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654958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docx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

大济旅游景区导游词

一、旅游线路:

大济路——扁鹊庙——双门桥——古地道——达德堂——聿新堂——玉洁冰清——慎修堂——慎德堂——修德堂——吴氏宗祠

二、导游词内容:

各位团友:

今天我们旅游有目的地是大济历史文化村。

那么,大济历史文化村有哪些看点呢?

经过总结,大济历史文化村以下四大看点:

一、千年古民居,墙高院深、雕梁画栋、历久弥新;二、巍巍进士村,人才辈出、群贤毕至、脍炙人口;三、神秘古地道,谜团重重、悬而未决、江南奇葩;四、庄严扁鹊庙,晨钟暮鼓、香火鼎盛、八方来朝。

据《吴氏宗谱》记载,大济村所在地以前曾为一片椤树林,故名椤洋源,隋朝时,为罗、缪、华、张诸氏开拓,唐天祐元年(904),吴氏始祖吴袆从会稽(今绍兴)迁居松源镇,北宋景德元年(1004)五世孙吴崇煦又迁居大济,始称大济村。

自吴氏五世肇基祖吴崇煦迁居来此,注重智力投资,不惜重金兴办文教事业,使这个历史上不足三百人的村庄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至理宗宝佑四年(1256)的232年间小村陆续涌现出了26位进士及非进士出身涉足仕者的100余人。

故被誉为“进士村”。

一门双进士,兄弟同榜,舅甥同登,四人同科,大济进士名动一时,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大济因而成为浙南边陲的一颗文化明珠,大济吴氏宗族成为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大望族。

如北宋吴桓的长女是抗金名将,长子吴彦申是北宋宰相李纲的母舅,李纲之母被册封为“卫国夫人”,名相文天祥是濠州派许国公吴渊的外甥和学生,与大济是至近宗亲,所以李纲为吴彦申作“墓铭”志,文天祥为吴氏撰“谱序”。

因有梧桐树,召来金凤凰。

南宋时,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曾到大济讲学,并书写了一块牌匾: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游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顺治时,处州知府周茂源曾于1657年作《日涉园记》以记其游园之感,并与园主人吴王眷、吴运光等就此结成文友,在其于顺治十八年(1661)离任前夕重游庆元告别友人时,作诗《辛丑春日俚言奉别吴上宾,吴天玉诸年翁并正》。

清康熙年间名儒陆珑琪慕名来大济游学,在“日涉园”讲学三年(著入陆氏《南游记》),在庆元县光绪三年版《旧志》中记载他与吴运光、吴王眷的文学佳话,在《吴氏宗谱》中尚有陆珑琪为吴运光作的70寿辰文章。

吴氏大理中宅祠壁上手书了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四箴。

民国时期,孔子南宗第七十四代奉祀官孔繁豪恭护孔子夫妇圣像,曾避隐于大济,死后葬在大济的仙宫山。

由于大济村的辉煌历史以及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至今尚保存有金甃街(古道)、接官亭、古地道、卢福神庙、吴氏宗祠、明清时代民居、木拱廊桥、祠堂山古墓群等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至今,大济村明代时期的民居现存有聿新堂、怀德堂、世德堂、裕德堂、齿德堂、挹清楼、玉洁冰清等9幢,清代民居现存有慎修堂、达德堂、树德堂、修德堂、兆慎堂等20余座。

这里仅蒙恩封赠的牌坊就有7座:

双桂坊、桂香坊、大理坊、宅相坊、八行坊、鸿卢坊、名登天府坊。

鸦片战争后,大济村开始走向衰落。

解放后,大济村曾一度为大济乡政府驻地。

改革开放后,大济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全面发展,是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1992年,大济撤乡并入松源镇,称为大济村。

2002年,大济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扁鹊庙。

各位团友: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座气势恢宏、庄严古朴的古建筑就是扁鹊庙。

它建于元惠宗至元辛巳(1341)年,迄今已有660年的历史。

为什么会建筑这座寺庙呢?

