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6458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docx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

(2)陕西延川县军事人物

人物传

周惠达(?

~544)字怀文,西魏文安(据着名历史学家王梦樵考证,其地在今延川县文安驿镇)人。

少年志高,容貌俊美,知书达礼,处事得体。

初为肖宝寅幕僚,颇得器重。

后追随宇文泰任秦州司马、大将军司马。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东魏屡次西侵,文帝出征华州,留惠达悉理政务,遂倾心尽力,营造兵器,储屯粮草,济军国之务,擢升为安东将军,拜太子少傅、中书令。

大统四年(538),任西魏尚书右仆射,旋任吏部尚书,复任尚书右仆射。

西魏初,受命主持修改典章旧制,删繁就简,增添新规。

  惠达性谦逊,位显不居功,惟才是举,尤以举荐奇才苏绰传为美谈,遂授仪同三司。

薨于大统十年(544)。

隋开皇年间,文帝追封其为肖国公。

  白铁余(生卒不详)稽胡族人。

唐高宗初出家为僧,为方丈。

弘道元年(683)四月八日,在延川首举反唐义旗,攻打城平县城以后,自称光明圣皇帝,分置文武百官,然后北上,破绥德,占领陕北,惊动朝野。

四月二十七日,被官兵剿灭。

  王子顺(?

~1631)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

又名王之顺,别号“横天一字王”。

籍贯不详。

崇祯元年(1628),起义于陕西。

崇祯二年(1629),活动于洛川、宜川县,与明参政洪承畴战败后走清涧。

崇祯三年(1630),攻绥德、围韩城,与明总督杨鹤、巡抚刘广生战,后又与延安知府张辇战于延川,败降。

崇祯四年(1631),为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所杀。

  王自用(?

~1635)明末延川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

又称王和尚,号紫金梁。

崇祯元年(1628),在延川领导农民起义失败。

崇祯三年(1630),联络各路义军,再次在延川起义。

初为王嘉胤部。

崇祯四年(1631),王嘉胤死后,各路起义军在山西共同拥戴王自用为农民起义军最高领袖。

号二十余万众,分36营,震动三晋。

崇祯五年(1632),明军活动于山西、河南。

  崇祯六年(1633),在榆社(今山西榆社县)与明军曹文诏作战受挫北走。

  崇祯八年(1635)正月,在进攻太和(今安徽太和县)战斗中牺牲(另一说牺牲于崇祯六年)。

  张应金生卒不详。

延川人,明末延川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号混天王。

崇祯元年(1628),陕北饥荒,张应金与王自用在延川揭竿而起。

崇祯五年(1632)正月,混天王等部农民军伪装为米商,攻破白水、宜君,接着东渡黄河,攻克蒲州(今山西永济西),流动作战,扫清寨堡,夺取物资。

  崇祯八年(1635)四月,高迎祥号召各路农民军首领在河南荥阳集会,共13家72营,混天王为72营首领之一。

其后阵亡。

  杨台(?

~1862)延川县文安里北原村(今属延川镇)人。

清道光八年(1828)中武举。

次年,中武进士。

出身武术世家,其父杨登魁在道光元年(1821)中武举,其兄杨亭在道光八年(1828)中武举。

杨台为人尚义好勇,膂力超群。

同治元年(1862),任横山守备署波罗营参府,出征甘肃,力战阵亡。

  马奋英(1882~1930)祖籍子长县马家砭乡任家沟村人。

民国十五年(1926),经谢子长动员加入安定县民团,任副团总,并由谢子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年冬,迁居延川县关庄镇二甲村。

民国十六年(1927),受陕北特委派遣参加清涧起义。

民国十七年(1928),争取和收编师褚杰队伍,师褚杰任司令员,马奋英任政委兼参谋长,亲自策动并参加延长后九天土匪收编工作。

民国十九年(1930),陕北红军集结陕甘边地区,任红2团政委,在师褚杰、杨仲远、杨琪领导下,率部在甘肃与张廷芝部作战中牺牲。

1949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善忠(1905~1932)原名刘善人,字芝亭。

清涧县何家山村人。

民国十三年(1924),入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习。

民国十五年(1926),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是年五月,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任冯玉样部第264团党代表。

民国十六年(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武汉等地从事中共地下工作。

十月,返回陕北,投身于反对军阀井岳秀的斗争。

十七年(1928)十月,因叛徒告密,在绥德被捕,囚禁在榆林第三监狱。

次年,经组织营救出狱。

民国二十年(1931)一月,中共陕北特委派刘善忠来延川与高朗亭创建革命武装。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三月十三日,中国工农红军延川县游击队成立,刘善忠任队长。

