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题之化学中68个不一定.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666408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专题之化学中68个不一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专题之化学中68个不一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专题之化学中68个不一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专题之化学中68个不一定.docx

《高中专题之化学中68个不一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专题之化学中68个不一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专题之化学中68个不一定.docx

1.中学常见的卤族元素与水反应,一定符合:

X2+H2O=HX+HXO类型。

不一定:

F2与水反应方程式应是:

2F2+2H2O=4HF+O2 

2.卤族元素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一定是:

X2+2OH-=X-+XO-+H2O,即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与强碱反应生成无氧盐、低价态的含氧酸盐和水。

不一定:

F2与强碱溶液反应方程式例外。

 

3.AgF,AgCl,AgBr,AgI见光一定分解,有感光性。

不一定:

AgF稳定,见光不分解。

 

4.卤化银一定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HNO3。

不一定:

AgF溶于水。

 

5.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既能是负价也能显正价。

不一定,F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不显正价。

 

6.卤素的无氧酸一定都是强酸。

不一定,氢氟酸却为弱酸。

 

7.氢卤酸一定不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

不一定:

氢氟酸却能和硅或二氧化硅反应。

 

8.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

不一定:

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9.金属氧化物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不一定:

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Al2O3,ZnO为两性氧化物。

 

10.非金属氧化物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不一定:

CO,NO是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们不是酸性氧化物。

 

11.酸酐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不一定:

Mn2O7是HMnO4的酸酐,但它是金属氧化物。

 

12.一般来说,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都一定是金属。

不一定:

石墨具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13.无机物间的反应一定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类,即化合多变一,分解一变多,置换单对单,复分解两对换。

不一定:

CO2+NaOH=Na2CO3+H2O 

该反应就不属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类反应。

 

14.一般来说,酸性氧化物之间一定不发生反应。

不一定:

如果其中一种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另一种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则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SO2+NO2=SO3+NO 

15.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

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饱和溶液。

 

16.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不一定:

大部分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而个别物质,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者就不是这样。

如,Ca(OH)2的饱和溶液,其降低温度因溶解度增大而使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

 

17.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不一定:

NaHCO3是酸式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

 

18.一般地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酸中置换出氢。

不一定:

这是指稀酸和非氧化性的酸,否则不能置换出氢,如Mg与HNO3或浓H2SO4反应都不放出氢气,因氢很快被氧化成水。

另外,冷的浓硫酸或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19.强酸一般制弱酸,弱酸一定不能制出强酸。

不一定:

在一般情况下,弱酸不能制强酸,但在特别情况下,弱酸可以制出强酸。

如:

 

H2S+CuSO4=CuS↓+H2SO4 

20.酸与酸一定不发生反应。

不一定:

强氧化性的酸(如浓H2SO4)与强还原性的酸(如氢硫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S+H2SO4(浓)=SO2↑+S↓+2H2O 

21.一切物质都一定是由分子构成。

不一定:

食盐(离子晶体)是由离子构成,金属是由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22.碱与碱一定不发生反应。

不一定:

具有两性的Al(OH)3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2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一定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不一定:

NaHCO3,(NH4)2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但它们既不是两性氧化物也不是两性氢氧化物。

 

24.一般来说,酸性氧化物与酸一定不能发生反应。

不一定:

具有氧化性的酸性氧化物与具有还原性的酸则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H2S+SO2=3S↓+2H2O 

25.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一定写成:

 

H++OH-=H2O 

不一定:

氢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

 

Fe(OH)3+3H+=Fe3++3H2O 

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 

因此,H++OH-=H2O 

一般只能表示强酸与强碱溶液反应且生成的盐可溶于水的一类反应。

 

26.H++OH-=H2O一定表示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不一定:

比如有的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写成:

 

H++OH-=H2O

例NaHSO4+NaOH=Na2SO4+H2O的反应。

 

27.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不一定:

下列反应不完全合乎这条规律:

 

2H2S+Fe(OH)3=2FeS↓+S↓+6H2O 

这是因为Fe3+的强氧化性和S2-的强还原性使这个反应显示出了特殊性。

 

28.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不一定:

比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其反应原理是钠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即: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又如:

Mg与FeCl3溶液反应,不能将Fe3+还原成Fe,而是:

 

FeCl3+3H2O=Fe(OH)3+3HCl 

Mg+2HCl=MgCl2+H2↑ 

29.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顺序,其阳离子由左到右的氧化能力一定逐渐增强。

不一定:

氧化能力逐渐增强的总的趋势是正确的,但个别情况有例外,如得电子能力即氧化能力:

Fe3+>Cu2+。

 

30.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所构成。

不一定:

氕(11H)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31.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

不一定: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氦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但它们全是非金属原子。

 

32.一般来说高沸点酸一定可以制低沸点的酸。

不一定:

下列反应却是由低沸点酸制得了高沸点酸:

S+2HNO3=H2SO4+2NO↑ 

由于NO的析出,化学反应向右进行,就形成了特殊的反应。

 

33.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

不一定:

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34.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不一定:

Fe2+就具有还原性,其实例反应为:

 

2Fe2++Cl2=2Fe3++2Cl- 

35.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

不一定:

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

如:

 

Ca(HCO3)2+Ca(OH)2=2CaCO3↓+2H2O 

36.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一定是同一种分子。

不一定:

Ne与HF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37.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不一定:

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38.盐与盐溶液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全溶。

不一定:

一般情况下,盐与盐的溶液间的反应都要全溶,但有的情况例外,如反应物是微溶的硫酸钙可以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

 

39.两种盐溶液间的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不一定:

在一般情况下,两种盐溶液间的反应生成两种新盐是对的,但是一定生成两种新盐,就不对了。

如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实际上硫化铝发生水解,反应如下:

 

2Al3++3S2-+6H2O=2Al(OH)3↓+3H2S↑ 

40.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

不一定:

在一般情况下,盐和碱反应生成新盐新碱是对的,但在个别情况下,就会出现例外,如:

 

CH3COONa+NaOH=Na2CO3+CH4↑ 

NaHSO4+NaOH=Na2SO4+H2O 

NaHCO3+NaOH=Na2CO3+H2O 

41.盐跟酸反应生成新盐新酸。

不一定:

一般情况下可以,但也有例外,如: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42.pH=1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在1和4之间。

不一定:

氢硫酸和亚硫酸为两种酸混合后的pH可以大于4直到接近于7。

其反应原理为:

 

2H2S+H2SO3=3S↓+3H2O 

43.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不一定:

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成分子的形式:

 

BaSO3+2H+=Ba2++SO2↑+H2O 

44.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不一定:

AgCl为强电解质,尽管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溶于水中的AgCl则完全电离。

醋酸是较弱的酸,在水中是部分电离,1mol的AgCl与1mol的醋酸分别溶于1L水中,氯化钡的导电性比醋酸差,因其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少(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

 

45.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都一定生成盐和水。

不一定:

用石灰软化暂时硬水时,则发生下列反应:

 

Mg(HCO3)2+2Ca(OH)2=Mg(OH)2↓+2CaCO3↓+2H2O 

46.N2(气)+3H2(气)⇌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不一定:

增大压强能使上述反应向右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充入稀有气体,并不能改变N2,H2的浓度,实际上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没有改变,故平衡不移动。

 

47.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

不一定:

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48.酸不稳定,一般对应的盐也就一定不稳定。

不一定:

比如,碳酸不稳定,碱金属的碳酸盐却是稳定的。

 

49.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

不一定:

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50.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成醛。

不一定:

如果羟基不在碳链一端的醇,则不能氧化成醛。

 

51.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不一定:

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52.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

不一定:

石炭酸叫“酸”,但它不属于酸类,而属于酚类。

 

53.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不一定:

如乙烯与环丙烷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它不是同系物。

 

54.一般弱酸盐,除它们的钾、钠、铵盐外都一定不溶于水。

不一定:

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55.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

不一定:

乙炔和苯符合上述条件,但不是同一种烃。

 

56.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非电解质。

不一定:

比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含有醛基。

不一定:

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而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58.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不一定:

葡萄糖、甲酸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却不是醛。

 

59.每种物质分子都一定有固定的组成和分子量。

不一定: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却没有固定的组成和分子量。

 

60.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

不一定:

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1.离子的核外都一定有电子。

不一定:

H+的核外没有电子。

 

62.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

不一定:

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63.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

不一定:

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64.金属性强的元素形成相应的碱的碱性一定强。

不一定:

比如,铝的金属性比铁强,而Al(OH)3显两性,Fe(OH)3显碱性。

 

65.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不一定:

比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66.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定不允许放回原试剂瓶。

不一定:

取用剩余的钾、钠等应立即放回原瓶。

 

67.使用胶头滴管或移液管时,一般滴管一定不应伸入试管内,更不准接触容器或试管内壁。

不一定:

若制Fe(OH)2白色沉淀时,要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以防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OH)3红褐色物质。

 

68.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

不一定:

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