据史料上记载:

是大济吴氏先祖为纪念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而建的。

(扁鹊,原名秦越人,又称卢医、卢福神,战国初期齐国人,是中区“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始者、杰出的民间医学家。

据史载:

北宋仁宗帝关心民瘼,重视发展医学,首次追功封扁鹊为“神应侯”,并下令立庙祭祀。

当时在朝中任“大理寺评事”的大济士吴榖告老回乡后,创建了“扁鹊卢医庙”,纪念这位神医。

但当时的原址并没有在这里。

元惠宗至元辛巳(1341年),又重新建筑了寺庙,就是现在这座寺庙。

后几经修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大家看,橱窗里的这位就是扁鹊卢医的木像,他手足一如常人,能屈能伸,如遇庙会大济村民便抬着卢医绕村游行,游行时卢医圣像不穿爵服,只穿青衣小帽,令人倍感亲切。

后人因景仰这位神医,四时都有人前来拜祭。

大家看到,在卢医香案前还有一个处方号签筒,里面装有100支号码签。

这100支签码,大部分都是用药处方,经专家、学者研究论证,确认这100多个处方用药分量适当、具有充分的医学道理。

其中有6张无药处方,就是《史记》中记载的“六不治”症: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充分说明了圣医的辩证医学观。

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求签试试。

★双门桥。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双门桥。

双门桥是大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一种象征,它见证了大济的辉煌历史和荣耀。

据史料记载,大济肇基祖吴崇煦虽治怀才不仕,但却治家有计,注重智力投资,不惜重金建造了“豹隐洞”书堂,聘请名师教授四子(吴榖、吴毂、吴彀、吴壳),应试制世文章。

在崇煦公的严格督促之下,四个儿子都学业大进。

长子吴榖和次子吴毂分别于宋天圣二年(1024年)和景佑元年(1034年)同登进士。

十年内伯仲双双题名雁塔,时称“一门双进士”赫然名震乡里,为纪念“一门双进士”的荣耀,蒙圣上恩封,村人于1049年建造了这座双门桥,因桥屋有双重门楼,桥连芳坊,双坊护桥,所以又称“双桂联坊”。

双门桥古色古香,画栋雕梁,具有历史、文化双重价值。

但由于年代久远,双门桥遭受毁损。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座桥已经是按原貌重新修筑起来的。

★古地道。

各位团友:

对于地道,我想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在影片《地道战》中,我军充分利用地道与敌人周旋,打得敌人是魂飞魄散,落花流水,令人拍案叫绝,经久难忘。

而在江南地道却是罕见的,因为江南的土层没有中原的那么深厚。

可奇怪的是,我们大济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地下却分布着许多地道,经勘查共有七处。

据说,这些地道呈网络状,相互贯通。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1号和2号地道的地道口。

那么现在我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要问各位团友,你们能猜出这地道的建筑年代和用途吗?

关于地道口的建造年代和作用,由于史料上并无记载,至今仍无从知晓。

但民间的推测和传说却有不少,有说是富家怕劫而筑,有说是官家拒敌而筑,有说是妇女遮颜而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之是谜团如云,令人费解。

现在这里有三种比较合理的推测供团友们参考。

其一:

与抗击元朝有关,据文史记载,古村大济在宋代文人辈出仕业辉煌,从宋仁宗天圣二年至宋理宗宝佑四年(1024-1256)的232年间共中进士26名(宋仁宗天圣二年至宋徽宗宣和六年的百年间共18名,南宋名,明1名),非进士出身涉及仕途者前后百余人,他们爵位于显赫,而且大都非常重气节,讲清廉,在强元统治的89年间,大济人有“三不降”,主降女不降,老降少不降,男降发不降,誓不降元的民族气节,因此在宋末元初为抵抗强元凌侵,在故乡府第开辟地道。

其二,与庆元党禁有关:

松源人胡紘,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登进士,得到刑部尚书京镗举荐,任都进奏院司农寺主薄,秘书刑号郎等职,绍熙五年(1194年)外戚知阁门事韩伲胄自恃议立宁宗有功,改庆元年号,排斥丞相赵汝愚,“唱引伪徒谋为不轨”毁谤朱熹为“伪学罪首”兴起庆元党禁,致使赵朱等被网罗斥逐一空。

