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4813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

湖北省鄂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

秘密★启用前

2019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共25题,共150分,共10页。

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与代沟

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

杰弗里·戈若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

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

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②《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60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

米德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

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③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

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

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

④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

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符合新的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

在并喻文化中,年长一代不能继续引导青年前行,导致代表新与旧两种生活方式的两代人之间爆发矛盾与冲突,但这种“代沟”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

⑤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米德创设了她的后喻文化或曰青年亚文化理论。

她指出,由于二战以来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开始将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

这一情形和当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

所不同的只是,如果说那些新大陆的开拓者经历的是空间迁徙的话,那么人们今天经历的则是时间迁徙;如果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只占人间人口的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经历时间迁徙的则是整整一代人。

在时代剧变面前,由老一代不敢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所酿就的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而要解决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落伍的年长一代就必须向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学习。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样根本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这就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

⑥米德所论述的这种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我国出现。

我们将这种和“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称为“文化反哺”,并且认为这种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具有某种普遍性。

(选自周晓虹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沟现象在戈若看来首先导源于两代人在文化传递方面存在差异。

B.代沟现象早在二战后就成为文化人类学家关注与讨论的课题。

C.代沟现象不大可能存在于从根本上排除变革与反叛的前喻文化当中。

D.代沟现象体现的矛盾与冲突从全球范围来看只是局部性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从具体解释代沟概念的内涵入手,介绍自杰弗里到米德关于代沟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重点肯定米德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

B.第②段意在推介米德《文化与承诺》中关于代沟理论的内容,首先说明米德研究代沟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了米德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

C.第③④⑤段论述与第②段论述内容是总分关系,这三段先后阐释了文化传递方式中前喻、并喻与后喻三种文化类型,并深入分析了它们与代沟的关系。

D.第⑥段承接上文第⑤段论述,进一步指出与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反哺”现象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分析了出现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前喻文化时代里,由于传统礼仪,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有绝对的权威。

B.在并喻文化时代里,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矛盾冲突只是局部性的。

C.在后喻文化时代里,唯恐失新和不敢舍旧的新老两代的对立冲突具有全球性。

D.在文化迅猛变迁的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是一种趋势和必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生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

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

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

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

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大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地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

“王九,好小子。

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

你累了吗?

热了吗?

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

“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

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走开了。

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的眼光瞧着。

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

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儿,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地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

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

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做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

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

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

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

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

他决不提这些事。

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多次写到老人的“笑”,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

作者以乐写悲,用“笑”来批判社会的不公,令读者不胜悲悯。

B.小说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笑”,他们对老人的种种笑,和鲁迅笔下《祝福》中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样,冷漠麻木,作者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这些看客。

C.老人的儿子被人打死已有十年,丧子之痛,在他身上看不见,在他眼里读不出,他把秘密藏在傀儡摔跤的游戏后面,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诉说他的思念。

D.本文语言朴实,全文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变化,展现了一位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

行文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和束缚。

5.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的结尾两段是“最震撼的文字”,请赏析。

(6分)

6.结合小说,谈谈你从老人的人生中品出了哪些生的况味?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于是遂去之。

(荀)彧荐嘉。

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曰: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

“真吾主也。

”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

“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算略,达于事情。

太祖曰:

“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

“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乃表曰: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

臣策未决,嘉则成之。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不幸短命,事业未终。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谥曰贞侯。

子奕嗣。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

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B.军祭酒:

汉晋时期军中负责出征时飨宴士卒或酹酒祭神的属官。

C.冀:

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冀州为九州之首。

D.薨:

古时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

他没有选择袁绍,经荀彧引荐,与曹操共论天下大事后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并且为他屡立战功。

B.郭嘉洞察时机,料事如神。

在吕布退兵坚守,曹操想退兵之际,他劝服曹操一鼓作气,急攻吕布;孙策最终也如他所料,死于匹夫之手。

C.郭嘉心思缜密,能谋擅断。

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派遣刘备偷袭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了太祖顾虑。

D.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

他病重时曹操曾多次亲自问候;他去世之后,曹操评价郭嘉是最了解自己心意的人才,并对他的事功予以高度肯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

年十七,父英征西番,春从之。

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

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

群臣请试职,帝曰:

“儿,我家人,勿试也。

”遂予实授。

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英卒,命嗣爵,镇云南。

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

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

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

春曰:

