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4750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

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一、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

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

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

(斜络于颧)

与脏腑器官联系:

小肠、心、胃;咽、目、耳、鼻。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

SI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头项耳目热神志,少泽通乳经验方。

1、少泽(Shàozé,SI1)(小肠经井穴)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

1寸。

[取法]“少泽小指尺甲角”

[功能]增液通乳,清热利窍

[主治]

①乳房疾患:

乳痈,乳少,为“通乳经验效穴”;

②高热、昏迷、中暑、癫狂等热病、神志病;

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④小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操作]浅刺0。

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用。

[实验研究]对产后20天以内产妇针刺少泽,结合血液化验,发现血中生乳素升高,收乳素降低。

故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时机的选择是满月内,越早越好。

2、后溪(Hòuxī,SI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取法]“后溪握拳节后取”

[主治]

①痛证:

头项强痛、落枕、肘臂痛及手指挛急,腰脊痛,尤其急性腰扭伤。

②神志病:

尤癔病。

癫狂痫、惊厥、痴呆。

③督脉病:

“大人癫疾,小儿惊痫”“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④头面、五官病。

[操作]直刺0。

5~1。

0寸。

3、养老(Yǎnglǎo,SI6)(小肠经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取法]“养老转手髁空藏”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按捺在尺骨小头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壁,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是穴。

[主治]

①耳聋眼花、目视不明;头痛,面痛等;

②肩背臂肘疼痛,项强,急、慢性腰痛。

[操作]

①直刺或向上斜刺(肩周炎)0。

5~0。

8寸。

②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4、小海(Xiǎohǎi,SI8)(小肠经合穴)

[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取法]“小海二骨之中央”

[主治]

①肘臂肿痛,麻木;尺神经麻痹。

②神志病:

如癫痫。

[现代研究]针刺小海穴,可使降结肠远端的顽固性迷走神经过敏现象好转,故可治疗过敏性肠炎。

[操作]直刺0。

3~0。

5寸。

5、肩贞(Jiānzhēn,SI9)

[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

[主治]以局部近治为主:

肩臂疼痛,肩周炎,肩不能举等。

为“肩3针”之一。

[操作]向上或向外斜刺1~1。

5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

不可向胸侧斜刺。

6、天宗(Tiānzōng,SI11)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取法]“天宗冈下窝中取”

[主治]

①局部病:

肘臂外后侧痛、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

②咳嗽、气喘,胸胁胀满;

③乳癖、乳痈(多点刺或温针灸)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④落枕:

指压天宗穴治疗落枕。

[操作]直刺或斜刺0。

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下面是骨板,一般不会出问题,可向旁边透刺。

适宜拔罐,舒服。

注意:

体位改变,肩胛冈位置随之改变一定要摸准肩胛冈边缘再进针。

7、听宫(Tīnggōng,SI19)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取法]“听宫屏前陷中央”张口取穴。

[功能]开窍聪耳。

[主治]

①耳疾:

耳鸣,耳聋,耳(化脓性中耳炎)。

②齿痛、面痛、下颌关节肿痛。

③癫狂痫《百证赋》“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

[操作]张口,直刺1~1。

5寸。

须注意:

张口进针后,不能让病人一直张着嘴,因留针时间一长,病人就难以支持,起针后会感到下颌关节痛,所以进针后让病人慢慢把嘴闭合。

二、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

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

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中。

其支者:

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与脏腑器官联系:

膀胱、肾、脑;耳、目、鼻。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组织器官病。

歌决:

BL六十七膀胱经,起于睛明至阴终,脏腑头面筋痔腰,热病神志身后凭。

1、睛明(Jīngmíng,BL1)(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定位]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取法]“内眦上外是睛明”

[功能]散风清热,明目退翳。

[主治]

①目疾: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电光性眼炎、白内障等,偏治内眼疾患;

②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③心动过速,心悸、怔忡。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右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

5~1寸。

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

不提插,不捻转。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针具消毒宜严。

禁灸。

2、攒竹(Cuánzhú,BL2)

[定位]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眶上切迹处取穴。

[取法]“眉头陷中攒竹取”

[功能]散风镇痉,清热明目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眼部病证:

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动、眼睑下垂等;

③面瘫、三叉神经痛Ⅰ;

④呃逆(可用指压)。

[操作]

①治疗眼病、头痛、面瘫,用提捏进针法,捏住眉头,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

5~0。

8寸。

②治疗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痛要向眶上切迹内针刺,以出现麻电感为宜。

禁灸。

3、通天(Tōngtiān,BL7)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

5寸。

[取法]正坐或仰卧,依定位取穴。

[功能]宣通鼻窍,疏散风热

[主治]

①头痛、头重、眩晕;

②鼻病:

鼻塞流涕,鼻衄、鼻疮、鼻渊、鼻塞。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

”《百症赋》

[操作]平刺0。

3~0。

5寸。

4、大杼(Dàzhù,BL11)(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正坐或俯卧,依定位取穴。

[主治]

①发热,咳嗽等外感表证;

②头痛,项强,肩背痛;

③“骨”的病证:

如骨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腰、骶关节痛等。

[操作]向内斜刺0。

5~0。

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5、风门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正坐或俯卧,依定位取穴。

[功能]解表宣肺,护卫固表

[主治]

①擅长祛风。

外感咳嗽、发热头痛、多涕鼻塞等。

“乃搜风之要穴”

②项强,肩背痛。

③发背痈疽,瘾疹。

[操作]向内斜刺0。

5~0。

8寸。

十二背俞穴

①协助诊断相应脏腑病变

②治疗相应脏腑病证

③治疗相应脏腑所属的五官五体病证

④局部的近治作用

6、志室(别名:

精宫)

①肾虚病证:

遗精、阳痿等

②腰痛(腰为肾之府)

③小便不利

针刺操作

①胸段背俞穴一般是向脊柱方向斜刺0。

5~0。

8寸。

②腰段背俞穴一般是直刺0。

8~1寸。

③虚证、寒证,可加灸;实证、瘀证,点刺放血。

7、次(Cìliáo,BL32)

[定位]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简便取法]俯卧,先找髂后上棘,其下一横指再内一横指处是穴。

[主治]

①妇科病、男科病:

月经不调、带下、痛经(胞宫);遗精、阳痿(精室)等证;

②小便不利;

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

5寸,可灸。

8、秩边(Zhìbiān,BL54)

[定位]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俯卧,依定位取穴。

[主治]

①腰及下肢病证:

腰骶、下肢病;

②前阴病:

小便不利,癃闭,阴痛;

③后阴病:

痔疮疼痛,便秘,脱肛;

[操作]直刺1。

5~3。

0寸,或斜向会阴部刺,麻胀感,可传至足趾部或会阴部;可灸。

秩边→水道:

治疗前列腺首选。

9、委中(Wěizhōng,BL40)(膀胱经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取法]“委中窝纹中央”

[功能]清热醒脑,舒筋活络

[主治]

①腰背痛,急性腰扭伤,尤实证,“腰背委中求”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②遗尿、小便难;

③腹痛、急性吐泻;高血压;“合主逆气而泻”

④中暑、丹毒、疔疮。

别名“血郄”“四弯穴”之一

[操作]直刺1~1。

5寸,或点刺静脉出血。

针刺不宜过快、强、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注意:

凡晕血、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

近端结扎,快速刺入静脉。

“醒脑开窍”法要求针感:

下肢抽动三次为度。

10、承山(Chéngshān,BL57)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取法]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腱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承山下分肉藏”

[主治]

①腰背痛、腿疼转筋;

②痔疾(配长强)、便秘(配大肠俞)、脱肛(配百会)。

“痔疾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可灸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11、昆仑(Kūnlún,BL60)(膀胱经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法]“昆仑外踝跟腱间”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肩背拘急、腰骶疼痛、足踝肿痛、足跟痛等痛证。

②难产、滞产。

[操作]直刺0。

5~0。

8寸,可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12、申脉(Shēnmài,BL62)(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取法]“踝下五分申脉穴”

[主治]

①癫狂痫证;(“昼发灸阳跷夜发灸照海”)“鬼路”

②目疾:

目赤肿痛,复视、眼肌痉挛等。

③嗜睡(白天):

补申脉(阳跷)、泻照海(阴跷)失眠(夜间):

泻申脉(阳跷)、补照海(阴跷)。

④《难经》“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足外翻),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足内翻)。

[操作]直刺0。

3~0。

5寸。

13、至阴(Zhìyīn,BL67)(膀胱经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取法]“至阴小趾外甲角”

[功能]通鼻疗目,舒筋转胎

[主治]①胎位不正,胞衣不下;难产,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③腰痛(配睛明);④中暑,发热,昏迷,癫狂;⑤祛风:

皮肤瘙痒。

[操作]浅刺0。

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孕妇禁针。

①治胎衣不下可配合谷、三阴交。

②针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用补法并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③治疗坐骨神经痛顽固者,可在至阴穴点刺放血。

[操作]至阴纠正胎位:

有效率高达98%。

一般妊娠七月左右(28~30周)疗效最好;从胎位上看,横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最差。

让孕妇松开腰带仰卧床上,腹部四肢放松,即仰卧屈膝位,施术者点燃艾条后,分别在两侧至阴穴灸至20分钟,1~2次/天,至胎位转正为止。

子宫畸形,骨盆狭窄者无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