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61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2 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docx

62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这一讲里边,我们将会讨论观课议课的校本反思,也就是去研究讨论在推进观课议课过程当中,在学校里边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学校里边已经提出怎样一些问题。

应该说我们从2006年提出观课议课以来,有很多学校在推进校本观课议课的过程当中做了很多工作。

在做工作过程当中,他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么我们这一讲就会讨论这些问题。

第一,推进观课议课的步骤和节奏,我们采取哪些方法去有步骤又有效的推进观课议课。

我认为有这么一些步骤要注意。

首先是分析教研现状,认识观课议课。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老师们对现有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进行分析进行判断进行比较,去发现教研活动到底有没有质量,有没有效率。

我们对现有的教研活动是否满意。

如果是,老师们对教研活动觉得是满意的,觉得没有必要改,那就没有必要再引进观课议课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如果老师们意识到,在我们的平常教研活动当中,我们花了很多精力,但是效果并不好。

我们就这样的方式不满意。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了解去学习观课议课的理念、方法和一些知识,这是第一步。

第二,可以引导教师变动观课的位置。

过去我们是坐在教师的最后边,然后把眼睛放在老师身上。

现在我们可以学着把凳子往前边移,选择几个学生进行观察。

接下来我们去研究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他们是怎么动脑思考的。

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一件事情。

我们去观察学生,当然我们在前边讲座也说过,要去观察学生,需要一套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的步骤,这是我们说的第二步。

第三,你走到学生身边以后,就可能发现学生学习的故事。

比如说,他们听课认真不认真,他们作业是怎么做的,他们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什么。

这就是去讲述教学故事,提供课堂案例,也就是讨论的过程当中大家不要先忙着评价,也不要先忙着讨论。

让我们每个老师都有机会,都能够说出我看到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能够把这样的故事说出来。

这是第三步。

有了教学故事,其中又有了教学案例的时候,我们进入第四步,在教研活动当中,推进案例讨论。

推进案例讨论的方法就是彼此发表自己对教学故事案例困惑的见解,这是第四步。

前面的这几步实际上都是随机在课堂上发现一些故事,一些现象,然后进行观课议课。

这个要求不是太高。

第五,当我们学会这些观课议课方法技术以后,就可以进行主题观课议课。

所谓主题观课议课就是要去发现,要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困难,然后提出自己的教育创新。

并让它成为教学主题。

有了教学主题以后,我们对主题进行分解,寻求一些方向,通过观课议课解决实践问题。

再进一步我们可以把小的问题,把每一个主题让他在一个专题的筐架下,把观课议课和学校教育科研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去推进观课议课。

我们实践方法当中还有两种,第一种是小观课。

第二,大观课。

小观课是什么,小观课是两个好朋友或者三四个好朋友自发的观课行为。

大观课议课是什么,就是一个教研组,一个备课组,坐在一起很正式的进行观课议课。

我最喜欢什么,就是小型观课议课,我最愿意和老师交流的途径是什么,就是一个老师上完课了,然后下课我们坐在一间屋子里边,或者喝着一杯茶或者一杯咖啡,然后推心置腹的讨论交流彼此对教学的看法。

这就是我们说推进观课议课的步骤,有哪些,可以怎么做。

第二,在实践当中,在反思校本观课议课的过程当中有些主持的老师就给我提一个问题:

陈老师,我们也做了观课议课,可是觉得效果不太理想。

怎么办?

首先,我认为提出了观课议课效果不理想这件事情本身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原因是什么?