胡紘因此被升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工部吏部侍郎等要职。

胡紘借势亲具奏章极力请命,置庆元县制,于庆元三年恩准。

当时南宋官叫吴越人为多,大济人又为吴越人氏迁入,在朝为官者颇多,且跟随庆元党禁之党争,甚为激烈。

恐怕伴君如伴虎,打算退路,利用俸禄在故乡府弟暗修地道,以避抄折之灾……

其三,与明假太子案有关:

家谱中有一篇“吴贞明为叔吴伸撰传”主中述:

叔伸于万历年间出任陕西苑马寺监政,因陕之源张村里有一民李尚迁,假称太子,阴约奸僧陈应麟,自称奉李太后密旨,寻访逃难太子……。

被伸公识破,勘明正法,事后有涉嫌者和官以好,事诋伸公,伸公甚苦之,幡然曰:

“功首难酬,谤语易兴”,逐挂冠归,自号葆真子,额其园曰“学圃”开地道有四使聿新堂与园如环之宛转不绝……凡些种种,一言难尽,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文字资料,尽是一些猜想。

可正因为如此,大济古地道才充满的神秘的色彩。

★达德堂。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达德堂。

我们前面就说过,大济历史文化区的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古民居。

据统计,大济村现在仍然保存着许多明清时代的民居:

明代居民现存有聿新堂、怀德堂、世德堂、裕德堂、齿德堂、挹清楼、玉洁冰等9幢,清代民居现存有慎修堂、达德堂、树德堂、修德堂、兆慎堂等20余座。

这些明清建筑布局合理、墙高院深、工艺精湛、威严壮观,充分考虑防火、防风等安全因素,并兼顾光、通行、实用,无论从社会学、民俗学、建筑学等角度,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就是达德堂。

达德堂系吴文奎公建置于大清同治1870年间。

达德堂意思就是说:

追求道德的意思。

据大济吴氏宗谱上记载,修建这座达德堂的吴文奎是遗腹子,靠母亲张氏一手带大。

虽家庭困窘,但吴文奎却能志笃芸窗,有孔子的弟子子贡的风度,有战国时期晏子的遗风。

为人存心忠厚,秉性温良,常解衣推食与邻里,且仗义轻财,深受乡民爱戴。

因而取名“达德堂”。

★聿新堂。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聿新堂。

聿新堂是明代民居里边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是吴氏先祖温氏公吴道揆于明万历初期约1573—1578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聿新堂原是一座官邸,是经圣上批准才建造的。

这门边上的两块石头名叫“下马石”,据说无论文官、武官到此都必须下马,这也足见大济吴氏宗族的荣耀。

正厅右旁厅厢房壁中有一窗口,据说文稿书信从这里专程有人可送呈皇帝圣上。

上面这块“别驾第”的古匾,是当年处州知府许国忠赠给时任广东瑷州通判吴俸的。

吴俸就是吴道揆第三儿子,曾任海南省抚黎通判(琼州是少数民族黎胞聚居地,瘟疫较多,文化落后,难于治理。

吴俸上任之后,兴学校、改礼俗、铺道路、凿井泉,设市贸易,屯田积谷,使丘墟民丰粮茂,黎民皆蒙教化。

吴俸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深得黎民爱戴,立碑云“人道我公清似水,我道公清水不如”。

