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50495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docx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名句赏析

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

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

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

(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

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

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

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

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

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

(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

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

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

(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

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

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

(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

(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

(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注释:

(1)兹:

此。

麦城楼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漳、沮二水汇合处

(2)聊:

姑且,暂且。

暇日:

假借此日。

暇:

通“假”,借。

销忧:

解除忧虑。

(3)斯宇之所处:

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4)实显敞而寡仇:

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

寡,少。

仇,匹敌。

(5)挟清漳之通浦:

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

挟,带。

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

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

(6)倚曲沮之长洲:

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

倚,靠。

曲沮,弯曲的沮水。

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

当阳,与漳水会合。

长洲,水中长形陆地。

(7)背坟衍之广陆:

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

背:

背靠,指北面。

坟:

高。

衍:

平。

广陆:

广袤的原野。

(8)临皋(gāo)隰(xí)之沃流:

楼南是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

临:

面临,指南面。

皋隰:

水边低洼之地。

沃流:

可以灌溉的水流。

(9)北弥陶牧:

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

弥:

接。

.陶牧:

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

牧:

郊外。

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

(10)昭邱:

楚昭王的坟墓,在当阳郊外。

(11)华实蔽野:

(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

华:

同“花”。

(12)黍(shǔ)稷(jì)盈畴:

农作物遍布田野。

黍稷:

泛指农作物。

(13)信美:

确实美。

吾土:

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14)曾何足以少留:

竟不能暂居一段.曾,竟.

(15)遭纷浊而迁逝: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

纷浊:

纷乱混浊,比喻乱世。

(16)漫逾纪以迄今:

这种流亡生活至今已超过了十二年。

逾:

超过。

纪:

十二年。

迄今:

至今。

(17)眷眷(juàn):

形容念念不忘。

(18)孰忧思之可任:

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

任,承受。

(19)凭,倚,靠。

开襟:

敞开胸襟。

(20)蔽荆山之高岑(cén):

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

荆山,在湖北南漳。

高岑:

而高的山。

(21)路逶迤(wēiyí)而脩迥:

道路曲折漫长。

修,长。

迥,远。

(22)川既漾而济深:

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

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

(23)悲旧乡之壅(yōng)隔兮:

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

壅,阻塞。

(24)涕横坠而弗禁:

禁不住泪流满面。

涕,眼泪。

弗禁,止不住。

(25)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

“归欤,归欤!

”尼父,指孔子。

(26)钟仪幽而楚奏兮:

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27)庄舄(xì)显而越吟:

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

《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

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

(28)人情同于怀土兮:

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

(29)岂穷达而异心:

哪能因为不得志和显达就不同了呢?

(30)惟日月之逾迈兮: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

惟,发语词,无实义。

(31)俟(sì)河清其未极:

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

俟,等待。

河,黄河。

未极,未至。

(32)冀王道之一平:

希望国家统一安定。

冀,希望。

(33)假高衢(qú)而骋力:

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

假,凭借。

高衢:

大道。

(34)惧匏(páo)瓜之徒悬:

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

《论语·阳货》:

“吾岂匏瓜也哉?

焉能系而不食?

”比喻不为世所用。

(35)畏井渫(xiè)之莫食:

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

渫,淘井。

《周易·井

卦》: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比喻一个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重用的人。

(36)步栖(qī)迟以徙倚:

在楼上漫步徘徊。

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

(37)白日忽其将匿(nì):

太阳将要沉没。

匿,隐藏。

(38)风萧瑟而并兴:

林涛阵阵,八面来风。

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

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

(39)天惨惨而无色:

天空暗淡无光。

(40)兽狂顾以求群:

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

狂顾:

惊恐地回头望。

(41)鸟相鸣而举翼:

鸟张开翅膀互相地鸣叫。

(42)原野阒(qù)其无人:

原野静寂无人。

阒,静寂。

(43)征夫行而未息:

离家远行的人还在匆匆赶路。

(44)心凄怆以感发:

指自己为周围景物所感触,不禁觉得凄凉悲怆。

(45)意忉怛(dāodá)而憯(cǎn)恻:

指心情悲痛,无限伤感。

这两句为互文。

憯,同“惨”。

(46)循阶除而下降:

沿着阶梯下楼。

循,沿着。

除,台阶。

(47)气交愤于胸臆:

胸中闷气郁结,愤懑难平。

(48)夜参半而不寐:

即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

(49)怅盘桓以反侧:

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盘桓,这里指内心的不平静。

王粲登楼赋赏析

二、王粲〈登樓賦〉賞析

(一)原文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遇兮,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帳盤桓以反側。

(二)王粲生平與文學成就

建安時期,曹操三父子以其政治地位和藝術實踐,總領文苑。

繞其周圍的作家,最著名的當屬「建安七子」,而王粲即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顯著者。

以下即從其生命歷程與文學成就兩方面來分析

1.生命歷程

(1)居故鄉、徙長安、流寓荊州

王粲為山陽高平人,其地約在今山東鄒縣西南。

出生於名門族之家。

曾祖王龔,東漢順帝時官居太尉,祖父王暢,東漢靈帝時任司空,父王謙

任大將軍何進長史。

後董卓廢少帝,立獻帝,並於初平元年(一九○)挾獻帝西遷長安,王謙、王粲父子亦隨同西遷,時粲十四歲。

(十四歲前居故鄉)

抵長安,粲盡露頭角。

名儒蔡邕不僅「倒屣迎之」,甚至想把「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其間,粲曾為司徒所辟召,又詔授為黃門侍郎,粲均辭而不就,旋與好友孫萌聯袂南下,投奔荊州,依附刺史劉表。

因劉表和王粲屬同鄉,又曾受學於粲之祖父暢,故粲流遷即奔赴荊州。

王粲居長安為十四至十七歲。

粲流寓荊州達十五年之久。

劉表幕府中文學之士,當無人能與王粲相抗衡。

故建安三年(一九八)長沙太守張羨起兵背叛劉表時,劉表即邀粲寫〈三輔論〉,申明「去暴舉順」之大義。

甚至建安五年前後,粲更有〈荊州文學記官志〉一文,頌揚劉表延攬儒士,謀求經術。

劉表原欲嫁女於粲,終而嫌粲貌寢形陋,將女兒嫁給粲之族兄王凱。

王粲流寓荊州十五年,實未獲重用。

王粲十七到三十二歲在荊州。

(2)歸魏的鄴下生活

建安十年九月曹操取得荊州,即擢用人才,辟召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王粲從此加入曹操幕下的文士行列中,與劉楨、徐幹、陳琳、楊脩、應瑒等文士相互酬贈,亦逐漸獲曹氏父子的青睞與信任,而遷升軍謀祭酒。

曹操受封後,王粲更旋被任命為掌實權的侍中之一。

二十三年(二一八)初春,曹操軍隊在居巢遇疫癘,並將病菌帶回鄴城,造成大災難,王粲無法倖免於難而離開人世,年四十一。

三十二到四十一歲在鄴,死後被葬在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

147

2.文學成就147參見黃漢昌〈王粲登樓賦研究〉,中國文化復興月刊16卷6期,頁53;《三國志〃王粲傳》,《三國誌集解》,宏業書局頁531—532。

他文學兼工各體。

他見生民離亂之苦難,既慘惻,又憂憤,便以敘事方式記敘了戰爭的殘酷與不仁的〈七哀詩〉之一。

全詩音節緊促,格調悲涼,向為後人推重。

流寓荊州十五年,因仕途不順,詩多表露出對生命的感傷尤凸顯久滯荊州的愴惻之情的〈七哀詩〉之二,詩以淒冷氛圍渲染羈旅憂思之情,雖源出《詩》、《騷》傳統,惟去國懷鄉之思,又為王粲生命之直接表露,有其真切,淒惻之情。

