱。

这里代指金兵。

④笴(gě),箭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

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D.颈联将天上的“欃枪”与草间的“狐兔”对举,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

E.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15.本诗尾联好在哪里?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现实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海运将徙”做类比的句子是:

“,,”。

(2)《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这款国产新车采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还配置了性能优越的新款轮胎,和老款车型相比,真可谓脱胎换骨。

王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传承家族特色诊疗技术,毕生以金针度人为追求,造福广大患者,饮誉一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公安部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包括网络赌博在内的各类赌博活动,踊跃举报,让网上赌博韬光养晦。

“一带一路”的提出虽然到现在只有短短的4年时光,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政府在管理共享单车时,既要对市民加强文明骑行的宣传教育,也要将用户的违法违纪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B.大学是现代社会的大脑和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自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容更多元的价值追求。

C.《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D.与原著《你一生的故事》相比,虽然电影《降临》增加了富有戏剧性、冲突性的内容,但在主体情节上对原著的还原度还是很高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捎来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奉上拙作,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不吝赐教。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好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他们的这一善举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其他单位也纷纷效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存在不健康的睡眠习惯,再加上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剧增,因此,

主要症状表现为失眠,有的是睡眠维持困难,

情绪问题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如过度焦虑。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长期失眠的人85﹪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都伴有失眠。

2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因为环境就是民生,所以我们要保证青山绿水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没有被破坏。

哪怕是经济不发展,也要保证青山绿水常在。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只要我们实行严格的制度,就能够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只要环境不被破坏,我们就能够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

保护青山绿水与经济发展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

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

例如:

张爸爸:

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

再忙,我都要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

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

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

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