这说明我们老师开始研究教研的有效性,开始关注教研的有效性,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要说在议课过程当中对有些问题讨论不深入,在评课当中也可能不深入,所以这不是观课议课本身带来的,而是由观课议课的本身的水平带来的。

因此,我们要让观课议课走向深入,提高观课议课的质量,需要提高参与者的水平。

当然,我曾经在很多地方讲这样的话。

我说,我们可以把听课评课看成铅笔,我们把观课议课看成一支毛笔。

有了毛笔并不是说就不要钱笔,这不是用一种东西去取代另外一种东西。

如果现在我给了你一支毛笔,现在我问你,你能够用这只毛笔干什么。

有些人可能用毛笔,也交给了他握笔的方法,用墨的方法,但是这些人只会在这个本子上画一些花猫;而有些素养高的人,他有画画的艺术技巧,他拿到毛笔可能画出最新最美的画来。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给了一支笔,让他学着去画最好的东西,这个过程需要修炼。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观课议课更加深入呢。

我认为要把观课议课这种校本研修和其他的校本研修方式结合起来。

比如说,教师需要读书,必须去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去观察和研究一些名优教师课堂的教学案例。

这样观察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开阔我们老师的视野,扎实我们老师研究课的根基,就是说你自己要去练出一双发现课的眼睛来。

第二,促进观课议课深入,我们需要一个背景。

这个背景越宏大越深,那越容易发现我们现在教学的问题。

越容易引起我们对现有教学的深刻反思并改进。

那这样的背景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前边说的理想课堂作为背景,理想课堂的几个目标。

第一,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好不好,你今后的讨论的时候,这就是一个视角。

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怎么样,我们怎么让他的生存状态变得更好。

第二,理想的课堂要教给学生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

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研究教学内容。

这个教学内容和学生生存有没有关联,和生活智慧有没有关联,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生命是否得到了尊重。

比如说,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效果的课堂。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上课老师有一个教学要求以后,有多少同学听了老师的话。

理想的课堂要有效益,这样就让我们不要局限于这一节课。

要学会前后看、左右看、纵深看、然后发现我们的教学行为,眼前是有益的,向纵深看有益。

这是第三。

再说我们教学效率是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比较紧张的治理活动实践比上教学的内容。

我们这就可以去观察教学当中是不是形式主义,教学过程当中是否通过比较紧张的治理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发展。

这是什么?

这就是有一个架构,然后用我们背景来检查我们的教学。

这里我们有一个目标,这是促进深入而一个方法。

第三,促进深入实际上就是修炼教学洞察力,教学洞察力实际上就是我们前边说的那根扁担,两边的绳子和筐。

你不要只讨论行为。

如果只讨论行为,就没办法深入,你现在要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和背后的教育观念和假设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将会走向深入。

第四,实际上要去修炼教学想象力。

要对一些教育适合的现象充分展开想象,然后让我们从中收获一些对教育的理解。

我们举一个例子,现在大家看一看,这是深圳市福田区力源小学魏兵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真分数(也叫古埃及分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

老师布置并提出一个作业要求:

把一个真分数写成相异分数单位的和。

题目是什么呢?

要求学生把十五分之七写成相异分数的和。

如果你坐在这个同学身边,这个同学在草稿纸上就画出这么一个过程。

现在你能不能够发挥教学洞察力和想象力,去猜一猜学生可能想到什么。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你看,十五分之七等于这个长长的空白是什么意思。

你想一下。

我认为,这个长长的空白,意味着学生对这个题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办法,然后一把大大的差……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他写这个大大的差的时候,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我猜他的想法。

他会想:

哎呀,我真笨,这个题真难……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注意到:

他遇到困难以后,老师这个时候没有在身边。

当然,有可能是有意的没在身边,也有可能是无意的没在身边。

由于没在身边,没人帮助他,导致了一个问号的出现。

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

我们猜一猜,我猜是这样:

我这个题确实做不上,但是等了这么久又没谁来告诉我,没谁来帮助我,我现在还得自己想一想,这件事情我得对它负责任。

这个问号实际上是他要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的一个想法。

然后他开始尝试:

等于十五分之三加十五三分之四(计算),这个时候又来一个差……我们看,写这个差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

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写的。

我猜是他把这个题都做得差不多了,做完了,认为自己做好了,然后再回过头来和题目要求对照。

但他发现这样做不行,为什么?

