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666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 支部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PPT课件也在本站.docx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一个愿望,为进一步深化基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组织了一堂专题党课,大家共同来学习,党课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堂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团结思想内涵、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和我们怎么做。

第一章'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团结思想内涵

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之

O

毛泽东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阐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团结与反对民族主义的关系。

1949年11月作出指示:

“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

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应该成为全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

1950年7月,邓小平讲到: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离的基础上,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阖,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解决这种困境,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

1990年2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委主任会议汇报时指出:

民族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大问题。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必须高度重视。

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2009年,胡锦涛在考察中讲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

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族群众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中国与世界利益和命运深度交融交汇的大势,多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这是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启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实践。

2015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个认同”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力支撑。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深刻认识“五个认同”对开展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

第二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

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二、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民族工作。

上至党中央,下至八路军战士,对待民族问题向来是慎之又慎的。

尤其是在红军长征的过程当中,我党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帮助,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能够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几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每当民族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党中央总会及时的召开工作会议,对这些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部署。

我们通过对党中央历次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行回顾总结,能够更好的认清新时期开着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方向。

1992年,党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工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会议还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动员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要努力。

1999年,党中央召开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会议的主题就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2005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推动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2014年,党中央召开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不仅是对以往民族工作的总结和检阅,更是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部署和安排。

同时,会议还对当前各民族干部群众十分关心、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

2021年,党中央召开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并对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

此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下面我们来详细学习一下历次民族会议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和影响。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开先河一一通过中央会议促进民族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族工作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同时,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民族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召开民族工作会议,研究形势解决问题,并正式将会议的名称定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主题是“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

会议在肯定成就、总结经验的同时,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的形势,并最终确定了90年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

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同时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民族问题内涵的认识。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关键时刻从全局和战略上对民族工作进行了部署,开创了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方式,来确立改革开放各个阶段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指导性原则与最重大的战略主张的先例,对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此次会议后,民族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1992年开始实行沿边开发战略,确立多个对外开放城市和一类开放口岸,设立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其中绝大多数在民族自治地方。

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吹号角一一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临近世纪之交,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了较好成绩。

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际召开,能更充分地展示我国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团结共跨世纪的风貌。

会议于1999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会上指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

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

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再次把民族地区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

同时,西藏整体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范围。

2003年,国家对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5个自治区卫生专项投入资金,主要覆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科医院建设、农村合作医疗、重大疾病控制等方面。

2005年中央民族作会议:

促 一一民族史和谐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也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于2005年5月27在北京召开,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重点研究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会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指针。

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会报告在“平等、团结、互助”后加上了“和谐”二字。

这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关系与时俱进的深刻把握。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民族工作的第一个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第一个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并审议通过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会后,国家民委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促团结一一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共同奋斗实现伟大中国梦。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于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阐明多民族是我国的特色,要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

二是阐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要坚定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三是强调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四是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

五是阐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要做好“四个方面、八个重点”的工作。

六是在民族工作中要解决好物质方面问题和精神方面问题的关系,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七是强调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的历史趋势,要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八是阐明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强调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于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从历史背景即第二个百年来看,我们党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既是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背景下召开,又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召开的,会议着重对新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安排,这是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担当和新时代作为的一方面。

从时代高度看,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次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动员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隔七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召开。

如何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

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什么样的新形势?

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如何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答这些重要命题。

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首先,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次,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因此,这是一次动员大会和鼓劲大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这一意义上,还要求我们要从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特色把握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大现实意义,要着眼“中国之治”新境界酌量其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首先,高度概括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十二个“必须”,即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这是我们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其次,对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再次,对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适时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于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每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民族工作历史上都是重要的里程碑。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部署的重要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模式。

事实证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推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的进步上,展示出难以替代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确保了我国民族事业的有序进行和良性发展态势。

历史和现实证明,做好民族工作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因此来说,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通过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新的发展时期作出新的工作成绩。

第三章'我们怎么做

一、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伟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强调认清民族关系的主流、大力倡导民族团结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促进了新时期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集中体现了党中央从中华民族的整体视角、从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战略思想。

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总体部署,包括援藏、援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的开展,都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共同理想。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其中有关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旋律和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自觉和根本前提,是增强“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情感依托和思想前提,为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治方向和理论指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正确途径和必由之路。

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自觉,建设新时代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民族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

要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高度,认识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精神实质,推动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理论体系。

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永远也不可能停止。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要加快在民族工作领域形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

三、大力推进“五个认同”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

当前解决精神方面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大力推进“五个认同”教育。

“五个认同”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这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和底线。

推进“五个认同”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共同体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

“五个认同”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各族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基础保障,必须抓好抓实。

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教育,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教育群众。

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公民意识,让各族人民不仅要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地域身份、群体身份,更要明确自己的中华民族成员身份、公民身份、国民身份,把“五个认同”作为每个公民第一位的意识,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四、切实改进民族工作方式方法,大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际效果

民族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要把自己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言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多为民办实事、不与民争利,时刻牢记处理好干群关系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

认真研究民族工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各级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切实为各族群众服务。

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深化细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举措。

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切实解决人口双向流动、多向流动过程中涉及民族因素问题的处理,按照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个体的事件上升为民族问题。

消除针对民族交往过程中各民族自然交融的理论顾虑和担忧,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五、围绕“两个共同”目标,坚持并完善民族政策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体现。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改革完善民族政策。

调整政策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进行科学论证、严格评估,以减少某些过时政策的负面影响。

通过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最大限度地把各地区、各民族的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团结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六、妥善处理好民族多样性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关系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历史上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是主流,最后汇集成占据世界人口相当比重的中华民族,同时又在内部保持着多种多样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类型。

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大国,历史上的执政者和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思想资源,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政策,其中都涉及了如何处理多样性和整体性、差异性和一致性的问题。

多样性和整体性并不是相互矛盾、截然对立的,而是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关系。

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多元组成一体,一体包括多元。

“多”和“一”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整体表述,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