四月十八日,率队袭击永平镇民团,攻克国民党区公所。

延川游击队随即更名为西北先锋队,刘善忠任司令员。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坚持斗争。

五月二十日夜,部队在延川县眼岔寺乡花家粿宿营时,被混入革命队伍的反革命分子暗杀。

  高中岳(1905~1932)字嵩山,延川贾家坪镇高家圪塔村人。

少贫,随父说书行医。

民国十五年(1926)秋,入伍,编入陕北国民军李象九部学兵连,后任班长。

民国十六年(1927)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十月,参加谢子长、李象九领导的清涧起义,任起义军前卫营排长,随军奔袭延长、宜川等地。

民国十七年(1928)一月,在陕甘边豹子川战斗失利后辗转回乡,一面行医,一面说书,进行革命宣传。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三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延川县游击队,任军医。

四月十八日,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任经理处处长兼军医主任,随队一面行军打仗,料理军需,一面作宣传鼓动工作。

六月二日,先锋队在延长二圪台村宿营时,遭延长国民党驻军和民团袭击,突围中负伤被俘,英勇就义。

  李光明(1911~1933)原名李建堂,延川县杨家圪台镇西沟村人。

民国十五年(1926)秋考入县立第一高级小学。

次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学生自治会会长。

民国十七年(1928)春,积极参与一高学潮,被反动校长开除。

是年秋,考入延安省立第四中学。

次年,因家境贫困辍学,回乡担任一高团支部书记,领导团员青年开展斗争。

七月上旬,区委发动普丰川、青平川农民进行抗捐抗粮斗争,因发动闹学潮配合斗争,被国民党政府拘留并开除学籍。

是年秋,一高校长易人,再度入校领导青年学生秘密开展工作。

民国十九年(1930)春,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年(1931)二月,中共延川县委派他入西北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学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初,结业,省委派往邠县县委工作,任邠县游击队队长,率队出没于西兰和咸榆公路两翼,协同陕甘游击队伺机打击国民党军。

是年秋,受邠县县委指派单身去西安购买弹药和药品,事毕离城之际被国民党军警发现,机智脱险,历经艰苦到达照金革命根据地,经王世泰举荐拜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2团骑兵连连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四月二十七日,率骑兵连在甘肃宁县武乐堡一带作战,不幸阵亡。

当地红色政权建立后,将其牺牲地花掌乡改名为“光明乡”,以资纪念。

  杨灏(1910~1935)字伯淳,延川县杨家圪台村人。

民国十四年(1925),就读于延长县第一高级小学。

民国十六年(1927)春,考入省立延安第四中学,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善于雄辩,长于书法,被推选为四中学生会宣传委员。

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反动校长徐绍林称他为“学生会老板”。

暑假与杨增爱等回乡宣传革命,创建杨家圪台村党团支部,任团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下秘密活动。

民国十七年(1928),担任共青团延安区委书记,参与领导四中同学对延安中学徐绍林的罢课斗争。

民国十八年(1929)冬,于延安四中毕业,先后在延长杨道原小学、县立一高、二高、甘泉县立高校任教,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月,参加红26军杨森骑兵团。

七月,调任西北军委从事秘书工作,不久任西北军委副秘书长。

九月,陕北革命根据地错误肃反时被扣上“反革命”“国民党派来的AB团”等罪名,关押逼供。

十月的一个深夜,被活埋于甘泉下寺湾的乱柴沟。

民国三十一年(1942)延安整风时,西北局高干会议对陕北错误肃反作了纠正,杨灏冤案得以昭雪,并被追任为革命烈士。

  杨琪(1895~1936)字建亭。

延川县延川镇北原村人。

少年时就随大人耕作,成年后农活样样精通,有“务农状元”之称。

民国十四年(1925)从军,在国民革命军第2军骑兵团当战士。

是年秋,利用回陕北招兵之机,联络数十人,筹集100余支枪,欲组建一支反抗军阀的队伍。

返乡途中,在县南拓家川村遭陕北军阀井岳秀部伏击而失败。

民国十五年(1926),在杨虎城部任排长,再次回陕北,建立了一支20余人的保运武装,在晋陕之间的石楼、清涧一带打游击,消灭反动武装,壮大力量,坚持了两年之久。

民国二十年(1931)九月三日,阎红彦、吴岱峰、杨重远等领导的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来到陕北。