后遭谗言,辞官回籍,郡人攀辕挽留不得。

寄赠“国虑无双”匾额,遥表崇敬。

《广东省通志》有传。

吴俸回乡后,主修宗谱,倡导文昌阁、济川门,立傩会社田,鼎力桑梓建设。

建造这座聿新堂的主人就是大济著名的吴道揆公。

这位道揆公生性豪爽,仁慈忠厚,义行乡里,为人称赞。

明通往政和县岭腰乡,尚属羊肠小道。

道揆公独授筑路40里。

嘉靖二十五年建成,奉部门变卖慈照、慈相、伏虎三寺田充费。

道揆公交银400两,后田归三寺。

万历元年舍田36入学,府道旌其义赠“尚义”匾、存。

一有粮饥及时救济、济贫、建桥修路,口碑载道,入祀忠义(三寺僧每岁3元荐)《庆元县志》。

道揆公首创“书田”物质奖励,各世祖因之。

书田达200多亩,保证世代书香继世。

不仅如此,吴道揆公还教子有方,五子中吴儒、吴俸、吴伸皆是当时朝中重臣。

关于聿新堂,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聿新堂快要竣工的时候,木工师父的徒弟们发现,一日三餐的菜肴大不如以前,连猪肉也很少见,可奇怪的是,却经常看到管家把生猪一头头地买回来。

徒弟们心想,这东家也太吝啬了,怎么只看他买猪,不见他杀猪。

于是,徒弟们便背着师父做了一些手脚,把一条红木鱼、一个黄木狗放到了栋梁的缺口中。

据说,这狗的心肝是土做的,只要地面稍有震动,木狗就会狂吠不止,但是徒弟们把这狗困在梁中,木是克土的,所以狗是就不会再吠了。

这样做,是希望盗贼把主人的猪偷走。

而鱼是要水的,徒弟们把鱼困在了木中,而且红代表火,即希望大火烧毁这座房子。

可徒弟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辞别的宴席上,主人吴道揆给建造房子的师徒们每人一条猪。

为此,徒弟们都为他们的行为感到悔恨,只得把梁上做的手脚告诉了师父。

师父听了之后,大为恼火,把几位徒弟训斥了一顿。

木工师父连夜找到了吴道揆,说明了原委,并授以了吴道揆破解之法,在大门口左侧设了一个厕所,在后厅马弄旁边开了一口井。

说也奇怪,这聿新堂以后每遇到火灾都能逢凶化吉,而且从未有盗贼偷窃。

大家都说,这都是祖宗的道德所至。

★玉洁冰清。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玉洁冰清,玉洁冰清与聿新堂一样也是一座保存得较完好的明代古民居,建于正德(1515—1520年),为吴道揆的父亲敬七公所建。

这座古民居最初的时候叫做泽德堂,那么,后来为什么要改称为“玉洁冰清堂”呢?

这里边还有一段故事:

当时,泽德堂归吴道揆的第四子吴化所有,吴化的妻子叶氏是个非常善良而且恪守妇道的人。

吴化死后,叶氏便殉情身死。

为了表彰她的贞烈,乡里人特把叶氏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封其为“旌表烈妇”。

为此,泽德堂才改名为“玉洁冰清堂”。

在玉洁冰清堂的后院,也有一个地道口。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前去看看。

除聿新堂、玉洁冰清堂之外,大济现存的明代古民居还有怀德堂、世德堂、裕德堂、齿德堂、挹清楼。

这些明代古民居的共同特点有三,①从大门进去不设倒座,多以三合院为整体布局,②普遍是选择坚硬木材制作形状不同的木柱础,③造型古朴,采光良好.

★慎修堂。

各位团友:

大家不知发现没有,大济古民居的一个通共特点就是:

墙高院深,通道屈曲,牌楼高耸。

而这条通往慎修堂的通道是大济古民居里边最屈曲的、最深的一条通道。

慎修堂系国学生吴国均,建置于清道光己酉(1894)年。

今天,我们来参观慎修堂,不仅是因为慎修堂的建筑工艺,而且还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逼进,为了南孔家庙的瑰宝(孔子夫妇圣象)的安全,国民政府内政部特令南孔七十四代奉祀官孔繁豪恭护圣象向浙南方向转移。

1940年,战争加剧,当孔繁豪了解到大济的文化底蕴之后,便选择了慎修堂作为避难之所。

1943年,孔繁豪因病逝世,葬在了大济的仙宫山上。

2002年4月,南孔第七十四代奉祀官衢州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孔祥楷前来寻根。

左边这四间房子,就是当年孔繁豪居住的地方,最里边这间是用来放置孔子夫妇圣象。

据当地老人回忆,孔子夫妇雕像高约1尺,金黄色,用楷木雕刻,木像雕有“子贡雕刻”四个字,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