因为这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十五分之一,不是题目的要求的相异分数单位的和。

于是想这一次做错了没关系。

我重新再想一想,十五分之七等于十五分之七。

我们看一看,为什么这写出两个十五分之七,用我们生活当中的经验,就是当我在紧张思考一件的事情,手里握着一支笔,也有可能某个东西多写一次,但是我自己不自觉。

这两个说明什么,说明它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当中,处于有点思路,似乎又没有思路的临界状态。

终于想到办法了,等于三十分之十四,等于三十五分之五…(计算)

上面准备写什么,我们猜他准备写但是一写,他发现,这个三十五分之一和前面的三十五分之一不是一样的吗?

然后再回过头来一检查。

他通分出了错误,这个地方分子除了五分目没有除五,再回过头来一看,发现三十抄成了三十五,又是一把差……这把差能够给他什么样的经验,我认为能够给这样的经验:

我要成功了,我也不能得意忘形,我要在继续检查,要细心一些,然后重新写。

等于三十分之十四,(计算)

你看一看,这行文字写得多么流畅,写得多么舒服。

你可以设想一下,这里写的只是他的答案吗?

我认为不是。

这是他的心情。

当他做这道题做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他心中充满了一种喜悦:

我终于完成了,我真棒!

这就是这个同学,这张草稿纸上的验算可能带给我们的思考。

这需要什么,有可能我们想错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这样想是错了。

但是你如果都这样想,就有可能让你对学生的学习,对教学情况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

这个老师很有水平。

我见过,他在上完三节古埃及分数的时候还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他有什么样的调查?

——三节古埃及分数的课,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这个同学回答,古埃及的分数很好玩。

注意这是好玩,我们曾经给很多老师讲,理想的课堂要让学生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老师说要快乐,学习是艰苦的事。

要知道尽管学习的过程有可能是艰苦的,但是如果他获得了成功,他会把学习看的好玩。

当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好玩的事时候,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后边我们就接着看,区区的小分数也能使人思考,研究过程使人回味。

注意在分数前边有两个形容词:

第一个小,第二个区区的。

我们再看这个小和区区的,请你和前面的那个大大的差结合起来。

写大大的差是什么心情?

他是这样的心情:

这个题太难了!

我真笨,在大大的差面前,人是渺小的……现在当这个同学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治理任务,这个时候,你看分数成了什么:

你算什么,区区的小……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变大的了,困难变小了。

这就是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人格变化。

他说区区的小分数,也能使人思考,研究使人回味。

老师问,你还想继续研究古埃及分数吗?

学生说,我还想。

因为还有一种探索的感觉。

老师接着问,如果数学是一种可以吃的东西。

比如香蕉、苦瓜、西瓜、米饭、牛扒、药等,你认为数学是一种什么食物,为什么?

各位听课的老师,我现在请你想一想,在你心目当中,你选什么,数学老师你希望学生选什么?

我们看一看这个学生怎么选的。

学生说,在我心目当中,数学就像西瓜,为什么呢?

因为西瓜在你没打开之前,你不知道里面的瓜肉是怎样的,而打开了你就知道有多甜……你看这个同学的感受。

我注意,这个案例是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魏斌老师提供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什么。

看完这个故事、这个案例,你可能就会改变对教育的理解。

过去我们的认识就是学习会很苦,现在我们会有一种新的可能的理解,学习如果让学生享受了治理活动的乐趣。

实际上学习有可能变得快乐,这就是我们讲的关于怎么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洞察能力和教学想象力,使我们的观课议课变得更深入一些。

也有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陈老师,我们是农村学校,我们就一个语文老师,就一个数学老师,我怎么进行观课议课,我能不能进行观课议课。

我认为也是可以的。

怎么可以呢?

首先观课议课的核心在什么——人因思而变,强调这一点。

那么只要我们养成一种思考和研究的习惯,研究什么呢,治理发现教学的关系和联系。

就是那根扁担,两边的绳子和筐,经常去看一看,你的扁担,挂的是什么绳子,挑担的是什么筐,经常去看一看,然后去思考,我筐里边去装什么,怎么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我认为经常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么你就可能对教学有新的发现。

第二,一定要学会用发现的关系和联系去改善教学。

要学会接着讲。

各位老师,什么叫接着讲?

