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59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docx

长春地区常用树种

一:

青扦(松科云杉属)

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50米,胸径1.3米,树冠塔形。

叶针状四棱形,较细短,排列较密。

球果卵状圆柱形或圆柱状长卵形,花期在四月,球果11月成熟。

生态:

耐阴性强,耐寒,喜凉爽湿润气候,适应能力强,喜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微酸性土壤。

分布:

华北、西北及,等地。

、有栽培。

栽培:

播种繁殖、适当密播,当年不见苗。

苗期生长缓慢,10年生可长到2米。

用途:

枝叶繁密,树形优美,叶色兰灰为常用庭院及街道绿化树种。

可孤植,对植,列植或丛植。

二:

杉松冷杉(松科)

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1.米,树冠阔圆锥形,老龄时为广伞形。

叶条形。

花期在4-5月,球果圆柱形,直立,近无柄,熟时淡褐色,当年10月成熟。

生态:

耐阴性强,较云杉尤喜冷湿,喜生于土层肥厚的阴坡,不耐高温及干燥,浅根性。

抗烟尘能力较差。

分布:

产于,及省东部,为长白山及山区主要森林树种之一,俄罗斯西伯利亚及朝鲜亦有。

栽培:

播种繁殖,幼苗期生长缓慢,10余年生后始渐变速。

用途:

宜列植或片植,可在建筑物北侧及其他林冠庇荫下栽植。

在公园或庭院里可配植成树丛或孤植。

三:

红松(果松)(松科松属)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

树冠卵状圆锥形。

叶5针一束,粗硬球果圆锥状长卵性。

花期在6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生态:

喜光,抗寒性强,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而适当湿润的微酸性土壤,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弱

分布:

长白山、完达山和小兴安岭。

栽培:

播种繁殖,种壳坚硬,播种前必须催芽。

种子发芽期间床面要经常保持湿润,幼苗较喜阴

用途:

红松高大壮丽,宜作风景林及庭园配植用

四:

黑松(松科)

形态:

乔木,高达30m。

幼树树皮暗灰色,老则灰黑色。

冬芽银白色,针叶2针一束,暗绿色,有光泽,粗硬。

球果长4-6cm,鳞脐下陷。

生态:

喜光,在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亦耐盐碱。

分布:

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市有栽培。

栽培:

播种繁殖。

该种抗病力较强,在松干蚧危害的辽南地区,极少受害,长势旺盛。

用途:

冬芽银白色,是优良观赏树种。

抗性强,可用作辽南沿海地区造林树种。

五:

樟子松:

(松科松属)

形态 :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80厘米;树干下部的树皮较厚,灰褐色或黑褐色,呈不规则的块状开裂,上部的树皮黄色至黄褐色,呈鳞片状脱落,皮金黄色,冬芽长卵圆形,褐色或淡黄褐色,有树脂;l年生枝淡黄色,无毛。

针叶2针一束,坚硬,稍扁,常扭曲,长4一9厘米,宽1.5一2毫米。

特性 :

樟子松为阳性树种,根系非常发达,具有耐旱、耐寒、抗风等特性。

多生于较陡峻的阳坡或半阳坡上部;能适应瘠薄土壤,在砂丘上也有生长,常呈团状分布。

六:

油松(松科)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5cm,胸径达1m以上,树冠在壮年期呈伞形或广卵形,在老年期呈盘状或伞形,无白粉。

叶2针一束,暗绿色,较粗硬,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球果卵形。

花期在4-5月,果翌年10月成熟。

生态:

温带树种,喜光,幼苗稍需庇荫。

抗寒,耐干旱瘠薄,深根性,不耐水涝,不耐盐碱,以深厚肥沃的棕壤及淋浴褐土上生长最好。

分布:

华北为分布中心,西北、西南亦有,的开原、清原一带是其分布的东北界限。

著名的清代福陵、昭陵有三百多年生的古油松群。

栽培:

播种繁殖,油松的天然落种自然出苗能力很强。

这对天然更新或者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很有利的。

用途:

树形优美,适于孤植、丛植亦可混交种植,又是荒山造林树种。

七:

红皮云杉(松科云杉属)

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30-35米,树冠尖塔形,大枝斜伸或平展,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或淡黄褐色,无毛或有较密短柔毛,芽长圆锥形,叶锥形,先端尖,球果卵状圆柱形或圆柱状矩圆形,熟后褐色,花期5月下旬,9月下旬球果成熟,10月下旬种鳞开裂,种子飞散。

生态:

红皮云杉适应性较强,耐全光、耐湿、耐寒、较耐荫、也耐干旱,稍呈浅根性,侧根发达,喜空气湿度大、土壤肥厚而排水良好的环境,生长比较快。

分布:

分布于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两省中的小兴安岭、完达山、长白山林区。

大兴安岭东部和北部的河谷沿岸亦有少量分布。

栽培:

以播种为主,也可采用扦插,压枝繁殖。

经济价值:

良好的用材树种。

用途:

红皮云杉树姿态优美,是园林绿化优良常绿树种。

八、北美短叶松(松科松属)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5m,胸径80cm,树冠塔形,大枝近平展,叶两针一束,叶粗而特短,长2-4cm,常扭曲,宿存树上多年不落。

生态:

喜光、耐干旱、微耐寒

分布:

原产北美东北部,分布到北纬65°地区,我国熊岳、、、、、庐山、鸡公山有栽植。

栽培:

播种繁殖,生长较慢,球果采收后不易开裂,须经处理后方可得到种子,种子要砂藏后播种。

用途:

造园树种,可孤植、对植或丛植。

九、东北红豆杉(红豆杉科)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红褐色,有浅裂纹,叶条形,V形斜展,表面深绿色,有光泽,种卵圆形,紫红色,假种皮肉质,上部开孔,花期5-6月,种子10月成熟。

生态:

耐阴树种,抗寒性强,其生长地气候冷湿,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忌积水和沼泽地,浅根性,侧根发达。

分布:

产于、长白山区,也有分布,散生于林中,、、有栽培,日本、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

栽植:

播种或扦插繁殖,春夏都可扦插,成活率较高,甚耐修剪。

用途:

园林绿化的珍贵观赏树,可孤植、对植或丛植。

十、臭冷杉(松科松属)

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30m,胸径50cm,树冠尖塔形,幼树树皮通常平滑,灰白色,具浅纹,常有多数明显的树脂瘤,老时呈灰色,长条状块裂或不规则鳞片状裂,具较明显的树脂瘤,具圆形叶痕,叶条形,营养枝上之叶端有凹缺或两裂,球果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熟时紫褐色,直立无柄,花期在4-5月,果当年9-10月成熟。

生态:

耐阴性强,喜生于冷湿的气候与湿润深厚肥沃的土壤,根系浅,在排水不良出生长较差。

分布:

、、、及等省。

栽培:

播种繁殖,幼苗期可全光或设荫棚。

用途:

可列植、丛植或片植。

十一、杜松 

形态:

常绿乔木,高12m。

树冠圆柱形,老时圆头形。

大枝直立,小枝下垂。

刺形叶条状、质坚硬、端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有一条窄白粉带,背面有明显的纵脊。

球果熟时呈淡褐黄色或蓝黑色,被白粉。

种子近卵形顶端尖,有四条不显著的棱。

花期5月:

球果翌年10月成熟。

一种常绿灌木,一般可长到1.8公尺高,有一种斯堪地那维亚的野生杜松可以长到9公尺高。

杜松在北极区生长茂盛,但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发现杜松的踪影。

它有红色的树干、针状叶,开小小的黄花,结蓝黑色的浆果。

生态:

喜光树种,耐荫。

喜冷凉气候,耐寒。

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石灰岩形成的栗钙土或黄土形成的灰钙土,可以在海边干燥的岩缝间或沙砾地生长。