孔子夫妇圣像都锁在橱柜当中,轻易不给人观看。

只有一次例外,民国30年9月,庆元文庙举行“秋祭大典”,将孔子夫妇楷木雕像供奉于大成殿上,才让人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

秋祭大典由孔繁豪先生亲自主祭,由于缺少祭器,一切礼仪从简。

当时,城中稍有身份的人都参加了这场祭礼,典礼完毕后,大家随着孔子夫妇雕像沿城游行,观者如堵,盛极一时。

★慎德堂。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慎德堂。

慎德堂是吴兆祚公建于清道光1849年间。

据吴氏宗谱上记载,这“慎德堂”三字还有一段来历:

建造这座房子的兆祚公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和两位兄长便去逝了。

由于两位兄长都过早地过逝,抚养侄儿和继承家业的重任便落在了兆祚公的身上。

人们都认为,兆诈公难以维持家业,没想到,兆诈公却是少年老成,持事稳重,并进一步扩大了家业,但只可惜因此耽误了考取功名。

平日里,兆诈公仗义疏财,热心公益事业,参与了文昌阁、社义仓、以及众多桥梁和道路的修建工作。

咸丰八年的时候,有贼寇前来侵犯,兆诈公便召集族人修建了六所村门,并积极抵御,使贼寇不敢来犯。

乡里人感念兆诈公的恩德,因此把这座房子取名为慎德堂。

★修德堂。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修德堂。

修德堂建置于清道光1849年间,系国学生吴国贤所建。

修德堂的门楼是大济古民居中保存得较为完好,而且较有特色的一座门楼,门楼为砖石混合型,有三重檐。

门楼的砖雕极为精美,有两蝠两麒麟,有蝠临门、防火之喻。

修德堂的总体格局为二进三开间,二重门,内有天井,有牌楼式大门、天窗和天井。

修德堂正堂内部主要为木制结构,正前方挂有“修德堂”的牌匾,斗拱、雀替雕刻精美。

据说,修德堂的大门一般只在婚丧时候打开,和风水之说有关。

清代古民居除了我们今天前面参观过的达德堂、慎修堂、慎德堂、修德堂之外还有树德堂、兆慎堂等20余座。

这些清代建设布局合理,墙高院深,工艺精细,威严壮观,并充分考虑了防火、防风、采光通行实用等到诸多方面。

★吴氏宗祠。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济吴氏宗祠。

大济吴氏宗祠分两部分:

一为大理吴氏中宅祠堂;二为大理吴氏分祠。

我们现在看的就是大理吴氏中宅祠堂,又名“务本堂”,始建于宋仁宗皇佑(1049)年,至今已有953年历史。

“大理”二字来源于宋皇朝嘉封吴毂公为大理评事,宋景祐元年(1034)赐封其父崇煦公为大理评事而得名。

“中宅”二字来源于吴氏后代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在重建宗祠时就地命名,以表尊敬祖辈。

大理吴氏中宅祠堂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周围有围墙,祠堂规模宏大,属孔庙式,整体布局呈长方形,面阔五开间,进深五柱带前后双步廊,系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两侧尽间(俗称马弄,面宽1.45米),正厅之外尚有两抚,东西厢房各五间。

吴氏宗祠现有专人管理,并春秋祭祀。

这里就是务本堂,是专门用来供放祖先牌位和处理宗族事情的场所。

左右壁上的四幅字出自于清代理学家康熙年间大名儒当湖陆陇琪在大济日涉园讲学时所书。

可惜因年久脱落,字迹已经模糊。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后人写上去的。

在务本堂的后边,还有一座古墓群,大家请随我来。

古墓群占地有2000多平方米,由古墓群和半月池鱼塘组成。

据说,这半月池是按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而开掘成半月形的,取“花尚开,月正圆”的意思,故而称半月池。

古墓群是安葬大济吴氏先祖的墓地,共有六位先祖安葬在这里,由于数量之多故称古墓群。

古墓群何以称古呢,这些古树就是明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