而此一去國懷鄉之思,在〈登樓賦〉一文尤淋漓盡致的展露。

懷才不遇與去國懷鄉、憂時感事綰結為一,真切的逼顯王粲心中的原音。

全篇抒情小賦中鋪陳了駢儷化的語言美感,尤是建安時期辭賦之風轉變之開啟者與代表者。

鄴下時期是王粲志得才騁的重要生命年段。

此期,王粲創作偏向宴享、詠物等作,少寄託,多頌美,格調昂揚奮發。

此外,亦有如〈從軍詩〉五首征戰之詩,氣象壯闊,格調蒼勁,為後來邊塞詩開闢先路。

王粲以博識之才,創作了各體作品,也形構出不同的文風,其詩以五言居多,賦以騷體居多,詩文以抒情見長,多志士悲歌,騷人情思。

建安七子中,王粲文學成就可謂居首位,《文心雕龍.才略》即謂粲:

「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

」《文心雕龍.詮賦》「仲宣靡密,發篇必道」--說他賦結構緊密,行文遒勁有力;鍾嶸《詩品》則將王粲和曹植、劉楨共列於上品。

可見晉宋對王粲文學評價之高。

在中國詩歌史、辭賦史上,有其不可磨滅之地位。

3.王粲行跡圖

依文化大學主編之中國歷史地圖及沙學浚編中國地理圖集:

148

(三)〈登樓賦〉內容大要

本賦之主脈在「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消憂」兩句,全篇賦意皆緣此二句而舖衍。

依情境全賦共分三段。

第一段敘事平舖直述,重點則結於最後一句。

內容可分三層:

1.首言斯樓之雄偉壯觀,可藉以消憂

登樓四望--虛寫斯樓之雄偉

暇日銷憂--隱寄客旅之無奈

斯宇所處--照應四望之開展

顯敞寡仇--泛言斯樓之壯觀

2.次取登樓所見之美景

左右美景--旁連清漳廣浦,側依曲沮長洲。

前後大觀--後據高平大陸,前臨低曠沃野。

148參見黃漢昌〈王粲登樓賦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6卷6期,頁54。

北西古勝--北面范蠡墓郊,西向直達昭王墳壙。

富庶風物--花果遍地,稻梁滿田。

3.非吾故土雖美不足留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這是《登樓賦》的主旨。

第二段由敘事而說理、主要在「人情同於懷土」不因「窮達而異心」!

內容也分為三層:

先以直述法正面寫情,次以情景交融之法寓情於景,最後以典故提出「人情同於懷古」。

1.遭亂遷久,幽思難任

紛濁遷逝至今已愈一紀,情惓懷歸何人可任憂思。

2.憑檻遙望,故鄉縹緲。

山川隔阻,涕橫弗禁。

3.聖賢凡愚,懷土情同

在陳困厄,孔子思鄉,嘆不如歸;鍾儀不忘本,繫囚仍奏楚樂;莊潟貴顯,病中仍呻越聲。

第三段是〈登樓賦〉的重心。

在內容蘊義上,第一段是「起」,第二段是「承」,第三段是由「轉」而「合」,此段也可分為三層。

1.日月逾邁,懼生命虛度

歲月飛逝,太平難至;寄望朝政平治,藉大道展才力;懼尸位如懸匏,憂渫井而不汲。

2.徬徨景色,淒絕心腸

舉步徘徊,悵然神傷;夕陽無光,倏忽隱匿;寒風蕭瑟,朔氣並起;長空暗暗,天色慘慘;走獸四顧,惶惶求群;飛鳥高鳴,振翅相應;平原寂寂,曠野無人;征人匆匆,勞累不息;中心悲涼,百感交集;情意憂苦,抑鬱哀傷。