深根性树种,主根长,侧根发达。

抗潮风能力强。

是梨锈病的中间寄主。

分布:

、栽植较多。

栽培:

播种、扦插繁殖。

用途:

杜松枝叶浓密下垂,树姿优美,北方各地栽植为庭园树、风景树、行道树和海崖绿化树种。

适宜于公园、庭园、绿地、陵园墓地孤植、对植、丛植和列植,还可以栽植绿篱,盆栽或制作盆景,供室装饰。

十二、桧(柏科)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0米,树冠圆柱状尖塔形或圆锥形,侧枝生长势强,主枝生长势较弱,具有鳞叶、刺叶两种叶型,鳞叶交互对生,多见于老树或老枝;刺叶常3叶轮生,长0.6~1.2cm,叶上面微凹,有两条白色气孔带;冬季叶色呈深绿色。

雌雄异株。

球果近圆球形,次年成熟,暗褐色,被白粉。

生态:

喜光、耐寒。

分布:

东北三省。

栽培:

一般扦插繁殖,成活率较高,也可播种繁殖。

用途:

庭园观赏树种,适宜修剪整形和作绿篱,比栽培变种在桧柏类中耐寒性较强。

十三:

桧(柏科)

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为塔形。

枝条紧密,斜上生长。

幼树或壮龄树无鳞状叶或极少鳞状叶。

雄花球顶生或腋生,花期在5月,无雌株。

生态:

喜光,稍耐寒,忌水涝。

分布:

产鄢陵地区,栽培较多,及,、、等地有栽培。

栽培:

本种为非自然分布种,为雄性无性系。

只用扦插繁殖成活率高。

用途:

因树势粗壮优美,叶色鲜绿被广泛用于造园配置。

可孤植、列植或丛植。

十四、侧柏

形态:

属常绿乔木,树高一般达20米,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

小枝排成平面。

全部鳞叶,叶二型,中央叶倒卵状菱形,背面有腺槽,两侧叶船形,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花均单生于枝顶,球果阔卵形,近熟时蓝绿色被白粉,种鳞木质,红褐色,种鳞4对,熟时开,背部有一反曲尖头,种子脱出,种子卵形,灰褐色,无翅,有棱脊。

幼树树冠卵状尖塔形,老时广圆形,叶、枝扁平,排成一平面,两面同型。

花期3---4月,种熟期9---10月。

生态:

喜光,幼时稍耐荫,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轻盐碱土壤中均可生长。

耐干旱瘠薄,萌芽能力强,耐寒力中等,抗风能力较弱。

侧柏为温带阳性树种,栽培、野生均有。

喜生于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平地或悬崖峭壁上都能生长;在干燥、贫脊的山地上,生长缓慢,植株细弱。

浅根性,但侧根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寿命长,抗烟尘,抗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分布广,为中国应用最普遍的观赏树木之一。

分布:

侧柏为中国特产种,华北地区有野生,除,新疆外,全国均有分布。

人工栽培遍及全国。

常有百年和数百年以上的古树。

栽培:

主要以种子繁育为主,也可扦插或嫁接。

用途:

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广圆锥形,枝条斜展,排成若干平面,寿命极长,较少有病虫,多用于寺庙、墓地、纪念堂馆和园林绿篱。

也可用于盆景制作。

种子可入药。

十五、铺地柏

形态:

匍匐小灌木,高达75cm,冠幅逾2m,贴近地面伏生,叶全为刺叶,3叶交叉轮生,叶上面有2条白色气孔线,下面基部有2白色斑点,叶基下延生长,叶长6-8mm;球果球形,含种子2-3粒。

生态:

阳性树,能在干燥的砂地上生长良好,喜石灰质的肥沃土壤,忌低湿地点。

栽培:

用扦插法易繁殖。

分布:

原产日本,我国各地园林中常见栽培,亦为习见桩景材料之一。

用途:

在园林中可配植于岩石园或草坪角隅,又为缓土坡的良好地被植物,各地亦经常盆栽观赏。

日本庭院中在水面上的传统配植技法“流枝”,即用本种造成。

有“银枝”、“金枝”及“多枝”等栽培变种。

十六:

砂地柏:

(柏科、圆柏属)

形态:

常绿低矮匍匐灌木,枝密集,主枝铺地平卧,枝稍上伸,侧枝向上伸展。

老枝棕红色,片状剥落,嫩枝淡绿色。

幼龄树上常为刺叶,柔和,叶长6mm左右;壮龄树上多为鳞叶。

多雌雄异株。

球果生于下弯的小枝顶端,倒三角状球形,成熟时黑褐色,稍有白粉。

花期4-5月,果期第3年10月。

生态:

喜光,亦能耐一定的庇阴。

耐寒,耐干旱,不耐水湿。

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

多石山坡或沙地、林下都能生长,砂壤土生长最好,胶粘土生长不良。

栽培:

沙地柏用种子或扦插繁殖。

但种子必须湿沙层积10个月才能发芽,扦插易成活,故鄢陵花农多采用扦插繁殖

用途:

沙地柏匍匐蜿蜒、苍翠碧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即可用于城市公园绿化,也可作盆景观赏。

在西北地区还可作保持水土及固沙造林树种。

十七:

红瑞木(山茱萸科)

形态:

灌木,高3米,树皮暗红色,小枝血红色,有光泽,常被白粉,皮孔明显。

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

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

核果斜卵圆形,乳白色。

花期在5—7月,果期7—8月。

生态:

弱阳性树种,喜湿润肥沃土壤,生于河岸及杂木林中。

分布:

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区。

朝鲜有分布。

栽培:

播种、压条,分根繁殖,2年生种苗换床,5年生苗出圃。

耐修剪,栽培中每隔几年重剪一次,萌发新枝观赏更好。

用途:

翠绿色的叶片衬托出鲜红色的纸条,格外引人注目,秋季叶变红色,冬雪衬红枝景观更美。

宜孤植、丛植,广泛用于造园。

十八:

蒙古栎(壳斗科)

形态:

乔木,高达30米。

叶倒卵形,长7—12cm,叶缘具深波状缺刻,侧脉8-15对,壳斗鳞片呈瘤状。

花期在5月,于10月果熟。

生态:

喜光,耐寒性强,喜凉爽气候,耐干旱,耐瘠薄,多生于向阳山披,深根性。

分布:

东北、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朝鲜、日本、蒙古及俄罗斯也有分布。

用途:

对病虫害、火害、风害、烟害等抗性强,移植需带土坨。

可孤植、丛植或列植作庭荫树或行道树,又是厂区绿化树种。

十九:

刺枚(蔷薇科)

形态:

灌木,高达1.5米。

小枝细,具皮刺。

羽状复叶,具5-7小叶,长椭圆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锐锯齿,叶背面密被柔毛和腺毛。

花单生或数朵聚生,粉红色至深粉红色,花期在5-6月,果球形或卵圆形,红色,果期9—10月。

生态:

喜光,较耐干旱,耐寒性强。

分布:

东北、华北地区。

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

栽培:

播种,扦插或分株繁殖。

用途:

可丛植于假山石旁,林缘、坡地或做花篱。

二十:

丁香(木犀科)

形态:

灌木,高达2米。

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全缘。

圆锥花序小,侧生,长3-10厘米,冠筒细长约1厘米,花淡紫红色,花药紫色。

蒴果小,表面有疣状突起。

一年两次开花,春季于5月,秋季于7—8月。

果期9-10月。

生态:

喜光,喜土壤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也耐寒冷和干旱。

分布:

产于华北、华中、西北各省区,南部有分布。

栽培:

播种繁殖,移栽易成活。

用途:

花美丽且可两次开花,是园林中良好的观赏花木,可丛植或孤植。

分类:

紫丁香、白丁香、毛丁香、垂丝丁香、暴马丁香、丁香、关东丁香、红丁香、欧丁香、圆叶丁香、辽东丁香

二十一:

锦带花(四季锦带)(忍冬科)

形态:

灌木,高达1-3米。

叶片椭圆形、倒卵形、卵状长圆形。

花单生或片聚伞,花序生于侧生短枝的叶腋或枝顶,花冠玫瑰红色,面苍白色,漏斗状,钟形,蒴果柱状。

花期在5-6月份,果期9-10月。

生态:

喜光,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土壤,但以深厚湿润且腐殖质丰富的土壤生长最好,忌水涝。

分布:

、、、、、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

可用扦插,分根,播种进行繁殖。

容易栽培,耐修剪,每隔2-3年进行一次更新修剪,促进新枝生长。

用途:

花茂密,花色艳丽,花期长,可丛植于草坪、路旁及庭园。

分类:

白锦带花、花叶锦带、日本锦带花、红花锦带、红王子锦带、早花锦带

二十二:

京桃(山桃)(蔷薇科)

形态:

乔木,高达10米。

树皮暗紫红色,有光泽。

叶狭卵状披针状,基部广楔形。

花单生,粉红色,花期在4月。

核果球形,径2-3厘米,果肉薄而干涩,果期7月。

生态:

喜光,较抗寒,耐干旱,适应性较强。

分布:

产于、、、、、等省

栽培:

播种繁殖。

种子需层积沙藏,春播,以垄做点播为宜

用途:

早春,花繁叶艳,冬季,干皮光亮呈紫红色,观赏价值高,可于路边列植,庭园中孤植或丛植

二十三:

旱柳(柳科)

形态:

乔木,高20米,胸径80厘米。

树冠广椭圆形,大枝斜展,小枝淡黄色或带绿化。

叶披针形,背面带白色。

雌花序,具短梗及3-5小叶,花期在4月

生态:

喜光,耐寒、耐旱,喜湿润,在沙壤土上生长迅速,在粘土或低湿地易烂根,并引起枯稍

分布:

黄河流域为中心分布区,产自东北、华北、西北,南至淮河流域

栽培:

用播种或插条繁殖,易成活,定植后应适当修剪

用途:

宜做行道树,固堤,护岸树种,可孤植、列植或片植。

分类:

旱柳、绦柳、龙爪柳、馒头柳、蒙古柳

二十四:

白桦(桦木科)

形态:

乔木,高达25米,胸径50厘米。

树冠卵圆形。

树皮白色,纸状分层剥离,叶三角状卵形或菱形。

果序单生,下垂,圆柱形。

花期在5-6月份,8-10月果熟

生态:

喜光,耐严寒,喜酸性土壤,耐瘠薄,在水分适中地带生长最好,在石质或沼泽化地带亦能生长。

分布: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朝鲜,日本及俄罗斯有分布

栽培:

播种繁殖,幼苗时应注意修枝,片植不宜过密。

应注意叶部害虫及蛀干害虫的防治。

用途:

孤植、丛植,又可列植于道旁或成片栽植。

树干修长,洁白可爱,引人注目,为北方特有造林树种。

二十五:

三角枫(槭树科)

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卵形。

树皮赭褐色,长条状薄片剥落。

小枝细,幼时有短柔毛。

幼树的叶三深裂,老树及短枝的叶不裂或三浅裂,卵形或倒卵形,基部圆形或广楔形,掌状三出脉,裂片全缘或上部疏生浅齿,背面有白粉,幼时有毛。

4月开花,花小,黄绿色,伞房圆锥花序顶生。

翅果,黄褐色,两翅近于平行或成锐角,8~9月成熟。

用途:

三角枫枝叶浓密,夏季浓荫覆地,入秋叶色变成暗红,秀色可餐。

宜孤植、丛植作庭荫树,也可作行道树及护岸树。

在湖岸、溪边、谷地、草坪配植,或点缀于亭廊、山石间都很合适。

其老桩常制成盆景,主干扭曲隆起,颇为奇特。

此外,江南一带有栽作绿篱者,年久后枝条劈刺连接密合,也别具风味。

  