我给大家说,我们国家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把全是哲学的方法分成两种类型。

第一种方法叫照着讲,第二种方法叫接着讲。

我认为老师上课也有这两种类型,第一种叫照着讲,第二种叫接着讲。

照着讲的老师有哪些?

第一,书本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教材怎么要求我就怎么讲,照本宣科,照着讲。

第二,外出观摩学习,看着别人做的好,回到家里一样画葫芦照着讲。

第三,去年,我上匆匆这样的教材教案是这样的,今年我再上课,把去年的教材教案拿出来还是照着讲,这就是照着讲的老师。

照着讲的老师是从事的单调、枯燥的劳动,重复的劳动,没有幸福可言。

而接着讲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呢?

不仅要讲书本上的,而且自己认认真真读书,对自己的一些内容形成一些见解,超越书本接着讲。

第二,学习别人的东西,我也要学,但是我要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做出改变,超越他人接着讲。

第三,每上一次课,我都想一想,过去我怎样上的,我今天能不能有所改变。

这就超越自己接着讲,把它落实到行动上。

第三,没有专业同行其他人看,你可以录音。

弄一支录音笔。

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自己听自己的录音,自己来观课议课。

第四,可以在整理教学实录的时候,整理录音的时候进行教学反思。

我说最有效的是什么?

最有效的专业成长方式就是看自己的录像、录音。

录像、录音看完以后还不够,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你对着录像、录音整理自己的教学实录。

在整理实录的时候你经常会出这样的问题:

这个地方我讲的太罗嗦了。

为什么我会讲罗嗦呢?

我这个地方不要这么罗嗦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呀……所以整理教学实录也是一种有效成长的方式。

我们再说一个问题就是主持人如何发挥作用。

每一次议课总会有一些主持人。

那么主持人怎么发挥作用呢?

我们看一个案例,这是我曾经做的一次主持。

我们看一看,议课片段。

张老师就说:

我想问陈教授,《火烧云》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肯定与精读课文有区别,那么您认为就本科李老师引导的度与量来说,是一节合格的课堂吗?

注意这个地方,这个老师这样一说,只想引导评课的角度,要下合格和不合格的。

我怎么办,我不能够简单下,我现在让你说一说。

我说,那你觉得的呢,你怎么认为呢?

他这个时候也不是下结论了。

我觉得引导多了一点。

这个地方注意,主持人很重要。

你的任务不是引导到对课下结论,而是引导到课,对课发表意见。

这可以有利于降低研究课的风险。

当观课老师提到这样的看法以后。

我问上课老师,你觉得呢?

这就是不仅听观课者的意见,而且要听授课老师的意见,这叫相互交流信息。

我们要避免授课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失语、没有权利说话。

李老师怎么说?

他说,当张老师说引导多了一些的时候,李老师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这些引导是该做的,不然学生就没办法体会文字的优美。

我班上的学生能力和水平是达不到的……李老师对张老师的看法。

李老师说了他的想法,我的想法是什么,我的想法是:

你那个想法也好,但是我那个学生达不到,所以我这儿多引导了一些。

这是让观课的老师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背景。

第二,韩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李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评价。

比如在课堂上学生说到“一只蛇”时,教师没有评价,这里应该帮助纠正。

这是观课老师提出的,其实我已经发现,有几个老师都提到一只蛇的问题,我们这儿注意,一般情况下,教学会不会说一只蛇?

肯定不会,老师都会说一条蛇。

那现在学生说出了一只蛇,老师没纠正,你说这是老师的错误还是老师的疏忽?

——肯定是老师的疏忽!