3.下樓賦歸,輾轉難寐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帳盤桓以反側」照應首句。

149

總之,依文意分析我們可得知:

作者於文中所要表達的重點有三: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略言之:

即「離鄉懷歸之客愁」,「懷才不遇之感慨」,和「亂世思治之政治關懷」。

作者胸中之悲情,全以直述之方式做全然赤裸的書寫,情真摯切毫無掩飾,直述沉痛凝重之感情,顯現慷慨悲涼之情調。

〈登樓賦〉傳誦已久,晉代陸雲說「〈登樓賦〉名高,恐未可越爾」(〈與兄平原書〉)。

南朝劉勰在談論「魏晉之賦首」(《文心雕龍.詮賦》)時,也以王粲列為第一家。

宋代朱熹則認為〈登樓賦〉「尤過曹植、潘岳、陸機愁詠、閑居、懷舊眾作,蓋魏之賦極此矣」(《楚辭後語》),到元代,更有鄭光祖以此為題材,編了一齣雜劇〈王粲登樓〉。

〈登樓賦〉的盛名,不是虛攪而得的。

這篇作品篇幅短小,內容充實,藝術上很見特色,在辭賦發展史上,它是抒情小賦成功地顯示其優點的代表作之一。

150

(四)〈登樓賦〉的創作意識

在文學中所欲表現的,不外是一種憧憬希望和理想,一種純真性情流露。

而作者要先有真實的感觸,透過真實的感情,而後才能有創作意識的形成,所以意識是內心理想情感的融合。

因此我們要研究和欣賞王粲的〈登樓賦〉,自然不能不來探討一下他寫作登樓賦的創作意識。

我們分析王粲〈登樓賦〉的創作意識,可以分為以下的幾項來說明:

1.抒發自己的不平

依《三國志.王粲傳》「…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149「(三)〈登樓賦〉內容大要」參見黃漢昌〈王粲登樓賦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6卷6期,頁57、58;江舉謙〈王粲登樓賦〉,明道文藝229期,頁28–37。

150參見江舉謙〈王粲登樓賦〉,明道文藝229期,頁28–37;文史哲出版社《古文鑑賞集成》,頁360。

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粲至,年即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

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不甚重也。

」151

依本傳王粲避亂荊州,原本是想展才能,匡濟天下,不料因為自己長得短小,體格不夠雄偉,再加上面貌醜陋,所以雖然懷有濟世的志向,非凡的才能,卻不遇知音,不得重用,使得自己志與願違,而滿懷愁緒鬱結屈處荊州十多年,於是就在萬般無奈中登上了荊州當陽縣的城樓,原本是想要藉看四野的眺望,用那美好的自然界景色,來排除自我內心中的憂愁,可以登高長嘯,依舒心中勞結,不料王粲登樓遙想感物興懷,江南好風光,更使人懷想故鄉。

客居異地,才華不展,倍感悽涼,不由得牽動了愁腸,勾起了鄉思,於是便有了這篇〈登樓賦〉的創作。

2.文人時代意識的感觸

詩人多愁善感,尤其社會的紊亂不安,詩人就常常會在作品中表現出了哀傷激怨的熱情,尤其王粲身體戰爭中流離傷亂的激情,和自我有志不伸,不得知音的孤立愴痛,自然會一洩為快。

屈原的〈離騷〉、東坡的〈赤壁賦〉、白居易〈琵琶行〉,甚至民國的抗戰文學、反共文學等無不如此,王粲另外寫有〈七哀詩〉三首,也是他久客荊州而有志不得伸展,黯然情傷而思歸故鄉的作品,尤其第二首我們如果拿來與〈登樓賦〉對看,更能與〈登樓賦〉相呼應。

王粲的〈七哀詩〉共有三首,而「七哀」二個字的解釋,依照《韻語》陽秋所說的是「痛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嘆而哀,鼻酸而哀,謂之七哀。

」王粲名其詩為〈七哀詩〉,自然是內心有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