中旬,杨琪、师褚杰等陕北保镖武装与晋西游击队联合行动,共同反对军阀,经过改编先后在安定、保安同敌作战,歼敌100余人,缴获100余支枪,队伍逐渐扩大。

十月,晋西游击队到达南梁,与刘志丹部队汇合。

民国二十一年(1932)五月,加入共产党,任陕甘游击队管理处处长兼骑兵队副队长。

是月,随红26军南下终南山,部队遭受重创,化装成揽工汉,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回到照金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3),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指挥部进军南梁,开辟苏区,杨琪任第二路军游击队总指挥,为建立南梁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七月,任红军第42师3团参谋长,在井武家塌战斗中身先士卒,全歼敌人一个连。

负伤后任陕北游击队指挥部巡视员。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任红军第27军84师师长,先后组织了南沟岔、贺家湾等战斗,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二次“围剿”起了大作用。

九月,在陕北错误肃反中被关押。

十月,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被释放。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初,任红军第28军3团团长。

二月,奉命率部挺进绥德,遭国民党军井岳秀部阻击。

三月九日,率领红3团攻打岱王庙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葬于北原村。

1989年迁入延川县烈土陵园。

  冯德胜(1907~1936)延川县延水关镇北村人。

幼年丧母,随父种田,少年从军,民国二十四年(1935)二月,参加延水游击队,被编入陕北游击队第17支队任县保安队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初,任第1营1连连长,参加东征,在石楼、中阳一带开辟苏区。

  五月,东征部队回师陕北,担任后卫掩护任务,被敌军大部队分割包围,其沉着指挥,率连突围,带19名战士潜伏在永和关铁铧沟大石崖,准备伺机渡河。

次日,晋军闻讯包围了石崖,遂率部英勇抗击,持续数小时弹尽粮绝,欲毁枪跳河,不幸中弹负伤被俘,宁死不屈。

第三天被枪杀于黄河东岸。

当地群众为纪念冯德胜以及和他一起死难的战士,将这座山崖称为“红军崖”。

此地在山西永和县永和关村北数里。

  梁毓珍(1905~1940)又名梁振民,延川县禹居镇梁家沟村人。

少时聪明好学。

民国十二年(1923),就读于县立第一高小。

民国十五年(1926),考入省立延安第四中学,与共产党人呼延震东、焦维炽交往甚密。

  十六年(1927)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积极参与革命宣传、组织农民协会、闹学潮等活动。

民国十八年(1929)夏,毕业返乡,任中共延川区委组织委员兼中共禹居党支部书记,利用教员身份开展革命活动。

是年,陕北大饥荒,他秘密组织农会,发动饥民抗粮抗捐、吃大户(财主土豪)。

民国十九年(1930)夏,前往瓦窑堡国民党驻军杨衮旅中任补充营文书,秘密开展兵运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榆林中学师生为呼吁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国,举行游行示威活动,陕北军阀派补充营前往镇压,梁毓珍密报榆林中学中共党组织,使党的活动分子安全转移,免遭危难。

民国二十一年(1932)春,延川县红军游击队成立,梁毓珍从补充营脱身回乡,任中共延川区委军事委员。

四月,同刘善忠、高朗亭一起草拟《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成立宣言》《告农民书》《简明军律》等文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冬,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9支队在延川、安定、延安一带活动,他主动为第9支队和陕北特委接通了关系。

其后与游击队积极配合,斗争土豪劣绅,发动群众,建立贫农会、赤卫军等组织。

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在李克农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统战工作。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一月,受中共派遣前往国民党第38军177师某连任文书,开展兵运工作。

民国二十九年(1940),该师迁驻河南洛阳,其革命活动被发现,遂惨遭杀害。

  田得雨(1887~1943)字同公,延川县贾家坪镇上田家川村人。

民国二十年(1931)春,任中共陕北特委、延川区委秘密联络站站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春,任中共陕北特委、延川县游击队联络总站站长,负责敌情侦察、传递情报,掩护革命同志,筹措经费工作。

七月二十六日,率领联络总站人员配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处决杀害刘善忠的首恶分子。

民国二十四年(1935),任西北军委供给部副部长。

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十一月十日病逝。

  杨学武(1903~1944)字世立,延川县关庄镇杨家坪村人。

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祖籍山西省石楼县霍家村。

清光绪三年(1877),其祖父逃荒来到延川县杨家坪村,被一杨姓夫妇收为养子,改霍姓为杨姓,在此成家立业。

20年代初,杨学武考入安定(今子长)县立高小读书,毕业后入伍从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升任国民党陆军第17军84师251团上校团长。