对于老师的疏忽,你把它揪住不放。

上课老师就会觉得你小题大做,故意整人。

所以我这个地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把纠正这个问题的机会还给李老师。

我向李老师提这个问题,既然大家都提到了一只蛇的问题,那我现在就有必要问问李老师,看他当时为什么没处理。

这个老师说,主要是我当时太慌了。

不是我不愿意处理,也不是我没听见。

我当时慌张了……现在讨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慌张呢,他说,上课之前出了一些意外,现在这件事情就变成了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谁上课保证不出意外啊,出了意外有谁能够保证就不慌张,出现慌张以后,出现一点小问题,难道不可以理解吗,我们为什么要去揪住他不放呢。

现在我又提一个假设。

我不需要其他人帮助你,这个老师自己说。

那如果慌张你会怎么处理?

事实是这个老师就这样说了,我会怎么处理呢。

我会说,对于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听出了什么吗,这就让其他同学纠正这个同学的不准确的表述:

一只蛇。

所以这儿要注意,我说,刚才李老师说的真好。

看来老师走进课堂不慌张好,如果不慌张,当学生说错了,老师就会追问:

真的是一只蛇吗?

你见过蛇“跑着跑着”吗?

学生就会意识到出了问题,从而改正过来。

注意这里边有一个变化,本来是大家批评李老师的,现在我把他放在了解李老师的实际情况之后。

尽管课堂上做的没到位,但是他的想法,现在已经改过来了。

我反而肯定他,这让这个老师感觉到议课是理解他的处境,尊重他的选择。

而把纠正和改进的机会留给了他自己,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就他人之道。

有一个老师就问,课前李老师让我们帮助他关注此刻的写作顺序是放在课前处理还是放在课后处理好。

我个人认为放在课后处理方法是很到位的。

这种处理方法是很到位,这对教学有什么作用呢?

教学分辨假设的过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原来是怎么设计的,这节课为什么这样处理。

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话了解他背后的教学假设。

我们再看下面,有个老师说,小学语文课标强调:

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针对这节课,我想问一下,是重人文性的教学,还是重工具性的教学?

注意我这儿有个提问,具体到这篇课,你认为呢?

——这就是促进思想,你不能够只提出问题,你自己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先思考一番。

你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我这样问过他一遍以后,他在后边就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本课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

学生说出了很多,其中有绿色、蓝色。

对于这些颜色我没有查资料。

注意现在要有这个提问:

你认为呢?

他就肯定直接问李老师,李老师,你认为怎样?

现在当我们反问过他,你需要对自己的问题先思考一番的时候。

他就有了一个检讨,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查过资料,本来我是该查资料的,这就培养了思考的责任。

这是我们说的一个做主持人要注意的,比如说这个老师说的。

我有一个建议,李老师可以抓住“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我就说他你这个想法很好。

如果我是做客老师,我就会要把你的建议用作实践,哪些地方可以节约时间。

如果你来教,你会怎么处理?

这就是引导提问题的人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一番。

用这个案例我们想说明议课主持人有哪些作用。

第一,是集中参与者的注意。

有很多人,比如说,他的话语到其他无关的东西,我们要通过主持人把大家的心里集中到这个地方来。

第二,促进对话。

不要让所有的老师都针对观课老师提意见。

要引起对话,彼此讨论。

第三,主持人成为变压器。

什么叫变压器?

如果是整个讨论完全是一团和气,不起波澜的时候,你要学会抛出一个问题。

比如说对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引起矛盾,引起冲突。

如果大家讨论一心涉及人格尊严,你教还是不教好。

如果说到这样的话了,你要作为减压器,让大家不要那么剑拔弩张,发挥变压器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明星收获。

明星收获就是一次讨论结束,主持人可以梳理一下今天讨论到了一些什么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不一定要统一认识,但是需要梳理一下这次观课议课活动我们讨论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

另外一个作用是提示可以成为新主题的问题。

比如说有些老师在讨论完既有的主题以后,发现这个问题很有价值,那我们可以提示这个问题可以成为下个观课议课的主题。

这是主持人如何发挥在观课议课过程当中的协调组织作用。

这就是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