“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

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入,授首必矣。

”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

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贼困甚。

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

越州遂平。

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

宁远酋刀拜烂依交趾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

来奔。

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

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

不应。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春帅五百骑救之。

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

乘胜击崆峒寨,亦溃。

前后降者七万人。

将士欲屠之,春不可。

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

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

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开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沐春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B.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C.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D.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女成年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姻娅,亲家和连襟,两婿互称曰姻,婿父称娅。

后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C.交趾,中国古地名,在越南北部一带。

《滕王阁序》里王勃的父亲曾任交趾县令。

D.祠,多为封建制度下供奉鬼神、祖先、先贤或有功德的人的祠堂庙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沐春勇当先锋,因功受任。

他跟从沐英征讨西番、云南,平定江西贼寇,总是冲锋在前。

他因一次又一次立下战功,而被授任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B.沐春很有谋略,克敌制胜。

阿资叛乱,沐春分析敌情,提出具体降敌措施:

分路逼近,精兵埋伏,用羸弱士卒引诱贼兵,然后挥军攻击,大败贼兵。

C.沐春面对降敌,宽大为怀。

他在几次战斗中,致使敌兵溃败逃跑,先后投降的有七万人。

面对众多投降的敌人,将士们要杀掉他们,他却不同意。

D.沐春大兴农田,赢得民心。

他在家乡开辟田地三十多万亩,挖河灌溉干涸农田几万亩,使五千多户农户恢复生产。

他死后,这些农户祭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5分)

(2)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这首唐诗,回答14~15题。

戏赠友人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便坦承与诗结缘之深,表述词浅意深,化抽象的感受为具体,鲜明生动又通俗自然。

B.“笔砚”“吟咏”互文见义,皆指创作。

诗人感慨虽坚持作诗,有时仍得“清冷”,没有灵感。

C.在诗人眼中友人亦有同等雅趣襟怀,所以他将自己每日苦吟的生活和对作诗的独到见解“书赠”之。

D.诗人曾说“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但本诗却可看出他依然勤于练笔,通过“渐修”追求真谛。

15.本诗围绕“戏”展开,诗中的“戏”表现在哪里?

(6分)

 

阅读下这首唐诗,回答16~17题。

边庭落日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①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②,万里逐沙蓬。

候月③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④,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⑤。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

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

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

“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④积石,山名。

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

⑤长虹,《史记·邹阳传》:

“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1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用地名并举,且用了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使空间跨度极大。

B.“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将士们戍守边塞紧张丰富、警惕艰辛的边庭生活。

C.“精诚贯长虹”用荆轲刺秦白虹贯日这一典故,抒发了主人公戍守边关精诚为国的雄心壮志。

D.尾联直抒胸臆,为报答君王赐剑的恩情,将为国征战矢志不渝。

全句气势磅礴,自信豪迈。

17.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斥鴳用自己的飞翔体验质问大鹏“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近些年以传奇、玄幻、仙侠等为故事题材,以人气偶像、华丽场景、炫目特效、IP改编等为外在标识的古装剧受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生代”的大力追捧,据称仍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地筹备中。

透过如此的制播风潮,应该对时下古装剧做一些理性的反思。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电视剧亦然,()。

近年的古装剧数量庞大、风格迥异、制作考究,有的服饰和道具花费天价,有的摄影和构图上力争每帧画面都唯美养眼等等,主创团队在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的确。

然而,让观众获得视听愉悦之时可伴有“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振和精神荡涤的作品少之又少甚或空空如也。

电视剧应成为的大众文化,而非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

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有理有度的奇异想象、匠心独运的美术置景,都可作为艺术手段应用于创意和创作过程中,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中向上向善的主题内蕴,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但切不可因此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蕴,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B.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蕴,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让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C.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D.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蕴,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没有明确、积极的立意,必定称不上好作品。

B.好的作品,必定立意明确、积极。

C.立意明确、积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

D.不好的作品,必定立意不明确、不积极。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紧锣密鼓如蝇逐臭可圈可点潜移默化

B.呼之欲出趋之若鹜乏善可陈润物无声

C.紧锣密鼓趋之若鹜可圈可点润物无声

D.呼之欲出如蝇逐臭乏善可陈潜移默化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腐败分子落马后常归结为客观环境不好;可同样面对诱惑,为什么人家能涅而不缁,你却变色变质了?

②当代青年应当学会变通,发掘自己的特长,不必为独木桥争得头破血流,有时行不由径也会收获惊喜。

③建设港珠澳大桥的工作人员经历了瓦釜雷鸣的雷电、疯狂肆虐的台风,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

④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⑤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被认定是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缺少真情实感,片面追求语言、形式的新奇,最终写成了无关痛痒的官样文章。

A.①②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