民国三十二年(1943)九月,奉命由河南省混池北渡黄河赴山西垣曲一带打游击,袭扰日本侵略军据点,历时两个月。

民国三十三年(1944)四月十日,在垣曲县境的狭峻岩与数倍于己的日军遭遇,不幸腰部中弹,壮烈牺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二月三十一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为陆军少将。

  陈发鸿(1915~1944)延川县人。

村名不详。

少贫,给地主当雇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参加红26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先后在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任营长、副团长,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及灵丘、威县等战斗。

民国二十九年(1940),随黄克诚八路军第5纵队344旅挺进华中。

八月,抵达苏北,多次粉碎日军进犯,开辟了淮海抗日根据地。

民国三十年(1941)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3师24团副团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夏,任22团团长,率团先后参加了佃湖战斗、二三截战斗和合德战斗。

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盐(城)阜(宁)地区军民向盘踞在合德(今射阳县)的日伪军发起反攻,第22团担任主攻。

十九日夜,他率22团攻克南圩门敌碉堡,占领伪警察局和四丈河岸敌炮楼,一举攻克陈家炮楼,俘敌65人,毙伤30余人,合德周围敌伪军被全歼。

二十一日,22团对日军发起总攻,陈发鸿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后被安葬在阜宁县芦蒲烈士公墓(后改为新四军盐阜地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陈发鸿烈士,射阳县将合德人民政府镇北街命名为“发鸿街”。

  朱子伟(1912~1947)原名杜福祥,乳名存福,延川县文安驿镇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参加红军,随军东征,任某部司务长,后任红军第15军团78师3团4连支部书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月,任八路军第115师7团3营特派员,随军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民国二十七年(1938),任第3旅1团2营教导员,随军转战晋东南,多次参加对日作战。

民国二十九年(1940),任抗大八分校教育长。

民国三十年(1941),任鲁西军分区四分区副参谋长。

  民国三十二年(1943),任太原军分区参谋长,率领两个连队渡黄河入泰西地区,转战两个月,抵抗日军猖狂进攻,为大部队进入泰西作战创造了条件。

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月,亲自指挥了解放东阿县城。

九月十八日,率部解放了花平县城,任泰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一月,升任六分区司令员。

民国三十六年(1947),积劳成疾,病逝于山东阳谷县古柳村。

  王锡厚(1906~1947)延川县关庄镇王家沟村人,后移居关庄村。

少年在县立高小读书。

民国十三年(1924),入太原新民中学求学。

民国十五年(1926)毕业。

次年,任延川县立高小校长。

民国十七年(1928),任永平第三高小校长,三年后辞职,在太原、西安等地游荡,期间加入国民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共合作后返回延川,任国民党县政府监察委员。

  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回乡闲居。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三月二十九日,胡宗南军侵占延川后,被任命为保警大队长、指导员和国民党延川县办事处主任等职。

纠集了一支200余人的保警大队,搜掠民财,逼粮催款,迫害共产党人。

革命干部白文礼、游击队员柴福民不幸被保警队捉住,身受严刑拷打,惨遭王锡厚之徒杀害。

十月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延川后,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王锡厚被人民政府公审处决。

  梁之选(1895~1954)字青田,1895年生于延川县城,祖籍延川县下大木村,就读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四期(与国民党要员陈诚同期),国民党党员。

历任17军营长、团长、副旅长、旅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少将军衔。

延安城防副司令。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后,换防宝鸡,配合高桂滋为红军输送了大量枪支弹药。

被中共陕北地下党组誉为梁青天。

抗日战争时期,17军84师参加了中条山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身系国军高参,屈居宝鸡。

1947年,军方急电召归隶董钊称以延安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司令何文鼎),因病住院未到职。

1947年7月宝鸡解放,在宝鸡市人民银行供职。

  1954年秋含冤而逝,享年59岁。

  马正邦(1881~1960)字彦若,延川县土岗乡枣洼村人。

清拔贡,擅长书法。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西安武备学堂,任陆军小学校长。

  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二年(1907~1910),任陕西新军见习官。

民国元年(1912),参加同盟会,曾刺杀清末腐败官员未遂。

民国元年至十年(1912~1921)初,历任国民军排长、连长、北平第1师参谋、西安临时参议会议员。

民国十一年(1921),历任陆军第2师副官,三原靖国军第四路军司令部副官,陕西第1师骑兵旅参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历任国民党军陕西第1骑兵师副团长,河南淇县代理县长。

