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50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8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总第1课时时间:

2017年2月

学科

地理

设计者

钟志国

课题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时安排

1

课型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

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举例:

(大屏幕显示)

活动2:

(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

长途电话号码:

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

(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总结:

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

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调整与思考

作业

名校课堂

调整与思考

课后反思

 

 

总第2课时时间:

年月

学科

地理

设计者

钟志国

课题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时安排

1

课型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引入新课】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

提出问题:

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

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

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

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

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

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

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

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

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3.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因,完成活动1: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气候

作物熟制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地形

传统民居

气候

其他不同

调整与思考

作业

名校课堂

调整与思考

课后反思

 

总第3课时时间:

年月

学科

地理

设计者

钟志国

课题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型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自主学习】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

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

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在书中做标注)

【课堂检测】

1.北方地区东临()

A:

渤海和黄海B:

东海和南海C:

黄海和东海D:

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A:

内蒙古高原B:

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A:

平原面积大B:

土壤肥沃C:

降水偏少D:

耕地集中连片

D

C

B

A

4.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5.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采地下水B跨流域调水措施C兴建水库D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6.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滑坡和泥石流C.台风D.干旱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山脉:

A;B;E;地形区C,有“”之称;D;L

和F又常被称“”,F地形其特点是;濒临海洋G;H。

7.读图完成。

L

B

(2)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粮食作物以、、为主,经济作物有、、。

 

调整与思考

作业

名校课堂

调整与思考

课后反思

 

 

总第4课时时间:

年月

学科

地理

设计者

钟志国

课题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课时安排

课型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对农业及工业发展影响

【自主学习】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范围:

包括、、,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

以和为主。

东部为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

3.河流:

山地的东南方有江和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

(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

5.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农业】

6.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2)有利条件:

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7.盛产、、、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8.东北平原开发历程。

(在书中找到标注)

【工业】

9.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10.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在书中做标注)

【课堂检测】

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

气候冷湿B:

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C:

冬短夏长D:

降水集中于秋季

2.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A:

地势平坦B:

土壤肥沃C:

人口稀少D:

雨热同期

3.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

4.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形成产业是()

 

A.钢铁、机械B.石油、化工C.煤炭、电力D.轻纺、电子

调整与思考

作业

名校课堂

调整与思考

课后反思

 

K

 

 

总第5课时时间:

年月

学科

地理

设计者

钟志国

课题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时安排

2

课型

讲授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黄土高原形成所运用的证据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图片,黄土高原的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

景观特征: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提问:

起源了哪些文明?

(板书)文明的摇篮

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

(一)认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活动一:

学生阅读课本第24页图6.25,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东——太行山西——乌鞘岭

北——长城南——秦岭

(2)跨省区:

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介绍;黄土高原面积64万平方千米,厚度一般超过100米,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有人曾经形容,如果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后的黄土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承转;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说是风吹来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3.认识黄土形成原因:

“风成说”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本第67页活动二,认识黄土形成。

第一步指导学生讨论发言,发表个人观点。

第二步小结:

目前,对于黄土高原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风成说”得到普遍认可,但仍有许多问题是“风成说”不能解释的。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科学探索出一份力。

承转: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地形地貌又如何呢?

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有何特点?

4.黄土高原地形地貌

展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片,总结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

(1)地形地貌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典型地形类型:

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三种不同地形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不同程度。

5.带学生看《同步练习册》上知识结构图。

三、当堂训练,达成目标。

1、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册》基础知识梳理并复述本课学习内容。

2、老师总结目标达成情况。

调整与思考

作业

名校课堂

调整与思考

课后反思

 

 

总第6课时时间:

年月

学科

地理

设计者

钟志国

课题

世界最大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课型

发现法

知识目标

1.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Ⅰ、课前预习,找出重点难点。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

A.云贵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主要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黄土高原跨越了我国的_________等省级行政区。

4.你能说出水土流失的含义吗?

5.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月份,而且多______雨。

6.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______。

7.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_______频繁发生。

8.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________,改善_______。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极易受流水侵蚀;人为原因是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为农牧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人们正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工程措施治标,以生物措施治本。

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河流干支流修建水库蓄水,在沟道上筑坝淤地,在缓坡上修水平梯田,蓄水保土。

生物措施是种草种树,使土不下坡。

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益,还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应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提高经济效益。

(1)通过阅读,你能简要说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吗?

答:

                。

(2)结合对课文的预习,谈谈应该怎样解决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答:

                。

Ⅱ、定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结构。

(2分钟)

基本学习目标见前面,个人学习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结构

Ⅲ、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20-25分钟)

1.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2.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

3.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

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4.你能说出在同等降水量的条件下,地面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吗?

5.与同学交换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

6.看书完成活动2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Ⅳ、成果汇报(8—10分钟)

1.“风成说”证据是:

⑴“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⑵“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⑶“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⑷“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2.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总结。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②降雨。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

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

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4.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3.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4.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5.个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自我检测:

(10-15分钟)

1.填空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南连___________、北抵___________。

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

A.黄土坡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梁

3.简答题

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调整与思考

作业

名校课堂

调整与思考

课后反思

 

 

总第7课时时间:

年月

学科

地理

设计者

钟志国

课题

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型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

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

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

北京

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

有谁去过北京?

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

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

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

(略)

板书:

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

板书:

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

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越山地,北与内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