分布:

我国东部、华中及和。

主产长江中下游各省,北到,南至、均有分布;日本也产。

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之山地及平原,多生于山谷及溪沟两旁。

二十六:

(家)杏(蔷薇科)

形态:

乔木,高达10米。

树皮暗褐色,叶近圆形或广卵形,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先端短渐长,边缘具钝锯齿,花白色或淡粉红色,单生,花期在4月,核果近圆形,淡黄色或橙黄色,常带红晕,被短毛,果期7月。

生态:

喜光,耐旱,耐寒,适应性强。

喜生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分布:

产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各省。

栽培:

嫁接繁殖,砧木用山杏

用途:

花繁色艳,可植庭园、宅旁、路旁、亭廊两侧,孤植、丛植或列植。

果可鲜食或制杏脯、果酱、果干等。

二十七:

垂榆(榆科)

形态:

乔木,高2-3米。

树冠伞形,圆大蓬松,树干通直。

姿态潇洒,枝条明显下垂。

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先端尖,基部稍斜。

生态:

喜光,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强

分布:

东北、华北、西北都有栽培

栽培:

用嫁接法繁殖,以榆树做砧木

用途:

庭园观赏树或行道树。

可孤植、对植或列植

二十八:

地锦

形态:

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

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

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温度。

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

二十九:

锈线菊

形态:

直立灌木,高约1.5米,小枝较细,幼时被柔毛。

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

复伞房花序生于新枝顶端,密被柔毛,花繁粉红色至紫红色,花期在6-8月

生态:

喜光,也较耐阴,喜生于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分蘖力强,耐修剪

分布:

原产日本、朝鲜。

、、、、、的地都有栽培

栽培:

扦插繁殖。

主要用嫩枝扦插,在遮荫腹膜环境中进行,扦插生根率达90%以上。

用途:

花繁色艳,花期长。

一配植于草凭、宅旁、路边做花坛、花径、花篱或丛植庭园一隅,点缀山石边,颇具幽趣。

三十:

紫椴(紫椴科)

形态:

乔木,高30米,胸径达1米。

树冠卵形树皮片状脱落,皮孔明显。

叶广卵形或近圆形。

聚伞花序,长4-8厘米,其苞片成倒披针形或匙形,长4-5厘米,花果白色。

果球形或椭圆形,种子褐色,花期在七月,果期9月。

生态:

喜光,稍耐阴,喜肥沃土壤,深根性,喜生于水分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之处,在海波500-1200米的山坡上常与红松或其它阔叶树混生,抗烟尘,虫害少。

分布:

东北及、、等省区、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用途:

树冠大而美,是良好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树种。

三十一:

山楂

形态:

小乔木,高达6米。

树皮灰色或灰褐色。

叶三角形,卵形或菱形基部截形至广楔形,先端短渐尖,有3-7羽状裂,叶缘重锯齿。

花白色,多花组成伞房花序,花期于5月。

果近球形,直径1-1.5厘米,鲜红色,果期9月。

生态:

喜光,稍耐阴,耐寒,耐干旱瘠薄。

根系发达,萌蘖性强。

分布:

、、、、、、等省均有,朝鲜亦有分布。

用途:

树冠整齐、花繁叶茂,是观花、观果好树种。

可做庭院整形树,遮阴树和绿篱,又是大果山楂的砧木。

二十、五角枫

形态:

乔木,高8-10米。

单叶对生,叶柄长2-5厘米,叶掌状五裂,长6-8厘米,花黄绿色,顶生伞房花序。

翅果2.5厘米,花期在5月,果期9月。

生态:

喜光,喜温凉气候及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不耐瘠薄,抗烟害,深根性,萌蘖力强。

分布:

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

播种繁殖,5月生苗可出圃绿化,可修剪造型。

用途:

树冠大,叶形美。

适合做行道树,可孤植、列植、丛植。

二十一、紫叶(红叶)(蔷薇科)

形态:

小乔木,高达8m。

叶椭圆形或卵形,长5cm以上,先端急尖,基部广楔形或圆形,叶缘有锯齿,叶为紫红色,叶背沿中脉有短柔毛。

花单生或2-3朵簇生,浅粉红色,花期在4月。

果期7-8月。

生态:

喜光,耐寒性较差,喜温暖湿润气候。

分布:

原产亚洲西南部。

、、、有栽培。

栽培:

扦插或嫁接繁殖。

嫁接多以山桃、山杏作砧木,接后2-3年即可出圃。

小气候条件下可栽培。

用途:

叶片紫红色,春秋两季叶色更美,宜丛植或片植于草坪,广场建筑物附近。

若与常绿树配植,绿树红叶更加相映成趣。

二十二:

新疆(柳科)

形态:

乔木,高达30m。

枝直立向上,形成圆柱形树冠,干皮灰绿色,光滑。

短枝之叶近圆形,有缺刻状粗齿,长枝之叶边缘缺刻较深或呈掌状深裂,背面被白色绒毛。

生态:

喜光,耐干旱,耐盐渍。

适应大陆性气候,在高温多雨地区生长不良。

根系较深,萌芽能力强,对烟尘有一定的抗性。

分布:

中亚、小亚细亚、欧洲。

我国北方有引种,有栽培。

栽培:

本变种原产欧洲,我国北方系属栽培,以新疆为普遍。

在年极最低气温-30℃以下时苗木易受冻害。

本种只见雄株,用扦插或分根繁殖。

用途:

优美风景树,行道树及庭园绿化树种。

二十四:

梓树(紫葳科)

形态:

乔木,高达8m,树冠开展。

单叶对生,有时3叶轮生,叶广卵形或近圆形,有波齿状或3-5浅裂。

叶背脉腋间有紫黑色腺点。

顶生圆锥花序,花冠浅黄色,筒部有桔黄色纹及紫色斑点。

蒴果长圆形。

花期在5-6月,果期9-10月。

生态:

喜光,颇耐寒,深根性,喜湿凉气侯及湿润深厚土壤。

分布:

产于东北南部及华北、西北、华中、西南。

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

播种繁殖。

移栽以早春发芽前为宜,大树移植应带土球。

用途:

树姿优美,叶片荫浓,宜做行道树,庭荫树,可孤植、列植或丛植。

二十五:

小叶丁香(木犀科)

形态:

灌木,高达2m。

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全缘。

圆锥花序小、侧生长3-10cm,冠筒细长约1cm,花淡紫红色,花药紫色。

蒴果小,表面有疣状突起。

一年两次开花,春季于5月,秋季于7-8月。

果期9-10月。

生态:

喜光,喜土壤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处,也耐寒冷和干旱。

分布:

产于华北、华中、西北各省区,南部有分布。

栽培:

播种繁殖,移栽易成活。

用途:

花美丽且两次开花,是园林中良好的观赏花木,可丛植或孤植。

二十六:

金银忍冬

形态:

灌木。

高达5-6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

花成对腋生,花冠2唇形,先白色,后变黄色,有微香。

浆果红色,存于枝上可达2-3个月。

花期在5-6月。

果期9月。

生态:

喜光,稍耐阴,喜湿润气候亦耐干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性强。

分布:

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各地,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

栽培:

用种子或扦插繁殖,容易栽培,要适时修剪,保持树姿整齐。

用途:

夏季白花耀眼,入秋红果满枝,冬果不落与瑞雪相衬,可孤植或丛植于庭园。

二十七:

火炬树(漆树科)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树高3-5m或8m。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17枚,披针状长圆形,长5-12cm,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小,淡绿色。

核果深红色。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态:

喜光、速生,萌发能力极强,耐盐碱先锋树种。

秋叶鲜红,生于山坡,林缘灌木丛中。

分布:

原产北美。

近年由国引种栽培。

栽培:

播种,分根繁殖,2-3年生苗出圃绿化。

用途:

叶、果供观赏。

宜丛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