民国三十年(1941),任三原县县长。

1955年,任陕西省文史馆馆员。

1960年9月逝世。

  王延庆(1922~1967)延川县贺家湾乡董家沟村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二十六年(1937)转为中共党员。

七月,任延川县青救会宣传主任。

民国二十九年(1940)九月,赴陕甘宁边区医校卫训班学习。

民国三十年(1941)七月,在安塞县从事公共卫生工作。

民国三十年至三十三年(1941~1944)十二月,在边区医校调剂班学习。

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1945~1947)三月,在延安西北医专学习。

民国三十四至四十六年(1945~1947)五月,任第四野战医院医生、队长,曾为彭少辉将军的保健医生。

民国三十八年(1949)九月,任第一野战医院医生、指导员。

1950年10月,任西北军区后勤学校卫生所所长,后任西北区第一陆军医院三部主任。

1952年10月,任西北军区卫生部助理员。

先后参加了宜瓦、陕中、扶眉、兰州等战役。

1954年,转业地方工作,历任西安市工人疗养院、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

1967年逝世。

  曹鹏程(1914~1970)延川县马家河乡曹家圪崂村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参加陕北工农红军。

民国二十五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兰州军区财务部部长等职。

1958年,转业地方工作,先后任宁夏财政厅副厅长、交通局局长、粮食厅厅长。

1970年3月因公殉职。

  马文生(1902~1972)延川县土岗乡枣洼村人。

早年就读于北平大学法学院。

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在绥德国民党军高桂滋部队任随从秘书。

民国二十六年(1937),随高部开赴抗日战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加入中国国民党。

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九年(1940~1950)初,先后任眉县裕民农场副经理、经理,甘肃固原和武威高桂滋部副官处长。

1950~1958年,历任宝鸡繁殖农场场长、陕西省交通厅街道树培育场场长。

1961年,被聘请为陕西省文史馆馆员。

1972年1月19日在西安逝世。

  张竹林(1905~1976)别名常德义,延川县高家屯乡张家湾村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一月参加革命。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永平区王家屯乡赤卫军中队长、大队长、西区区委书记。

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1935~1940),先后任延川县委巡视员、县委书记、县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后,历任延安驻延川县休养所党支部书记,榆(林)横(山)特委民运部部长,绥德分区干训班总支书,延川县联勤司令部兵站部第一办事处处长,陕北运输办事处处长,西北后勤运输部办事处政委。

1952年7月转地方工作,后因病休养。

1976年逝世。

  任思温(1913~1978)延川县贺家湾乡虎鼻山村人。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一月参加革命,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安定游击队战士,红军第30军炮兵连代连长,骑兵特务队队长,晋察冀抗大第二分校队长,晋察冀七分区新兵营代营长,第1团3队队长,延安军分区独立营连长,第一野战军4军骑兵6师便衣队队长,宜君县大队大队长,黄龙分区独立营副营长,延安军分区独立营副营长、营长,公安第13团、72团参谋长,宁夏灵武县兵役局局长。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78年逝世。

  刘晓钟(1904~1981)原名刘祗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上大木村人。

  民国十五年(1926)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六年(1927)三月,在永平创办县立第三高级小学并前往执教时,任中共永平党支部书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参加地方工作。

民国二十四年(1935)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军委卫生部第一后方医院供给科科长。

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940~1942),任军委供给部军需处处长。

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1945),在中央党校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辽北军区供给部部长,嫩南军区供给部政委,嫩江军区供给部政委,东北军区军需部部长,营房部第一副部长等职。

1964年9月因病离休。

1981年12月31日在西安逝世。

  呼思恭(1916~1981)延川县贾家坪镇呼家老沟村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参加革命。

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延川县永胜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延水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延安县委县副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甘泉县县长,延安县县长,延长县县长,陕甘宁边区联防司令部教导旅民运科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市长、省林业厅厅长、农业厅厅长。

1976年因病离休,迁住西安。

1981年6月在西安逝世。

  冯占胜(1915~1983)延川县禹居镇琯峪沟村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八月参加陕北红军。

民国二十四年(1935)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陕北游击队、清涧独立团、警备第5团、警备第3旅、教导旅战士、班长、排长、司药主任、科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管理处科长等职。

1955年,获三级红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